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留清白 范公垂范久

作者: 2021年05月10日14:01 浏览:92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曾经携侣游绍兴,遗憾未览清白泉。感念先贤范仲淹,绍兴洛阳结善缘。发愿再作名城游,直上府山拜“一范”。
万物复苏,春和景明,我和爱人商量出游计划。她突然问道:“你还记得2013年3月下旬,咱们游绍兴的经历吗?”
“当然记得!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秋瑾、王羲之等名人故居、故里、纪念馆,这些地方我都印象深刻;咱们坐着人力三轮车游老街小巷、看绍兴风情、品风味小吃,也是很惬意的漫游体验。不过,那次春游错过了一个与咱们洛阳有关联的好地方……”
“什么地方?啥样的关联?”
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名句而名垂千古的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范仲淹,为什么会到绍兴做官?他为绍兴留下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葬于洛阳,其墓园有什么来历?
爱人摇了摇头,我便给她讲了下面这个有趣又有意义的故事。

生于公元989年、卒于公元1052的范仲淹,是唐代宰相范履冰的后裔。祖籍邠州,现陕西彬县,后迁居江苏吴县。从27岁那年考中进士,到63岁那年去世,他在36年的仕途生涯中,无论是为政一方,还是挂帅边防,抑或当朝参政,都表现出贤臣良将的风范和能力。就像他在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所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故进亦忧退亦忧,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从政履历很曲折,历任兴化县令、苏州知府、河中通判、睦州知府、波阳知府、开封知府(京官)及饶州、润州、越州(今绍兴)、邓州、杭州、青州知府等职,后在从青州赴颖州(今阜阳)任职途中病死于徐州。在如此频繁的升降沉浮、贬谪升迁过程中,有些地方只能履职几个月,按说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但他每到一地,都有政绩可圈可点,都有亮点可以垂范。无论其人品、政绩,还是文采、名望,范仲淹均可称千古名臣、名将,十分令人敬佩、叹服。我们仅从他在越州即现在的绍兴任知府时的作为,就可看出其优秀品质和卓越的执政能力。
范仲淹因遭贬黜任越州知府,只有将近两年时间,但他在这里创办的州学稽山书院,发掘的清白泉、构筑的清白亭和清白堂,却成为绍兴的永久人文胜迹。
    范仲淹自幼饱受家贫无钱读书之苦,所以每到一地就大力办学,注重教化育人。他到越州不久,就在州府所在地卧龙山(今府山西侧)创办州学稽山书院,延请名师石待旦来主持该院。稽山书院名气很大,以后的数百年间几建几废,大儒朱熹、王阳明都曾到此讲学,盛极一时。在他的倡导下,越州办学之风日渐兴盛,各种学堂、私塾盛行,以至“绍兴多出读书人”,而且一直延续至今。在他调任离越后,当地老百姓在州署之前立“百代师表”牌坊,永志纪念。这一颇有远见的举措,使绍兴文脉勃兴,民风淳厚。
范仲淹在绍兴留下的另一段美谈佳话,是他在府山的山岩间发现了一口废井,随即派人除草清淤,修复成一口“泉清”而“味甘”的古井,并将此井命名为“清白泉”,借以表明自己“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的从政之道。后来,他还让人在井上构筑“清白亭”,将其住处的凉堂命名为“清白堂”,并写下一篇《清白堂记》以作纪念。范仲淹借清白泉告诫为官者,要清白干事,为官理政如同理井,不治则百废不兴,治则清流不断。此文与《岳阳楼记》前后呼应,成为范仲淹的两篇传世名作。这口井包含的清白文化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与范仲淹心忧天下、先忧后乐的精神一起,成为久传不衰的道德文化遗产。
   虽然清白泉早已废弃,亭子和凉堂也早已不复存在,但绍兴市园林部门于1982年对此处遗迹的大规模修复,再现了以清白命名的泉、亭、堂的风韵,接续了范仲淹从政之道的源头活水,具有十分重要的人文旅游价值和廉政教育意义。

那么,病逝于江苏徐州的范仲淹,为什么将自己的归宿地选择在河南伊川呢?原来,其四代祖被朝廷任命为浙江丽水县丞,当时中原正逢战乱,范家被滞留在南方,后来在苏州吴县定居下来。范家虽然世代为官,但范仲淹命运多舛,两岁时即丧父,家境日渐窘困。两年后,其母谢氏带着他改嫁到山东长山县朱文翰家,范仲淹也更名为朱说。他于公元1015年考中进士后,被派往现在安徽省任职,便把母亲接到身边赡养侍奉。其间,他回到苏州要求重归范氏家族,但遭到家族的拒绝。他被迫作出“只求复姓,别无他寄”的承诺,才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
其母谢氏去世后,因为已改嫁,自然不能入范家祖坟,又因为儿子改回了本姓,也进不了朱家祠堂。谢夫人老家虽在河北正定,但在当时,女子去世后回娘家安葬不合习俗,会被人看不起。范仲淹只好把母亲暂时安葬在岳父家河南商丘。
公元1296年,为母亲守孝的范仲淹,从商丘到登封讲学,特意到洛阳东南15公里处万安山南麓、伊川县境内,拜谒了姚崇墓。姚崇曾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是后世公认的对历史发展有贡献的一代名相。他俩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姚崇祖籍河南陕县,其父去世后,母亲改嫁到黄家。母亲去世后,姚崇就将母亲葬在万安山下。相似的人生经历,加上范仲淹对姚崇比较崇拜,所以他也仿照姚崇的做法,把自己的母亲安葬在离姚崇墓园不远处。而且自己去世后,也随母亲葬在万安山下。
在范仲淹墓园,我们可以看到,其母谢氏的墓居中,前有范仲淹墓,后有范仲淹长子范纯祐的墓。后来范仲淹一支的子孙都安葬于此。祠堂前有范文正公神道碑,其碑额为宋仁宗亲书的“褒贤之碑”四字,碑文为由宋代名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祠堂旁的飨堂内有“以道自任”匾额,为清代光绪帝亲题。这里不仅是范仲淹的最后归宿,也是进行传统孝道文化教育的理想园地。2006年,范仲淹墓园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能在朝主政,武能平定西夏的范仲淹,去世后被追谥为“文正”,后世称他为“范文正公”。他在越州府的清白从政经历和安葬洛阳陪伴母亲的故事,历代被传为佳话。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剑南诗稿》一首诗中,赞颂范仲淹为绍兴作出的贡献:“有越逾千载,何人不宦游。向来惟一范,真是壮吾州。”梁启超说:“五千年来,历史中立德立功立言者只有两人,范仲淹和曾国藩。”范仲淹为政清廉、刚正不阿,被称为“刺猬”大臣,老百姓则视其为“暖官”。
人杰地灵的绍兴,清白文化哺育了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秋瑾、王羲之、贺知章等名人。“清白泉”遗址,用汩汩清流启示后人:官位不在大小,在任时间不在长短,积德行善,造福一方百姓,就是好官。
戍边执政兼将相,进退忧乐报国民。如今在绍兴,名士故里传承清廉文脉,以“清白泉”为品牌的清廉文化建设,正如涓涓细流汇成汤汤江河,泽润着这一方灵山秀水。多年来,咱们很少听到或看到绍兴的负面信息、恶性贪腐案件,这说明清廉文化建设已经根植于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这是十分令人欣慰的。

故事讲到这里,爱人提议:“那咱们再慢游一次绍兴,到府山看看吧!”
“绍兴行,我看行!”我不仅愉快地回应了爱人的提议,还衷心希望洛阳和绍兴这两座历史文化名城,以范仲淹留下的清白为政文化遗产和先忧后乐精神为媒介,增进在廉政建设、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的深度合作,让清白泉水源远流长、长流不竭……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