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一直活在农历节令里
这是五月末,小暑临近
花至荼蘼,果实大都青涩
漫山的绿,泛起波涛
独坐空山,不空
几粒鸟鸣的水泡浮起后
又迅速被绿海湮灭
四周有令人眩晕的生机
生存的博弈庞杂而有序
避无可避,就像一棵棵树
以及树荫空隙里的草
请勿完全相信靠山吃山
纯白鹅膏菌,朱红相思子,金环胡蜂
前人用命积累的图谱
覆盖住无妄的贪欲
吟啸,风刮过树梢
与一座大山不谈坎坷
扯一片苔藓就能盖好胸口的悬崖
夏过了就是秋,秋过了就是冬
一想到父母也躺在山中
成为大山的一部分
感觉与大山又靠近一些
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山的四个维度:自然的山、人文的山、哲学的山和生命的山。诗的开头,山是农历节令的注脚,荼蘼的花、青涩的果实,把临近小暑的五月之山的色彩呈现在我们眼前,近看青青白白,远看绿色像泛起的波涛,这种纯粹而充满生机的特质是山的自然属性。作者熟悉山,祖祖辈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置身其中,抑或思想浸淫其间,眼前浮现的是“纯白鹅膏菌,朱红相思子,金环胡蜂”,这些形象有欲望、有感情、也有警告,对现代生活和现代人来说,尤其要“覆盖住无妄的贪欲”。这是山所代表的人文内涵。面对山,作者进入了空与不空、坎坷、苔藓以及胸口的悬崖等充满辩证关系的哲学思考,让我们体验到山的形而上学。尤其打动读者的是熔铸在诗中的生命之叹,一方面,“生存的博弈庞杂而有序”,成为树或成为草是暂时的属于自己的生机;另一方面,在周而复始的岁月更迭中,父母已经成为山的一部分,父母的死亡也成为山的一部分,山因此而重新获得生命,生命也因山而永恒,构成了一种互相成全的美好。
网友点评:郭群成
经编委会评选,郭群成(来自微信)的评论被评为最佳,将获得300元稿费。
同时感谢念(来自微信)、舟楚(来自网页)为代表的读者的热情参与,
展出其优秀点评,供大家学习参考!
乍一看题目,很容易联想到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进山寻人,而作者则是另有原因。这首诗用词朴素精简,多次使用对比手法,极易触动人心。花至荼蘼,想来就是一番繁花开尽的苍凉,而作者接连写到青涩的果实、漫山的绿色,生机盎然之感扑面而来。“独坐空山,不空”,短短六个字写尽作者的心情和山的情景:此时只作者一人在山中独坐,但松涛阵阵,鸟叫虫鸣,满目苍翠,何来孤寂之感?这只是第一层原因,乃至读到结尾,方知不空还有第二层原因——父母长眠于此,早已与山融为一体,独坐空山,其实也是卧于父母的怀抱,怎么会孤独呢?全诗前后呼应,情感丰富,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读来却意味深长。
网友点评:念
作者对山的抒写层层深入,由对山直观的感受,到体悟,再升华至人与山融为一体的境界。诗中没有人称代词,隐形的“我”有两重视角,既是一个具体的观山者,又是站在人类视角的集体之“我”。农历节令,暗示着人与自然的沟通,人因这种沟通而生存、繁盛。作者写山景,从时令、花、果实入手,又陡然把镜头拉远,把景象推向充满生机的壮美,这生机蕴藏了花的凋谢,蕴藏了对人类来说尚未成熟的果实,也蕴藏了无尽的蓬勃生命。有令人敬畏的生机,才能引发人类的深刻思考,在山中,树木、青草、艳丽而有毒的生物和摸索的人类,都是山的一部分,人类有面对自然的智慧,才能拥抱自然的馈赠。在人与自然的合一中,诗自然收尾,余韵无限。
网友点评:舟楚
▼点击查看
温馨提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