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鸿穿窗树影沉沉。满清音。赋尘襟。樽下醉眠,大梦白云吟。倦客安闲知雨意,炊烟晚,抚人心。
我酬岁月惯孤斟,夜光侵。不堪寻。此个冷香,梅子信愔愔。一曲新添千种味,空怀乱,叹幽深。
点评
创作背景:词人是一位在校大学生。2021年夏,词人祖母辞世,因疫情防控要求,未能回家送最后一程,有所遗憾,又值初夏时的感触而作。
这种悲伤反应在词中,便处处表现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鸿穿窗树影沉沉。满清音。赋尘襟。”词篇从景物入手,平平叙起,似是闲笔,然后,望着窗外的鸿,能自由自在的穿树穿云,而自己被困于一个固定的空间,而不能回归故乡,只能视频或语音听着家里人的祭奠,用词来表达内心的无限哀痛,“闲笔”之中饱含了无限情感。古人云“笔未到,气已吞”,当是此类技法。“樽下醉眠,大梦白云吟。”承接上句,进一步描写此时情绪,于平淡景物描写后,突然从高处点亮情绪,有突起,来势渐猛。词人境况究竟如何?“倦客安闲知雨意,炊烟晚,抚人心。”这三句放下刚刚揭示的情绪不谈,仍以环境风物入词,所谓雨解人意,烟抚人心,词人似有意避开感情的学生压迫,用闲淡之笔写烟雨解人意,而反衬出此时无奈与孤寂。这种写法,不仅引起读者的启发,以丰富词的内涵,容易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而且,笔法一张一弛,在跌宕变化之中尽显出深厚的技法功底。
下半阕是词人情感的正面抒发。依据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我酬岁月惯孤斟,”写此时的孤寂与无奈。“夜光侵。不堪寻。此个冷香,梅子信愔愔。”写夜光也变得寒气逼人,与祖母相伴的时光将一进不复返,虽然梅雨时节,仍然内心寒冷,反衬手法用得非常到位。“一曲新添千种味,空怀乱,叹幽深。”将伤感之情写到本词的高峰,以情语收束,深入人心。这三个层次的情绪,都是无法忍耐的,然而在处理上,一层比一层深,一层比一层令人伤怀。
整首词,不溺于情绪,不荡于无法。抒写亲人离去却不能亲送一程的极度悲伤之情,浓而不粘,伤感却不为伤感所役,是不溺于情绪的表现。不荡于无法,则是章法精密,句法浑成。通篇下字颇费锤炼,又似信手拈来,比如“炊烟晚,抚人心。”既淡然随意,又感慨深沉,唯炊烟可抚慰人心。平淡之语皆可看出词人天然词心与重视法度之技法。
作词,正像下棋一样,对每个人来讲,棋子是一样的,但是,落实到棋盘上的每一手棋都有其技术含量,但唯有把各种技术手段巧妙合理地组合到一起,编织成一张美丽的棋谱方可创作好诗词。
“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一物一事,引而伸之,触类多通”,“又其(指词)为体,固不必与庄语也,而后侧出其言,旁通其情,触类以感,充类以尽。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谭献强调读者主观色彩,从读者角度出发,突出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在阅读中的作用,强调读者之体会无须与作者之用心保持一致。阅读是一首诗词不可或缺的独立环节,一首诗词被诗人创作出来只能算完成了创作的一半,而另一半要靠读者的阅读来完成。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是这个意思。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亦有其重要意义,它可以丰富和加深对诗词理解与充实,这种理解甚至可以是作者本人没有意识到或者拒不承认的。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原义为歌颂战争中友情,而被后人用于歌颂爱情;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原义歌颂爱情,而被后世读者用于歌颂教师。
因此,本首词一经发表,已完成了创作的一半,另一半需要由读者来完成,更可能由读者丰富词的内容,疫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同时疫情也是一面镜子,为抗疫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人民,更可敬!
✦特邀点评:韩倚云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北乔 陈先发 陈卫 陈爱中 车前子 曹宇翔 程继龙 蔡世平 段维 杜鹏 冯雷 耿占春 顾北 顾建平 高昌 郭顺敏 谷禾 洪烛 霍俊明 韩倚云 何冰凌 胡彭 简明 蒋浩 蒋登科 江合友 贾鉴 贾清彬 蓝野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李建春(缶皮) 李海鹏 李云 李之平 李犁 刘向东 刘波 刘爱红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马知遥 马骁 莫真宝 南鸥 潘泓 钱文亮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沈苇 沈健 沙克 宋彩霞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王海亮 西渡 熊东遨 向以鲜 夏吟 星汉 杨碧薇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杨献平 杨逸明 余怒 叶舟 姚泉名 朱必松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 张光昕 张金英 周伟驰 周瓒 周燕婷 邹建军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查看
温馨提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