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里,古典诗词是明亮的星辰、飞舞的精灵。5月16日下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康震古诗词81课》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本书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携历时两年完成的新作与现场观众畅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并进行交流互动。
《康震古诗词81课》书影
世界上只有简单的形式和语言,没有简单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题西林壁》语言文字简练而意蕴深广,康震以此为例说明,“每个人写诗时的心态都是复杂的,所以从来只有简单的形式和语言,但没有简单的诗。有的诗读起来越简单其中蕴含的韵味反而更深,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把所有话都说出来。”具有丰富的感觉和想要表达的欲望,又不愿意直白地吐露所有,加之书写环境的复杂性,为写出这样的诗篇增加了难度。比如苏轼在遭遇贬黜、不得签署公事的境遇中不免要谨言慎行,这时候作诗对于诗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这样一位充满智慧的诗人用短短四句诗便概括了对庐山的全部印象和感受,甚至可能概括了他之前人生的一部分感悟,在康震看来,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之一,是从儿童时代就应当接触和慢慢体悟的教育,“简单的诗最容易让孩子懂得,最容易入人心,等孩子们长大了,这种简单背后丰富的、多元的、令人感动的内涵就将随着人生经历而慢慢涌现。”
收录名篇之外的考量
为什么在众多的古典诗词中,有的诗得以流传至今,而有的则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康震认为,成为名篇佳作需要同时具备几点要素:深刻的内涵、丰富的情感、正确的三观、优美的文辞缺一不可,“成为名篇佳作其审美需要是符合跨越年代的人们共同的审美观的”,康震举例,譬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银河”这个创造性的比喻之经典,使得这首诗无论在唐代、宋代还是元明清都能够为大众所喜爱。审美观体现了诗人的眼光和水准,名篇佳作的审美观既是适应当下的,又一定是超越时代的。而此次“81课”选择的诗篇除了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以外,也有一些由于篇幅长等原因未能被广泛传颂的作品,对此康震解释到,“没有被广泛传颂的作品不意味着就不是佳作。比如杜甫、苏轼、欧阳修都喜欢长诗,他们也都有标志性的长诗流传,这些诗篇对一个时代的记录是有价值的,是毫无疑问的佳作。这次集成这本书时一个很重要的用意是不希望孩子们读到的诗词仅仅局限于教材里的那些,假如教材有50页,我希望这本书是第51页,为在读完了标准答案之后可以去多了解一些提供参考。”
在书中读诗与在电视节目中读诗有很大不同
分享会现场大家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是康震老师在书中解读诗词与在《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中解读诗词有什么不同。对此康震谈到了说话语态与写作语态、说话思维与写作的思维间存在的巨大差异,“这就是这本书为什么写了两年多之久的原因,因为我总想着书是可以拿来反复看和经得起琢磨的,所以落笔一定要慎重。为什么这样解读,解读中用了什么典故和比喻,都是读者要反复看的内容。说话虽然也要慎重,但相比较而言,说话解读诗词更偏重现场的即时性,而写书时更多考虑的是怎么能做到精准的解读,同时又要能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让大家看到这个解读依然觉得不过时。归根结底永流传的依然是书。”
由短小精悍的篇幅勾连起泱泱盛唐
写作该书最初,康震首先想到的是一定要把单篇的经典诗歌讲给大家听,但当他把这些单个的诗篇放在一起时,发现它们之间自然形成了一个“史”的排列。单篇可成一章,篇章和篇章连起来又是小小的中国古典诗歌史。康震希望诗篇和诗篇之间还应该互融互鉴。“比如讲到李白的一首诗歌时,里面可能提到了杜甫,而当讲到杜甫的时候里面可能又提到了李白,这样就会给读者一个感觉:这些诗人不是独个地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是一个群体,互相是有关联性的。”
康震认为,读古典诗词时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是通常在诗人之间建立不起联系。而事实却是,即便当时交通很不方便,诗人们也不都住在一个区域,但是他们之间的联系却从来没有中断过,“不一定近在身旁就是知己,即便遥隔千山万水,诗人和诗人之间也有一种非常神奇的关联性。那么你就会不自觉地这样写,写着写着你自然会发现诗人们之间互相勾连,所谓的诗坛就是这样形成的,而诗人们之间是声气相通的。”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