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卷尺
在建筑工地
有一把钢卷尺
长多少
宽多少
高多少
它随时给我标准答案
绝大多数时候
闲在那里
但在极限范围内
它能屈能伸
可长可短
在家里
有一把钢卷尺
长多少
宽多少
高多少
它随时给我标准答案
绝大多数时候
闲在那里
但在极限范围内
它能屈能伸
可长可短
在它做不到能屈能伸
可以长可以短的时候
得到的指令是:淘汰
没有它们
我很盲目
有了它们
我的日子明白、敞亮
随身的包
有的提在手上
有的背在背上
我挎在肩上
出行时。几乎人人都有随身包
进地铁站时,要安检
“钱包也是包,安检不?”
我问美眉
她微笑:不
我渴了
包,备了一杯水
工作或行走时需要记录
它,呈上笔记本和笔
下雨或强光射来
在包中的折叠伞出来遮挡
随身的包
陪我去过东
到过西
伴我五十多年了
从上学开始
可以说随身包
是我生命的组成部分
如耳鼻喉一样
少不得、离不得
随身的包
没有它
我无法走南闯北
只是存放在家中的
能移动的一堆肉
寸步难行
坐地铁
乘高铁
搭飞机
经常有人提醒
请戴好口罩
所以我的随身挎包里
陈放了厚厚的一叠
我不见你的真容
你不识我庐山真面目
都怪那毒
使全世界数以十亿计的人戴上口罩
有时,没有它寸步难行
习惯
上班。坐地铁。戴口罩
下班。坐地铁。戴口罩
是安检的小哥哥、小姐姐
帮我养成了这习惯
他说,迎面来了一美女
我一看,她没戴
不是。我脱口而出
正走来一位姑娘
戴了。同伴说她不漂亮
我一瞥,立马驳斥:是美女
——习惯改变了我的审美标准
“请全程佩戴口罩,谢谢合作!”
地铁里美女在播报
我天天听见,却从没遇见她
我站在S小学门前看风景
早晨七点半
我站在S小学门前看风景
一枝、两枝、
三五枝、七八枝……
花朵由少变多
再由多变少
直到最后一枝
学校大门关闭
戴着红领巾的花朵
有的由小车或公交送到
有的由摩托车载来
有的乘坐自行车
有的是爷爷或外婆等大人陪伴
有的独自走来
八点过
花朵的朗朗书声随风
吹散了我的头发
吹开了我的思绪——
这里的他们
和远处的他们变成了天空中的:
恒星、行星、流星
有袁隆平星、钱学森星、陈景润星
……
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星
一枝、两枝......
花朵的红领巾
化成五星红旗
在地球甚至宇宙的多个场景中冉冉
……
换季
短袖换成了长袖
长裤替换短裤
运动鞋、皮鞋上岗
凉鞋退位
年长的穿上外套
——换季了
过去
在我的日历里
一年只有一个季节
对爱我的人,或不爱我的人
对我爱的人,或我不爱的人
要么是夏
要么是冬
撞过南墙之后
悟。才分出四季
伞
遮住空中落下的雨水
挡住天上射来的光束
缓冲看得见的
和看不见的飞来之物
让你稳妥地行走于江湖
人世间还有谁这样做——
为了你?
神奇的门
进入学校门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上学的人
一种不是上学的人
不上学的人
爱唠叨上学的人
上学的人
走出学校的门——
有的踏进另一所学校的门
有的种地去了
有的穿上了军装
有的在车间当工人
有的做买卖
有的吃皇粮
有的成了多余的人
......
多年以后
有的升官
有的发财
有的平凡
有的辉煌
有的进了牢笼
有的成了闲人
.......
芸芸众生
路。各不相同
结果千差万别——
学校的门,神奇的门!
若想象,就是一眶泪水
其实伯娘是生你的母亲
年长的人说
在一半是耕地一半是荒丘的坡上
在土墙茅草房里
母亲生下了我
在我和我哥相距的十二年里
有三个哥哥不足月就夭折了
在那叮当响的岁月
他们说,叫伯娘好养活
我庆幸。是个幸运儿
是伯娘的幺儿
存活了,没夭折且五十有六
据说,伯娘离世前咳嗽很厉害
很多时候,几乎喘不过气来
又碰上那几年灾荒严重
连年歉收
屋漏水淹,脚泡在水里
时间长了又饥饿难耐导致周身浮肿
无钱治疗而逝
时年她三十七岁,我四岁
伯娘什么也没有给我留下
即便是一分钱
一句话
一个笑验
或一张黑白照片
都没有
伯娘在四百公里外一高高的杂草丛下
如今,我在大都市四室一厅的楼房里
想象着伯娘的模样
我和伯娘很少往来了
最近一次去她那儿,是五年前
即使是在梦中
她从不来
我也描不出她的样子
但是,伯娘一直在做事——
就是叫我不要想象她
若想象,就是一眶泪水
........
(20210819泪流满面于重庆沙坪坝雏扬国际项目值班室)
张石匠的水果糖
在附近的几个生产队
张石匠的手艺小有名气
王家垒个猪圈
周家砌个堡坎
李家建房要修地基
都会请他去
他能在石头上
雕刻鸡鸭鱼等小动物
虽然粗糙
小山村不知道什么叫雕塑
但很熟悉张石匠
中等偏上的身高
缺乏营养的体型
那个年代
石匠帮木匠
木匠帮铁匠
铁匠帮蔑匠
循环。相互不付钱
如果没得手艺
就用挑抬等力气活换工
张石匠参加过当地的重点工程——
重庆开州三汇水库的修建
长达数年,那大坝砌了很多很多石头
当时只对应在生产队计工分。分口粮
没有现金报酬
间隔几个月他要回家一趟
或许是希望日子变甜
他偶尔会买点水果糖
给他的儿
张石匠不算文盲但和文盲差不多
他就认一个死理——
读书一定会有出息
因此,发糖时
会多给他那"读得书"
也小有名气的幺儿一两颗
叫奖励
虽然钢笔字写得一般
“读得书”也只是在附近几个生产队算得上
但张石匠爱拿他幺儿说事
言语中有些沾沾自喜
张石匠的抠门也出名
但对幺儿上学舍得
有求必应
他的弟兄姊妹也给了些赞助
也许是上帝保佑
也许是用水果糖奖励的做法起了作用
他幺儿通过高考获准农转非
是附近几个生产队的第一个
在成都,读一个很普通的学校
(早已被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呑并)
几年后
张石匠住进了小县城他幺儿借住的蜗居
可能是呼吸的石灰太多
也可能是其它原因
他患上了肺结核
他承受不起利福平等药物的负作用
又回到小山村
用江湖郎中的中草药治疗
病情不见好转
加重。就走了
时年五十九岁
就匆匆地走了
没给他幺儿打一声招呼
说一个字
也没来得及见刚刚出生
他的独孙女一面
就急急地去地下——
为了和我的伯娘团聚
在建筑工地
有一把钢卷尺
长多少
宽多少
高多少
它随时给我标准答案
绝大多数时候
闲在那里
但在极限范围内
它能屈能伸
可长可短
在家里
有一把钢卷尺
长多少
宽多少
高多少
它随时给我标准答案
绝大多数时候
闲在那里
但在极限范围内
它能屈能伸
可长可短
在它做不到能屈能伸
可以长可以短的时候
得到的指令是:淘汰
没有它们
我很盲目
有了它们
我的日子明白、敞亮
随身的包
有的提在手上
有的背在背上
我挎在肩上
出行时。几乎人人都有随身包
进地铁站时,要安检
“钱包也是包,安检不?”
我问美眉
她微笑:不
我渴了
包,备了一杯水
工作或行走时需要记录
它,呈上笔记本和笔
下雨或强光射来
在包中的折叠伞出来遮挡
随身的包
陪我去过东
到过西
伴我五十多年了
从上学开始
可以说随身包
是我生命的组成部分
如耳鼻喉一样
少不得、离不得
随身的包
没有它
我无法走南闯北
只是存放在家中的
能移动的一堆肉
寸步难行
坐地铁
乘高铁
搭飞机
经常有人提醒
请戴好口罩
所以我的随身挎包里
陈放了厚厚的一叠
我不见你的真容
你不识我庐山真面目
都怪那毒
使全世界数以十亿计的人戴上口罩
有时,没有它寸步难行
习惯
上班。坐地铁。戴口罩
下班。坐地铁。戴口罩
是安检的小哥哥、小姐姐
帮我养成了这习惯
他说,迎面来了一美女
我一看,她没戴
不是。我脱口而出
正走来一位姑娘
戴了。同伴说她不漂亮
我一瞥,立马驳斥:是美女
——习惯改变了我的审美标准
“请全程佩戴口罩,谢谢合作!”
地铁里美女在播报
我天天听见,却从没遇见她
我站在S小学门前看风景
早晨七点半
我站在S小学门前看风景
一枝、两枝、
三五枝、七八枝……
花朵由少变多
再由多变少
直到最后一枝
学校大门关闭
戴着红领巾的花朵
有的由小车或公交送到
有的由摩托车载来
有的乘坐自行车
有的是爷爷或外婆等大人陪伴
有的独自走来
八点过
花朵的朗朗书声随风
吹散了我的头发
吹开了我的思绪——
这里的他们
和远处的他们变成了天空中的:
恒星、行星、流星
有袁隆平星、钱学森星、陈景润星
……
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星
一枝、两枝......
花朵的红领巾
化成五星红旗
在地球甚至宇宙的多个场景中冉冉
……
换季
短袖换成了长袖
长裤替换短裤
运动鞋、皮鞋上岗
凉鞋退位
年长的穿上外套
——换季了
过去
在我的日历里
一年只有一个季节
对爱我的人,或不爱我的人
对我爱的人,或我不爱的人
要么是夏
要么是冬
撞过南墙之后
悟。才分出四季
伞
遮住空中落下的雨水
挡住天上射来的光束
缓冲看得见的
和看不见的飞来之物
让你稳妥地行走于江湖
人世间还有谁这样做——
为了你?
神奇的门
进入学校门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上学的人
一种不是上学的人
不上学的人
爱唠叨上学的人
上学的人
走出学校的门——
有的踏进另一所学校的门
有的种地去了
有的穿上了军装
有的在车间当工人
有的做买卖
有的吃皇粮
有的成了多余的人
......
多年以后
有的升官
有的发财
有的平凡
有的辉煌
有的进了牢笼
有的成了闲人
.......
芸芸众生
路。各不相同
结果千差万别——
学校的门,神奇的门!
若想象,就是一眶泪水
其实伯娘是生你的母亲
年长的人说
在一半是耕地一半是荒丘的坡上
在土墙茅草房里
母亲生下了我
在我和我哥相距的十二年里
有三个哥哥不足月就夭折了
在那叮当响的岁月
他们说,叫伯娘好养活
我庆幸。是个幸运儿
是伯娘的幺儿
存活了,没夭折且五十有六
据说,伯娘离世前咳嗽很厉害
很多时候,几乎喘不过气来
又碰上那几年灾荒严重
连年歉收
屋漏水淹,脚泡在水里
时间长了又饥饿难耐导致周身浮肿
无钱治疗而逝
时年她三十七岁,我四岁
伯娘什么也没有给我留下
即便是一分钱
一句话
一个笑验
或一张黑白照片
都没有
伯娘在四百公里外一高高的杂草丛下
如今,我在大都市四室一厅的楼房里
想象着伯娘的模样
我和伯娘很少往来了
最近一次去她那儿,是五年前
即使是在梦中
她从不来
我也描不出她的样子
但是,伯娘一直在做事——
就是叫我不要想象她
若想象,就是一眶泪水
........
(20210819泪流满面于重庆沙坪坝雏扬国际项目值班室)
张石匠的水果糖
在附近的几个生产队
张石匠的手艺小有名气
王家垒个猪圈
周家砌个堡坎
李家建房要修地基
都会请他去
他能在石头上
雕刻鸡鸭鱼等小动物
虽然粗糙
小山村不知道什么叫雕塑
但很熟悉张石匠
中等偏上的身高
缺乏营养的体型
那个年代
石匠帮木匠
木匠帮铁匠
铁匠帮蔑匠
循环。相互不付钱
如果没得手艺
就用挑抬等力气活换工
张石匠参加过当地的重点工程——
重庆开州三汇水库的修建
长达数年,那大坝砌了很多很多石头
当时只对应在生产队计工分。分口粮
没有现金报酬
间隔几个月他要回家一趟
或许是希望日子变甜
他偶尔会买点水果糖
给他的儿
张石匠不算文盲但和文盲差不多
他就认一个死理——
读书一定会有出息
因此,发糖时
会多给他那"读得书"
也小有名气的幺儿一两颗
叫奖励
虽然钢笔字写得一般
“读得书”也只是在附近几个生产队算得上
但张石匠爱拿他幺儿说事
言语中有些沾沾自喜
张石匠的抠门也出名
但对幺儿上学舍得
有求必应
他的弟兄姊妹也给了些赞助
也许是上帝保佑
也许是用水果糖奖励的做法起了作用
他幺儿通过高考获准农转非
是附近几个生产队的第一个
在成都,读一个很普通的学校
(早已被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呑并)
几年后
张石匠住进了小县城他幺儿借住的蜗居
可能是呼吸的石灰太多
也可能是其它原因
他患上了肺结核
他承受不起利福平等药物的负作用
又回到小山村
用江湖郎中的中草药治疗
病情不见好转
加重。就走了
时年五十九岁
就匆匆地走了
没给他幺儿打一声招呼
说一个字
也没来得及见刚刚出生
他的独孙女一面
就急急地去地下——
为了和我的伯娘团聚
注释:
希望编辑赐教!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