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洪绍乾:抽象表现主义是朦胧诗写作艺术呈现
作者:笔若 2022年09月15日 14:13
3 收藏
抽象表现主义是朦胧诗写作艺术呈现
——读笔若诗集《脚趾上的下弦月》有感
易白
写这篇诗评,我是有思想压力的,下笔前我捧着这本诗集研读,感觉像捧着一颗定时炸弹!朦胧诗群队伍庞大!撰文评论一位年轻的朦胧诗派代表诗人,行文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一大群人,成为朦胧诗群的公敌!
朦胧诗这一流派,虽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却像七十年代中期诞生的朋克一般,在年轻人中十分流行,为文艺青年所喜爱;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争论,许多年轻人效仿其思维导向和叙述风格写诗,并在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中,形成各自独立的语境和意境。
从集中277首诗作,所呈现叙述思维和语言特征来判断,不难看出笔若属于典型的朦胧诗人;从诗作呈现面貌可见,诗人受朦胧诗写作思潮影响颇深,精神世界的开放式叙述,使他的诗歌产生了“三性语意”,即诗歌的“语境”和“意境”呈现出模糊性、多义性、悬浮性的阅读想象;诗人像一个唱朋克的歌者,将精神世界的微妙变化即兴创作成零碎画面感的诗行,如同抽象主义油画使人看后产生不同联想、不同推测、不同理解、不同感受;让我想起俄罗斯抽象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他是现代艺术的伟大人物之一,同时也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
近些年来,朦胧诗派缺乏经典诗作,缺乏实践理论的代表性诗人;仅靠一批老代表诗人生平寥寥无几的经典诗作,在岁月中慢慢发酵,产生阅读影响后,所衍生的碎片理论,还不足以真正完善并构成,客观辩证的朦胧诗歌写作统一理论体系。
诗歌写作中的抽象表现主义——朦胧诗歌写作,更有叹息知音难觅的阅读贫瘠。
阅读朦胧诗需要读者摒弃逻辑思维,用心感知诗人的精神世界和思想碎片,从诗行中开启阅读瞬间产生的联想和感受。
“大海赤脚的女人/从灯里走进去/我们就开始生产火柴”在集中《女人和果实》三行组诗中,简洁抽象的诗行,让我联想到黎明、日出、女性、希望、向往等关键线索;犹如茫茫人海中,女人们向往的那盏“灯”,灯芯是需要物质才能点燃的温暖,试问多少男人拼命赚钱,只为了用干柴点燃烈火?这三行诗仿佛在隐喻:世界上许多荷尔蒙旺盛的男性,为钱奋斗的核心渴求本质,当旺盛的荷尔蒙被释放,干巴巴的火柴被擦出火花瞬间,是男性短暂的快感,是女性短暂的温暖,人性的本质总是向往短暂的美好,为这短暂的灿烂,会情不自禁地飞蛾扑“火”!
机械生活,躁动人性,需一盏灯,一盏能够燃烧能量的灯芯!那许是在“诗歌国度”中,诗人将遍地黄金踩在足下,而黄金下面掩埋了无数葬于现实的尸骨,诗人在自己重塑的“诗歌国度”中,遥望心中那一个颗高于政治,照亮现实的太阳!那许是一个诗人的信仰。
“走过大半个中国/才打捞到两个女人/把我折断在诗里”这是《女人和果实》三行组诗中的第二节,引起我对时下年轻人“恋爱观”和“离婚率”的诸多思考。我这样解读:穷困潦倒的流浪诗人在茫茫人海中,曾经邂逅了两个女人,诗人以为遇到了真爱,真爱最终却死在现实手里,诗人将面对现实的苍白和无力写成诗行,将现实埋在精神和文字架构的“诗歌国度”中。
试问当代文坛,多少向政治献媚的诗文粉墨登场?多少向权贵靠拢的文人卑躬屈膝?多少为名利写作的小丑道貌岸然?
试问当下社会,多少锋芒毕露的犀利思想观点,如同被现实消耗磨损的笔,笔中那管墨水正如我们苟延残喘的青春!
试问多少奔走于现实的行尸走肉,匆忙写完生活的命题式“八股文”,然后将尸骨和灵魂葬于现实。
读笔若写的朦胧诗,就像在欣赏抽象表现主义画作,欣赏抽象画需要开启自己的想象力。当然,也许别人读笔若的诗理解和感受与我不同。
那么,该怎么定义笔若写的朦胧诗呢?如果用绘画形容诗歌,抽象表现主义就是朦胧诗歌写作的艺术呈现,而朦胧诗歌写作也是抽象表现主义的真实写照。
很难引起统一共鸣,注定成为朦胧诗人的宿命!主观精神世界的开发式自由叙述,成为一种奢侈表达;需要诗人具有足够纯粹的勇气,去面对诗歌发表后的阅读贫瘠。
诗人笔若就像年轻时的瓦西里·康定斯基,我认为他继承了朦胧诗歌写作该有的写作思维特质和语言表述特征,属当代朦胧诗派年轻的代表诗人。
己亥夏至 鹏城信笔 易白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