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头条诗人 | 张勇敢 :我有多久没去海边

作者:张勇敢   2022年11月08日 15:39  中国诗歌网    2298    收藏


74ac2984d0eece69f2b59ae316812e2

张勇敢,本名张浩,1994 年生,福建宁化人,现供职于厦门大学。


他在密林中


早该习惯这样的选择——

将不可幻想之物

请出精致的牢笼

接受流逝之沙永恒的流逝


他只身站在海边

更冷的季节还没有来

海潮摊开波纹之手

将他推入生活的密林


此时退却,必泯然于众人


想起夏日初至

在演武大桥看日环食

天地万物止于一瞬

宇宙有秩序之美

许多他一生孜孜以求的

也身在其中



在许尚远的花园散步


吃完饭,天色还早的话

我们会去散散步


落日会很温柔,会依次回收

人间积攒了一天的疲惫


我们会散步到许尚远的花园

很多花会将我们轻轻抱住


在被人类命名之前

它们从不关心自己的身份和品格


微风中,挨得近的花相互致意

不必知晓彼此的姓名



在七小姐遇见一棵崖柏

                      ——兼致颜非


你可以说,一粒石头的种子

在崖柏体内种下。你也可以说


一棵崖柏孕育着一块石头

它危险的腹部,有古代悬崖勒马的美


整个下午,时间表皮在我们中间

稍起褶皱。何等磅礴之物


此刻也收紧枝丫,小巧地坐在

茶几上,谦逊又难以捉摸


檀香偶尔伸出洁白的手将它抚慰

两种木质的一生,在彼此成就中完成


我们默契地停下,目睹这一切

什么话也说不出


注:①七小姐,诗人颜非在鼓浪屿经营的一家小店。



坐在祖国南部秋天的门口


雪,百分之零点零七的雪

已经起程


世界也已得知,昨夜我们信中的密谈

——那种美学,被大海私藏


不可避免的。海浪必须先与海浪对抗

才能攻下礁石的坚硬


而你有南方少见的,雪一样的品质

洁白且遥远


秋天,雪在路上。你,在路上

黑夜深处,我坚守失眠


周围几近凋零的万物

是否也值得被某个人细细地爱上一遍

阿楚,如果有人向你问起

我这一生,该如何述说


请你告诉他们:

我,是一尊坐在海里的月亮,其余众人


皆在缓缓升起的底色中,寻找

自己的侧面



白城落日美学笔记


落日,是我豢养在海边的

一头母狮子

它多美啊,纯色的消逝


此刻,我们甚至可以说——

转瞬即逝皆为美

也只有在此刻


美,成为事实

一切美被分享,一切美

被独占



Summer’s Day


我的双眼朦胧,已分不清

你发间这片雪花的年代


我的手臂不再健硕

无法再次将你全部拥入怀中


我的身体臃肿,双脚木讷

钢琴乐代替了踢踏舞


亲爱的,黄昏日落时

除了爱你,我这一生别无成就


总梦见那个夏天,泛舟湖上

洁白的鸟群穿过我们


纷纷飞回了

它们出发的地方



我有多久没去海边


我有多久没去海边,海就有多久

没有冒险,没有将自己

置于惊涛骇浪之中


年轻的时候,我常坐在海边

无端泪涌。此刻,礁石囚禁失语之人

每一声叹息都必须有它充足的理由



植物镜像


没有人比一株植物更能正视

镜中的自己

人看镜子久了,总有一方

先扭过头


这是否让人感到羞愧?


秋风吹过来时

最好什么话也别说

月光望向黑色镜面

破碎的倒影交代了所有


(“头条诗人”总第730期,内容选自《诗刊》2022年第11期)



自然镜像与日常生活的美学(正方)

唐小林


读张勇敢的诗,会获得一种愉悦之感。这首先来源于诗歌当中大量有关“自然”的意象,比如花、密林、日环食、崖柏、雪、海浪、落日、鸟群和月光等。这些元素既是张勇敢诗歌中诗意的重要来源,也形塑了他以隐喻为核心的诗学语言。不过,他状写的“自然”往往是在花园、大桥、小店、小城等更为社会化的空间场景中发现的, 并与自我的沉思和感受有关。这种写作方式意味着张勇敢试图抵达的不是自然本身, 而是借助自然来反观和重塑人类世界,最终要显现的其实是存在于自然镜像之内的别样生活。在其中,诗人不断寻觅的是某种超越性的美学时刻。因此,更值得关注和讨论的是,张勇敢如何通过“自然”重新打开日常生活,并尝试将之上升为一种美学的形态。

在当代诗歌中,对生物界与自然界的书写并不鲜见。而以植物的方式展开对世界的体察,在张勇敢的诗中也偶有表现。在《在许尚远的花园散步》中,诗人便以“会”和“将”的未来时态,对“花园散步”展开了一次想象性的描述。诗中的叙事转折在于从“我们”到“它们”的变化。当观察的视角转移到植物身上,甚至游荡于植物之间时,一种“自然”的状态便可能由此生成。不过,即使在这样的景象中,“关心”和“致意”等拟人化的用词表明,背后仍存在着“我”或者“我们”的眼光。尽管这种眼光充满了自省的意味, 但依然是植物背后更具统摄性的视野。在《我有多久没去海边》这首诗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诗人尝试建构的自我与自然的关系:“我有多久没去海边,海就有多久 / 没有冒险,没有将自己 / 置于惊涛骇浪之中”。将自然拟人化是张勇敢常用的诗歌修辞方式,这并不出奇,值得分析的是, 诗人将自我与自然进行了奇妙的关联。比如在诗人的笔下,海的“冒险”竟然与“我”有关,呈现出一种因果关系,凸显的是诗人的自我主体性。因此,当读到“我,是一尊坐在海里的月亮”(《坐在祖国南部秋天的门口》)和“落日,是我豢养在海边的 / 一头母狮子”(《白城落日美学笔记》)这样的诗句时,便不免令人联想到五四时期郭沫若在《女神》中的自我书写。在张勇敢这里,自然不断地向自我归化,最终关涉的是诗人的个体生存境遇。因此,自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表达位置,它不仅作为喻体而存在,也是诗人内面自我的精神投射。

进一步看,自然还为诗人再现生活提供了一种特别的方式,同时深度参与了诗人主体的塑造过程。值得追问的是,自然的种种表达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从《植物镜像》这首诗来看,张勇敢真正的叙述对象并非是自然,而是人类世界。诗人尝试通过自然来审查人类自我,“植物镜像”表明了诗人以植物为鉴的观照态度,并据此升华出具有反思意味的现代个人主体。镜子的意象也揭示出张勇敢特殊的诗学表达方式,即诗人安置在诗行中的那些植物、动物和其他自然意象,不断折射出隐藏在“眼前干巴巴的生活”内部的多彩光谱。因此,也许可以说,张勇敢是在以自然为镜像重构有关日常生活的诗学想象,自然镜像中的日常生活空间,才是诗人最终真正尝试建构的对象。而当诗人在这样的空间里去体验自然的“美”,甚至是宇宙的“美”时,也就意味着他对自然镜像的思考导向了一种更具超越性的面向,所捕获的乃是自然的瞬间和瞬间的美感,体现出诗人的哲思和美学态度。在《他在密林中》这首诗中,诗人同样写出了日常场景中的美学“瞬间”:“想起夏日初至 / 在演武大桥看日环食 / 天地万物止于一瞬 / 宇宙有秩序之美”。

张勇敢善于在诗歌中营造雄浑辽阔的自然境界,但这种境界往往在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空间中生成,并从一个现代主体的观看中呈现出来。正因此,当张勇敢将自我与自然、宇宙相对照时,一种来源于瞬间的张力之美也悄然生成。不管是在白城看落日,还是在演武大桥看日环食,都表明诗人试图通过自然的镜像翻转出庸常生活中的美学时刻,并借助这类时刻重新照亮自己的生活经历。特别是在《在七小姐遇见一棵崖柏》中,诗人通过一棵崖柏, 惊奇地发现了“古代悬崖勒马的美”,透过这棵崖柏,诗人以其细腻的感受力和宏阔的想象力,搭建起了一个属于植物的世界,也借此重新打开了诗人所处的现实生活空间。诗人透过植物所捕捉到的是刹那的美学感受,背后所指涉的乃是对时间和历史的别样感知。

诗人曾表露心迹,强调自己“尝试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寻找某种出路”。从这几首诗歌中可以看出,自然应该不仅是张勇敢从前辈那里继承的诗学资源,更是他“日常生活的经验”的内在部分,因此自然与生活在他的诗歌中如此熨帖地交融在一起。如果说自然是张勇敢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自然镜像则为他打开了进入诗学空间的通道。在这个意义上,有关自然的意象和修辞不是浮在表面的写作技巧,而是张勇敢诗歌中的结构性存在。而如何突破镜像的限制,甚至跨越美学的刹那感受,将自我主体与镜像之外更广阔的世界相关联, 从而实现进一步的“述说”和“分享”, 甚至让诗歌承载起一定的社会功能,或许是诗人在未来写作中可以继续展开思考的问题。



主体模糊的矛盾性景象(反方)

卢倩


组诗《我有多久没去海边》中,诗人以清丽的语言风格、丰富的内在情绪节奏进行了较为真诚的表现。与此同时,强烈的个人化叙事意图、青春期写作视角和宏大主题解构的尝试略有欠缺,导致作品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主体性塑造存在张力不足、内在悖论及质感缺失的问题。

诗歌文本层面,诗人的个人化叙事意图作为一种显性因子散现在组诗各处。如“吃完饭,天色还早的话 / 我们会去散散步”“想起夏日初至 / 在演武大桥看日环食”等,以自我感知为中心的视角和日常化的叙事场景密集且突出,陌生化的写作探索使诗句带有一定抒情性。遗憾的是, 诗作中呈现出的叙事维度较为单一,或以“我”/“我们”的视角进行宣言式陈述:“此刻,我们甚至可以说——/ 转瞬即逝皆为美”;或以“你”/“他”的疑问口吻引出诗人从自我角度发出的断言式尾句。导致大部分诗作缺乏内在张力和对话性,并未给读者留下足够的自由式想象空间。此外, 诗人通过意象构建诗歌的时空场域的尝试已见雏形,但尚未达到具有创新性的高度。组诗中的典型意象如“南方”“白城”等, 是诗人着力定位的诗歌空间和位置坐标; “海浪”“落日”和“黄昏”等则是诗人借以表现时间与历史维度的象征。这些意象通过繁复的叙述频率密集地填充在诗歌中,但因缺乏深邃化的思考,未能成为带有“张勇敢”特质的意象群。深度推演的缺席,导致这些意象的运用尚停留在词义和氛围感的营造上。囿于经验和想象力的薄弱,相较于“太阳”和“土地”之于艾青、“路”和“镜”之于北岛、“麦子”和“死亡”之于海子,张勇敢笔下的“落日”和“黄昏”并未延伸出带有其特质的神韵,词语与意象间的粘连度不足,因此诗作中多次出现的“南方”和“白城”也并未呈现出独特的地方气质。

诗歌内容方面,“青春敏感”和“中年淡漠”的气质同时存在于这几首作品中, 形成一种主体模糊且内在悖论的矛盾性景象。诗人关注着“花的命名”“夏日初至的日环食”“海里的月亮”等“转瞬即逝的美”,主体形象的脆弱感与破碎感共同营造出一个较为典型的青春期诗人形象。与此同时,他的诗歌中也闪现出与青春感相悖的浓重的“中年”气质。愤怒、抗争、反叛等元素在诗中鲜少表达,悲观元素却在诗歌中时隐时现:“秋风吹过来时 / 最好什么话也别说”,诗人无可奈何和无所言说的失语仿佛已成常态。悲伤吟诉的同时试图显示自我的超然洒脱,然而二者纠缠和交错的话语却将诗人的“中年淡漠” 烘托而出。《坐在祖国南部秋天的门口》中,诗人明了“不可避免的。海浪必须先与海浪对抗 / 才能攻下礁石的坚硬”,但诗歌的最后,诗人却自问自答,“我这一生,该如何述说”,“我,是一尊坐在海里的月亮,其余众人 // 皆在缓缓升起的底色中,寻找 / 自己的侧面”,或许年轻的诗人已然为自己的一生进行预判,提前完成了与自我乃至世界的和解。这种混杂的对立性气质的出现并未使诗歌达成内部张力,反而造成读者观感及诗歌内在逻辑的严重割裂。这种割裂同样体现在《我有多久没去海边》中,开篇中诗人即自白“我有多久没去海边,海就有多久 / 没有冒险, 没有将自己 / 置于惊涛骇浪之中”,随即, 尚未达而立之年的诗人回顾起自己年轻时的岁月,并道出一声叹息:“年轻的时候, 我常坐在海边 / 无端泪涌。”究其原因, 或许源于诗人生活经验的欠缺及内在表达欲望过剩之间的矛盾。不可否认,诗人对于这个世界有着青年人体贴入微的凝视, 但字里行间,又显现出其介入的欲望略显无力。

诗歌的宏观结构层面,诗人个人化叙事张力不足和内在意蕴相悖带来的继生问题在于,诗篇的厚重感缺失。诗句虽清丽, 但质感不足,虽有佳句,但需警惕“有句无篇”等问题。诗歌并非绝对地要以厚重主题为上,但诗人主动在诗句中频繁使用了部分意义“厚重”的词语,如“一生”“美学”“天地万物”“宇宙”等,足以看出他对于言说人生、自然、历史等宏大主题的意图。可惜的是,提出了这些命题后, 诗人却对其意义阐释的推进不足,对驾驭宏观命题的掌控力欠缺。《植物镜像》开篇通过“没有人比一株植物更能正视 / 镜中的自己 / 人看镜子久了,总有一方 / 先扭过头”提出了关于“自我凝视”的永恒命题,节奏感和氛围感皆令人惊喜,但后半段显然没有承接住开篇宏观命题的强势压制,诗人试图以解构的方式回应,实际上却只给出了一个“破碎”的回答,看似“交代了所有”,实际上却什么都没交代。这使得开篇强有力的命题探讨只击出了软绵无力的一掌。可以看出诗人虽有消解宏观命题的野心,但未完全达到重塑的企图。《在七小姐遇见一棵崖柏》中,那句“一棵崖柏孕育着一块石头 / 它危险的腹部,有古代悬崖勒马的美”极富诗意美感,但后续的“我们默契地停下,目睹这一切 / 什么话也说不出”同样带来了一种期待未能平稳落地便无疾而终的落差感。或许诗歌的厚重感需要建立在诗人对世界深厚认知的基础上。

通读张勇敢的组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的背后是一位年轻诚挚且有写作自觉的 90 后诗人。霍俊明曾言,“个体的写作和文本的新鲜碎片已然成为 90 后诗人群体的整体表征”。张勇敢在自己的南方世界中观察、书写带有其个人特质的诗意世界, 不断斟酌和磨砺写作技艺。上述主体性塑造存在张力不足、内在悖论及质感缺失的问题或许需要交给时间去解决。伴随着新的人生经验的沉淀,我们可以期待他脱离意料之内的意象群罗列,深挖出具有“张勇敢”特质的个性化标志,为读者带来更为精彩的青春之歌。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诗意天下 和而不同”,第九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即将隆重开幕
  2.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4. 第一届“百年保定”诗歌文化节在雄安举行,雷平阳等7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参加
  5. “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镇江站)成功举办
  6.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8.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9. 吕进:关于《新诗的创作与鉴赏》的回忆碎片
  10. 遂宁国际诗歌周暨《诗刊》2018年度陈子昂诗歌奖颁奖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1. 苗霞|诗性智慧:斗折蛇行在有限与无限间——李长瑜近期诗歌论
  2. “苏东坡在无锡有个家”同题诗创作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5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5. 炸药箱上写诗获赞“当代版《活着》”,陈年喜的“炸裂人生”
  6. 每日好诗第45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星星·诗歌原创》投稿攻略|2025年征订
  8. 第44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0. 我们时代的诗生活 | 诗刊·诗词世界双十一直播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