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天下盐”,这家由诗人张枣命名的川味私房菜馆,开办有近十五个年头了。盐是百味之首,天下盐就象征着天下第一味。这家餐馆是许多京城文人的心头好,“一星期不吃就想”。老板二毛是美食家,也是诗人,为这次专访他在餐桌上铺开一叠叠诗歌旧书刊,如同展示一大桌盛宴,说起这些珍贵收藏就滔滔不绝。
二毛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四川诗歌流派“莽汉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那是一个带有江湖味道的诗歌团体,“当时全国多路诗人到我老家重庆酉阳来看我们,我和诗人李亚伟安排他们食宿,谈诗,喝酒,吃我做的菜”。切磋诗艺也切磋厨艺,上世纪八十年代莽汉主义诗歌的发展,可以说,离不开二毛的美食与酒。
二毛每到一个地方,必去菜市场转转,农民把菜篓子摆在地上,可以讨价还价,询问菜的来处,“逛菜市场本身就极富诗意,自由自在,五颜六色扑面而来,内心中意哪些菜,盘算着晚餐做什么菜品,立意之味道在菜市场就形成了。”做菜的过程也是一种创作,和诗歌的创作一样,“需要灵感,需要激情,需要调料的叠加,鸡油、菜仔油、猪油的混合,就像意象、象征、比喻的融合与叠加,一道好菜要兼备‘色、香、味、形、器、意”,诗歌未尝不是如此,做菜是一个诗意的过程。
二毛收藏的老菜谱
二毛有意识地涉足收藏,从收集老菜谱开始。他收藏的历代菜谱有近3000多册,比如袁枚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随园食单》,比如50~80年代的国宴菜单。许多烹饪大师,经历了清末民初的中国美食鼎盛期,到了五十年代,拿起笔写了很多具有总结意义的菜谱,这些建国前、建国初期留存下来的菜谱在八十年代有机会得到再版。二毛收藏菜谱有个时限——80年代为止(含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若有好的文本也会收,这也成为他收藏民歌、创刊号、戏单等其它文本的时间界限。
对诗歌的萌芽,要追溯到1977年二毛上高中的时候,“我曾是军人的父亲在当地负责修建胜利水库,号称自己有点文化,在工地上写打油诗,用快板鼓励工人修水库,那是一种典型的战争年代的宣传方式。夏天放假,我来到工地看修水库的成百上千的民工们搬运石头,被这样的劳动场面所震撼,回家就写了首诗,有一句是想象水库修成之后,‘绿悠悠的水/油浸浸的水/这分明是民工们汗水一湖’,这首小诗后来发表在四川当地的报刊,给与了我创作极大鼓励。”
大学时二毛读的是数学系,实际却另起炉灶搞文学,泡在图书馆阅遍世界名著,莱蒙托夫、普希金、惠特曼、雪莱、拜伦......也是在79年上大学的时候,二毛第一次接触到艾青的诗,“离我们非常近,非常感动,那首写龙华烈士的《春天》现在还背得出,‘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在八十年代购买的诗集,和交流的许多油印民刊,他也一直保存至今。
大学期间的大量阅读“无意识地奠定了以后有意识收藏的基础”,特别是奠定了对艾青文献的收藏重心,目前二毛共收集了80多种艾青早期的相关资料,尤其是艾青在延安时期的一些珍贵文献。90年代末期,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诗歌热情逐渐褪去,二毛的兴趣由写诗转向了收藏,“诗写的不多了,对文本更感兴趣,对文本的兴趣超过了写诗。”
“阅读现当代文学史给我一个感觉:简单片面、不够深入。”于是,收藏并阅读原版书在二毛看来,是真正接近一个诗人、理解一个诗人的途径,“当代很多诗人虽然也读了戴望舒,但却没有读过、甚至没有看到过他的原本。”他感到,应当从原版文本发现和研究现代诗歌,这些泛黄的书刊,既是珍贵的物证,也促成人们对现当代文学史的感受和认知的完善。
二毛收藏的现代诗人代表作
二毛的诗歌收藏主要聚焦于国内外现代诗歌名家的原版文本。外文、中文兼有,名家、现代、原版(1980年代以前含1980年代)是他坚守收藏的三个标准。“年代越久,越珍贵” ,一个诗人年轻时的作品往往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诗人的激情岁月,展现青春力量,在他看来,艾略特20年代的诗作相比30、40、50年代更为珍贵,“诗歌是属于年轻人的,诗歌需要青春年少”。
二毛的中文诗歌收藏的时间范围以民国时期现代诗人为主,也不乏戴望舒、艾青这样跨时代的诗人,建国后50年代的卞之琳、胡风等人的资料也在他的收藏兴趣中。
他尤其敬佩何其芳、艾青、戴望舒、陈梦家、周作人、徐志摩、冯至这批诗人,“无论是新月、七月、还是九叶派诗人,他们之所以和我们现在的诗人不一样,是因为他们直接接触欧美诗歌原典,而非通过译文,既是诗人同时也是翻译家。大多数的当代诗人,从文学内涵以及同欧美诗歌的交流上看,真不如从前这一代。”
二毛所收藏的欧美外文现代名家原版代表文本,约70多位160多种,几乎涵盖了欧美公认的名家,艾略特、庞德、里尔克、弗罗斯特、保罗·策兰、博尔赫斯等......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艾略特1936年英文原版《1909-1935年诗歌集》和1942年英文原版《四个四重奏》(194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两本书也是北大才女赵萝蕤1946年夏天与艾略特在哈佛晤面畅谈时带去的两本书,艾略特在《1909-1935年诗选》的扉页上题写“为赵萝蕤签署,感谢她翻译了荒原”的英文字样。这两本书市面上已经很难找到,二毛有幸委托国外朋友搜寻而来。
二毛收藏的部分艾略特诗集
二毛的中文现代诗歌名家收藏,包括上世纪二十至五十年代的初版、再版在内共200余种,从现代文学第一部白话诗歌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到李金发的《微雨》《为幸福而歌》,何其芳的《预言》、穆旦的《穆旦诗选》《旗》,陈梦家的《梦家诗集》,戴望舒的《望舒草》,徐志摩的《猛虎集》等等,几乎囊括了新诗史上绕不过去的名家名作,且许多都是孤本。他还收藏了不少刊有名篇的杂志,如1934年的《春光》杂志,刊载了艾青第一次用“艾青”为笔名发表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又如1928 年8月的《小说月报》,首发了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翻阅原版刊物更有时代感和历史感,和新版读起来完全不同,泛黄纸页上戴望舒雨巷中的“油纸伞”更接近和符合人们对于当年雨巷的想象。”
陈梦家编的《新月诗选》
堪称奇迹的收藏,是1931年陈梦家编的初版《新月诗选》,这本书惨遭老鼠啃食,饱经沧桑,残破不全,不可思议的是,翻开参差不齐的书页,内页文字竟是齐全的,仿佛老鼠也识字,懂事地绕开了,没有影响阅读,版权页也完好留存。“这本《新月诗选》饱经沧桑,却没有侵蚀到文字,就像陈梦家的经历一样,不管遭受怎么样的劫难,他的诗歌是永存的。”
二毛收藏了徐志摩1931年10月主编的《诗刊》(孤本)第三期(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遇难),一共只出了四期。第四期为纪念徐志摩专号,1932年由其弟子陈梦家主编。以及1957年由毛泽东题写刊名的《诗刊》创刊号,上面刊载了毛泽东首次正式发表的旧体诗词18首,以及致主编臧克家和编辑部的信。
1957年《诗刊》创刊号、1931年徐志摩主编的《诗刊》(第三期)
除现代诗人外,二毛收藏了几十种诗歌古籍,包括1934年上海涵芬楼出版的民国影印版的陈子昂《陈伯玉文集》、“英国浪漫主义双子座”雪莱、拜伦1880年出版的原版书。作为莽汉主义的一员,70、80年代油印及铅印的民刊也是二毛收藏的重点之一,《海上》《大陆》《他们》《诗歌报》《今天》《非非》《现代汉诗》《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中国当代实验诗歌》等重要文本及手稿,达100多种。在二毛的众多诗藏中,数量最多的、最重要的、最喜欢当属“二艾”——艾青、艾略特。他在收集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艾青的重要性,陆陆续续收了从上世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共80多种艾青的文献。比如1942年3月11日发表于丁玲主编的《解放日报》副刊的《了解作家、尊重作家》,这篇文章让艾青处于延安开放文化思潮的前沿,也成为他1957年被批判的罪魁祸首,这篇文章捍卫新文学作家的主体精神,呼唤艺术创作的自由和独立。
二毛收藏的部分民刊
“艾青是一个很真实的人,不论是诗还是人,都非常真实,可能有人觉得那些年代的艾青过于主流,但是我们如果所处当时艾青的历史环境,我们真不一定能像他那样写出好的作品。艾青不仅仅写诗,还翻译、研究戏剧,延安时期他也并非单纯地歌颂,而是从学术角度探索中国诗歌的理论。艾青诗歌中的现实主义和口语,比我们八十年代的口语诗还早了五十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用口语写成的。”
二毛收藏的部分艾青诗文集
谈起艾略特,二毛一直惦记着1922年艾略特的《荒原》英文初版,“本来可以到我手,新冠疫情爆发,书在国外带不回来,寄过来担心带病毒,一搁置书就没了。” 错失1922年《荒原》英文初版令他耿耿于怀。不过他收藏到了赵萝蕤1937年首译的艾略特《荒原》原版本,这应该是个孤原,算填补了二毛心中的遗憾。目前二毛还藏有1971年艾略特夫人瓦莱丽出版的《荒原》影印版手稿,1940年企鹅出版社的《荒原与其他诗》,1932年出版的《1917—1932艾略特文选》等。
时下藏书家很多,但作为诗人参与其中的并不多。目前二毛的收藏多由个人喜好出发,他希望未来的收藏能更广泛深入地覆盖历史上的重要诗人诗作。收藏是无止境的,许多文本苦于资金而暂未收到。对于文献和保存和利用,二毛期望一是进行数字化,做线上展览;二是找寻合适的机构共同做展览(包括全国巡展),如“现代诗歌名家原本代表文本展”;三是呼吁相关机构共建现代诗歌名家原版文本博物馆。
从诗歌莽汉到典籍收藏家,二毛对诗的热爱与日俱增。这些珍贵典藏是现代诗歌活生生的历史,文本价值随时间流逝而提升,却在网络电子时代越发淡出大众视野,“我们应对诗歌传统形成一种敬畏,在展览和阅读名家原典的基础上,将我们的新诗推向高峰”。诗人臧棣评价,“二毛的诗歌收藏,必将成为中国诗歌史上光辉的一页”。
二毛(原名,牟真理)。苗族。上世纪60年代生于重庆酉阳。大学数学系毕业。上世纪八十年代莽汉主义诗派代表诗人,中国现代美食诗歌的开创者,曾获北京诗歌节金向日葵诗歌奖。2004年从成都迁居北京。老菜谱、民歌、红色文本、诗歌、创刊号、酒文化、戏单等文献收藏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专家。著有《二毛美食诗选》《碗里江山》《妈妈的柴火灶》《民国吃家》《味的道》等。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