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你在麦田深处活着
土壤里的根须
延续着你的生命
秀穗的麦子
遮掩了你的屋顶
你能闻到麦粒的香味
也能听见流水的声音
伴着低飞的鸟鸣
这样就行了
那么一大片麦田
一年当中 除了绿和金黄
其余都是寂静
村子离你不远
能看见老屋升起的炊烟
能看见院子里的树梢
一天天长高
这样就行了
无论是金黄的麦子
还是旺盛的树木
都是你和母亲种植的风景
唉……事到如今
我还能为你做点什么
除了叹息和泪水
点评
这首诗语调控制得体,收放恰当。写父亲,强化父子之间的尊卑关系,每种语言都有一套陈辞,汉语中的这种陈辞特别多。新文化运动提倡个人价值,批判这种尊卑关系,但与这种尊卑关系相关联的语调却没有完全破除,实际上就是这种尊卑关系并没有完全破除。理智上,我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但一开口,那种不平等就在语调上显露了出来。当然,我们说平等,并不是要抹平父子之间的差异,而是说父子关系要建立在彼此作为人的身份所得到尊重的基础上。
全诗以第二人称追念亡父,语调是对话式的。是父与子的对话,也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透着一种基于理解的亲密,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对于父亲的深情源于这种平等关系,因而特别温馨感人。在措辞上,父亲的死以“活”的方式呈现:“你在麦田深处活着/土壤里的根须/延续着你的生命”,而坟墓被看作死者新的住屋。死者的感官依然活跃:“你能闻到麦粒的香味/也能听见流水的声音/伴着低飞的鸟鸣”“能看见老屋升起的炊烟/能看见院子里的树梢/一天天长高”。只有麦田里广大的寂静把生者和死者区别开来:“那么一大片麦田/一年当中 除了绿和金黄/其余都是寂静”,感情内敛、克制而含蓄。事实上,除了最后一节,这种感情都借助于形象表达,准确地说,是基于对死者的感受的想象。这种代死者立言实际上是生者对死者的感情表现(类似古代的代闺阁体,表现的往往却是代言者的情绪)。在这样的方式里,死本身也得到了尊重。
当代诗歌,以平等态度处理父子关系的第一首重要诗作是吕德安的《父亲与我》:“父亲的头发已经全白/但这近乎于一种灵魂/会使人不禁肃然起敬”,父亲在这里被尊重,以人而不是以身份的方式。在“人”的身份上,父子之间是平等的:“我们并肩走着……肩头清晰地靠在一起”。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父子关系呈现出一种“人”的温馨:“父亲和我都怀着难言的恩情。”很多批评家都关注到舒婷的《致橡树》在处理两性关系上的启蒙意义,吕德安的《父亲与我》在处理父子关系上有类似的意义,但似乎少有人注意。《麦田里的父亲》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吕德安的主题。
✦特邀点评:西渡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北乔 陈先发 陈卫 陈爱中 车前子 曹宇翔 程继龙 蔡世平 段维 杜鹏 冯雷 耿占春 顾北 顾建平 高昌 郭顺敏 谷禾 洪烛 霍俊明 韩倚云 何冰凌 胡彭 胡弦 简明 蒋浩 蒋登科 江合友 贾鉴 贾清彬 蓝野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李建春(缶皮) 李海鹏 李云 李之平 李犁 刘向东 刘波 刘爱红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马知遥 马骁 莫真宝 南鸥 潘泓 钱文亮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沈苇 沈健 沙克 宋彩霞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王海亮 西渡 熊东遨 向以鲜 夏吟 星汉 杨碧薇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杨献平 杨逸明 余怒 叶舟 姚泉名 朱必松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 张光昕 张金英 周伟驰 周瓒 周燕婷 邹建军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查看
温馨提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