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白泉到清贫园

作者: 2021年05月10日11:03 浏览:59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文风鼎盛之城”的浙江绍兴在北宋年间称为越州,曾是一代宗臣范仲淹的贬谪之所。越州城内有三山鼎足而立,卧龙山居西,飞来山居南,蕺山居北,青山环城与碧水绕城的景观使越州充满灵秀之气。三山之中以卧龙山为首,自古以来便有“佳气龙山冠越州”之说。卧龙山因其盘旋回环、状若卧龙而得名,又因旧时府治据其东麓而俗称府山。也许这里确乎蕴藏着古已有之的“佳气”,历代郡治州治府治及山阴县治都傍依于此,宋高宗曾两度在此驻跸,清康熙帝南巡亦驻跸于此。卧龙山有一处胜迹曰清白泉,这就是当年范仲淹在州署住处附近发现并加以疏浚的井泉。范仲淹为了表明自己“所守不迁”、“所施不私”、恪守为官“清白而有德义”之心志,便将此处井泉命名为“清白泉”,在井旁构筑“清白亭”,将住处的凉堂命名为“清白堂”,并有感而发地写下了一篇具有廉政意义的名文《清白堂记》。
提起范仲淹,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的确,范仲淹是对中华民族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名垂千古,妇孺皆知。他是古代政治史上的贤相,文学史上的巨擘,教育史上的泰斗,军事史上的翘楚,这在历史上已有定评。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胞物与襟抱,刚正不阿、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奔走呼号,殒身不恤。范仲淹的形象长久以来都被正直的清官廉吏奉为圭臬,视为楷模。
心忧天下,以身许国,在范仲淹几十年的仕宦生涯中,是始终如一、不曾改易的。他被贬官知饶州时表示:“此而为郡,陈优优布政之方;必也立朝,增蹇蹇匪躬之节。”在知润州时,他又表示要“竭诚以报国,弗钳口以安身。”后来,在他知邓州时又写下了“长使下情达,穷民奚不伸”的诗句。当然,范仲淹将其忧国忧民思想表现得最充分的还是那篇不足400字但却享誉千古的《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管是身在朝廷还是远处江湖,他都以救民疾、分国忧为己任,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啊。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范仲淹一生砥砺名节,刚直不阿,不避权御,从不蝇营狗苟,随波逐流,无论是当官还是做人,都无可訾议之处。当他辞世以后,改革家王安石在为他写祭文时发自内心地感叹:“呜呼我公,一世之师,由初迄终,名节无疵。”南宋大儒朱熹说他是“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清代史学家全祖望也称赞他“一生粹然无私。”应当说,这些评论都绝非泛泛的溢美之词!
范仲淹知越州是绍兴古城的幸运,他在这里写下的《清白堂记》是堪与北宋硕儒周敦颐的《爱莲说》媲美的廉政美文。清白泉的水是清白无滓、温润如玉的,甜美着范仲淹的心灵,升华着范仲淹的精神境界,正如他在文中所赞叹的那样:“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云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说人襟灵。”进而,范仲淹又引申到易象的高度,得出了“‘井,德之地’,盖言所守不迁矣;‘井以辨义’,盖言所施不私矣”的启示,认为其足以“为官师之规”。在范仲淹眼中,清白泉涌一股清流,涤荡着世风的污浊;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灵魂的明暗。所以,范仲淹慧眼识宝,为绍兴人民留下了一口清白泉,并留下了一篇名文《清白堂记》,为名城绍兴铸就了清白底色,而清白底色又如春风雨露滋润着绍兴,如灿烂旭日辉煌着绍兴,成为穿越时空的文化力量。
时光,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从人们身边流过;岁月,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翻开新的一页。日征月迈,倏忽之间已是千年,刚刚走向百年华诞的中国共产党正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光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在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里,共产党人形成了以坚定信念、开拓进取、执政为民、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光荣革命传统,并将一代宗臣范仲淹的“清白”创造性地发展为革命志士方志敏的“清贫”,使其更加具有振聋发聩、廉贪立懦的巨大力量。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土地改革革命时期著名的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1922年,黑暗社会的反抗者方志敏毅然投身于革命工作。此前,他只是一个青年学生,既没有接受过军校教育,也没有过参军带兵的实际历练。即便参加革命以后,他一开始主要从事的也是党团工作,没有经历过正规的军事斗争实践。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回到家乡江西弋阳领导革命斗争,从“毫无斗争经验”到带领红军由弱到强,创建了英勇善战的红十军,最终磨练成长为了优秀的红军将领。他创建的根据地由于方针路线正确,曾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而加以肯定,后又因为这块红色苏区的辉煌业绩而被中华苏维埃政府称之为“模范省”。
江西上饶境内的怀玉山是方志敏浴血奋战不幸被俘之地,也是他的清贫故事发生和流传之地。方志敏后来在狱中曾写过一篇影响广泛的《清贫》,在文章的开头他就自豪地说:“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在文章的结尾,他更是以豪迈的笔调总结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进入新世纪的2005年8月27日,是方志敏烈士牺牲70周年纪念日,寄托着党和人民不尽哀思的清贫园在怀玉山正式建成,从此这里便成为著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果说怀玉山的奇山秀水使这片土地富有灵性,那么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则赋予了这片土地以深沉与厚重。清贫园的落成,犹如一根标杆、一座灯塔,牵引着世人虔诚、景仰的目光。
清贫园景观中最引人注目的字碑以方志敏手书形式雕刻了《清贫》全文,记述了他在怀玉山被捕时遭国民党士兵搜出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的“清贫”往事。这篇文章,字字振聋发聩,句句荡气回肠,连同他在狱中书写的其他十几篇遗作一起,成为了中华民族传之不朽的宝贵精神财富。的确,方志敏的清贫精神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身体力行的实践。方志敏长期身居要职,掌实权,握重金,却身无分文,拒穿新衣;为节省公款,断然否决花钱营救自己在魔窟中呻吟的爱妻;带病工作,吃糠咽菜,却舍不得上吃上一碗最普通不过的白米粥。难怪利欲熏心的敌人做梦也想不到,纵然在方志敏这个“大官”被捕之时搜遍全身,所得的的却只是工作用的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此外别无分文,使得敌人为之惊叹:一个共产党高官竟然穷酸至极!
从某种意义上说,范仲淹的清白泉与方志敏的清贫园之间体现了清廉精神穿越时空的一脉相承。无论是走近清白泉还是走进清贫园,都能对今天的人们起到净化心灵、摒弃私欲、提升境界的作用。清白之甜使人沉醉,清贫之德令人敬仰,榜样之美催人奋进。
那么,让我们永远守望清白泉和清贫园吧,因为这是在守望同一种精神;这是在守望同一种传统;这是在守望同一种信念;这是在守望同一种记忆。
希望,今天的我们和明天的后人都会永远对此守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