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立秋”
今日又立秋,
何有秋日意;
傍晚似火烧,
犬儿身伏地。
2.说“咬秋”
自古逢秋要吃瓜,
吾言秋日何为咬?
老叟笑说为尽孝,
昙恭觅瓜博母笑。
3.说“晒秋”
烈日当头照,
贮物满地铺;
阳光炙热烤,
寓意丰年福。
4.说“称秋”
一壶水儿有深文,
自古称水喻美意;
秋前秋后同壶量,
前重后轻甜如蜜。
今日又立秋,
何有秋日意;
傍晚似火烧,
犬儿身伏地。
2.说“咬秋”
自古逢秋要吃瓜,
吾言秋日何为咬?
老叟笑说为尽孝,
昙恭觅瓜博母笑。
3.说“晒秋”
烈日当头照,
贮物满地铺;
阳光炙热烤,
寓意丰年福。
4.说“称秋”
一壶水儿有深文,
自古称水喻美意;
秋前秋后同壶量,
前重后轻甜如蜜。
注释:
1.立秋作为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气,民间有应时序、送暑气、迎秋气的民俗活动,如“贴秋膘”“咬(啃)秋”“晒秋”“称秋”等习俗。“贴秋膘”就是“以肉贴膘”,人们吃炖肉、烤肉、涮肉等佳肴,用以弥补夏天的身体亏空,此食俗在北方尤其盛行;“咬(啃)秋”就是吃西瓜、甜瓜,不仅可以清暑气,还有将秋凉咬住的寓意;“晒秋”就是晾晒各种农作物,代表丰收的喜悦,期盼秋天迎来好收成;“称秋”就是在立秋时间点前后分别称同容易水重量,前重是丰年,后重是灾年。
在民间,随着果蔬粮食的成熟,也有“晒秋或“晒伏”的习俗。在江苏、浙江、江西等地的民间,农民们把衣服被褥和农作物挂晒到房前屋后,也形成了立秋这天一道美丽风景。
在里下河地区,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称水的重量。如果立秋后的水比立秋之前的水重,就代表着立秋后雨水较多,易发“秋呆子”(也称“水灾”)。人们一般用黄河水来称重,其实是根据黄河水中的含沙量来判断天气变化,反映着农民对丰年的期待。
2.昙恭:是指南梁时期,有个叫滕昙恭的5岁小朋友,他的母亲杨氏得了热病,特别想吃西瓜,他为母觅瓜急得大哭,后遇僧人相赠。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