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茶文化在旅游中的发展与运用

作者: 2023年04月30日10:04 浏览: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诗茶文化在旅游中的发展与运用
——从店垭茶文化节看诗词和茶文化的融合发展
冯祖华(保康县诗词学会)
摘要:诗茶文化是将诗词、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一项新兴的诗茶文旅项目。主要包括:茶叶种植、茶园管理、茶叶生产、茶叶销售、饮茶品茶、民风习俗、茶道茶艺等一系列内容。本文通过对保康县店垭镇格栏坪诗茶文化的实践进行分析,探讨诗茶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推动诗茶文化深层次的融合,促进诗茶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诗茶文化旅游;诗词茶业融合;推动作用
    诗茶文化旅游是将诗词、茶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以诗为媒介,以茶味载体,通过旅游的方式传播出去,使消费者在享受茶园风光的同时,学习感悟中华诗词的无限魅力,实现高品质休闲娱乐的目的。诗茶文化旅游是保康茶乡生态旅游的新兴项目,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也推动了诗词与茶产业的融合发展。保康县店垭镇以茶园观光为载体,以品茶吟诗媒介,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建立了以诗茶为主题的茶园观光带,以此提升茶乡诗茶文化的传播力度,不仅使诗茶文化成为一个新型的旅游产业项目,而且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保康县店垭第四届茶文化旅游节在“保康最美乡村”格栏坪村精彩开幕。格栏坪村,这个因茶而享誉于世的鄂西北著名茶乡,虽然偏于一隅,却天天游人如织。“茶文化旅游节”成为保康县店垭镇对外展示的又一张亮丽名片。“保康最美乡村”格栏坪村,真正打动人心的不仅仅是农家世代种植的茶园和蕴郁溢香的茗茶,还有脍炙人口的田园诗画。
中华诗词是华夏的国粹,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同样深受关注,尤其是从茶叶文化之中衍生出来的生态旅游更是当代文旅融合发展的主题和趋势。在发展过程中将茶文化、旅游业、诗词文化与茶乡茶园有效结合在一起,让我县茶乡旅游形态和方式更加富有特色,同时还能够起到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效果,所以这也是近年来保康县诗词学会正在努力发展的方向。
保康的茶文化起源很早,可以追朔到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的历史。楚王熊绎在保康休养生息的300多年时间里将茶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所以,保康茶文化也是渊源流传。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把茶产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保康的茶园面积从几千亩,发展到今天的30余万亩,涌现出了店垭镇、歇马镇、黄堡镇等一大批茶叶大镇,特别是店垭镇格栏坪村户户种植茶叶,茶叶成为格栏坪村村民的摇钱树,致富树。因此、千百年来的种茶、制茶、品茶、咏茶共同构成了保康的茶文化。
诗茶文化,源远流长。唐朝的陆羽写了一本茶经,从此诗词文化与茶文化相辅相成,并渗入到各行各业之中,很多文人雅士在饮茶的过程中,写下了不少反映茶文化的诗歌,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113位诗人的四百余首诗词,从而奠定诗词与茶文化的基础。
到了明朝茶文化“开千古茗饮之宗”,特别是在饮茶方面,明朝文人墨客对茶文化特别钟爱,饮茶的吟诗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茶诗的创作,这是他们对诗词与茶文化更为细致的追寻。比如《燧公煎茶歌兼寄嘲中郎》,这首诗中对各种茶叶的口感差别、气味差别等作了概括。而张岱的《曲中妓王月生》“白瓯沸雪发兰香,色似梨花透窗纸......”在诗中除了对茶叶的香气作了细腻的描述,还对茶色进行了评价。
现代人游茶园、品茗茶,并不是单纯的游乐和喝茶。现代人工作节凑快,压力大,赏赏茶园、品品茗茶,减减压力,放松一下心情是不错的选择。茶诗流韵,现代人不仅爱品茶,也爱茶园和茶诗。“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苏轼),领悟苏轼笔下的两句诗,一副茶园出景图便近在眼前,遥望茶山云雾绕,茶香醉心人神往,若隐若现采茶女,茶山人歌入梦来。此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的茶诗、茶词,不下数千首。中国历代咏茶诗词具有数量丰富题材广泛和体裁多样的特征,诗茶文化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张载《登成都楼》)是比较早的赞美茶诗句。到唐宋以后,茶的诗词骤然增多,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人们对茶的挚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俱绕身”等广为后人传诵。
在店垭镇格栏坪村,沿河两岸的巨石上镌刻着数十首王维和孟浩然的田园诗词,游客们在欣赏美丽的茶园的同时,品味古人的诗词,领悟中华诗词的无限魅力,感悟华夏传统文化底蕴。今天的人们到格栏坪村茶园赏景,一定是茶诗引路,让游客的目光定格在美丽的茶园文化上,一定会从中领略到不一样的“诗词茶园”风光。
“清流润泽百花开,坐等诗仙李白来。莫让词穷空恨月,格栏坪里尽英才。”(《格栏坪感怀》冯祖华)这是日前在下陪同枣阳、南漳、孝感、襄阳文朋诗友在格栏坪村采风时随口而吟的一首绝句。“茶乡”是保康茶文化最基本的载体,店垭镇格栏坪是“茶乡”中的佼佼者。从2015年店垭镇党委书记王培涛同志(当时的,现在是县水利局局长)请我给店垭镇写几首茶乡的歌词就可以看出,不仅各级领导重视,而且诗词与茶文化在店垭镇有着不解之缘。所以,“茶”既是店垭镇农民致富的产业经济,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保康的“茶”是以楚源文化文底蕴,以民俗、民风、思想、艺术、文学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的,最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自然生态环境,茶叶生产技艺,茶道茶艺和茶俗等融为一体的茶文化内容,这些都是现代体验式旅游的重要文化资源。
保康茶乡已不再是茶树默默生长的地方,早已成为人们追溯美好生活的源头。一草一木都不再是伴随着茶树的田间作物,而是成为现代生态茶园建设的助推器和引擎。走进茶园,也是走进生态园林世界。关注茶园,就是关注未来的生态园林。
茶园的意境是宁静的,风景是多变的,文人墨客的追求是永恒的。“长松树下小溪头,班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白居易《重题》)。古人都喜欢欣赏茶园,称赞茶园,乐在茶园,何况现代人呢?种植茶叶的地方,可以摘采,可以游览,可以品茶论诗,可以说是谈说风雅之处。
“陆羽曾游好赋闲,格兰坪景赏茶园。绿田滚滚翻波浪,翠岭重重缥雾烟。生态美,客休闲。田园美景任流连。人来恋上清幽境,不羡瑶宫不羡仙。”(《鹧鸪天.格兰坪茶园采风》·罗燕),枣阳诗人罗燕在格栏坪村采风感慨的写下脍炙人口的鹧鸪天。孝感作家谭勇在格栏坪采风的当晚写下“最美人间四月风,格栏坪景亮双瞳。田园如画茶山绿,水上廊桥雨雾蒙。花屋民居遗古韵,彩虹步道沐春风。闲庭信步逍遥客,醉色声高荡夜空。”的七律《格栏坪春景》。枣阳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承明在店垭格栏坪茶园采风时,边走边吟咏一阕《南乡子·店垭镇》“保康南门。奇山秀水百花芬。振兴乡村成重镇。俱进。新貌首看格栏坪。”令人难以忘怀。
茶诗、茶词大多表现在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等方面,这是文人墨客的“雅兴”之所在。品茶咏诗也是当代文人对田园诗词文化的追求和反映。
所以说饮茶吟诗是对茶文化的反映。借助文人墨客品茶吟诗,让茶文化有新的升华,也让诗人表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诗人们借着品茶将自己内心的精神追求给实质化,这和咏梅、咏柳、咏莲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诗人品茶吟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反过来也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发展更加促进了诗茶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茶旅发展的品质,可谓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作者:冯祖华。笔名:山花烂漫,中共党员,65岁,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人。退休。中国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辞赋协会会员,中国诗词论坛协会会员,中华诗词论坛协会会员,中国社会网络义务教育大学副校长,襄阳诗词学会员,襄阳作家学会会员,保康县诗词学会会长,保康作家学会会员。
通讯地址:湖北省保康县城关镇凤凰新城;联系电话:18271266388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