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候车
转身看见父亲拄着拐杖,急急走来
他身披多年前我为他购买的棉袄
笨拙、臃肿,但有一身豪气
棉衣的肩头,有露出的棉絮
那里埋伏了多年的秘密
众多日子里的苦难
都被这些棉花微微顶起
父亲不说话,只是默默站在我身后
直到班车离开故乡很久了
我才猛然想起,父亲站在我身后的位置
正是这个季节里,最猛烈的风口
这首诗以写实为主,于细节之中凸显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父爱亲情,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抒情叙事的朦胧感和不及物。准确解读诗中意象与象征隐喻的关系,方能把握隐匿于字里行间的具体情感。作者选取“风口”作为诗眼,但“棉袄”才是诗的主体意象,连通个体生存的境况与两代人的情感纽结。第二节由物及人,展示个体的生存状态。“露出的棉絮”暗示父亲生活劳苦,所经受的苦难都被“这些棉花”兜了底,使秘密无所遁形。换言之,“我”送给父亲的“棉袄”除却是御寒之物,也浓缩着父亲的生存图景。诗的最后一节,是个体与个体之间暗涌的情感碰撞。父亲的爱并不体现在言语之中,而是笨拙地用行动去表达,他悄无声息地替“我”挡住了“最猛烈的风口”。理查兹曾经说过,意象的功用在于它是感觉的遗存和重现,“风口”二字看似是严冬下烈风吹袭之处,实则隐喻着人生的风风雨雨,父亲穿着“我”送给他的棉袄为“我”遮风挡雨,至此,父亲的形象陡然立体起来,不管是“露出的棉絮”还是“最猛烈的风口”,都是为了成为“我”的坚实后盾。
点评网友:若愚子
经编委会评选,若愚子(来自网页)的评论被评为最佳,将获得300元稿费。
同时感谢苦楝(来自微信)、潮起潮落(来自微信)为代表的读者的热情参与,
展出其优秀点评,供大家学习参考!
这首诗选取的切入口,一位年迈的父亲站在“最猛烈的风口”与即将远行的儿子道别,熟视无睹的场景以及场景中的细节,被心思细密、感情真挚的作者所捕捉。诗的第一节,父亲的“拐杖”和“我为他购买的棉袄”两个意象,点出父亲给儿子送行,是父亲年复一年的习惯;儿子孝顺,这孝顺同样也是儿子年复一年的孝顺。第二节选取“棉花”一个意象,温暖的棉花支撑起苦难岁月,是父爱的象征。第三节,“父亲不说话,只是默默站在我身后”,深沉的父爱从来都是沉默的,不说话却胜过千言万语,直到“我”离开故乡很久,很久到底有多久?仅仅是离开故乡后的几个小时之后吗?肯定不是,而是每一天,每一年,这一句仍是实写,却拉开时空,让全诗立体起来,引人遐想。
点评网友:苦楝
一首好的诗,或者说一首成功的诗,不外乎意象逼真,意境深远,画面感强烈,或者语言的张力呈现。这首诗通过拐杖、棉袄、棉絮等一系列词汇,衬托出一位朴实无华的父亲形象,用一个短暂的生活片断,简炼朴素地描写了父子的惜别之情。整首诗层次清晰,铺展自然,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冷抒情的方式进入设置好的场域,不过分主动干涉读者的情绪,用细节打动人,而不是强行带入。以往传统的亲情描写,总是局限于题材的包围中,这首诗另辟蹊径,把意境的独特性揉入关联事物,超越题材的意识书写,通过意象与情境的转化,让诗歌成为传播情感的语言信物,看似语言略显单薄,实则有一种饱满的诗歌活力和穿透力,埋伏、掩盖、顶起、豪气,这些词语呈现诗歌通透的质感体验,让一种沉默的父爱大音希声地回荡在字里行间,也回荡在字里行间之外。
点评网友:潮起潮落
▼点击查看
温馨提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