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诗歌投稿
在温暖的日子里(组诗)
赵德文(云南)
这样的夜晚
可以静静的对视,说说我们
想了又想的那些话语
这样的夜晚,只有清风拂过
可以没有月亮
可以没有星星
人到中年,还有什么不能说说
握着手,不需要承诺什么
有我的幸福在你心间
有你的柔情在我心田
热血和骨髓是怎么也熄灭不了的火
爱与情需要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或许就是一辈子,或者是
你的信念我的坚定
或许是,肩上小小的责任
背上轻轻的重量
这样的夜晚,你我把手牵了又牵
用心律的情愫点亮了
那颗鲜嫩的爱情火焰
夜黑了
夜黑了,无边的黑淹没着我
驻足窗前远眺我居住的小城
近处的窗灯醒过来
远处的山峦被裹回子宫
很多个夜晚,我独自一人翻翻书
独自一人读诗歌
读小说,然后自言自语
相信你能听到我的轻声阅读
今晚的夜也黑了,我的阅读
伴着阿米车的旋律
诗歌小说就这样陪着我的黑夜
轻轻放下一天的闷热和烦心
近处的窗灯醒来,我知道
一天的黑夜洪水一样
淹没着山峦街道树
淹没我窄窄的小屋和一颗悸动的心
井 泉
庭院被凝望,亘古的太阳
从井泉的雾气里升起
湿濡濡的温润着青春的脸
年岁已老的庭院被井泉
轻轻地洗刷着瓦脊和瓦当
爷爷挑过水的井泉
奶奶洗过菜的井泉
直到现在,我们还在挑水
还在洗着一棵白菜或者一撮韭菜
家里的炊烟热了
家里的火塘旺了
家里的锅灶香起了
盐巴辣椒葁蒜的诱惑
一瓢井泉的清水
烧成一家人连喝三碗的鲜汤
美好的生活,鲜美的汤水
端着一只泥土烧制的陶碗
我们忍不住说着井泉的百年温暖
爱恋曲水
满心喜悦扑入曲水的怀抱
我被他的热酥软了骨头
第一次到达曲水
我象发育迟缓的孩子
乖巧地被她抱出汗来
头发,胸毛,脚毛
汗水的露珠挂着身体的发肤
我到达曲水的时候
山林的媚眼
流水的媚眼
甚至那些橡胶树的媚眼
把我看得脸红心热
捂着热烈的心跳
我说我爱恋的曲水
藏在清山绿水的指缝间
让我好找,让我悸动
曲水,我的指尖到达地方
她都淌出少女的香汗
然后把我热热的拥抱
柔柔的土地有着这样热烈的激情
让我醉在她的土香绸质里
宁愿五百年都不醒这一梦
一只鸡的国家
一只鸡是那个国家的
这有点搞笑,有点下里巴人
就像一只鸡没有姓氏
可以在街上随便出卖好价钱
可以成为玩家桌子的美味
可以成为你家桌子的菜肴
紧紧这样,我错了
你错了,我们大家都错了
其实一只鸡是有国籍的
在江城曲水的地界上
在一脚踏三国的地方
一只鸡的国籍有点复杂
中国越南老挝,三国的界碑处
三国的村庄,紧紧挨着
就像三颗锅桩石煮着同根生老树茶
一只鸡打鸣,是一只公鸡
其它两只鸡也打鸣
紧挨三国界桩的村庄都醒来
其它更多的鸡都跟着打鸣
你说打鸣的哪只鸡是哪国的
它们的身份它们的国籍
就淹没在村村寨寨的鸡鸣声中
它们的恋爱它们下蛋的母鸡
都觉得每只打鸣的公鸡
都是母鸡昨天恋爱的那只公鸡
车过江城
车过江城的时候
已经下午两点钟
一条街道绕来绕去
车子都哈出热气来
我也哈出热气来
江城太热了,比起墨江
几个同车人都这么说
早几年前我来过江城
喝过酒吃过烧烤
在那两天晚上,有个公务员姑娘
陪着我说她的工作,她的单身
我当时就怦然心动了
多俊俏的一个姑娘阿
车过江城的时候
我多看了街道两边的商铺
修理厂,还有小吃店
多么想在不经意间
看得那个让我怦然心动的江城姑娘
然后再喝酒再吃烧烤
因为车过江城的那天是星期六
但除了一浪浪的热气
没有看到那个说给我听单身的姑娘
揣着江城的一把热浪
就当是对那姑娘的热切相思
阳光中的老人
在曲水的玉米地边
我看见两个老人
他们坐在阳光中的玉米地边
一个是男的,另一个是女的
可能是老夫妻俩
都穿着土布衣服
一看就知道是我母族的老人
那老头咂着烟锅
手里还捏着一盒洋柴
头仰向那边山坡
我猜肯定是他的两条或三条牛
在那边山坡吃草,晒太阳
那老奶也咂着烟草
是用芋头叶裹成的老草烟
五个指头捏成喇叭
笑脸还是年轻时候那样潋滟
柔情的眼神看着老头的脸
看着老头的烟锅和洋柴
那些一辈子过来的爱与情
都被袅袅的烟草香
裹得那么温热,那么幸福
背柴的妇女
一条山路上走来背柴的妇女
她们的背上仿佛背着一座山林
背着一个家庭的温热炊烟
背着火塘里那些讲了五百年的古经
那些背柴的妇女
有说有笑地走回村庄
那么重的柴禾的分量
她们挺直着腰杆
她们背着柴禾,还有说有笑
她们可能说着劳作是的阳光
说着恋爱时的月色
说着孩子们读书放牛的家庭琐事
她们背过孩子的脊背
她们背过家庭的肩膀
现在背着孩子一样依恋的柴禾
一步一步走回村庄
那些孩子们
在竹蓬边,一群孩子们
在寻找他们童稚里的趣味
手里捏着土块
朝着竹蓬深处的暗黑
砸得竹叶纷纷掉落
看见我拿着照相机
靠近竹蓬,靠近他们自己
纷纷停下手中的土块
好像犯了错误的惊慌
眼睛里扑闪着疑惑
有一个不自然的抓头
有两个慌乱的拉着衣角
可能这个时候,竹蓬路的松鼠
找到了逃跑的机会
让惊慌的孩子们停下了童趣的手
我靠近孩子们
只是想照一张童真的相片
我知道他们的天真童趣最珍贵
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片阳光
照耀着我成年人的草地
作者简介:赵德文,男、哈尼族,大学本科,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普洱市作家协会理事。在《民族文学》、《边疆文学》、《民族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文学评论,著有散文诗集《第九根月光》、诗集《没有鸟的天空》、《朴素村庄》、《乡村稻谷》,文学评论集《心灵的回声》、教育文论集《教苑履痕》,民族文化著作《稻魂飘香》、《山林耕梦人》、《血缘的青藤》、《凝视与思索》等6部,担任课题组长出版文化研究成果40多部。现供职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墨江县哈尼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特殊人才)。
单位:云南省社科院普洱市墨江县哈尼文化研究所
地 址:云南省墨江县联珠镇回归大道朝阳路7号(654800)
电 话:13577921981 邮 箱:mjhn001@163.com
赵德文(云南)
这样的夜晚
可以静静的对视,说说我们
想了又想的那些话语
这样的夜晚,只有清风拂过
可以没有月亮
可以没有星星
人到中年,还有什么不能说说
握着手,不需要承诺什么
有我的幸福在你心间
有你的柔情在我心田
热血和骨髓是怎么也熄灭不了的火
爱与情需要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或许就是一辈子,或者是
你的信念我的坚定
或许是,肩上小小的责任
背上轻轻的重量
这样的夜晚,你我把手牵了又牵
用心律的情愫点亮了
那颗鲜嫩的爱情火焰
夜黑了
夜黑了,无边的黑淹没着我
驻足窗前远眺我居住的小城
近处的窗灯醒过来
远处的山峦被裹回子宫
很多个夜晚,我独自一人翻翻书
独自一人读诗歌
读小说,然后自言自语
相信你能听到我的轻声阅读
今晚的夜也黑了,我的阅读
伴着阿米车的旋律
诗歌小说就这样陪着我的黑夜
轻轻放下一天的闷热和烦心
近处的窗灯醒来,我知道
一天的黑夜洪水一样
淹没着山峦街道树
淹没我窄窄的小屋和一颗悸动的心
井 泉
庭院被凝望,亘古的太阳
从井泉的雾气里升起
湿濡濡的温润着青春的脸
年岁已老的庭院被井泉
轻轻地洗刷着瓦脊和瓦当
爷爷挑过水的井泉
奶奶洗过菜的井泉
直到现在,我们还在挑水
还在洗着一棵白菜或者一撮韭菜
家里的炊烟热了
家里的火塘旺了
家里的锅灶香起了
盐巴辣椒葁蒜的诱惑
一瓢井泉的清水
烧成一家人连喝三碗的鲜汤
美好的生活,鲜美的汤水
端着一只泥土烧制的陶碗
我们忍不住说着井泉的百年温暖
爱恋曲水
满心喜悦扑入曲水的怀抱
我被他的热酥软了骨头
第一次到达曲水
我象发育迟缓的孩子
乖巧地被她抱出汗来
头发,胸毛,脚毛
汗水的露珠挂着身体的发肤
我到达曲水的时候
山林的媚眼
流水的媚眼
甚至那些橡胶树的媚眼
把我看得脸红心热
捂着热烈的心跳
我说我爱恋的曲水
藏在清山绿水的指缝间
让我好找,让我悸动
曲水,我的指尖到达地方
她都淌出少女的香汗
然后把我热热的拥抱
柔柔的土地有着这样热烈的激情
让我醉在她的土香绸质里
宁愿五百年都不醒这一梦
一只鸡的国家
一只鸡是那个国家的
这有点搞笑,有点下里巴人
就像一只鸡没有姓氏
可以在街上随便出卖好价钱
可以成为玩家桌子的美味
可以成为你家桌子的菜肴
紧紧这样,我错了
你错了,我们大家都错了
其实一只鸡是有国籍的
在江城曲水的地界上
在一脚踏三国的地方
一只鸡的国籍有点复杂
中国越南老挝,三国的界碑处
三国的村庄,紧紧挨着
就像三颗锅桩石煮着同根生老树茶
一只鸡打鸣,是一只公鸡
其它两只鸡也打鸣
紧挨三国界桩的村庄都醒来
其它更多的鸡都跟着打鸣
你说打鸣的哪只鸡是哪国的
它们的身份它们的国籍
就淹没在村村寨寨的鸡鸣声中
它们的恋爱它们下蛋的母鸡
都觉得每只打鸣的公鸡
都是母鸡昨天恋爱的那只公鸡
车过江城
车过江城的时候
已经下午两点钟
一条街道绕来绕去
车子都哈出热气来
我也哈出热气来
江城太热了,比起墨江
几个同车人都这么说
早几年前我来过江城
喝过酒吃过烧烤
在那两天晚上,有个公务员姑娘
陪着我说她的工作,她的单身
我当时就怦然心动了
多俊俏的一个姑娘阿
车过江城的时候
我多看了街道两边的商铺
修理厂,还有小吃店
多么想在不经意间
看得那个让我怦然心动的江城姑娘
然后再喝酒再吃烧烤
因为车过江城的那天是星期六
但除了一浪浪的热气
没有看到那个说给我听单身的姑娘
揣着江城的一把热浪
就当是对那姑娘的热切相思
阳光中的老人
在曲水的玉米地边
我看见两个老人
他们坐在阳光中的玉米地边
一个是男的,另一个是女的
可能是老夫妻俩
都穿着土布衣服
一看就知道是我母族的老人
那老头咂着烟锅
手里还捏着一盒洋柴
头仰向那边山坡
我猜肯定是他的两条或三条牛
在那边山坡吃草,晒太阳
那老奶也咂着烟草
是用芋头叶裹成的老草烟
五个指头捏成喇叭
笑脸还是年轻时候那样潋滟
柔情的眼神看着老头的脸
看着老头的烟锅和洋柴
那些一辈子过来的爱与情
都被袅袅的烟草香
裹得那么温热,那么幸福
背柴的妇女
一条山路上走来背柴的妇女
她们的背上仿佛背着一座山林
背着一个家庭的温热炊烟
背着火塘里那些讲了五百年的古经
那些背柴的妇女
有说有笑地走回村庄
那么重的柴禾的分量
她们挺直着腰杆
她们背着柴禾,还有说有笑
她们可能说着劳作是的阳光
说着恋爱时的月色
说着孩子们读书放牛的家庭琐事
她们背过孩子的脊背
她们背过家庭的肩膀
现在背着孩子一样依恋的柴禾
一步一步走回村庄
那些孩子们
在竹蓬边,一群孩子们
在寻找他们童稚里的趣味
手里捏着土块
朝着竹蓬深处的暗黑
砸得竹叶纷纷掉落
看见我拿着照相机
靠近竹蓬,靠近他们自己
纷纷停下手中的土块
好像犯了错误的惊慌
眼睛里扑闪着疑惑
有一个不自然的抓头
有两个慌乱的拉着衣角
可能这个时候,竹蓬路的松鼠
找到了逃跑的机会
让惊慌的孩子们停下了童趣的手
我靠近孩子们
只是想照一张童真的相片
我知道他们的天真童趣最珍贵
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片阳光
照耀着我成年人的草地
作者简介:赵德文,男、哈尼族,大学本科,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普洱市作家协会理事。在《民族文学》、《边疆文学》、《民族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文学评论,著有散文诗集《第九根月光》、诗集《没有鸟的天空》、《朴素村庄》、《乡村稻谷》,文学评论集《心灵的回声》、教育文论集《教苑履痕》,民族文化著作《稻魂飘香》、《山林耕梦人》、《血缘的青藤》、《凝视与思索》等6部,担任课题组长出版文化研究成果40多部。现供职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墨江县哈尼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特殊人才)。
单位:云南省社科院普洱市墨江县哈尼文化研究所
地 址:云南省墨江县联珠镇回归大道朝阳路7号(654800)
电 话:13577921981 邮 箱:mjhn001@163.com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