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

作者: 2021年05月10日13:42 浏览:136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生活离不开镜子。早晨起来要对着镜子梳妆,出门前要照照镜子整理着装,参加重要的活动,临入场前,可能还要照一照镜子,看看头发是否散乱了,衣着是否有不整了,等等。镜子最大的优点,就是能让我们目光所看不到的地方,在镜子里都一览无余。
古代没有玻璃,人们多用铜镜。相比于现在的玻璃镜,铜镜就相当昂贵了。玻璃镜子出现以后,使镜子的成本大为降低,也使得镜子更为普及,一家之中往往会购置多面镜子,大到能照见全身的落地式穿衣镜,小到随身携带的便携式镜子。倘若在户外,遇到一处水面,也可以权当镜子一用。
除了对镜自照,传说中还有照妖镜。在古典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书中都有非常精彩的描写。拿出照妖镜,寒光一闪,任你妖精有千般本领,万般武艺,八面玲珑,也立即现出原形,无可逃遁。当然这些都不过是故事而已。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公认的一代明君,开创了著名的盛世贞观之治。他对镜子是有贡献的,为何这样说呢?因为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他的眼中,除了铜镜是镜子,历史也是一面镜子,人也是一面镜子,可以通过这些镜子照出国家的兴衰更替,照出个人的对错得失。由此而给镜子赋予了象征性的意义,并一直沿用至今。照镜子也成为自我警醒、自我检视、查找问题的代名词,尤其成为共产党人最鲜明的特征和品格之一。从这个层面看,象征意义上的镜子也未免不可称之为照妖镜,因为用这些镜子来照自己,就可以发现已经附身或意欲附身的贪婪、欲望、腐败、享乐等妖怪,使之现行,并将其消灭。
很多古诗词都曾写到镜子。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也有一首专门写镜子的诗,很有点别具一格,题目叫《昏镜词》。诗前专门写了一段引子,大意是说,制镜工陈列十面镜子于商人的柜中。在柜中看上去,只有一枚清澈,九枚都是雾茫茫的。有人说,好坏的区别太大了,制镜工微笑着说:不是每面镜子都不能做到清澈。因为商人的意愿,仅仅是能卖出镜子而已,现在来市集的人,一定是细心周到的挑选,选择与自己容貌相宜者。那清澈的镜子不能掩盖瑕疵,不是面目姣好的人就不能用,故喜昏镜者十居其九,而喜明镜者十难有一。诗人有感而发,写道:“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瑕疵自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看来照镜子也大有学问,也存在是真照还是假照的问题。对着镜子,看似仔细又仔细的在照,未必是真心为了照出问题。甚而看似在照镜子,实际是在掩饰问题,口里喊着“我在照镜子,我在照镜子,我很美,一点问题都没有”,进行自我赞美一番。唐太宗李世民,是以谁为镜呢,是一代贤相魏徵啊,故可以知得失,故可以兴盛世。倘若是以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奸相为镜呢,唐玄宗李隆基最终落得个“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也就毫不为怪了。
既然照镜子,就要真照镜,照明镜。如果为了掩瑕疵,照昏镜,并沾沾自喜,“自言美倾城”,那就诚如掩耳盗铃,听不见铃声的除了自己,别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如果对着党纪国法的镜子,对着模范人物的镜子,对着为人民服务的镜子,只是敷衍一下,自吹嘘廉洁奉公,风清气正,样样完美无瑕;或者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大而化之,行不行呢?别人看得明明白白。常照镜子,就是为了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自我纠正,不至于走向对小错不在意,到大错悔已迟的地步。发扬照镜子的精神,认认真真照,像显微镜那样细致的照,必将于己有利,于人民利益有利,于党的事业有利,于国家前途有利。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