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刚至,湖南乡下富德堂前池塘边的三棵“清华柳”就挣脱了寒冬的封锁,在天地之间捧出了点点新绿。经历了漫长冬日压抑的人们,在不经意中初遇这片新绿,登时有了如释重负又如迎曙光的美丽心情。
这是一个宁静到可以听见数里之外某处水坝轰响的清晨。细到如线的田埂上,走来了几个早起的村娃,他们本想趁这早春的时光,去摘一种被称为“刺蕻”的东西以饱口福。刺蕻其实就是江南农村的刺蔓抽出的新芽,因为鲜嫩多汁且带有植物的纯净清香,一直很受村娃们的喜爱。寻找刺蕻并不难,在灰蒙蒙的田地间一眼扫去,只要有亮眼的新绿,多半就是刺蕻。
“噫!这有一片绿芽,好漂亮的!”
一阵清脆而澄澈的童声振响在池塘边,刚才犹显宁静的天地间忽然有了生机与活力,屋檐下几处鸟巢也开始叽叽喳喳地应和,富德堂院子里两只小狗,更是使劲摇着尾巴奔向围栏,似乎想出去分享惊喜。几位小伙伴闻声迅速聚拢,一位初中生模样的小姐姐说:“这不是刺蕻,这是叔叔栽的清华柳,它现在发芽了!”
小伙伴们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讨论起几棵“清华柳”和它的生长环境。
柳树大约一层楼高,所有的枝条都从树杈上长出,先是向上,然后弯成一道美丽的弧圈,再轻盈垂向水面。千百枝柳条划出千百个圆弧,仿佛层层叠叠的鱼鳞隐约排列于空中,千百枝柳条又一齐垂下,仿佛女孩子一瀑香雪海般的披肩发。春日的柳枝,已浑身充溢着绿的意蕴,枝条从寒冬的灰黄变得黄里透亮,枝条上缀着的颗颗绿芽,和着垂直的线条,构成了一幅五线谱般的简约图景。每一颗芽都不一样,有的绿中带黄,还缀着一层茸茸的嫩毛,有的则已绽出几片新叶,那是一种纯净到不含任何杂质的绿,连最剔透的翡翠也无法媲美。每一根柳枝都努力垂向水面,仿佛要和水中时隐时现的小鱼儿来一场春日之吻。
这是一处江南农村常见的池塘,并不宽阔的水面平静而清澈,一瞥之间,可以看到云朵在水面上的倒影,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那句著名的诗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乡下的池塘,不是那么精致,保存着土坝和土坡的原生态。唯一修饰的痕迹,就是父亲前些年从山中打来的石板,铺在池塘边的土路上,让路人不被泥水弄脏鞋袜。塘边土坡上,长满了各种有名的、没名的植物,既有峻高的板栗和懒散的桃树,又有可结漂亮红果的低矮灌木“将军粮”和各种蔷薇,还有据说启迪鲁班发明锯子的冬茅草。
相较于这些植物,池边三株“清华柳”有些特立独行。春天刚来,板栗和桃树还在梦中,柳枝已率先绽放新绿,成为灰濛天地间最清新的景色;蔷薇感知到了春的暖意,却只聚精会神孕育花苞,打算用艳丽去取悦更多的人,而柳树只借着一泓清水向世间奉上最原初最经典的颜色,因为它懂得:生命如水,永恒如绿。
“富德堂”是父亲几年前在湖南双峰县乡下以中西结合样式营造的一处小院子,它的名字源于《大学》里的“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父亲告诉我,这句话是讲人的修行。那时的我还在北京上学,尚无法准确理解父亲的话,但从他庄重的神色中,我读出了“诚于中,形于外”的重要,也感觉到了“富德堂”三字蕴含的道德教化之义。
父亲出生于湖南乡下那个叫“业稼村”的地方,清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新闻和法律职业,他誓言退休后要叶落归根做一个“乡贤”,去带动故乡的文化进步,所以他亲自设计了富德堂。父亲认为,未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文化的复苏和振兴,他梦想富德堂有朝一日能成为乡村人文精神的枢纽。
2015年一个冬日的早晨,父亲在北京家中把我从梦中唤醒,说要带我去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怀着好奇之心,先是跟着他来到清华大学荷塘,那是读书人神往的地方,正是在那里,朱自清先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荷塘月色》。彼时虽处严冬,但荷塘边仍有不同于他处的生机,环塘而侍的一圈柳树,高大而不冷峻,不少枝条上还留着抗击霜雪后的叶片,虽然发黄,却似乎在验证生命的顽强。在朱自清塑像旁,父亲于密集的柳条间庄重选择,好不容易选中了几根本应间伐的枝条折下,并整理成六根柳条,然后携我直奔机场。五小时后,这些柳条已经稳稳插在富德堂前的池塘边。在飞机上,父亲告诉我,清华的柳树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它代表着特殊的清华精神,平时绝不能去攀折柳枝,只有对少数过密的枝条才可间伐。
我至今记得,那天下午,在池塘边,父亲带着我小心翼翼地插下柳条后,和我做了一次让我终生难忘的谈话,他告诉我,将“清华柳”引种到湖南乡下,不仅是要为江南农村引去一片水清木华的风景,更是要为富德堂植入“清华柳”的精神。
父亲说,“清华柳”具有多种宝贵品格。首先是不与万物争奇斗妍,只向世间挥洒最纯净的生命之绿,它没有芭蕉的夸张,也没有香樟的浓艳和松针的高冷,绿就是绿,不掺任何杂质和欲望的风景。其次是柳树的取少予多,它不像别的植物那样要求人们施肥栽培和养护,“无心栽柳柳成荫”,即是它最质朴的秉赋。
父亲特别强调说,柳树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清洁水源的在意,“别看它无欲无求,对环境清洁度却很敏感,”父亲说,柳树如果长期成长在污水环境下就会生长放缓甚至枯死,如果遇有清洁水源,则会茁壮成长,因此,柳树的盛衰,是环境清洁的重要指标。“清华”的名字,本于“水清木华”,清华柳的特质,恰好体现了清华人的品格——干净、无欲、清明。“柳树尚爱清明,做人更该如此。”父亲说。
一晃几年,富德堂门前的“清华柳”,已经从当年筷子粗细的小柳条,长成了三米多高的大柳树。每次我回到乡下,总会在柳树下转一转。我看见柳条从头顶一泻而下,根根指向明净如镜的水面,我望见一只只燕子从屋檐下飞来,盘旋在树枝之间,它们仿佛想用自带的“剪刀”,为天地裁出更多纯净的绿意;我听见有微风拂过,带动柳枝柔柔招展,微微颤抖的叶片,折射出晶莹的光芒,似乎要将阳光当作消毒剂,洒向整个世间。
前几年的春天,我和父亲从已经长大的柳树上剪下一些柳条,将它们插到村子里蜿蜒而行的河道两旁。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去看看,站在河边,凝望着这些柳树和波光粼粼的的河面,阵阵风儿拂过,想象着柳丝在水面上翩翩起舞,与河中的鱼儿应和、嬉戏。远处的龙虎坝,传来那亘古不变的涛声,回荡在河边的山林与碧透的田野,似乎在呼喊一阵阵单调而悠远的号子——
水清木华,水清木华......
这是一个宁静到可以听见数里之外某处水坝轰响的清晨。细到如线的田埂上,走来了几个早起的村娃,他们本想趁这早春的时光,去摘一种被称为“刺蕻”的东西以饱口福。刺蕻其实就是江南农村的刺蔓抽出的新芽,因为鲜嫩多汁且带有植物的纯净清香,一直很受村娃们的喜爱。寻找刺蕻并不难,在灰蒙蒙的田地间一眼扫去,只要有亮眼的新绿,多半就是刺蕻。
“噫!这有一片绿芽,好漂亮的!”
一阵清脆而澄澈的童声振响在池塘边,刚才犹显宁静的天地间忽然有了生机与活力,屋檐下几处鸟巢也开始叽叽喳喳地应和,富德堂院子里两只小狗,更是使劲摇着尾巴奔向围栏,似乎想出去分享惊喜。几位小伙伴闻声迅速聚拢,一位初中生模样的小姐姐说:“这不是刺蕻,这是叔叔栽的清华柳,它现在发芽了!”
小伙伴们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讨论起几棵“清华柳”和它的生长环境。
柳树大约一层楼高,所有的枝条都从树杈上长出,先是向上,然后弯成一道美丽的弧圈,再轻盈垂向水面。千百枝柳条划出千百个圆弧,仿佛层层叠叠的鱼鳞隐约排列于空中,千百枝柳条又一齐垂下,仿佛女孩子一瀑香雪海般的披肩发。春日的柳枝,已浑身充溢着绿的意蕴,枝条从寒冬的灰黄变得黄里透亮,枝条上缀着的颗颗绿芽,和着垂直的线条,构成了一幅五线谱般的简约图景。每一颗芽都不一样,有的绿中带黄,还缀着一层茸茸的嫩毛,有的则已绽出几片新叶,那是一种纯净到不含任何杂质的绿,连最剔透的翡翠也无法媲美。每一根柳枝都努力垂向水面,仿佛要和水中时隐时现的小鱼儿来一场春日之吻。
这是一处江南农村常见的池塘,并不宽阔的水面平静而清澈,一瞥之间,可以看到云朵在水面上的倒影,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那句著名的诗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乡下的池塘,不是那么精致,保存着土坝和土坡的原生态。唯一修饰的痕迹,就是父亲前些年从山中打来的石板,铺在池塘边的土路上,让路人不被泥水弄脏鞋袜。塘边土坡上,长满了各种有名的、没名的植物,既有峻高的板栗和懒散的桃树,又有可结漂亮红果的低矮灌木“将军粮”和各种蔷薇,还有据说启迪鲁班发明锯子的冬茅草。
相较于这些植物,池边三株“清华柳”有些特立独行。春天刚来,板栗和桃树还在梦中,柳枝已率先绽放新绿,成为灰濛天地间最清新的景色;蔷薇感知到了春的暖意,却只聚精会神孕育花苞,打算用艳丽去取悦更多的人,而柳树只借着一泓清水向世间奉上最原初最经典的颜色,因为它懂得:生命如水,永恒如绿。
“富德堂”是父亲几年前在湖南双峰县乡下以中西结合样式营造的一处小院子,它的名字源于《大学》里的“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父亲告诉我,这句话是讲人的修行。那时的我还在北京上学,尚无法准确理解父亲的话,但从他庄重的神色中,我读出了“诚于中,形于外”的重要,也感觉到了“富德堂”三字蕴含的道德教化之义。
父亲出生于湖南乡下那个叫“业稼村”的地方,清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新闻和法律职业,他誓言退休后要叶落归根做一个“乡贤”,去带动故乡的文化进步,所以他亲自设计了富德堂。父亲认为,未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文化的复苏和振兴,他梦想富德堂有朝一日能成为乡村人文精神的枢纽。
2015年一个冬日的早晨,父亲在北京家中把我从梦中唤醒,说要带我去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怀着好奇之心,先是跟着他来到清华大学荷塘,那是读书人神往的地方,正是在那里,朱自清先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荷塘月色》。彼时虽处严冬,但荷塘边仍有不同于他处的生机,环塘而侍的一圈柳树,高大而不冷峻,不少枝条上还留着抗击霜雪后的叶片,虽然发黄,却似乎在验证生命的顽强。在朱自清塑像旁,父亲于密集的柳条间庄重选择,好不容易选中了几根本应间伐的枝条折下,并整理成六根柳条,然后携我直奔机场。五小时后,这些柳条已经稳稳插在富德堂前的池塘边。在飞机上,父亲告诉我,清华的柳树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它代表着特殊的清华精神,平时绝不能去攀折柳枝,只有对少数过密的枝条才可间伐。
我至今记得,那天下午,在池塘边,父亲带着我小心翼翼地插下柳条后,和我做了一次让我终生难忘的谈话,他告诉我,将“清华柳”引种到湖南乡下,不仅是要为江南农村引去一片水清木华的风景,更是要为富德堂植入“清华柳”的精神。
父亲说,“清华柳”具有多种宝贵品格。首先是不与万物争奇斗妍,只向世间挥洒最纯净的生命之绿,它没有芭蕉的夸张,也没有香樟的浓艳和松针的高冷,绿就是绿,不掺任何杂质和欲望的风景。其次是柳树的取少予多,它不像别的植物那样要求人们施肥栽培和养护,“无心栽柳柳成荫”,即是它最质朴的秉赋。
父亲特别强调说,柳树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清洁水源的在意,“别看它无欲无求,对环境清洁度却很敏感,”父亲说,柳树如果长期成长在污水环境下就会生长放缓甚至枯死,如果遇有清洁水源,则会茁壮成长,因此,柳树的盛衰,是环境清洁的重要指标。“清华”的名字,本于“水清木华”,清华柳的特质,恰好体现了清华人的品格——干净、无欲、清明。“柳树尚爱清明,做人更该如此。”父亲说。
一晃几年,富德堂门前的“清华柳”,已经从当年筷子粗细的小柳条,长成了三米多高的大柳树。每次我回到乡下,总会在柳树下转一转。我看见柳条从头顶一泻而下,根根指向明净如镜的水面,我望见一只只燕子从屋檐下飞来,盘旋在树枝之间,它们仿佛想用自带的“剪刀”,为天地裁出更多纯净的绿意;我听见有微风拂过,带动柳枝柔柔招展,微微颤抖的叶片,折射出晶莹的光芒,似乎要将阳光当作消毒剂,洒向整个世间。
前几年的春天,我和父亲从已经长大的柳树上剪下一些柳条,将它们插到村子里蜿蜒而行的河道两旁。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去看看,站在河边,凝望着这些柳树和波光粼粼的的河面,阵阵风儿拂过,想象着柳丝在水面上翩翩起舞,与河中的鱼儿应和、嬉戏。远处的龙虎坝,传来那亘古不变的涛声,回荡在河边的山林与碧透的田野,似乎在呼喊一阵阵单调而悠远的号子——
水清木华,水清木华......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