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丝青青

作者: 2021年05月11日15:20 浏览:156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柳丝青青》这篇散文,柳丝是景语,故事中的人物描写是情语,利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达到烘托主题,讴歌共产党员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追思红色记忆里,最动人的一笔,同时提醒今天的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向前,发扬开拓进取的战斗精神。
 清晨,我迎着朝阳,漫步在勃利山城的母亲河——碾子河畔。两岸柳丝在微风中跳起轻盈的舞姿。信步走到小河边,耳畔传来一曲昂扬的颂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的乐曲呀!瞬间,它牵起我的记忆,追回到38年前那个柳丝青青的春天……
     那是1983年4月初的一天,我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被县委组织部安排到杏树公社工作。上班第一周的休息日,我想见一见新处的对象陈冬梅,也想向准岳父陈俭汇报一下这一周的工作情况。我坐上了早班车来到县城,还早,我就顺着碾子河踱步向对象家走着,广场的喇叭正放映着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此时正是早春的时节,“吹面不寒杨柳风”,小河两岸柳丝柔软,微风轻拂。
    我无心观景,却想着介绍人王婶的一番话:“你的这个老丈人可不是一般人哪!他参加过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一个出了名的战斗英雄啊!”我和他老人家就见过一次面,还不怎么熟悉,但是军人的气质,已经使我们有种心意相通的感觉。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岳父家的胡同口了。拐进去一百多米,有一栋小三间的坯草房,就是岳父、岳母的家了。我推开房门一弯腰进了屋,进屋是厨房,厨房两侧是东西房间。这时我听到东屋有说话声,我敲敲门,门开了,岳父看着我便笑着说:“我听冬梅说你今天要来,快进来吧!”我进里屋后,看见土炕沿上还坐着一位老人。岳父给我介绍说:“这是你井叔叔,是我的老战友!”井叔叔站起身,我急忙伸出手,我握着他烧伤的手,手已经伸不开了,手心有道筋很硬、很凉。我惊愕地看着他的脸,面貌皆非,惨不忍睹,无眉、无皮、无胡须,面部已扭曲变形,一只耳朵已经烧没有了,剩下的那只耳朵和头皮粘在了一起。
    岳父见我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就又介绍说:“你井叔叔的烧伤是在抗美援朝松骨峰战斗中,敌人用汽油弹烧伤的。”顿时,我对这位出生入死的老前辈、老革命肃然起敬。我说:“我在部队时学习过魏巍老师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那篇战地报导,那些烈士中有一位叫井玉琢的烈士,井叔叔是……?”岳父笑着说:“你井叔叔就是井玉琢,他是活烈士,现在就工作在咱们七台河市红旗公社,他这么多年既没有去找部队,也没有去找政府,就怕暴露了身份给党和政府添麻烦。这不,听说我在勃利县工作就赶来看看我。”
    井叔叔接着说:“是啊!我给子女们也规定了家风,生活有困难也不能去找组织,想一想为中国革命牺牲的那些烈士们,陈副连长,你说咱们这些活着的人,不就是最幸福的人吗?”
    岳父也接着说:“我也看出来了,家里人也在抱怨我有权不会用,都已经退休了,还住在这要倒了的破房子里,有人给钱我都不收。虽然他们不敢当我的面说,但我有我的做人做事原则,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让他们看看如何一尘不染。”
    我用敬佩的眼神看着老英雄井玉琢,看着老岳父陈俭,心想:刚才广场上唱响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太有哲理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就是在党领导下的革命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吗?他们就是活在我们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我去给他们烧水沏茶,通过旁听使我了解到:魏巍老师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所叙述的某部三连,就是岳父陈俭和井玉琢叔叔当时所在的连队。抗美援朝二次战役进入到胶着状态时,连队接到命令:“向敌后阵地猛插,切断敌人的退路。”三连迅速占领了一个小山岗,敌人为了逃命,向三连阵地猛扑过来。
      井玉琢时任八班班长,是一位出了名的机枪手,当他和战友的子弹打光时,他们退到了山脚下,准备和敌人决一死战。敌机投下的燃烧弹,把他身上的衣服烧着了,这时,敌人已经冲到了他的面前,他扑上去与敌人做同归于尽……等他再次醒来,却躺在志愿军医院的病床上。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重度烧伤已经使他丧失了劳动能力,他丧失了大半条命啊。
        而岳父陈俭时任三连副连长,在松骨峰战斗中,他的背部被敌人的炮弹炸伤多处,腿部被敌人的机枪扫射出了三个窟窿,由于失血过多昏迷了。警卫员将他背出了阵地,解开腰带将他的大腿扎上止血。可他一苏醒过来就给警卫员下令说:“你马上返回阵地,阵地需要有人把守啊!我没事,不要管我,”警卫员冒着敌人的炮火冲上了阵地。天已经黑了,此时的陈俭,饥又饥、渴又渴,他向坡下爬去,爬到了一片白菜地,就是这片冻白菜使他坚持到了战役胜利,被朝鲜人民军救活。
    1952年春,井玉琢毅然放弃国家终身供养的机会,带着二等乙级伤残证明,回到了家乡——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红旗公社隐功务农。他常说:“只要我还能动,就不给组织上添负担。”
    两位老战友聊着聊着,就到中午了,我说:“井叔叔,你们多聊一会儿,我去买菜,中午你们老战友在一起喝几盅。”井叔叔拽着我说:“不能吃饭了,下午我还要上班,给社员们打油这活不能耽搁了,人家大老远赶来换豆油不能让大家等我呀!”岳父说:“看着没有?你井叔叔就是这样的人,你去送他到火车站吧!”我骑着自行车把他老人家送到了火车站。从此再也没有见过他,可是他老人家的英雄事迹却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我和岳父的一见如故,促使了我和陈冬梅顺利结婚。1984年春天,岳父陈俭带领全家人开始建新房子了。他早早起床搬砖头,夜晚睡着凉板床,一砖一瓦的将新房子的大筒戳起来了。可是,此时他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和退休金。装修没有钱了,怎么办?老人家犯难了。那年我和陈冬梅刚有了宝贝女儿,为了添补家用,她在家里利用门市房养了两茬肉鸡,赚了五百块钱。当我们把这些钱给老爸送去时,他不停地说:“太好了,这钱是我借你们的。”我说:“自己家的钱,不用还了,只要您别着急上火的就行了。”他又说:“必须要还,我这一辈子没拉过饥荒,欠钱心里不踏实啊!”
    1986年秋天,房子装修好了,一家人高高兴兴的住上了宽敞的新房子。过年了,他还上了建房欠款。1987年春天的一个早晨,他摔了一跤就再也没能起来。又一个老革命战士,悄无声息地将人生轨迹画上了完整的句号。
      两位老革命从抗美援朝战场上下来后被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生活在不同的社会阶层;承担着不同的家国责任。但是他们同无数的革命先烈一样,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共产党员;有一个共同的荣誉是战斗英雄;还有一个共同的追求是廉洁奉公、做一名共和国的坚强卫士。他们是红色记忆里最璀璨的星光;他们是令侵略者闻风丧胆的镇国之宝。而他们的英魂,不正是新中国新征程上永不熄灭的灯塔吗?
        此时,我想起了许烟华的那首获得一等奖讴歌抗美援朝的革命诗歌《长城》:“大雪过后,他和群山一样,淹没在群山之中。但我相信,雪能感受到,哪些是石头,哪些是砖头,哪些是骨头。”
        一阵和煦微风吹过,我从暇想中回到了眼前。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他的百年诞辰,在举国欢庆党的生日那一天,我多么想这样呼唤:“英雄们,归来吧!请看一眼家乡的巨变吧,请看一眼祖国的巨变吧……”
        看吧!碾子河这条曾被污染的臭水沟,被重新擦亮了眼睛,两岸也被装扮一新。家乡在四季的更迭中不断变换着靓丽的风采。岁月的迎来送往,母亲河默默铭记着儿女的每一个成长的印迹,那一个个春天的故事里,歌颂着党的恩泽。
        看吧!中央两会胜利闭幕了,新的百年已经吹响了进军的号角,今年是十四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冲锋的战鼓已经擂响,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斗志昂扬,踏上强国之路。
       看吧!英雄岂止在战场,你们用血肉之躯和一身正气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坚贞不渝的共产主义信念。中华民族的后来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齐心协力战胜疫情后,又迎来润绿的春雨,这和熙的春光正普照着大地,在春风里写意着的,定是柳丝青青的最美人间。
注释:
故事叙述的结尾,引用了许烟华的短诗《长城》,也是把老一辈革命精神比作捍卫祖国坚不可摧的长城,感觉再贴切不过了,这首诗短小精悍,却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