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诗路古道清风扬
去年秋天,“清白泉·诗路清风润越州”清廉主题活动在浙江新昌、越城两地举行。专家学者们在山清水秀的浙东唐诗之路上,以诗文共话清廉,为推进清廉绍兴建设注入了独特的文化气质。
新昌处于“浙东唐诗之路”精华段,这不仅是一条吟诵唐诗的路,也是一条沐浴清风正气的路,在这条古道上,曾涌现了诸多清官廉吏。如明朝初期诞生于浙江省新昌县彩烟乡岩泉村(今属新昌县镜岭镇),后来被御赐“清官第一”的甄完。
甄完(1392—1465),字克修,号复庵,家境贫寒,自幼聪明,勤奋好学。明永乐十九年(1421)登进士第。从政四十余年,任地方高官达二十余年,皆有惠政及民,功烈昭炳。一生为官清廉,生活清贫,权贵一无所阿,励行清白,奉给之外一毫无染,不市廉而求人知,平居手执一卷,至老不废。甄完一生刚正不阿、体恤民情、一尘不染的精神风范,与腐败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高风亮节,堪为后人楷模,深得百姓爱戴。
在甄完老家一带有一首流传很久的民谣:“甄布政,甄布政,长椽细瓦擂鼓门,八十公公作樵夫,七十婆婆织纺锭,两只小船运菜还缺一顿……”这首民谣就是甄完清廉生活的真实写照。“长椽细瓦”,指的是甄完家的房子是用茅草盖的,“擂鼓门”是说甄家用圆形竹器做门挡风雨,“八十公公”和“七十婆婆”是指这一对老夫妻还在自己砍柴纺纱,“两只小船运菜还缺一顿”是说两只鸭子下的蛋当菜不够吃。景泰皇帝朱祁钰曾命朝廷特使查清甄完家境之实情,为之感动,特御赐“清官第一”金字匾额,以彰功德。
我曾数次走进甄完故里,参观祠堂、墓园、廉政展览馆,特别是祠堂两厢设立的廉政展馆,将甄完生平事迹通过连环画形式,分“孩提求学、进京赶考、清廉为官、造福梓里”四个时期,编写成30多个活灵活现的小故事,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廉吏甄完的生平事迹,心灵一次次受到洗礼。
清足堪养性,廉可以修身。诗路上不乏清官廉吏,甄完只是其一。甄完曾作过一首诗:“不慕金如山,不羡印如斗。贞心傲岁寒,松柏为益友。朝夕相追随,谈笑惟诗酒。惟兹丽泽轩,芳名流不朽。”这首诗讲的是甄完的老师杨丽泽。杨丽泽也是一位淡薄名利的人,不求功名来到新昌韩妃江畔开堂讲学,其为人处世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们。
先贤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让他们面对权贵不畏不媚,这种人格力量是植根于灵魂深处“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韧,是“两袖清风朝天去”的坦荡,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是“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忠贞。他们的清廉人格、气节就是他们肉体里的钢筋铁骨,也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昌处于“浙东唐诗之路”精华段,这不仅是一条吟诵唐诗的路,也是一条沐浴清风正气的路,在这条古道上,曾涌现了诸多清官廉吏。如明朝初期诞生于浙江省新昌县彩烟乡岩泉村(今属新昌县镜岭镇),后来被御赐“清官第一”的甄完。
甄完(1392—1465),字克修,号复庵,家境贫寒,自幼聪明,勤奋好学。明永乐十九年(1421)登进士第。从政四十余年,任地方高官达二十余年,皆有惠政及民,功烈昭炳。一生为官清廉,生活清贫,权贵一无所阿,励行清白,奉给之外一毫无染,不市廉而求人知,平居手执一卷,至老不废。甄完一生刚正不阿、体恤民情、一尘不染的精神风范,与腐败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高风亮节,堪为后人楷模,深得百姓爱戴。
在甄完老家一带有一首流传很久的民谣:“甄布政,甄布政,长椽细瓦擂鼓门,八十公公作樵夫,七十婆婆织纺锭,两只小船运菜还缺一顿……”这首民谣就是甄完清廉生活的真实写照。“长椽细瓦”,指的是甄完家的房子是用茅草盖的,“擂鼓门”是说甄家用圆形竹器做门挡风雨,“八十公公”和“七十婆婆”是指这一对老夫妻还在自己砍柴纺纱,“两只小船运菜还缺一顿”是说两只鸭子下的蛋当菜不够吃。景泰皇帝朱祁钰曾命朝廷特使查清甄完家境之实情,为之感动,特御赐“清官第一”金字匾额,以彰功德。
我曾数次走进甄完故里,参观祠堂、墓园、廉政展览馆,特别是祠堂两厢设立的廉政展馆,将甄完生平事迹通过连环画形式,分“孩提求学、进京赶考、清廉为官、造福梓里”四个时期,编写成30多个活灵活现的小故事,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廉吏甄完的生平事迹,心灵一次次受到洗礼。
清足堪养性,廉可以修身。诗路上不乏清官廉吏,甄完只是其一。甄完曾作过一首诗:“不慕金如山,不羡印如斗。贞心傲岁寒,松柏为益友。朝夕相追随,谈笑惟诗酒。惟兹丽泽轩,芳名流不朽。”这首诗讲的是甄完的老师杨丽泽。杨丽泽也是一位淡薄名利的人,不求功名来到新昌韩妃江畔开堂讲学,其为人处世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们。
先贤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让他们面对权贵不畏不媚,这种人格力量是植根于灵魂深处“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韧,是“两袖清风朝天去”的坦荡,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是“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忠贞。他们的清廉人格、气节就是他们肉体里的钢筋铁骨,也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