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主张清廉”的传承价值

作者: 2021年05月10日10:58 浏览:117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曾巩“主张清廉”的传承价值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江西南丰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仅仅以其璀璨的文笔,为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留下了光耀千古的无价珠玑,而且为官二十多年,清正廉明,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在各州郡致力打击豪强,救灾防疫,兴修水利,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仁政功绩卓著,深得百姓称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古代政德典范的杰出代表。
       他居家、求学阶段,就能深体民艰
       曾巩出生在南丰一个官宦家庭,其时,曾氏家族已日渐衰败,曾巩上有后母,下有弟妹十余人,人口繁多,开支甚巨,生活逐陷于困顿。在父亲曾易占于赴任途中暴病而亡之后,迫于生计,在南丰一个名叫南源的地方躬耕自给。农村的生活是辛苦的,对于曾巩这样出身书香门第的读书人,一双握惯了毛笔的手,现在要操持锄头,去向土地讨食,则更加艰辛。“力疲意耗,而又多疾”,是他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他躬耕南源长达十余年,一方面从事各种体力劳动,耕种农田以解决全家的温饱;另一方面则是潜心苦读,提高本领。
       一天的劳作结束了,他拭干脸上汗水,带上笔墨书籍,青衫布履,乘一叶小舟,渡过旴江,悄然地来到藤葛重重、树影摇曳、宁静得仿佛可以洗尽一切尘俗,被后世称为读书岩的山洞,刻苦读书。“庭上树影江边月,岩下书声石上泉”,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曾巩完成了他生活的积累和人格的塑造。
事业上的打击接踵而来。他自18岁进京应考,到38岁中进士,其中经历三次落榜的痛苦磨砺。曾巩在安静的读书岩中抚平了不得志的酸楚,清纯、深邃了那一颗迫切建功立业而伤痕累累的心。岁月的艰难困苦,让他体验到生活冷酷的一面,认识了劳苦百姓的淳朴本真,他的精神境界在心路历程中得到升华。
       北宋时用尽前代的一切“割剥之法”榨取赋税。大地主在扩大土地占有的同时,又用各种手段把赋税转嫁给自耕农、佃农,农民承受了上下的割剥,生活极端贫困。曾巩还在居家求学时,目睹地方官吏和大地主的专横贪婪,愤慨地写了《追租》一诗,描述了农民的苦难,揭露了宋王朝“内外奔气势,上下穷割剥”的罪行,他写道“…..今岁九夏旱,赤日万里灼。陂湖感埃盍,禾黍死硗确。……谓须倒廩赈,讵止追租阁。……奈何呻吟诉,卒受鞭捶却。……公卿饱天禄,耳目知民瘼?”发出了“暴吏礼宜除,浮费义可削”的呐喊。
       他宦海南北漂泊,坚持廉政仁政
       1057年,曾巩终于如愿以偿,进士及第,从此踏上仕途,开始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他师承司马迁,曾巩的突出主张是“民本思想”。他在《送江任序》中说:“所居己安,所有事之宜,皆已习熟,如此故能考虑致劳职事,以宣上恩,而修百姓之急。’’他在《救灾议》中认为仅仅发粮赈灾是不能从根本上救灾,“此可谓深思远虑,为百姓长计者也。”他在该文中深刻地指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他在《曾巩集,财用》”中更是说得明明白白;“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他还主张“薄征轻敛”,在《议茶》中说:“农桑贡赋,王道之本也,管榷杂税,王道之末也。”且看他在为官经世中,又是如何将民本思想付诸现实的。
嘉佑三年(1058),朝廷派他通判越州(今浙江绍兴)。曾巩踏上仕途,期间,越州府从各地的酒场提取金钱给衙前开支,不足的部分分摊到乡里百姓头上,以钱助役,七年止。而那些地方官为了中饱私囊,到了期还继续摊派款额。曾巩一到任,看到文书中有此事的记载,并分析了其中的奸宄,立即下令制止这种做法。那时,越州还常闹灾荒。在灾年,曾巩实行赊济的办法,卖粮给群众,欠账要求定期归还。为使偏远百姓购粮方便,他提前晓喻所属各县富户自报自余粮食数目,共得十五万石,以购种子,所欠账目,秋收后偿还。这些减负和救灾措施的实行,使灾民能生产自救,赖以生存。
       熙宁四年(1071),曾巩改知齐州(今山东济南市)军州事。当时朝廷变法正形成高潮,相继施行了均输、青苗、保甲、免役、农田水利诸法。齐州是有名的泉城,号称有七十二名泉,大者喷水如轮。夏季多雨水,由于南郭山区城内泉群的水流向北汇通,致使城北常有水患。曾巩考察了当地水文地貌,决定推行水利法,集中使用税赋款,治理济南水患。他奏明皇上,“以库钱买石,僦民为工”、“累石为两崖”疏浚了一条八丈深,三尺宽的渠道。其中筑石楗,再以坚木制成闸门,可“视水之高下而闭纵之,于是外内之水,禁障宣通,皆得其节,人无后虞,劳费以息。”不但如此,他还在阅武堂前开拓一条新渠,使危害齐州多年的水患得以根除。为了对大明湖风景区作进一步的开发,他在湖边架设了汇波桥、芙蓉桥,建造了水香亭,环波亭等等,他压缩各种开支,合理使用库银,并把整治水患与开发风景区结合起来进行,卓有成效,整治和美化后的齐州胜似武陵桃源。
       熙宁六年六月, 曾巩知襄州(今湖北襄樊市)军州事。一日朝廷派人到襄州了解兴修水利情况,这些人乘机要挟曾巩,想要得些银两贿赂。坐客说:“昨日大星坠于西南,声震如雷,又有小星随之,这是不好的征兆。可得当心呀。”曾巩胸有成竹地说:“那没什么,小星必然是天狗,它下来办公事啊!这些小星也是深知民疾的。”那些贪吏只落得自讨没趣。
       熙宁九年,曾巩知洪州(今江西南昌)军州事。是岁洪州瘟疫大流行,情况严重,曾巩采取了应急措施,命令州、县、镇、亭和客栈,都要准备好药物,并且及时组织医生给病人医治。如果有百姓和军士患病不能自理者,都叫他们住进官舍,又给他们饮食和衣被,请医师为患者治疗。一场肆虐百姓的瘟疫很快就被控制,许多人的生命得到挽救。
还有一次军队要途径江西,朝廷下今准备一万人的食用,有些州县的官吏趁机横征暴敛,催逼粮草,百姓痛苦不堪。曾巩却没有这样骚扰百姓,而是提前为军队准备了水井、锅灶、住房和粮草,做得井井有条,使部队过了乡里还不知道。
熙宁十年八月初九,五十九岁的曾巩以直龙阁知福州,兼福建路兵马铃辖。北宋崇尚佛道,宋初有僧徒六万多人,到真宗时增加到四十万。形成一个不劳而获的特殊阶层。而偏安一角的福州就有僧徒近万人,百姓负担很重。“闽王旧事今何在,惟有前村供佛田”,曾巩《圣泉寺》的诗句就揭示了这一不合理现象。而这些寺主多为好逸恶劳之徒,往往横行霸道,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曾巩到福州深入了解掌握情况后,果断地废除二座佛寺,并且禁止妇女去寺舍。由于佛寺有田庄,佛事经费又很丰厚,僧人都争着当主持寺主,为此有人暗暗给曾巩塞腰包,想买通关节。曾巩把送来的钱财都一一退回去,他令各寺自己推举寺主,并将推选出来的僧人按次序登记造册报到州府,然后依次充任。过去寺主总要带着礼物去拜见州官,曾巩取消这一规矩,要他们把礼物照样带回去,在十官九贪的北宋,曾巩能如此廉洁是值得称道的。
在宋代,州官都有俸禄和职田,但在福州州官却没有职田,而有一块大菜园子。过去蔬菜成熟后,销售都归州官,一年的收入常达三四十万。州府卖菜就排挤菜农的买卖,使他们减少收入,曾巩认为此事不妥,他说:“太守怎么能与民争利?”他下令菜园不再种蔬菜而改种其它作物,也不收取这笔钱。从此以后,成为定规,凡来福州做官的也不取此项钱了。
       曾巩为官20多载,历经风雨创造的“州郡得治”、“万民拥戴”、“歌舞升平”奇迹,集中体现了“为民、务实、清廉”这一执政兴国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曾巩这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顶得住歪风,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把握自己的官德,实在难能可贵! 

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丰县文旅局 胡长灿  18079499833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