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铺展的绿意
我的家乡在江南平原,一个叫孟河的小镇,前庭绿茵茵的农田,后院翡翠般的竹海,围护着她的宁静风光。
当我来到这个世上,睁开眼看到的也是一片绿色。那是我那成为军人的父亲,从260公里外的杭州部队,请了假回来探望。
小时候,我对父亲的记忆是十分模糊的。母亲告诉我,父亲扎根于部队,平时由于忙碌于日常训练,几年才能回家1次。即便是回到家,他也不善言谈,只是尽可能地帮家里干点农活、分担些家务,或是给庭院里种下的那棵枇杷树,施些肥、浇点水。
说起那棵枇杷树,还真是顽强。从渐渐长满繁茂的枝丫,到继而开满浅黄色的小花,再到生出细细小小的青果子,小树一路栉风沐雨,却始终昂首挺立、造福周边。在它的陪伴下,我也一天天长大。那些日子里,无论是春时夏日秋季,还是凛冽寒冬,那棵枇杷树都能静静留下身后岁月的青青葱葱,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直至6岁那年的冬天,妈妈带着我去杭州部队和父亲团聚,我第一次离开心爱的枇杷树。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竟也是最后一次相遇。奶奶怕我难过,心疼地说,隔年等枇杷熟了,带几只过来给我尝尝鲜。我擦了擦脸上的泪,又破涕为笑。现在想来,我那会儿只是未察觉到,自己是舍不得那片绿、那些人留下的美好记忆和幸福点滴……
来到杭州后,起初,我们是和别的一家三口蜗居在1楼一间小套房内。庆幸的是,屋外便是几平米的小院子。或许是因为念想着故乡的树,父亲又开启了种植之旅,既装点了庭院,也愉悦了心情。
闲暇时,父亲告诉我,看似简单的种树,实则并不容易,需要时时关注浇水、上肥、松土和修剪。树要防病除害,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做人,亦是如此,要勤修“欲望的枝叶”,才能强身健体。
彼时,年纪尚轻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竟莫名地感觉身后的那株绿植是那么葳蕤青葱、富有朝气。
尽管平时和长辈们待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但父亲已用一言一行诠释着质朴无华的道理: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多年来,早出晚归、勤勉工作的那个人,是他;把上门人员送的各类礼物扔回来人的怀里、严格按章行事的人,是他;上了年纪、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却坚持不搞特殊化,主动要求参与夜间值班和巡逻执勤的人,还是他......如果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父亲用言传身教给我上了生动的“人生第一课”!
参加工作以后,父亲带着我去杭州孔庙看了三十六字官箴碑文。这块碑书系清朝道光四年,由一位名叫颜伯焘的官员翻刻而成,所撰写的跋文大多是百官对帝王所进的箴言,实际就是规范、劝诫为官者的格言。尤其那句“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深深烙刻在我的心底,成为了一条为人处事的“高线”。事实证明,无论是过去残酷的革命年代,还是如今的和平时期,在面对重大关口、逆境考验时,心中有“高线”的人总是能比他人表现得更为坚强、更有毅力,就好比是故乡那株不畏严寒酷暑的枇杷树。
遗憾的是,命运还是冷不丁地给了我们当头一棒。有一次,来杭游玩的奶奶,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个小秘密:老家的枇杷树结的果子一年比一年少了,再加上门前小路拓宽需要,可能要推倒了。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令我久久不能释怀。父亲看穿了我的心思,指着屋外院子的绿树说,有生命力的种子,总要出芽、伸枝、展叶的,即便有人在这边折断它,它也会在另一边爆发出一片新绿。
一旁的奶奶赶忙随声附和,会将枇杷籽收集起来、吹干,培育优良的种子,让枇杷树的生命延续下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又过了几年,随着女儿的出生,我们又一次搬进了新居。
一个晴朗的早晨,当我在晨光澄明间第一次打开窗户,便惊喜地欣赏着小区里各式各样的树木。它们形态迥异、自然生长,竟然自成天地,开创出属于它们的绿色世界。
其实,人亦是如此。对于磕磕绊绊的生活,行走途中,总有阴云、傲雪,总有寒风、冷雨,但只要在内心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温暖它,就一定能拥有一个芳草遍野的春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