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忠相寇准
高天保
公元二零一七年六月二十三日
北宋承相名寇准, 组籍陕西渭南人。
一生忠心保大宋, 有口皆碑是忠臣。
生在九百六一年, 七月十四的早晨。
寇准家庭是望族, 数代祖宗立功勋。
他的远祖苏岔生, 也是西周的大臣。
官职做的是司寇, 以官为姓传子孙。
寇准父亲寇湘于, 生的时代是后晋。
开运年间中进仕, 应诏魏王室参军。
后来封为寇国公, 是因屡次立功勋。
寇准天资极聪明, 勤奋好学求上进。
七岁能够写诗歌, 攀登华山把诗吟。
自觉旭日在头顶, 脚下浮动是白云。
一十五岁熟《春秋》, 能写不少优秀文。
一十九岁中进仕, 年纪最轻一个人。
当时太宗选进仕, 亲临科场挑选人。
年纪轻的他不要, 认为年轻站不稳。
有人就对寇准说, 虚报年龄混一混。
寇准却说不可以, 刚入仕途就欺君。
这样就是考上了, 将来怎样做忠臣。
寇准凭着真本事, 顺利进入仕途门。
授官大理寺评事, 派往巴州去上任。
他在巴东当知县, 工作认真又勤奋。
在巴上任三年整, 调往成安去上任。
后来升任盐判官, 管理盐铁重要门。
后升枢密直学仕, 成为君主身边人。
负责给帝提建议, 来把忠奸是非分。
寇准性格非常直, 常常说理不让人。
公元九百八九年, 太宗金殿会众臣。
众臣奏过本章后, 最后一个是寇准。
他的言词很刺耳, 太宗听着不顺心。
离开龙座回宫走, 寇准扯住他衣襟。
他让太宗回龙位, 听他把话来说尽。
太宗听完很高兴, 认为寇准是忠臣。
寇准好比是魏拯, 忠心保国第一人。
公元八百九十年, 北宋处理两个人。
都是受贿的案件, 给了不同的处分。
受贿较轻判砍头, 受贿较重只挨棍。
后来官复了原职, 因为他朝中有人。
寇准知道这件事, 认为法律失了准。
如果这样践法律, 还有甚么公平论。
他把这两个案件, 始终牢牢记在心。
次年河北遭大旱, 当地饿死不少人。
太宗坐在金銮殿, 诏集文武众大臣。
议论当下的旱情, 找找受灾的原因。
众人都说是天数, 数年一次的回轮。
只有寇准持异议, 法律不公天惩人。
有本《洪范》书里说, 天与人的关系近。
相互应和的关系, 影子回声一样紧。
当前发生的旱灾, 法律不公是主因。
太宗听了很生气, 宣布散朝回宫门。
他把寇准诏进宫, 因何不公来细论。
寇准就说这样吧, 请恁诏来两府人。
王、祖二府人到齐, 寇准说出了主因。
去年处理两庄案, 都因受贿受处分。
祖吉受贿比较轻, 落个杀头血淋淋。
王淮受贿比较重, 只处削职挨军棍。
后来官复了原职, 只因朝中他有人。
这是法律不公么, 惹得老天发狠心。
太宗听了寇准话, 知道寇准持公心。
批评王淮的兄长, 给了适当的处分。
寇准提为议大夫, 枢密副使来上任。
直接参与北宋的, 军国大事的定音。
由于寇准持公道, 得罪不少朝中人。
寇准住在枢密院, 他和张逊生矛盾。
有次寇准要外出, 同行还有一个人。
同行大臣温仲舒, 骑马路过一座坟。
迎面过来个疯子, 连喊万岁不停顿。
此事传进张逊耳, 他向太宗来奏本。
有人对寇喊万岁, 说明寇准有野心。
绰使好友叫王宾, 单独上的有奏文。
寇准叫来温仲舒, 做证此事假与真。
二人相互的指责, 惹得太宗给处分。
张逊贬为地方官, 寇准青州去上任。
寇准离开京城后, 太宗实在不忍心。
太宗实在离不开, 寇准这个大贤人。
次年寇准回京师, 拜为参知的重臣。
太宗遇到重要事, 谋划经常找寇准。
太宗在位太久了, 想立太子费了心。
应立太子的人选, 当时应立两门人。
一是自己的儿子, 二是兄长的嫡亲。
北宋创业的皇帝, 本是其兄赵匡胤。
太宗以弟的身份, 成为帝王继承人。
烛影斧声的传闻, 杀兄嫌疑背在身。
朝中关于立储事, 谈龙色变无有人。
有个大臣叫冯拯, 因谈立储成罪人。
从此关于立储事, 无有一人敢奏本。
寇准回到京城后, 太宗诏他来谈心。
先是埋怨来京迟, 后是问起立储人。
寇准事先有预测, 知道太宗当时心。
要问立储的事情, 成竹在胸来奏本。
没有正面的回答, 立储原则来谈论。
关于如何立储事, 要有三点记在心。
一不去问众宾妃, 二不去问众近臣。
三不去问众宦官, 择优立储是根本。
太宗仔细想了想, 抬头他来问寇准。
你看襄王怎么样, 立储可是恰当人?
寇准听后回答说, 知子莫如父亲心。
太宗听后心高兴, 决定立储的根本。
次日太宗上朝后, 对着文武的大臣。
宣布襄王调回京, 开封府邑掌拕人。
又改襄王为寿王, 后立太子树根本。
次日太宗拜祖庙, 跟着文武的大臣。
就在回宫的路上, 路边站满了人群。
争着来看太子面, 众人见了都趁心。
突然有人喊一声, 少年天子响彻云。
太子听着心高兴, 太宗听了心纳闷。
百姓喊他为天子, 太宗我成甚么人。
回到宫内心烦闷, 找来寇准问一问。
寇准就对太宗说, 立储你算找准人。
深受百姓的欢迎, 大宋兴旺立了君。
太宗听后心高兴, 他和寇准来对饮。
杜康喝了五瓶半, 相伴而醉多时辰。
直到东方日破晓, 二人酒醒会众臣。
此后北宋的太宗, 更加依重了寇准。
有事必与他商量, 大政决策无有损。
为表寇准的功劳, 太宗可是用尽心。
外国进貢墀牛角, 是件宝贝挺喜人。
太宗让做俩墀带, 并且带上镶上金。
一条太宗自己用, 一条赐给了寇准。
可见寇准的地位, 天子底下第一人。
公元九百九七年, 太宗驾崩进了坟。
太子赵恒登龙位, 有心重用老寇准。
但怕寇准性子直, 担任宰相难胜任。
北宋北方契丹族, 虎视丹丹向南侵。
趁着太宗刚下世, 新君真宗未站稳。
公元九百九九年, 辽军大败了宋军。
俘虏宋将康保裔, 又掠财物又掠人。
公元一零零三年, 辽国兴兵又南侵。
辽军再侵高阳关, 攻破高阳的守军。
宋军守将王继忠, 被俘投降了辽军。
辽军两次来攻宋, 震惊宋朝的君臣。
到了次年的年初, 辽向宋军来挑衅。
边境传来消息说, 辽军将要大入侵。
宋朝宰相毕士安, 知道寇准的为人。
他向真宗推荐说, 抗敌唯一用寇准。
寇准天资极忠义, 能断大事有决心。
抱有以身殉国志, 秉道抵邪不让人。
如今辽军压边境, 御敌只有用寇准。
真宗听了这蕃话, 重用寇准下决心。
同年八月下圣旨, 左右丞相有两人。
左承相叫毕士安, 右丞相名叫寇准。
当时辽国萧太后, 领着承相等君臣。
率领大军二十万, 大都出发向南侵。
辽军虏部攻定州, 遇到抵抗东南奔。
夺石城、下祁州, 浩浩荡荡向南进。
边境告急如雪片, 一日五次传京门。
北宋统治集团内, 对于抗辽无信心。
参政知事王钦若, 老家江南金陵人。
主张迁都到江南, 躲避辽军的入侵。
枢密副使陈肖叟, 老家四川成都人。
主张迁都到成都, 暂时躲避求安稳。
只有承相毕士安, 还有副相名寇准。
主张坚决来抵抗, 使用军事抗辽军。
宋朝天子宋真宗, 对于抗辽少信心。
他问寇准抗辽事, 身边陪有两个人。
钦若、肖叟在君边, 寇准心里明十分。
迁都楚蜀蒐主义, 主谋必是此二人。
但是假装不知道, 他对迁都发议论。
出此主谋应杀头, 他是千古的罪人。
目前君臣都团结。 发兵御敌有信心。
皇帝神明又威武, 训练有素的大军。
只要陛下领着干, 敌人自然会逃巡。
另外咱们出奇兵, 打乱辽军的部阵。
坚守阵地消磨敌, 使之疲惫回家门。
敌处疲劳我安逸, 此仗我胜是根本。
为啥要舍弃祖庙, 逃到楚蜀落难人。
问题在于人心散, 敌人乘虚打进门。
那时天下怎能保, 国破家亡是定论。
真宗听了这蕃话, 下定抗敌的决心。
打消迁都的主义, 带领军民抗辽军。
任用寇准总指挥, 抗击辽军的南侵。
寇准接到圣旨后, 制订抗辽的条文。
首先调出王钦若, 去到前线抗敌人。
减去朝中妥协派, 坚定真宗的决心。
派人前往前线去, 了解前线的军民。
以及敌方的情况, 订出抗敌的方针。
当时辽军进深州, 祁州以东来前进。
定州威虏等地方, 那里宋军少住军。
寇准调去天雄军, 部兵骑兵一万人。
领兵大将孙全照, 指挥大军杀敌人。
另外派人到河北, 组织河北的人民。
建立民兵的队伍, 进行认真的培训。
深入敌后袭击敌, 打乱敌军的部阵。
另外探测敌情况, 制订破敌的方针。
并令当地的住军, 协住民兵杀敌人。
民兵杀敌有功者, 奖励一样同军人。
这样可以振军威, 并且能够安人心。
并与邢州和沼州, 构成寄角的部阵。
万一辽军攻贝州, 增援定州快速进。
向着东北去进攻, 牵制后方的敌人。
使敌不敢冒然的, 孤军深入来进军。
寇准同时还强调, 鼓舞士气最要紧。
因此他劝宋真宗, 亲临前线来督军。
寇准播银三十万, 送给河北的大臣。
用以购买粮和草, 支持前线的住军。
十月辽军破祁州, 契丹大军向南进。
临近壇州的城下, 要向汴京来入侵。
河北大片被占领, 宋都开封也难存。
事实摆在了面前, 难坏宋朝的君臣。
当朝怯弱宋真宗, 这时依赖了寇准。
在寇建议督促下, 决定亲征御敌人。
但是朝中少数臣, 对于抗辽少信心。
就连宰相毕士安, 也是退步有八分。
以体不适住京城, 不愿随君御敌人。
真宗起驾北征走, 他让雍王看家门。
车驾行到韦城时, 闻到前方战事紧。
有人劝君改主义, 去到金陵避风尘。
于是真宗又动摇, 这可急坏了寇准。
他又提醒真宗说, 躲到金陵是愚蠢。
以威取胜是真理, 能安军心和民心。
目前大敌压境时, 只能进尺不退寸。
他见真宗还忧豫, 找着高琼来见君。
高琼御前的卫士, 也是宋朝的忠臣。
事前准对高琼说, 你受国家的皇恩。
可愿为国来效力, 御敌抗辽立功勋?
琼说我是个军人, 为国捐躯是真心。
准琼两人商量后, 去见真宗来动本。
寇准向着真宗说, 我说的话假与真。
你可问问高太尉, 御敌是躲还是进。
高琼未等真宗问, 直接了当动了本。
寇准说的有道理, 抗敌取胜有决心。
将士家小在京师, 怎会愿随恁私奔。
坚决抗敌是正道, 劝君亲征下决心。
请恁乘撵快渡河, 几乎驱车向前进。
知事冯拯喝斥说, 太尉无理来对君。
高琼反驳冯拯说, 你靠文章做大臣。
为啥不写几首诗, 拿到前线退敌人。
高琼驱撵过了河, 上到壇州的北门。
黄龙大旗一出现, 城下军民齐振奋。
军民呼声如雷动, 增强百倍的信心。
真宗北城转一下, 又回城南去安身。
城北留下寇准相, 指挥打仗破敌人。
真宗常派人去探, 常见寇准很安心。
见准与人来下棋, 表现好像无事人。
真宗听了回报后, 住在南城才放心。
战争进行到十月, 战场形势转乾坤。
辽军节节的失利, 宋军步步的前进。
特别真宗上城后, 宋朝军民齐振奋。
杀敌劲头特别高, 军民团结如一人。
辽国先锋萧垯揽, 中了宋军燜头棍。
宋军部将名张环, 能征善战的将军。
使用精锐床子弩, 射杀辽将命归阴。
辽将先锋被射杀, 极大动摇敌军心。
辽军虽称二十万, 远道而行离家门。
军用粮草跟不上, 战场失利又紧跟。
辽国掌权萧太后, 以及承相众大臣。
看到战场无利图, 转向议和道路进。
想在战场捞不到, 议和书上捞点金。
北宋使节曹利用, 议和进入辽国门。
辽国代表王继忠, 北宋降辽的大臣。
双方见面来协商, 议和条件有区分。
辽国要的是领土, 北宋条件送点银。
最后决定按宋意, 达成议和收了军。
关于送银的多少, 成了双方的争论。
真宗答应给百万, 宋使领旨出辕门。
寇准听后不同意, 他对利用讲的真。
最多不越三十万, 超出此额别回门。
当时宋方很有利, 战场处处传佳音。
按照寇准的打算, 收回幽雁十六郡。
可是真宗主和意, 有人趁势谤寇准。
说他拥兵来自重, 说他怀的有野心。
寇在无耐情况下, 放弃主战的决心。
就在同年十二月, “ 壇渊之盟”定了音。
萧后领军回国去, 宋朝君臣进京门。
边境出现了太平, 宋朝军民安了心。
寇准成功抗辽事, 成了宋朝大功臣。
受到真宗的器重, 却也惹来了祸根。
当了二年宰相后, 又被降职贬出门。
先到陕西当知府, 后到青州去上任。
虽然二次又提相, 但与丁渭不合心。
不久又被贬出京, 调到南海去上任。
寇准每到一地方, 办事公道又爱民。
受到百姓的爱戴, 有口皆碑称忠臣。
最后下世于雷州, 运回老家入了坟。
寇准一生最廉洁, 家中无存多余银。
虽为宰相却无地, 盖座小楼也少金。
后被仁宗平冤案, 下旨重修寇准坟。
亲题“愍忠”两大字, 表彰寇准的功勋。
寇准不但是忠相, 也是著名的诗人。
受到后人的敬仰, 人称忠相名寇准。
高天保
公元二零一七年六月二十三日
北宋承相名寇准, 组籍陕西渭南人。
一生忠心保大宋, 有口皆碑是忠臣。
生在九百六一年, 七月十四的早晨。
寇准家庭是望族, 数代祖宗立功勋。
他的远祖苏岔生, 也是西周的大臣。
官职做的是司寇, 以官为姓传子孙。
寇准父亲寇湘于, 生的时代是后晋。
开运年间中进仕, 应诏魏王室参军。
后来封为寇国公, 是因屡次立功勋。
寇准天资极聪明, 勤奋好学求上进。
七岁能够写诗歌, 攀登华山把诗吟。
自觉旭日在头顶, 脚下浮动是白云。
一十五岁熟《春秋》, 能写不少优秀文。
一十九岁中进仕, 年纪最轻一个人。
当时太宗选进仕, 亲临科场挑选人。
年纪轻的他不要, 认为年轻站不稳。
有人就对寇准说, 虚报年龄混一混。
寇准却说不可以, 刚入仕途就欺君。
这样就是考上了, 将来怎样做忠臣。
寇准凭着真本事, 顺利进入仕途门。
授官大理寺评事, 派往巴州去上任。
他在巴东当知县, 工作认真又勤奋。
在巴上任三年整, 调往成安去上任。
后来升任盐判官, 管理盐铁重要门。
后升枢密直学仕, 成为君主身边人。
负责给帝提建议, 来把忠奸是非分。
寇准性格非常直, 常常说理不让人。
公元九百八九年, 太宗金殿会众臣。
众臣奏过本章后, 最后一个是寇准。
他的言词很刺耳, 太宗听着不顺心。
离开龙座回宫走, 寇准扯住他衣襟。
他让太宗回龙位, 听他把话来说尽。
太宗听完很高兴, 认为寇准是忠臣。
寇准好比是魏拯, 忠心保国第一人。
公元八百九十年, 北宋处理两个人。
都是受贿的案件, 给了不同的处分。
受贿较轻判砍头, 受贿较重只挨棍。
后来官复了原职, 因为他朝中有人。
寇准知道这件事, 认为法律失了准。
如果这样践法律, 还有甚么公平论。
他把这两个案件, 始终牢牢记在心。
次年河北遭大旱, 当地饿死不少人。
太宗坐在金銮殿, 诏集文武众大臣。
议论当下的旱情, 找找受灾的原因。
众人都说是天数, 数年一次的回轮。
只有寇准持异议, 法律不公天惩人。
有本《洪范》书里说, 天与人的关系近。
相互应和的关系, 影子回声一样紧。
当前发生的旱灾, 法律不公是主因。
太宗听了很生气, 宣布散朝回宫门。
他把寇准诏进宫, 因何不公来细论。
寇准就说这样吧, 请恁诏来两府人。
王、祖二府人到齐, 寇准说出了主因。
去年处理两庄案, 都因受贿受处分。
祖吉受贿比较轻, 落个杀头血淋淋。
王淮受贿比较重, 只处削职挨军棍。
后来官复了原职, 只因朝中他有人。
这是法律不公么, 惹得老天发狠心。
太宗听了寇准话, 知道寇准持公心。
批评王淮的兄长, 给了适当的处分。
寇准提为议大夫, 枢密副使来上任。
直接参与北宋的, 军国大事的定音。
由于寇准持公道, 得罪不少朝中人。
寇准住在枢密院, 他和张逊生矛盾。
有次寇准要外出, 同行还有一个人。
同行大臣温仲舒, 骑马路过一座坟。
迎面过来个疯子, 连喊万岁不停顿。
此事传进张逊耳, 他向太宗来奏本。
有人对寇喊万岁, 说明寇准有野心。
绰使好友叫王宾, 单独上的有奏文。
寇准叫来温仲舒, 做证此事假与真。
二人相互的指责, 惹得太宗给处分。
张逊贬为地方官, 寇准青州去上任。
寇准离开京城后, 太宗实在不忍心。
太宗实在离不开, 寇准这个大贤人。
次年寇准回京师, 拜为参知的重臣。
太宗遇到重要事, 谋划经常找寇准。
太宗在位太久了, 想立太子费了心。
应立太子的人选, 当时应立两门人。
一是自己的儿子, 二是兄长的嫡亲。
北宋创业的皇帝, 本是其兄赵匡胤。
太宗以弟的身份, 成为帝王继承人。
烛影斧声的传闻, 杀兄嫌疑背在身。
朝中关于立储事, 谈龙色变无有人。
有个大臣叫冯拯, 因谈立储成罪人。
从此关于立储事, 无有一人敢奏本。
寇准回到京城后, 太宗诏他来谈心。
先是埋怨来京迟, 后是问起立储人。
寇准事先有预测, 知道太宗当时心。
要问立储的事情, 成竹在胸来奏本。
没有正面的回答, 立储原则来谈论。
关于如何立储事, 要有三点记在心。
一不去问众宾妃, 二不去问众近臣。
三不去问众宦官, 择优立储是根本。
太宗仔细想了想, 抬头他来问寇准。
你看襄王怎么样, 立储可是恰当人?
寇准听后回答说, 知子莫如父亲心。
太宗听后心高兴, 决定立储的根本。
次日太宗上朝后, 对着文武的大臣。
宣布襄王调回京, 开封府邑掌拕人。
又改襄王为寿王, 后立太子树根本。
次日太宗拜祖庙, 跟着文武的大臣。
就在回宫的路上, 路边站满了人群。
争着来看太子面, 众人见了都趁心。
突然有人喊一声, 少年天子响彻云。
太子听着心高兴, 太宗听了心纳闷。
百姓喊他为天子, 太宗我成甚么人。
回到宫内心烦闷, 找来寇准问一问。
寇准就对太宗说, 立储你算找准人。
深受百姓的欢迎, 大宋兴旺立了君。
太宗听后心高兴, 他和寇准来对饮。
杜康喝了五瓶半, 相伴而醉多时辰。
直到东方日破晓, 二人酒醒会众臣。
此后北宋的太宗, 更加依重了寇准。
有事必与他商量, 大政决策无有损。
为表寇准的功劳, 太宗可是用尽心。
外国进貢墀牛角, 是件宝贝挺喜人。
太宗让做俩墀带, 并且带上镶上金。
一条太宗自己用, 一条赐给了寇准。
可见寇准的地位, 天子底下第一人。
公元九百九七年, 太宗驾崩进了坟。
太子赵恒登龙位, 有心重用老寇准。
但怕寇准性子直, 担任宰相难胜任。
北宋北方契丹族, 虎视丹丹向南侵。
趁着太宗刚下世, 新君真宗未站稳。
公元九百九九年, 辽军大败了宋军。
俘虏宋将康保裔, 又掠财物又掠人。
公元一零零三年, 辽国兴兵又南侵。
辽军再侵高阳关, 攻破高阳的守军。
宋军守将王继忠, 被俘投降了辽军。
辽军两次来攻宋, 震惊宋朝的君臣。
到了次年的年初, 辽向宋军来挑衅。
边境传来消息说, 辽军将要大入侵。
宋朝宰相毕士安, 知道寇准的为人。
他向真宗推荐说, 抗敌唯一用寇准。
寇准天资极忠义, 能断大事有决心。
抱有以身殉国志, 秉道抵邪不让人。
如今辽军压边境, 御敌只有用寇准。
真宗听了这蕃话, 重用寇准下决心。
同年八月下圣旨, 左右丞相有两人。
左承相叫毕士安, 右丞相名叫寇准。
当时辽国萧太后, 领着承相等君臣。
率领大军二十万, 大都出发向南侵。
辽军虏部攻定州, 遇到抵抗东南奔。
夺石城、下祁州, 浩浩荡荡向南进。
边境告急如雪片, 一日五次传京门。
北宋统治集团内, 对于抗辽无信心。
参政知事王钦若, 老家江南金陵人。
主张迁都到江南, 躲避辽军的入侵。
枢密副使陈肖叟, 老家四川成都人。
主张迁都到成都, 暂时躲避求安稳。
只有承相毕士安, 还有副相名寇准。
主张坚决来抵抗, 使用军事抗辽军。
宋朝天子宋真宗, 对于抗辽少信心。
他问寇准抗辽事, 身边陪有两个人。
钦若、肖叟在君边, 寇准心里明十分。
迁都楚蜀蒐主义, 主谋必是此二人。
但是假装不知道, 他对迁都发议论。
出此主谋应杀头, 他是千古的罪人。
目前君臣都团结。 发兵御敌有信心。
皇帝神明又威武, 训练有素的大军。
只要陛下领着干, 敌人自然会逃巡。
另外咱们出奇兵, 打乱辽军的部阵。
坚守阵地消磨敌, 使之疲惫回家门。
敌处疲劳我安逸, 此仗我胜是根本。
为啥要舍弃祖庙, 逃到楚蜀落难人。
问题在于人心散, 敌人乘虚打进门。
那时天下怎能保, 国破家亡是定论。
真宗听了这蕃话, 下定抗敌的决心。
打消迁都的主义, 带领军民抗辽军。
任用寇准总指挥, 抗击辽军的南侵。
寇准接到圣旨后, 制订抗辽的条文。
首先调出王钦若, 去到前线抗敌人。
减去朝中妥协派, 坚定真宗的决心。
派人前往前线去, 了解前线的军民。
以及敌方的情况, 订出抗敌的方针。
当时辽军进深州, 祁州以东来前进。
定州威虏等地方, 那里宋军少住军。
寇准调去天雄军, 部兵骑兵一万人。
领兵大将孙全照, 指挥大军杀敌人。
另外派人到河北, 组织河北的人民。
建立民兵的队伍, 进行认真的培训。
深入敌后袭击敌, 打乱敌军的部阵。
另外探测敌情况, 制订破敌的方针。
并令当地的住军, 协住民兵杀敌人。
民兵杀敌有功者, 奖励一样同军人。
这样可以振军威, 并且能够安人心。
并与邢州和沼州, 构成寄角的部阵。
万一辽军攻贝州, 增援定州快速进。
向着东北去进攻, 牵制后方的敌人。
使敌不敢冒然的, 孤军深入来进军。
寇准同时还强调, 鼓舞士气最要紧。
因此他劝宋真宗, 亲临前线来督军。
寇准播银三十万, 送给河北的大臣。
用以购买粮和草, 支持前线的住军。
十月辽军破祁州, 契丹大军向南进。
临近壇州的城下, 要向汴京来入侵。
河北大片被占领, 宋都开封也难存。
事实摆在了面前, 难坏宋朝的君臣。
当朝怯弱宋真宗, 这时依赖了寇准。
在寇建议督促下, 决定亲征御敌人。
但是朝中少数臣, 对于抗辽少信心。
就连宰相毕士安, 也是退步有八分。
以体不适住京城, 不愿随君御敌人。
真宗起驾北征走, 他让雍王看家门。
车驾行到韦城时, 闻到前方战事紧。
有人劝君改主义, 去到金陵避风尘。
于是真宗又动摇, 这可急坏了寇准。
他又提醒真宗说, 躲到金陵是愚蠢。
以威取胜是真理, 能安军心和民心。
目前大敌压境时, 只能进尺不退寸。
他见真宗还忧豫, 找着高琼来见君。
高琼御前的卫士, 也是宋朝的忠臣。
事前准对高琼说, 你受国家的皇恩。
可愿为国来效力, 御敌抗辽立功勋?
琼说我是个军人, 为国捐躯是真心。
准琼两人商量后, 去见真宗来动本。
寇准向着真宗说, 我说的话假与真。
你可问问高太尉, 御敌是躲还是进。
高琼未等真宗问, 直接了当动了本。
寇准说的有道理, 抗敌取胜有决心。
将士家小在京师, 怎会愿随恁私奔。
坚决抗敌是正道, 劝君亲征下决心。
请恁乘撵快渡河, 几乎驱车向前进。
知事冯拯喝斥说, 太尉无理来对君。
高琼反驳冯拯说, 你靠文章做大臣。
为啥不写几首诗, 拿到前线退敌人。
高琼驱撵过了河, 上到壇州的北门。
黄龙大旗一出现, 城下军民齐振奋。
军民呼声如雷动, 增强百倍的信心。
真宗北城转一下, 又回城南去安身。
城北留下寇准相, 指挥打仗破敌人。
真宗常派人去探, 常见寇准很安心。
见准与人来下棋, 表现好像无事人。
真宗听了回报后, 住在南城才放心。
战争进行到十月, 战场形势转乾坤。
辽军节节的失利, 宋军步步的前进。
特别真宗上城后, 宋朝军民齐振奋。
杀敌劲头特别高, 军民团结如一人。
辽国先锋萧垯揽, 中了宋军燜头棍。
宋军部将名张环, 能征善战的将军。
使用精锐床子弩, 射杀辽将命归阴。
辽将先锋被射杀, 极大动摇敌军心。
辽军虽称二十万, 远道而行离家门。
军用粮草跟不上, 战场失利又紧跟。
辽国掌权萧太后, 以及承相众大臣。
看到战场无利图, 转向议和道路进。
想在战场捞不到, 议和书上捞点金。
北宋使节曹利用, 议和进入辽国门。
辽国代表王继忠, 北宋降辽的大臣。
双方见面来协商, 议和条件有区分。
辽国要的是领土, 北宋条件送点银。
最后决定按宋意, 达成议和收了军。
关于送银的多少, 成了双方的争论。
真宗答应给百万, 宋使领旨出辕门。
寇准听后不同意, 他对利用讲的真。
最多不越三十万, 超出此额别回门。
当时宋方很有利, 战场处处传佳音。
按照寇准的打算, 收回幽雁十六郡。
可是真宗主和意, 有人趁势谤寇准。
说他拥兵来自重, 说他怀的有野心。
寇在无耐情况下, 放弃主战的决心。
就在同年十二月, “ 壇渊之盟”定了音。
萧后领军回国去, 宋朝君臣进京门。
边境出现了太平, 宋朝军民安了心。
寇准成功抗辽事, 成了宋朝大功臣。
受到真宗的器重, 却也惹来了祸根。
当了二年宰相后, 又被降职贬出门。
先到陕西当知府, 后到青州去上任。
虽然二次又提相, 但与丁渭不合心。
不久又被贬出京, 调到南海去上任。
寇准每到一地方, 办事公道又爱民。
受到百姓的爱戴, 有口皆碑称忠臣。
最后下世于雷州, 运回老家入了坟。
寇准一生最廉洁, 家中无存多余银。
虽为宰相却无地, 盖座小楼也少金。
后被仁宗平冤案, 下旨重修寇准坟。
亲题“愍忠”两大字, 表彰寇准的功勋。
寇准不但是忠相, 也是著名的诗人。
受到后人的敬仰, 人称忠相名寇准。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