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2021年4月2日
四十多年前就曾读过方志敏烈士的《清贫》那篇文章,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以至这么多年来,我的思想及生活总是铭刻着《清贫》留下的痕迹。
大约上世纪八十年代 5 月的一天,我在新华书店偶尔看到了方志敏著的《可爱的中国》那本书,便用 2 角多钱买下了这本只有 90 多个页码的薄薄的书籍。这本书中便有方志敏烈士很著明的那篇千字短文《清贫》。文章是方志敏烈士 1935年5月被捕后在监狱中写下的。被捕前,方志敏是中共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也算是党的高级领导者之一了。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翻到《清贫》,开头的这样一段叙述便跃进眼帘。我似乎觉得一个革命者的崇高形象就在我的眼前矗立起来,并逐渐变得清晰和高大。在那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一个党的高级领导者,手里掌管着大笔的金钱,却一尘不染甘愿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而把一点一滴积攒的金钱用之于革命事业上,哪怕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这种执著而坚定的意志为什么会具有如此之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来自何方呢?顺着方志敏烈士的思维我在努力寻找着,期冀透过他的思维逻辑与生活轨迹找到一条使人信服的答案。在另一篇文章《死》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 却宁愿居住在卑漏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不希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工的劳苦;不希罕富裕,宁愿受穷;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屈辱、痛苦,一切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的,是更加磨炼我的意志!”
我毫不怀疑这是方志敏甘于清贫并以清廉之心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内心真实写照。他是把自己所有的一切连同生命都融入了“为了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了党的事业的成功”中去了。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还有什么不能舍弃,还有什么不能付出,还有什么可感到畏惧的呢?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方志敏经手数百万元金钱,而被捕时国民党兵却在他身上搜不出一枚铜板来。这种高尚的气节和情操是国民党兵绝不可能理解的。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优秀的革命战士,这是我至今都无比敬佩的地方。
我们这一代人都没有参加过解放前那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也很难想象那个年代惨烈的、残酷的抑或悲壮的战乱生活。但我却能理解那些革命志士为了崇高理想、为了民族利益而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坦荡情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义无返顾和无怨无悔的呢?
《清贫》的结尾处还有一句曾产生过很大影响的话,也是一句至理名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多少年来,这句话鼓舞了千千万万个革命志土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充满必胜的信念,并用 自己无愧的行动走过艰难困苦的坎坷岁月,即使在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虽然生活有了好转,条件有了改善,可革命者的本色依然如故,优良传统和革命情操在不断加强的同时又得到了发扬和光大。这不正是方志敏一样的革命者清贫、廉洁和朴素的生活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吗!一个人的生活道路可以影响别人的人生观念,而这种人生观念又对以后的生活道路起着引导的作用。方志敏的清贫、爱国行为之所以能够做到“我爱中国之热诚犹如小学生时代一样真诚无伪,有如一个青年姑娘初恋那样真诚入迷”,正是源于清贫的生活所培植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正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才养成的对革命的自觉行动。
转眼间,40 多年的光阴过去了,社会已进入了现代化的时代。这 40 多年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各方面的改革,国民经济也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着。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人民生活逐渐富裕了,物质供给有了极大的满足。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有些人对金钱的崇拜与贪婪到了迷恋与可耻的程度,生活奢侈、浪费、讲排场、讲虚荣,以一掷千金为乐事,甚至为捞取金钱物质不择手段。一些手中握有大大小小权力的官员们贪污、受贿、腐化、堕落,那种疯狂的手段与丑态足以形成对社会的一种威胁和污染。人们的思想麻木了,已经见怪不怪了,如果哪个握有权力的官员还保持着过去那种清正廉洁的作风反倒让人觉得不正常。而最使我难以忍受的还是金钱的作用给人们心理上、感情上、思想观念上带来的种种影响和伤害。这种影响和伤害是深刻的、广泛的,足以形成一种社会潮流与风气,而这种潮流与风气又往往不是用真诚、正直以及纯朴和善良而使之得以消除或是弥补的。
一次搬进新居在整理书架时,我于无意中又看到了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那本书。看着红色的封面,不足一百页的薄薄的书册,竟使我在端详中产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异样的感触。我把书拿进卧室又仔细地翻阅起来。那篇《清贫》的文章依然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早就熟悉的字句次第跳进我的眼帘,直至目光定格在末尾那句我早已背熟并给予我很多启迪的名句。的确,文章还是那篇文章,一个字也没有改变,但不能否认,我却产生了一些更新的认识和感慨。捧着书,我不断地咀嚼着《清贫》中的那些文字,在大脑不断变幻中去寻找方志敏所处时代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金钱所具有的不同价值和意义以及对人们的行为所起的不同作用。在这种比较中,我自问着:究竟是人们因降低了对金钱物质的要求而突出了高尚的品质重要一些呢,还是因有了金钱物质而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并使人生的价值得以提高更重要一些呢?对此,我实在无法回答,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标准,之于我,只能根据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去选择人生的方式。但这又使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即方志敏的《清贫》从写作至今已有 80 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社会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人的思维理念也有了很大改变,那么他的《清贫》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呢?这使我想到了李克强总理说的“我国还有六亿人口每月收入只有一千多元”的话,这是什么概念?说明我国还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富裕,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口仅仅处于温饱生活状态,我们还没有理由盲目地乐观起来,以一种自我膨胀的姿态去四处炫富。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如果全面达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准,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需要像方志敏那样,把金钱物质享受看得淡一些,还是要清廉一些,甚至要像方志敏那样以清贫之心看待生活,并持有这样的情操与心态,而使自己投入到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而努力奋斗中去。由此看来,方志敏烈士的《清贫》所给予我们的并不仅仅是一篇纪实性散文和当时被捕情形的简单记述,还有一个共产党员的英雄主义本色、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为国家为民族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精神,这是我们应该永远记取和继承下去的。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纪念党的光辉历程,怀念为党的成长而奋斗和牺牲的革命志士,就更不应该忘记他们的人生理念,他们艰苦、廉洁的生活作风以及他们为党献身的革命情操。忘记了这些,也许就真的忘记了自己做人的根本。
好文章常看常新,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方志敏的《清贫》不就是这样吗?只可惜现在读这样书的人实在太少了,而“清贫”这两个字也成了人们避之犹恐不及的“耻辱”。只要能脱离这种“耻辱”,什么人格、名节、诚信、肉体……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可成为某些人押上赌台的筹码。
我一向主张生活简单、淡泊,因此穿着总也赶不上“潮流”,常被人讥为“土气”;饮食上喜欢“素食淡味”,也常被人戏为“苦行僧”;日常行为深居简出,以书卷为友,较少涉足娱乐场所,又常被人劝诫“不要亏了自己”。可我以为,即使腰包真的鼓了,也不要忘乎所以。金钱多了固然可以随心所欲,但也未必就等于快乐多了、幸福多了。那种以金钱为基础的人生大厦总是不稳固的,更何况我们眼下还没有富足到如此程度。古人说:“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应该成为我们做人的一种准则。贫穷不能使我们移志,威武不能使我们屈服,富贵不能使我们迷乱,保持这样的人生修养和做人标准,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仍是必要且难能可贵的。如果在波起浪涌的对金钱、物质的崇拜与追求中还不能把握自己,那最好是读一读方志敏的《清贫》,说不定你会在那里找到一些什么,得到一些什么,并为自己解决一些什么。虽然那篇文章很短,虽然那篇文章很朴实, 虽然那篇文章年代已很久远了,井正在被人们所渐渐遗忘,被岁月所渐渐湮没。
大约上世纪八十年代 5 月的一天,我在新华书店偶尔看到了方志敏著的《可爱的中国》那本书,便用 2 角多钱买下了这本只有 90 多个页码的薄薄的书籍。这本书中便有方志敏烈士很著明的那篇千字短文《清贫》。文章是方志敏烈士 1935年5月被捕后在监狱中写下的。被捕前,方志敏是中共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也算是党的高级领导者之一了。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翻到《清贫》,开头的这样一段叙述便跃进眼帘。我似乎觉得一个革命者的崇高形象就在我的眼前矗立起来,并逐渐变得清晰和高大。在那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一个党的高级领导者,手里掌管着大笔的金钱,却一尘不染甘愿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而把一点一滴积攒的金钱用之于革命事业上,哪怕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这种执著而坚定的意志为什么会具有如此之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来自何方呢?顺着方志敏烈士的思维我在努力寻找着,期冀透过他的思维逻辑与生活轨迹找到一条使人信服的答案。在另一篇文章《死》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 却宁愿居住在卑漏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不希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工的劳苦;不希罕富裕,宁愿受穷;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屈辱、痛苦,一切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的,是更加磨炼我的意志!”
我毫不怀疑这是方志敏甘于清贫并以清廉之心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内心真实写照。他是把自己所有的一切连同生命都融入了“为了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了党的事业的成功”中去了。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还有什么不能舍弃,还有什么不能付出,还有什么可感到畏惧的呢?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方志敏经手数百万元金钱,而被捕时国民党兵却在他身上搜不出一枚铜板来。这种高尚的气节和情操是国民党兵绝不可能理解的。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优秀的革命战士,这是我至今都无比敬佩的地方。
我们这一代人都没有参加过解放前那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也很难想象那个年代惨烈的、残酷的抑或悲壮的战乱生活。但我却能理解那些革命志士为了崇高理想、为了民族利益而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坦荡情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义无返顾和无怨无悔的呢?
《清贫》的结尾处还有一句曾产生过很大影响的话,也是一句至理名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多少年来,这句话鼓舞了千千万万个革命志土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充满必胜的信念,并用 自己无愧的行动走过艰难困苦的坎坷岁月,即使在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虽然生活有了好转,条件有了改善,可革命者的本色依然如故,优良传统和革命情操在不断加强的同时又得到了发扬和光大。这不正是方志敏一样的革命者清贫、廉洁和朴素的生活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吗!一个人的生活道路可以影响别人的人生观念,而这种人生观念又对以后的生活道路起着引导的作用。方志敏的清贫、爱国行为之所以能够做到“我爱中国之热诚犹如小学生时代一样真诚无伪,有如一个青年姑娘初恋那样真诚入迷”,正是源于清贫的生活所培植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正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才养成的对革命的自觉行动。
转眼间,40 多年的光阴过去了,社会已进入了现代化的时代。这 40 多年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各方面的改革,国民经济也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着。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人民生活逐渐富裕了,物质供给有了极大的满足。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有些人对金钱的崇拜与贪婪到了迷恋与可耻的程度,生活奢侈、浪费、讲排场、讲虚荣,以一掷千金为乐事,甚至为捞取金钱物质不择手段。一些手中握有大大小小权力的官员们贪污、受贿、腐化、堕落,那种疯狂的手段与丑态足以形成对社会的一种威胁和污染。人们的思想麻木了,已经见怪不怪了,如果哪个握有权力的官员还保持着过去那种清正廉洁的作风反倒让人觉得不正常。而最使我难以忍受的还是金钱的作用给人们心理上、感情上、思想观念上带来的种种影响和伤害。这种影响和伤害是深刻的、广泛的,足以形成一种社会潮流与风气,而这种潮流与风气又往往不是用真诚、正直以及纯朴和善良而使之得以消除或是弥补的。
一次搬进新居在整理书架时,我于无意中又看到了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那本书。看着红色的封面,不足一百页的薄薄的书册,竟使我在端详中产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异样的感触。我把书拿进卧室又仔细地翻阅起来。那篇《清贫》的文章依然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早就熟悉的字句次第跳进我的眼帘,直至目光定格在末尾那句我早已背熟并给予我很多启迪的名句。的确,文章还是那篇文章,一个字也没有改变,但不能否认,我却产生了一些更新的认识和感慨。捧着书,我不断地咀嚼着《清贫》中的那些文字,在大脑不断变幻中去寻找方志敏所处时代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金钱所具有的不同价值和意义以及对人们的行为所起的不同作用。在这种比较中,我自问着:究竟是人们因降低了对金钱物质的要求而突出了高尚的品质重要一些呢,还是因有了金钱物质而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并使人生的价值得以提高更重要一些呢?对此,我实在无法回答,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标准,之于我,只能根据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去选择人生的方式。但这又使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即方志敏的《清贫》从写作至今已有 80 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社会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人的思维理念也有了很大改变,那么他的《清贫》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呢?这使我想到了李克强总理说的“我国还有六亿人口每月收入只有一千多元”的话,这是什么概念?说明我国还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富裕,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口仅仅处于温饱生活状态,我们还没有理由盲目地乐观起来,以一种自我膨胀的姿态去四处炫富。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如果全面达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准,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需要像方志敏那样,把金钱物质享受看得淡一些,还是要清廉一些,甚至要像方志敏那样以清贫之心看待生活,并持有这样的情操与心态,而使自己投入到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而努力奋斗中去。由此看来,方志敏烈士的《清贫》所给予我们的并不仅仅是一篇纪实性散文和当时被捕情形的简单记述,还有一个共产党员的英雄主义本色、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为国家为民族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精神,这是我们应该永远记取和继承下去的。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纪念党的光辉历程,怀念为党的成长而奋斗和牺牲的革命志士,就更不应该忘记他们的人生理念,他们艰苦、廉洁的生活作风以及他们为党献身的革命情操。忘记了这些,也许就真的忘记了自己做人的根本。
好文章常看常新,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方志敏的《清贫》不就是这样吗?只可惜现在读这样书的人实在太少了,而“清贫”这两个字也成了人们避之犹恐不及的“耻辱”。只要能脱离这种“耻辱”,什么人格、名节、诚信、肉体……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可成为某些人押上赌台的筹码。
我一向主张生活简单、淡泊,因此穿着总也赶不上“潮流”,常被人讥为“土气”;饮食上喜欢“素食淡味”,也常被人戏为“苦行僧”;日常行为深居简出,以书卷为友,较少涉足娱乐场所,又常被人劝诫“不要亏了自己”。可我以为,即使腰包真的鼓了,也不要忘乎所以。金钱多了固然可以随心所欲,但也未必就等于快乐多了、幸福多了。那种以金钱为基础的人生大厦总是不稳固的,更何况我们眼下还没有富足到如此程度。古人说:“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应该成为我们做人的一种准则。贫穷不能使我们移志,威武不能使我们屈服,富贵不能使我们迷乱,保持这样的人生修养和做人标准,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仍是必要且难能可贵的。如果在波起浪涌的对金钱、物质的崇拜与追求中还不能把握自己,那最好是读一读方志敏的《清贫》,说不定你会在那里找到一些什么,得到一些什么,并为自己解决一些什么。虽然那篇文章很短,虽然那篇文章很朴实, 虽然那篇文章年代已很久远了,井正在被人们所渐渐遗忘,被岁月所渐渐湮没。
注释:
参加“清白泉”杯第三届全国清廉诗歌散文大赛,以方志敏烈士的《清贫》为主线,展示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清廉品格和情操,尤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新时代更应该具有清廉品德和意识。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