编者按:
中国诗歌网精选栏目,精选“每日好诗”推荐的优秀作品,以专辑的形式在《诗刊》推出,内容包括诗作和点评节选。入选《诗刊》2023年第10期“中国诗歌网精选”的作者为:塞外笛声、苏 真、薄 暮、萨拉拓、周志启、江 离、邹 弗、韩文戈、郑 力、毛德慧、静 实、山里阳光、赵秀敏、张蔓军、杨雪窗。
娘,舔着刀刃上的果汁
塞外笛声
娘从提篮里摸出
用鸡蛋换来的唯一的苹果
用刀反复比画着,终于将刀落下
切出了橘子瓣状的六份
一瓣捧给了上工回家的爹
剩下的分给了我们姊妹五个
娘兀自背过身去
舔了舔刀刃上的果汁
娘在1976年傍晚的这一幕
被土墙上的影子和爹的目光
逮了个正着
爹夺过娘手中的菜刀
将自己的那瓣苹果
切成两半,塞到娘的手里
娘刚挑亮的那盏油灯
在爹的眼中,瞬间
——模糊了
塞外笛声,本名李一泰,山东沂南人,就职于黑龙江省建三江管委会
点评:被一首诗深深触动,不一定关乎共识性的好诗元素,也不完全出自审美判断。这首诗如此真实,因为它源自生命中隐秘的私人记忆。“娘从提篮里摸出/用鸡蛋换来的唯一的苹果/用刀反复比画着,终于将刀落下/切出了橘子瓣状的六份//一瓣捧给了上工回家的爹/剩下的分给了我们姊妹五个/娘兀自背过身去/舔了舔刀刃上的果汁”。这一细节过于逼真,像尖刀刺痛人心,就写作而言,属于画龙点睛之笔。“爹夺过娘手中的菜刀/将自己的那瓣苹果/切成两半,塞到娘的手里”,穷人的爱,跃然纸上。我以为这就是“事实的诗意”,好诗的理由之一种。它像一抹昏黄的灯火,不仅在另一个世纪的某一刻感染了我,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人留存了一个年代的深刻记忆。(杨克)
梅 花
苏 真
一些经历是必须的。比如,比冷更冷的冷
歌唱者掂量哪一个词汇更接近雪。灯为灯光提供可能性
依然把经历看成是去往炼狱的掌声
父亲重复梅花欢喜漫天雪的老话。我在小村的旧址上
寻到冬天的霉斑。快乐如潺潺流水
象声词自得其乐。雪扑簌簌地落在纸以外的地方
麻雀进出的门,建在老房子的屋檐下
“小燕子,穿花衣”,这样的歌词提供养料
老套得如同发了霉的木水桶
我和父亲隔着棋盘谈论中午饭里盐的含量
画着梅花的八仙桌拎着三条腿,在我们身后咳嗽
我把指环摘下来,挂在毛衣外边
沁园春里的雪,搭乘的狗爬犁
打破了能量守恒
“更丰富的急流穿过深处”。经历在梅的花瓣里
豁免了开瓶器“嘭——”的声音
苏真,内蒙古人,诗人、编剧
点评:这首诗虽然谈及梅花,但具体物品指向“画着梅花的八仙桌”,在桌前是“我”和父亲的谈话。诗以小村、老房子屋檐、棋盘、八仙桌等物件白描出中国乡村,透过乡村场景的描绘和乡村经验的书写缅怀亲情。“八仙桌……咳嗽”“快乐如潺潺流水”等诗句,凸显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作者用纯熟的诗歌技艺唤起了读者共有的乡村经验,却又不落俗套,带给读者新奇的阅读感受。(刘君君)
在萧红故居
薄 暮
在你离家出走的地方
一道木门,黑漆和我一样斑驳
门内有装饰性的高粱和烟叶
炕琴是空的。小方桌上
白瓷茶壶转动着屋外生涩的脚步
祖父的背影盘腿而坐
我还在河上站了一会儿
它平静得似乎静止
如你的行文,清澈也可以是一种幽深
走了很远,又折回
只为买一本盖有特殊印章的盗版书
这一次,我要读明白
那些男人怎样因为你的死才活了下去
薄暮,河南商城人,国企职员
点评:这首诗里的“你”和“我”,有时候可以互换——对他人的书写即是对自我的救赎。“一道木门”,萧红从这里出走,作者从这里踏进,门外流淌的,是同一条呼兰河。结尾处理得较好——“我”的“折回”,呼应了开头中“你”的“出走”。这种“走了很远”之后的“折回”,肯定有充分的理由。那么,令作者耿耿于怀的,是对萧红不幸命运的同情,还是对她才华横溢的致敬,抑或是因为人生无常而感伤?最后一行诗给出了答案,但似乎又不是答案——诗歌有时候的确需要制造歧义和朦胧。(陈巨飞)
推煤车
萨拉拓
下雪了,兄弟,寂寞的雪
落在我们潮湿的花园
落在有剑麻出没的草地
是你的姐姐认出了它们
那些年,它们落在母亲烧水的煤堆上
兄弟,在你生前,雪落得那样从容
它们从不犹豫
想落哪里,就落哪里
在你入伍的那几年
母亲给村里烧水的锅炉推煤车
她用腊月出生的你
给独轮的小煤车安上一个伴
用腊月的雪覆盖她的煤堆
往昔已经有了答案
现在她老了,她看不见你时
就用煤车推雪,推白菜
推她自己
但见到她时,我不敢抬头看
她那浑浊的双眼
兄弟,今年的雪,落在腊月二十四
是你生日前的第一场雪
也是你死后的第一场雪
它们落得那般犹疑
像无枝可依的浪子
萨拉拓,山东淄博人,就职于张店区房管局
点评:作者注重人物情感形态的刻画与精神塑形。母亲的平凡与隐忍勤劳是终身的,如她一生都在推着一辆单轮的煤车匍匐前进,“给独轮的小煤车安上一个伴”,这个伴死去后,“就用煤车推雪,推白菜/推她自己”。整首诗歌通体清晰,人物与故事鲜活饱满,也吻合“第一场雪”的特殊怀念背景。作者将生活的细节描写缓释在字里行间,如咸涩的泪水,自带隐隐深痛,又不乏含蓄感染。(陈啊妮)
磨瓦成镜
周志启
握紧拳头,拼命磨光自己的棱角
那是从紧绷的身体,抽去
悲喜、欲念和忽然生出的怀疑
准确说,他要找到
余生所需的节奏
按住体内的闪电,泅渡一块瓦片
感恩前世的窑工
穿透流水与石头的约定
隔着耐心,成全没有物证的造型
而划开内心的工序,都在深夜进行
将失眠望成一轮满月
仿佛一生就钟情浑圆的事物
周志启,现居湖北蕲春,教师
点评:全诗四段,渐次推进一种冥思与想象。开篇切入直接而简洁,“握紧拳头,拼命磨光自己的棱角”,一种颓忧、挣扎与困思中的情感动态跃然纸上。“找到/余生所需的节奏”并非剧烈的腐蚀困思,而是静寻突围,“隔着耐心,成全没有物证的造型”,语言的表现力比较平静,但并无无病呻吟之嫌,而是明确的敞开式的理性思考。结尾有坐禅之相,貌似悲观的情怀生出了更为彻底通达的“放下”。整首诗有一种连贯性的思想契合:净身、静坐、禅思、悟道。读完之后,会有一个疑问式的留白萦绕心头:“世人不通佛理,终是磨瓦成镜。”(陈啊妮)
一只刺猬
江 离
我记下了“刺猬”这个词
两个小时后,我出门了
只留下它,在一片空白的包围中
我见过它——
在暗淡的星夜,树丛,风
它一动不动地在草坪上
确切地说,我无法肯定那是刺猬
还是别的什么
我看到的不过是一团暗影
就这样,我们相持了大概三分钟
这凝滞的三分钟
像一首诗等待开启那么漫长
在我决心靠近前
它突然慢慢移向树丛,并消失了
一切都没有留下痕迹
而我也从页面上删去
我记下的:星夜、树丛、风
一切重新处于未经照亮的幽暗里
你也可以说,在我和刺猬之间
有一道裂痕,而我只是希望
将刺猬般的东西,纳入诗的秩序中
江离,浙江嘉兴人,诗人、编辑
点评:这首诗由“刺猬”这个词所引发的诗意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是语词场域,也就是说,这首诗的语词场域是由“刺猬”这个词派生出来的,它具备了象征所需要的或所拥有的物象寓意;第二层面是现实场域,也就是说,这首诗的现实场域是与刺猬在相持中出现的,这个现实场域因为有了环境物象与时间走势,因而显得十分逼真,特别是时间的气息与容量,使与刺猬相持的可信度大大增强;第三个层面是心理场域,这首诗的心理场域作为现实场域的另一个维度,即作为现实场域的精神补充,显得如此紧迫与必要。(卢辉)
与山书
邹 弗
我曾经这样过:那么渴望太阳、雨露
渴望登上一座山,蓄养一身的果肉
与白雾交谈,与一座山形成小小的生与死
与天地如此之近,低下头能看到草木的脏腑
我从山上来,只是一个未曾落户的孩子
在草木间成长,在山泉边聆听,我看到
每座山的沉默大于人世的教诲,它们更懂人心
却不谙人性,我听它们说,寺庙毁了
有十几年别无去处,这是一处狭窄的地方
曾经收纳云雾与海浪,徒留下一堆面具
与虫鸟枯竭的尸体,一座山看上去像神的哲学
只有各种隐喻与象征在冥冥中抵达过去
皮格马利翁的画与雕塑,美人鱼偷渡
眼前出现海妖,这是美丽对过往的惩罚
我们都曾那么不遗余力将一座山搬空
直到它空空如也,直到它成为一处遗迹
邹弗,暂居吉林长春,硕士研究生在读
点评:全诗在整体意象布局之间存在难以厘清的世理、自然、哲思的微妙缠绕,在正常语义难以表述的时候,作者让诗歌进入了更为开阔的精神象征原野。与山之书,更多的理解应该是一种人与自然、自然与世界充满希望、残酷、怜悯和绝望的较量,没有对抗与平衡,一切似乎都在自然的法则之中冰冷行走。“空空如也”是“诗之思”的最终道场,远距离设象的语言吐纳万象物语,契合某种低吟中的深重忧愁,揭示出一种价值理念与生命虚无的同构关系。(陈啊妮)
来年夏天
韩文戈
还记得吗那年冬天走在冬小麦地里
我曾跟你说如果到了来年夏天
现在已是来年的来年夏天的夏天,白云苍狗麦子金黄
只剩我一个人走在华北大平原上
河水一路轰鸣绕过麦田,麦子乱颤
三千万公顷疯狂的麦子围困那些种过麦子的人
如果看到麦地中有三两棵松树或柏树
树下一定会有一座高出麦子长满青草的坟丘
我想到辽阔的过去,那些年深冬
我们走在冀东山区小村外的小平原
我曾跟你说如果到了来年夏天
那时我们在月亮地里沿着马车辙印斜穿冬天的麦地
麦苗翘着硬硬的叶片,雪还需要一些时日
我们结伴去几里远的邻村看露天电影
其实那些电影已经追过很多的村庄
寒风吹透棉衣,冷月亮挂在人间幽暗的冷风景上
就像某部黑白电影的片段,在那遥远的夜里
还记得吗?我曾跟你说,在来年夏天
可我已不知这是在问谁,在来年那些黄金的夏天
韩文戈,现居石家庄,某保险机构工作人员
点评:可以说,这首诗的联合幻觉维系在过去、现在、来年的这一条时间链上。为此,这首诗的时间链的串联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为时间所系、为时间所生、为时间所容,这首诗在这三个方面下足了功夫。一是为时间所系,这条时间链一端是过去,一端是现在,一端是来年。二是为时间所生,这首诗为时间所生的诗句很多,特别是标题《来年夏天》,就是为时间衍生出的幻觉。第三个方面为时间所容,就是把过去、现在与来年串联在一起,形成崭新的联合幻觉,这种时空交错、时间相连的联合幻觉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它是一种物我之间现实的、梦境的、原始的能动反应。(卢辉)
早春野行
郑 力
时飞老雀衔蒿籽,又拂枯蓬落棘丛。
辙印渐浮深雪后,潜生春气古原中。
郑力,河北邢台人,诗词讲师
点评:这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作,重在田园审美。诗人郑力先生是北方人,早春的特色是余寒过浓,在北方须随时准备迎接春雪来临。它所写的对象,表意是早春野行,深意是生机潜生于萧条中。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协调,虚虚实实,构成朦胧又富有哲理的意境。手法曲直不同,可兹比较。从修辞上看,多用白描,情绪浓烈却不低沉,其基调早已由首句而定,可见诗人绝句之工!(韩倚云)
山中避暑
毛德慧
居山意欲觅清凉,世俗功名皆可忘。
花影无声侵石径,松风滴翠满衣裳。
闲身宜向尘中老,旧梦何须醉里藏。
蝉噪歇时流火坠,不辞幽兴对秋光。
毛德慧,四川绵阳人,从事公司文职工作
点评:通读全诗,七言八句分别写情、情、景、景、情、情、景、情,章法交替变化。首联以情语总写,中二分写,一景一情,一实一虚,尾联收束,两句中又一景一情。读之有错综照应,交续而下之感。(马骁)
金错刀·古街怀吟
静 实
鸣黛瓦,数朱棂。心怀浮叶入池亭。
铺将古巷当年事,吹醒残阳为我听。
星照水,影分灯。云流虚梦梦无凭。
晓窗不解花含泪,只送长街踏月声。
静实,本名刘清华,山东潍坊人,国企职员
点评:作者对于古典诗词的解读和掌握是熟稔的,积累是丰厚的,这首词也借鉴运用了多种诗词手法和意象,如黛瓦、朱棂、池亭、晓窗等等,还有吹醒残阳,云流虚梦等修辞,故而能够烘托出一种迷离怅惘的梦境。而作者自身情感的注入,则给这个梦境带来真实感,虚实相间,所以生动。(王海亮)
童年趣事
山里阳光
环合青山碧玉光,白云拽我到溪旁。
那年铆足春风劲,漫过夕阳虾半筐。
山里阳光,本名黄国仓,广东清远人,佛冈县城东中学校长
点评:此诗匠心独运,含蓄蕴藉。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字面只写“趣”,读之却自然知其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韩倚云)
苏幕遮·与友闲话K歌
赵秀敏
曲融情,情似酒。声遏行云,休羡雕龙手。歌罢春风何所有。四顾无言,灯下凝眸久。
隔山川,分左右。谈笑归来,意气休回首。莫问海棠新醉否。许我十年,再话黄昏后。
赵秀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外企职员
点评:一个很现代、很热闹、很偾张的题材,被作者写得很古雅、很宁静、很温馨。起拍用一个顶真句“曲融情,情似酒”写出K歌的感觉;继而用比喻句“声遏行云,休羡雕龙手”写出所K之歌的效果;接下来自我设问“歌罢春风何所有”,前结则用“四顾无言,灯下凝眸久”来不答而答,回味悠长蕴藉。总的来看,这首词写得十分典雅,婉转多情。(段维)
定风波·夜泊
张蔓军
独卧苍茫听鸟鸣,可怜弦月照江清。横笛为凭吟古令,灯影,且将风雨寄书声。
细数双峰遥相对,沉醉,长堤烟柳挂书经。闲任流云舒卷处,归去,一船长梦一船星。
张蔓军,广东阳江人,政府部门职员
点评:这首《定风波·夜泊》虽为典型的模拟之作,但难以为其找出特定的模拟对象,作者着力之处,在从整体韵致上追摹古味古趣。美中不足的是,全词包含如此繁复的古典元素,却未能组成圆融的词境,未能于中托寓深刻的人生体悟,其意晦莫能明。盖笔下各种物象的关联性不强,于篇章组织上一任意识流动,缺乏剪裁之故也。(莫真宝)
糖画老人歌
杨雪窗
西家女,逐蝶飞;东舍儿,擎龙归。无波赤鲤若空游,作势山君胡不威。猛将风髯欲抖擞,指挥翻在童蒙手。何人匠意赋群形,日暮墙阴坐髯叟。胸蟠物象随所须,观者四合盈路衢。炉存小火饧浆暖,细挹轻匀先著眼。手把长勺往复旋,袅若游丝何宛转。方迟更速腕生风,蓦觉霜蹄腾画板。一塑神骏欲长鸣,再塑春莺飞款款。小市灯昏客亦稀,闾巷数家闻吠犬。天寒白屋念老妻,一车杳杳独归晚。
杨雪窗,本名杨强,湖北襄阳人,搜韵诗词讲师
点评:全诗以老人制作糖画为中心展开叙事,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譬喻形象,可谓善于铺陈。末四句奏雅,大有悲悯寒士之感。结句“独归晚”,含蓄不尽,老人晚归的背影孤单而落寞,与制作糖画时的热闹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达出了诗人的悲悯情怀。(江合友)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