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谈节俭

作者: 2021年05月10日13:31 浏览:284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喜欢中国古诗文词赋很久了。
物资丰足的今天,我们国家又开始倡导"光盘行动",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口号来。
那么中国古诗文中,关于节俭的诗文有那些呢?
研究发现,谈节俭文句虽稍多,但专门用古诗文全篇记叙的却很少。比较熟晓的有四篇,都很经典。
第一篇是妇孺皆知的记锄禾。即中唐时期李绅的《悯农二首·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意为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第二篇是从战略高度谈历史。唐代李商隐所作《咏史二首·其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首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其从琥珀枕,珍珠车,青海马,蜀山蛇,南薰曲,苍梧树等典故,提纲挈领地概括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
第三篇是活人观死人墓。唐代白居易《草茫茫.惩厚葬也》:
"草茫茫,土苍苍。
苍苍茫茫在何处,骊山脚下秦皇墓。
墓中下涸二重泉,当时自以为深固。
下流水银象江海,上缀珠光作乌兔。
别为天地于其间,拟将富贵随身去。
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
可怜宝玉归人间,暂借泉中买身祸。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凭君回首向南望,汉文葬在霸陵原。"
其句"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其大意是奢侈败家,不可收拾;勤俭度日,永享平安,奢遭凶,俭得吉,这将很快显现出来。只可叹,无论皇帝陵墓如何挥洒金银,都难免身首财物各异处的结局。
第四篇是人生豁达看百姓的传记。魏晋时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其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大意是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陶渊明盛赞了五柳先生。
    四位作者,虽然处于不同年代或年龄,但却是大牌名家,影响深远。李坤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李商隐和杜牧被合称“小李杜”;白居易被尊称为“诗魔”和“诗王”;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这些名人权威,发表节俭诗篇,就是要警醒人们觉悟。
    而比较巧合地是他们正好从不同视角,最佳地辩析了节俭,详释了人生。
    第一篇是言农民辛劳,说明每颗每粒粮食都是农民用劳动的汗水换来的,实属不易;第二篇谈国家的兴亡,回顾以往的朝代,节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勤俭是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第三篇是观皇帝陵有所悟,直抒其怀:贪恋权财色,那怕死后厚葬,也摆脱不了坟头草茫茫的命运;第四篇是从一位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清楚其姓名,仅因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被人们称呼为五柳先生,一介百姓书生,其不羡慕荣华利禄,彰显出了人生本该应有的豁达态度。
四篇诗文,无论上至国家,下到农民,还是高自五尊君王,低自百姓书生,正好通过角色对照,把荣华富贵与贪恋钱财,反对浪费与厉行节俭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清清楚楚。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家是否已汲取了所宜呢?笔者无言以答。国家倡导节俭,也许是对时局的一种警醒。
谨以本人称颂霍启刚携带妻儿一起学插秧的《悯农》七绝作结:
"带子携妻学插秧,一年汗水三餐粮。
启刚豪户知时节,闲士凡夫岂铺张?"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