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繁荣当代诗歌文化,推动当代诗词曲创作与批评共同发展,促进诗词曲作家、批评家、艺术家之间相互交流,尤其是展开新旧两大诗体之间的对话,“当代诗词曲创作与批评高端论坛”于5月14日在成都举办。
本次论坛由中国韵文学会、中国词学研究会、中国散曲研究会、中华诗词学会高校诗词工作委员会、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中华诗词学会现当代诗词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华诗词学会创作工作委员会(筹)、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四川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
为期一天的论坛上,来自国内高校、文化、科研等70多个单位的110名专家、学者和诗词曲代表作家、艺术家,围绕当代诗词曲创作与批评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当代各体诗歌的创作与批评提供了切磋的平台。
“我主要做新文学尤其是新诗研究,但一直关注现当代旧体诗词创作。”论坛一开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便指出,中国现当代诗歌阵营中,旧体诗词是个庞大的存在,据统计作者数量远超新诗。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文学评论》原主编陆建德也表示,白话运动兴起后,新诗蓬勃发展,然而它与旧体诗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一些以新诗闻名的诗人也写旧体诗,而且他们的新诗往往也有旧体诗的韵味。
中华诗词学会高校工作委员会主任王玉明举例道,现当代作家学者中,以旧体诗创作闻名的就有王国维、鲁迅、郁达夫等已故大家,以及叶嘉莹、刘征等人,此外还有大量诗词学会会员和活跃于网络的作者。“他们的优秀作品与新诗中令人称道的名篇相比,我认为其思想性、艺术性至少可以媲美。”
不过李怡指出,因为评价标准不确定,特别是艺术独创性的定义争议,上述创作始终未能进入文学史叙述。“这些创作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传达了特殊的精神现象,是新诗创作难以替代的,值得认真勘察和讨论。”
“旧体诗与新诗各有千秋,应该互相包容、互相补充、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共同构成整个诗坛、诗史。”王玉明说。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曲研究会会长、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义山表示,应创建一种新的“宽格律诗体”,为写新诗和旧体诗的作家共同认可,并具有继承我国古代诗歌优秀传统的民族性、表现当下民生状态与社会思潮的时代性,以及为大众乐于接受并参与的通俗性。
针对如何扩大当代诗词曲创作的影响力,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也给出了不少建议。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说,应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网络与新媒体,建立传播与推广的阵地与渠道。“四川可考虑依据高校或诗词学会之类的组织建立网络与新媒体的传播矩阵,形成多种文本交相辉映的融媒体传播形态,增强当代古体诗词的可读性、可看性、可听性,增强可接受性。”
“诗词曲曾是中国诗歌的典范,如何承续传统、融汇当下并开创未来,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赵义山表示,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发表了不少具有理论指导性、实践操作性的真知灼见,有望对当代传统诗词曲创作与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并对新诗的创作和批评产生一定的触动。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