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今年九月,我回诗上庄参加学生座谈会,在村图书馆前遇到几个孩子,老人们围坐在旁边。
一个四五岁的孩童声情并茂地背诵着:“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挤的鸟儿飞上天。羊儿肥,草儿鲜,羊啃青草如雨响,轻轻移动一团烟……”。稚嫩的语调引来大家的一片喝彩。
我走上前去,拉着她的小手故意问:你知道这是谁写的诗吗?
小孩子用“蔑视”的眼神告诉我:你不是我们庄上的人,这是刘章老爷爷写的。
我的“寡闻”让她骄傲,她表情调皮且淡定。
老人们笑了,笑的是那样的开心和自豪。一位老人告诉那孩子:她可是咱们诗上庄第一个女大学生,你要叫她一声姑姑呢。
那个叫鲍欣玉的孩子不好意思的笑了,害羞又自豪地说,我还给天津客人背过呢。我说,讲讲怎么回事。
她说,有一次我正在路边玩,一辆大巴车迷路了,车上下来好多人,问我,听说这里五百多口人无论童叟都能背诗,我们有些怀疑。我当时就非常流利地背了这首诗,还告诉他们是刘爷爷写的,他们使劲儿地给我鼓掌。她有点骄傲,继续说,还问我哪里能吃饭住宿,我顺手一指旅游接待中心,哼,他们难不倒我。
我由衷地笑了,抬头看着图书馆。里面的孩子正在练节目,明天要借诗上庄高考状元吴家宝进行表彰的事,给诗上庄的孩子和家长们开个座谈会。
八年了,诗上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藏在燕山褶皱里的小村庄,十里清溪蜿蜒而上,两岸高耸的山峰直插云宵,山上植被丰富,花香烂漫。沐浴着山间的清风,闭上眼睛深呼吸,来自大自然的天地之气,顷刻让人感觉神清气爽。怪不得出了那么多全国著名的诗人,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还不够,路边的题壁墙,溪水里的卧石,丛林里的崖壁,随处可见诗词名句。街头巷尾,农人们扛着锄头,谈论的是诗词歌赋。小学课堂里传出的,是郎朗的诗歌声,这些山旮旯里羞涩的小花朵们正在闻着诗香成长,出口成章。
远处,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人和一位老年人正在激烈地争论,我很好奇地走过去。他们正在为一首诗“争吵”。这是诗上庄诗歌群的两个诗歌爱好者,都是当地的农民。
其中一个与轮椅须臾不离的男人,叫张金来,被称为“下一代诗上庄诗人扛把子”。他是被抱养到这个村子的。初中毕业后在北京打工,因在工地上受伤造成腿部骨折。养好之后,又遇到矿难,这次灾难让他彻底成了坐在轮椅上的人,后来老婆也跟别人跑了。心情极度压抑的他曾想过自杀,但是,诗歌让他在精神上得到涅槃。
自从村里鼓励村民写诗,举办赛诗会。他都会上台朗诵自己写的诗,慢慢地成了诗上庄诗歌群的骨干,精神充实了,也就不再胡思乱想,而且村里还出钱给他出了诗集《张金来诗选》。平时他嫂子过来给他和父亲做饭,看他的气色,能感觉到日子过的很舒心。
而另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叫吴学枝,这个过去靠野菜度生活的老人,完全不像已是古稀的年纪,他内心纯净,精神矍铄。别看是位农民,骨子里却透出诗人的气质,可能是因为常年在诗歌里浸润的缘故,他就是刘章的外甥。9岁开始跟着舅舅放羊、写诗,他把刘章、刘向东作为自己的楷模。 他攒下钱就买纸笔,用完的笔管子有好几捆。
我问怎么了,还吵了起来。吴学枝说,我写了一首《刘章柳》,里面有句话,我用的是“诗人跟着柳树走”,张金来非说用“柳树随着诗人走”,我觉得不好。我解释说,诗首先要本着诗人自己的心境,然后再讲究格律。究竟用哪句合适,还得凭你自己内心的感受。他两都笑了,说,明天上台要背诵这首诗呢,得确定下来。
我手里拿着一本刘章先生的诗集,里面夹着主持稿,明天我要为这场活动做主持人。我把手里的书攥得很紧,心里想着,刘老先生影响了多少人啊。
我是在石家庄上大学期间,有幸认识刘老生的,当听说我是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时,他很是高兴,鼓励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多读书,学成之后回报家乡。并从书架拿出一本他的诗集,签名后赠送与我,我不时地拿出来看看,用它激励自己前行。
受老先生的影响,我也走上了诗词创作的路。第一首题为《走进刘章旧居》的诗,是通过电话读给他的。电话那头的他很高兴,重复了几次,好好写,一定要继续努力,还告诉我:别忘了家乡的山山水水,那里是“诗”的根,是创作的源泉·····。言语里透出的,是浓浓的故乡情怀。
图书馆对面是文化礼堂,那儿有十多个五六十岁的老人在练快板。我情不自禁地走过去,这些土里刨食、大字不识的婶婶们,大山的生活让她们手指僵硬,脸上沧桑,腿部弯曲。尤其是七十多岁的三婶儿,竹板竟能在她粗糙的手里,起劲儿地翻飞。她的后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挺的笔直,两块板儿的撞击声,早已赶走脸上的沧桑,国家政策成了快板的主题,而这些内容让她们的眼神带光。在那里,无数个三婶儿,正在认真地练习着,她们早已打出了自己人生的节奏。
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刘福君四叔打给我的,问座谈会的准备情况,那几个发言的孩子和家长要叮嘱一下,明天还有好多领导人来呢。于是我就开始联系那几位发言的孩子和家长。
诗上庄出过大学生,但是吴家宝以607分高居榜首的还是第一个。记得我刚读高中时,没有几个上学的,基本都是初中毕业就去误工。那时上学很艰苦,人们观念里也并不想让孩子多读书,但最近几年,家长们不仅让孩子上大学,还有的读了研究生。这次座谈会的目的也是让孩子们学习刘章精神,鼓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
第二天早九点,礼堂里已经座无虚席。父母没在家的,就让爷爷奶奶陪着。
座谈会上,吴家宝的父亲吴怀志,一个农民,没有发言稿,却整整讲了半个小时,他从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说起,到自己下矿井受伤的经历。情到深外,热泪盈眶,声音哽咽。除了他,包括吴家宝,其他孩子的和家长代表的发言都打动了在场每个人的心。一个小山村,深藏着大故事。乾成律师事务所的盖总被感动了,主动赞助给吴家宝同学五千元钱;刘章研究会主席刘福君感动了,说,只要有孩子考得好,村子里都会给奖励;再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动了,村民吴凤燕用地道的土语说着,她一定借助诗上庄的好风气,好好培养孙女。是啊,每次活动,她们娘俩从不落场,她不识字,就让孙女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她,硬生生把快板的内容背了下来,说到情处,她抬起手,擦了擦眼睛,生怕晶莹的泪滴会掉下来,台下的孙女趴在桌子上抽泣着。当这个八岁的孩子上台发言时,四分钟的内容竟然是脱稿而出。我的眼泪直打转,心里想着,诗上庄搞诗歌文化就是为了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我们做到了。
八年来,诗上庄及村民收获的太多。
记得那天路过赵大地,关雎农家院的主人赵庆录,和我说,他家规模虽小,却有两种预定方式,电话预定和网络预定,紧跟潮流。每到夏天都是爆满,来自北京,天津的客人,住个两三宿,吃着农家菜,早晚漫步在红花绿叶映衬的诗径中,在浓浓的诗歌氛围,十分惬意。
赵庆录说:我和媳妇都会写诗,媳妇还出了诗集。她的妻子李秀芝是村里第一位写诗的妇女,已出了好几本书。上庄村两届赛诗会他们夫妻俩都上台表演。到2016年李秀枝写诗300余首,中央视电视台乡土栏目播出诗上庄写诗、背诗的民风节目中,李秀芝是主角,还得到副县长发的奖金5000元。
每次他家接待写诗的客人时。他媳妇就会和客人当场对诗。看着赵庆录夫妇那么开心幸福,我由衷地为他们祝福,为诗上庄祝福。
我把舅爷赠我的诗集紧紧地攥在手里,它成了永远的纪念,我毫不怀疑是他成就了我,我更坚信诗上庄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被他成就。因为,诗人的魂并没有走远。
注 :刘章,1939年1月22日------2020年2月20日。汉族,著名诗人,一级作家。
原名:刘玺,字尔玉。
笔名:东旭。
别号:雾灵山人、燕山痴子。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