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桂林寄故友

作者: 2021年09月03日10:17 浏览:3971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廿年一别后,我辈复游迟。
山隐翠岚里,舟行微雨时。
新园临水渚,故友渺天陲。
来日春风暖,江南或可期。



点评

萧统编《文选》,其诗歌部分列有“赠答”类;方回编《瀛奎律髓》,列有“寄赠”类。前者所录为“古体诗”,后者所录为律诗,属于近体。前人尝合赠答与寄赠而言之,解释说:“远而有寄,面而有赠,有寄赠则有酬答。”从题目《重游桂林寄故友》来看,这是一首“远而有寄”的诗。题中有三个要点,一个是重游其事,一个是桂林其地,一个是故友其人,至于“寄”,则是表明诗歌类型的标志,既可能是一种姿态,也可能是付诸实践的行为。

首联上句言“廿年一别后”,实际是说一别二十年,故友之意寓焉。下句“我辈复游迟”,点重游之事。“我辈”意为我等、我们,如孟浩然“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间亦用作第一人称单数,指自己,如李白亦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句。与斯人、斯地分别达廿年之久,则突显重游之迟。至于桂林其地,题目中已有明确标示,不必在诗句中一一点明。颔联顺着细说此地山水。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已经成为家喻户晓名言。作者重游桂林,当然须就山水着笔。“山隐”一联,上句言雾中之山隐,下句言雨中之舟行,同时强化了雾重之由来,盖因微雨蒙蒙之故。此二句实写,溯漓江而上,遍览两岸的山峦,时值微雨,别有一番风致。“烟雨漓江”,看起来很美,若非身临其境,则必须加以想象,才能感受美之所在。按一般思维,重游桂林,非得下功夫描摹山水景物不可。然山水风景之妙,历来是用文字难以完美传达的。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一诗想象此地山水,不过曰“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此联素来被人推重,然以人为之物比天然山水,其格局与神气也只能是差强人意而已。贺敬之《桂林山水歌》写到桂林山水时是这样说的:“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神、仙并不存在,情、梦都是虚化的抽象名词,这几句更多情绪表达而非传神写照。话说回来,颈联“新园临水渚,故友渺天陲”,水中沙地边的园子已经翻新,而老朋友却远在天涯,音信渺无。看来,作者之意并非钟情于山水之间,而是沉浸在思虑与回忆之中。水渚还是那个水渚,旧园已经变成新园,而廿年前同游此地的友人,却音信渺茫了。自然引出打算前往江南探访故友的情绪:“来日春风暖,江南或可期。”尾联一个“或”字,表明其往访的意愿并不是那么强烈,全诗就在一种平和温厚的淡淡的怀旧氛围中结束了。相信老朋友若能读到这首诗,一定会向他发出热情的邀请吧。

这里并不适合讨论赠答诗或寄赠诗这一类型诗歌的写法,也没有试图把这首诗放在古人赠答酬唱的历史语境中加以判断。不过,古人作诗,和体裁相比,尤重对诗歌类型的把握。蒋寅教授为胡大雷教授《文选诗研究》作序称:“诗歌类型的艺术规则要比体裁的艺术规则更为具体和严格,它直接规定了诗作的抒情方式、结构和风格特征。”这个论断,对于阅读和写作传统样式的诗歌,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特邀点评:莫真宝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北乔 陈先发 陈卫 陈爱中 车前子 曹宇翔 程继龙 段维 耿占春 冯雷 顾北 顾建平 高昌 洪烛 霍俊明 韩倚云 何冰凌 简明 蒋浩 蒋登科 江合友 贾鉴 贾清彬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李海鹏 李犁 刘向东 刘波 李云 李之平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马知遥 马骁 莫真宝 南鸥 钱文亮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沈苇 沈健 沙克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王海亮 西渡 向以鲜 夏吟 杨碧薇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杨献平 杨逸明 余怒 叶舟 朱必松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 张光昕 张金英 周伟驰 周瓒 周燕婷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王夫刚




点击查看

“每日好诗”投稿专区

“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每日好诗创作谈”约稿启事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温馨提示:

稿费、赞赏在线申请领取方法领取办法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