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散文
“苏区的干部是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歌谣穿透百年时空,穿草鞋带干粮身影如一尊天地塑像植根苏区红土地。
我出生在赣粤边界的寻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端,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流入深圳香港的东江源头位于该县境内的桠髻钵山南侧。这里是苏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当年的红军不远万里,历经艰难险阻从岭上开遍映山红的红色故都瑞金到山丹丹花开的延安。历经千辛万苦,艰苦奋斗,取得全国解放,人民过上当家做主生活。
我的家乡曾有一段辉煌的果业发展历史,2010年前后的寻乌县,站在寻乌广袤农村,极目远眺脐橙等果业,群山吐翠,果林层层,橙香万里,百姓生活富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更加快了当地的发展。县里种植蜜橘、脐橙曾达50万亩,人均两亩,这一全县第一产业成为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脐橙质量好,吃的人都夸它皮薄、够甜,香气馥郁、清脆爽口。
可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后寻乌县种植的柑橘、脐橙上了规模,因不明原因,大量柑橘树生了黄龙病,树木纷纷“病倒”,柑橘产量持续走低,许多村民辛苦好几年的家底儿都漏空了。2014年底,精准扶贫理念的春风吹进寻乌县,让大家重新燃起了希望,自上而下拧成了一股绳,希望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眼前晃动战斗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影子,挥之不去。
二
对苏区好作风最初印象,起源于从小在苏区这片土地。红军故事,红色电影,身边红土地鲜活事迹,身临其境。大概读小学三年级,根据方志敏烈士《清贫》改编的一遍课文,记忆深刻,触动幼小心灵最深处。方志敏一名共产党的大官,过清贫的生活,官兵一致,过着普通贫民生活。文章加了个插图,一个士兵两眼探宝似的搜索些什么,一个士兵后退一步,眼睛放出凶光,高举手榴弹,“你骗谁!象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方志敏不慌不忙微笑着:“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
是不是方志敏如武侠小说所写沦落为“丐帮”头目,非也。他在《清贫》中白字黑字表白“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家乡寻乌建设几十年一路坎坷走来,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靠的是政策,有无数像方志敏甘受清贫,默默奉献这片贫瘠的红土地好干部。
为改变苏区农村落后面貌,我自懵懂起,县和公社驻村的“工作组”好作风亲眼所见。听大人说很多都是南昌赣州下放的知识干部,远离成长都市,来到点煤油灯的寻乌山区,住的是大队低矮的砖瓦房,吃的自种的蔬菜,图的是啥。若认为是“人在江湖,心不由己”,下乡吃苦镀金,为以后升官发财奠定基础,那就大错特错。在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自身的人格得到提升,党员和干部形象植入红土地。
三
在白色恐怖、风雨如磐的大革命时期,红军战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里头。”苏区红军能够战胜重重困难和白色恐怖,靠的是和百姓骨肉相连,靠的是理想和信念。红军,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再后来人民解放军,最终战胜外国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最终迎来新中国的曙光。
在一个个村镇一个个村落,优良传统红旗经受风雨。就拿我小时候村庄为例,村民在村支书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肩挑手扛硬是打通了到乡政府的路,使得手扶拖拉机能自由在道路上运输。在县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高山水冲碾米厂的基础上改装成发电厂,使得几百年历史的山寨告别黑暗进入电的时代。一步步引导村民,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种好责任田,搞好种养,使得家家户户摆脱饥饿解决了温饱,自己也评上省劳模,而村民对之书评价也很高,自己很勤俭节约,把上面的钱都用在刀刃上。
四
穿越漫长华夏五千年,一批清正廉明士大夫。唐朝魏徵名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警觉唐朝建立政权,稳固政权打铁还需自身硬。
李自成当了一年零五个月的皇帝,但是他只在北京城待了42天,可惜的是在这42天内自身廉洁,但队伍迅速腐败,丧失了本身的战斗力,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军队的失败迫使李自成逃离北京,轰轰烈烈的起义军开始走向落幕。
郭沫若撰写1944完成的《甲申三百年祭》,讲述了明朝灭亡的经过以及原因,供后人借鉴,李自成最终失败不禁让人唏嘘。毛泽东读到这段历史击掌叫好,列为延安整风运动文件。
范仲淹撰写的《清白堂记》,力行清正廉洁、不徇私情。这不啻为当时贿赂成风的官场开出了一剂道德修养的良药,伸张了正气。
寇准,北宋宰相,在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官位升到执掌国家大权的宰相,却没有为自已建造一所私宅府第。寇准廉洁清正的官德,树立了楷模,千百年来受到黎民百姓的赞美。
五
赣南红杜鹃一年年开放山头田野。置身赣南苏区红土地,有很多历史纪念陈列馆,如寻乌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回眸1930年,毛泽东到了寻乌,在寻乌进行了10多天的寻乌调查工作。毛泽东保持简朴唯实作风,俯下身子粗茶淡饭,深入调查,住在县城南郊的马蹄岗的楼房里,写下了著名的《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
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馆精致典雅,富有赣南客家风韵。该陈列馆投资1千多万元,占地1300平方米,分6个展厅,用图片、实物、雕塑、模型、场景、多媒体影视合成等形式展现当年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及今日兴国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陈列馆的三个场景心灵瞬间触动,江西省苏区主席刘启耀,一路乞讨,最终把经费交给了组织。三个县中心县委书记邓小平,周末带领干部下地劳动。毛泽东下乡检查工作,补交齐伙食费。清洗所有参观人心灵,思想升华新的高度。
六
扶贫春风般吹拂寻乌大地,广大扶贫干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第一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流汗流血精神,啃硬骨头,按时按量完成必修村图书室和卫生室,入户道路硬化、安装路灯、旧房改造、改厕、移民搬迁、道路绿化和村环境清洁,通电、通水,还兴修排水沟,修建河堤,建设村大桥。漫步老家村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获得感明显增强。
红旗招展,乡村振兴号角吹响,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红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穿透千年历史,封建士大夫范仲淹写下千古恒唱《清白堂记》。面向浩荡的洞庭湖,范仲淹登上岳阳楼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和平建设一路走来,走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瓶颈,百年复兴梦从地平线冉冉升起。
漫步老家出生地寻乌县红土地,跟赣南所有的苏区一样,优良的光荣传统,是红土地一年一年杜鹃怒放基因和不灭的火种。从中央苏区到现在80年漫长历程,经历了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春风,走向未来。红杜鹃颜色永不褪色,苏区千千万万党员干部敬业和清正廉明红旗永不倒。
我出生在赣粤边界的寻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端,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流入深圳香港的东江源头位于该县境内的桠髻钵山南侧。这里是苏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当年的红军不远万里,历经艰难险阻从岭上开遍映山红的红色故都瑞金到山丹丹花开的延安。历经千辛万苦,艰苦奋斗,取得全国解放,人民过上当家做主生活。
我的家乡曾有一段辉煌的果业发展历史,2010年前后的寻乌县,站在寻乌广袤农村,极目远眺脐橙等果业,群山吐翠,果林层层,橙香万里,百姓生活富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更加快了当地的发展。县里种植蜜橘、脐橙曾达50万亩,人均两亩,这一全县第一产业成为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脐橙质量好,吃的人都夸它皮薄、够甜,香气馥郁、清脆爽口。
可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后寻乌县种植的柑橘、脐橙上了规模,因不明原因,大量柑橘树生了黄龙病,树木纷纷“病倒”,柑橘产量持续走低,许多村民辛苦好几年的家底儿都漏空了。2014年底,精准扶贫理念的春风吹进寻乌县,让大家重新燃起了希望,自上而下拧成了一股绳,希望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眼前晃动战斗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影子,挥之不去。
二
对苏区好作风最初印象,起源于从小在苏区这片土地。红军故事,红色电影,身边红土地鲜活事迹,身临其境。大概读小学三年级,根据方志敏烈士《清贫》改编的一遍课文,记忆深刻,触动幼小心灵最深处。方志敏一名共产党的大官,过清贫的生活,官兵一致,过着普通贫民生活。文章加了个插图,一个士兵两眼探宝似的搜索些什么,一个士兵后退一步,眼睛放出凶光,高举手榴弹,“你骗谁!象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方志敏不慌不忙微笑着:“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
是不是方志敏如武侠小说所写沦落为“丐帮”头目,非也。他在《清贫》中白字黑字表白“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家乡寻乌建设几十年一路坎坷走来,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靠的是政策,有无数像方志敏甘受清贫,默默奉献这片贫瘠的红土地好干部。
为改变苏区农村落后面貌,我自懵懂起,县和公社驻村的“工作组”好作风亲眼所见。听大人说很多都是南昌赣州下放的知识干部,远离成长都市,来到点煤油灯的寻乌山区,住的是大队低矮的砖瓦房,吃的自种的蔬菜,图的是啥。若认为是“人在江湖,心不由己”,下乡吃苦镀金,为以后升官发财奠定基础,那就大错特错。在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自身的人格得到提升,党员和干部形象植入红土地。
三
在白色恐怖、风雨如磐的大革命时期,红军战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里头。”苏区红军能够战胜重重困难和白色恐怖,靠的是和百姓骨肉相连,靠的是理想和信念。红军,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再后来人民解放军,最终战胜外国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最终迎来新中国的曙光。
在一个个村镇一个个村落,优良传统红旗经受风雨。就拿我小时候村庄为例,村民在村支书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肩挑手扛硬是打通了到乡政府的路,使得手扶拖拉机能自由在道路上运输。在县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高山水冲碾米厂的基础上改装成发电厂,使得几百年历史的山寨告别黑暗进入电的时代。一步步引导村民,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种好责任田,搞好种养,使得家家户户摆脱饥饿解决了温饱,自己也评上省劳模,而村民对之书评价也很高,自己很勤俭节约,把上面的钱都用在刀刃上。
四
穿越漫长华夏五千年,一批清正廉明士大夫。唐朝魏徵名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警觉唐朝建立政权,稳固政权打铁还需自身硬。
李自成当了一年零五个月的皇帝,但是他只在北京城待了42天,可惜的是在这42天内自身廉洁,但队伍迅速腐败,丧失了本身的战斗力,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军队的失败迫使李自成逃离北京,轰轰烈烈的起义军开始走向落幕。
郭沫若撰写1944完成的《甲申三百年祭》,讲述了明朝灭亡的经过以及原因,供后人借鉴,李自成最终失败不禁让人唏嘘。毛泽东读到这段历史击掌叫好,列为延安整风运动文件。
范仲淹撰写的《清白堂记》,力行清正廉洁、不徇私情。这不啻为当时贿赂成风的官场开出了一剂道德修养的良药,伸张了正气。
寇准,北宋宰相,在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官位升到执掌国家大权的宰相,却没有为自已建造一所私宅府第。寇准廉洁清正的官德,树立了楷模,千百年来受到黎民百姓的赞美。
五
赣南红杜鹃一年年开放山头田野。置身赣南苏区红土地,有很多历史纪念陈列馆,如寻乌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回眸1930年,毛泽东到了寻乌,在寻乌进行了10多天的寻乌调查工作。毛泽东保持简朴唯实作风,俯下身子粗茶淡饭,深入调查,住在县城南郊的马蹄岗的楼房里,写下了著名的《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
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馆精致典雅,富有赣南客家风韵。该陈列馆投资1千多万元,占地1300平方米,分6个展厅,用图片、实物、雕塑、模型、场景、多媒体影视合成等形式展现当年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及今日兴国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陈列馆的三个场景心灵瞬间触动,江西省苏区主席刘启耀,一路乞讨,最终把经费交给了组织。三个县中心县委书记邓小平,周末带领干部下地劳动。毛泽东下乡检查工作,补交齐伙食费。清洗所有参观人心灵,思想升华新的高度。
六
扶贫春风般吹拂寻乌大地,广大扶贫干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第一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流汗流血精神,啃硬骨头,按时按量完成必修村图书室和卫生室,入户道路硬化、安装路灯、旧房改造、改厕、移民搬迁、道路绿化和村环境清洁,通电、通水,还兴修排水沟,修建河堤,建设村大桥。漫步老家村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获得感明显增强。
红旗招展,乡村振兴号角吹响,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红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穿透千年历史,封建士大夫范仲淹写下千古恒唱《清白堂记》。面向浩荡的洞庭湖,范仲淹登上岳阳楼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和平建设一路走来,走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瓶颈,百年复兴梦从地平线冉冉升起。
漫步老家出生地寻乌县红土地,跟赣南所有的苏区一样,优良的光荣传统,是红土地一年一年杜鹃怒放基因和不灭的火种。从中央苏区到现在80年漫长历程,经历了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春风,走向未来。红杜鹃颜色永不褪色,苏区千千万万党员干部敬业和清正廉明红旗永不倒。
注释:
参加散文组征文比赛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