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堂”文化渊薮

作者: 2021年05月10日10:03 浏览:62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因缘采访“清白堂”,有感而作此文
“清白堂”文化渊薮

武将故里“清白堂”

【缘起】我对“清白堂”向往已久,今年终于有机会圆了梦。我们乘车到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的荷花塘沿下车,步行一公里许,便到了周家乡下清源村——“清白堂”所在地。
年青时候便听岳母说,这里是她的外祖父,清朝武将舒德真的家乡,舒将军的墓地就在该村的旁边,墓上有皇帝赐的碑文,墓两边是石雕高头大马,庄严肃立,护卫着将军,我的心中便留下了无限向往之情。然而,总是没有机会前往参观瞻仰。又听说“清白堂”规模宏大、古朴典雅、冬暖夏凉,夏天连蜘蛛网、蚊子苍蝇都毫无踪影,内心更有无比的神秘感。
今年我有缘连续两次走访下清源村,所见所闻震动我心,感慨万端,总想留下一些语言文字以供读者与我一同深入了解“清白堂”的前世今生,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灵上的感悟。
【结缘】两次到下清源村,真是天遂人愿、不虚此行。第一次,正当我们毫无目标徘徊于村口之际,遇见一位八十多岁的村妇,她热情地领我们到家中,捧水递茶,犹如一见如故的亲人。她的丈夫舒早生,81岁,听见我们的声音,连忙从病床上起来,一问还真巧,他就是原管理“清白堂”的管理员,近年因身体患病回家休息,把钥匙交给了年轻人。他说,他2009年有幸参与了《清源洲舒氏宗谱》(下清源村)的编纂工作,其中的情况比较了解,我们真是相当有缘,他忍着病痛给我们讲下清源舒氏自近九百年前迁入到如今的沧桑巨变,不知不觉过去两个多小时,我们深感这里的文化传统优良厚重,人才辈出,富有典型的宗族聚居地的文化认同色彩。舒早生的妻子随后带我们到“清白堂”新的管理员家中,经攀谈,新的管理员名叫舒仁根,今年65岁,身板毕直,身材高大,足有一米七八,他说曾在北京当兵,武将舒德真正是他的祖父,难怪舒氏后人也是这样精神。说话间,又恰巧遇见了93岁的舒有德,他说我妻子的外公邵斌老中医是他的姑父,我们连称巧上加巧了。我们攀谈甚欢,一边谈一边参观“清白堂”,仿佛时间倒流,回到了宋朝。
【圆缘】据我一段时间的考证,发现舒氏起源,是以国为氏,出自偃姓,《左传》记载,周朝皋陶的后代被封于舒国,公元前657年舒子平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称舒鸠国,子女孙辈以舒为氏至今。公元一一二年,宋永乐年间,舒氏祖先楼凤公迁至清源洲定居,至今已历八百九十余年。因得天人之助,代代在此繁衍生息,一度宗族兴旺,成泱泱大族,人口达七百余人。从宋、明、清三朝氏族考取九位进士,光宗耀祖,现存进士第牌坊。阖族上下,人丁兴旺;祖宗笃德,知书达理;家训成规,胸襟仁义;勤俭致远,恭谦永长。
我妻的外曾祖父舒德真是下清源舒氏一代名臣舒元舆(字升起,791-835年)直系之后,清朝进士,有诗赞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事亲以孝,事上以忠;才非磊落,志气宽宏;题名雁塔,奕世威风。据传,外曾祖父敏而好学,博古通今;名登进士,准一品武将。虽年少而机敏,虽入官清俭持家。上忠国君,下惠百姓。耿耿于怀,两袖清风。然英年早逝,年不过五十,不胜嘘唏。皇帝感其仁德清风,特赐舒德真葬于家乡龙脉之地,题有碑文。今墓址仍存,离下清源村一华里余,可惜其生前骑的高头大马石像已不知去向,后人不禁的些失意。
从来人杰必地灵,地灵足证人杰。下清源村四周平旷,村寨微微隆起,村内有一大水塘,清韵流芳,林木葱郁。难怪这里的宗祠取名“清白堂”,寓示舒氏家庭成员要清白做人、清廉从事,不辱先人、不忘祖训。
我的岳母常常念叨,要我们以外曾祖父为榜样,清正廉洁,为人坦荡,勤奋工作,不断进取。如今,我终于圆了岳母的夙愿,寻找到舒德真外曾祖父的家乡及墓地,睹物思人,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平静。
我想,时光不能倒流,时代飞速前进。然而,舒氏宗族的精神却是我们必须继承的精神品质,值得弘扬光大。

“清白堂”的前世今生

【“清白堂”的来由】我们第二次到下清源村,适逢该村百岁老人舒车塘侬庆生,盛世人瑞、吉祥满堂,老人生于1921年,身体仍然比较健康,他当过村长,回忆往事,思维清楚,我们这次来下清源村,天遂人愿,收获匪浅。
怀着觅古探幽的心情,找到源头的喜悦令我兴奋不已。新上任村支书舒海峰和村委舒清才以及老人的回忆,基本证实了清白堂的来历。现在的丰上清行政村,由丰村、上林、下清三个自然村组成,801户、2200余人口,位于周家乡南面。其中下清源村,主姓舒,《下清源舒氏宗谱》载:舒楼凤,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自安徽舒城游此,见山水秀丽,清泉直流,落户于此。
下清源村季温公,中进士守三州。约公元1198年,季温公告老还乡,奉旨钦赐清白堂并建清源大厅三进厅堂,同时奉旨钦赐进士第,后经兵乱倒塌。天福年间(公元937-943年),有一舒氏长者来此建清源观,又名太虚宫,是道教活动场所,可惜清源观已在2015年被拆除。
在清同治年间的1865年,舒德真公中进士,在安徽省安庆和福建洞山任职,回乡后重建进士第和扩建清白堂大厅,两边有偏堂,共四个天井,比普通的祠堂深长、规模宏大,于是有现在看到的比较完整的清白堂建筑和现存的部分进士牌坊,有“圣旨”、“进士第”字样。
【“清白”文化源远流长】下清源村在清末属清源乡四十二都九十六庄,1948年隶属车塘乡5保,1950年隶属周家乡12村,1956年建胜利高级社属周家乡,1958年置生产队隶属周家管理区,1961年改为隶属周家公社,1984年设行政村。
在当地,提起清白堂,人们最先回忆和赞赏的是两位杰出人物代表,一位是季温公,其绘制遗像收入《下清源舒氏宗谱》,慈眉善目,长鬤垂胸,颧骨显明,端庄含威,一派正人君子气象,其清廉为官,忠诚奉上,政绩显赫,恩泽辖下。有诗赞曰:敏而好学,博古通今;名登进士,授职文林;上忠君国,下惠黎民;传家清白,何殊良臣。
好一个“上忠君国,下惠黎民,传家清白。”这就是清白堂的文化渊薮,至今源远流长。
同理,舒德真进士是舒氏第三十一世德字派后生,据载,其字保心号斌臣,行德九一,同治癸酉科武举甲戌科进士,即放安庆营守府,继授军门都关府后奉杨公调厦门剿灭水寇有功升授湄洲营中军府,钦加游击卫旋委铜……有诗赞曰:天资英敏,器宇过人;风度优雅,疏财仗义;平原气质,孟赏精神;英雄本色,亮节励人。舒德真虽是武将,但他义薄云天,为官清廉,不爱聚财,不愿与屑小同流合污,品性高洁。
新中国成立以后,下清源村人发扬祖先的优良传统和品德,经过数代人的艰苦创业,旧貌变新颜。地处黄土丘陵,通过开荒,种植了1266亩优质枇杷,近年产量达542吨,名誉衢城乃至域外;2012年,建成雷笋基地,每年都盛产无公害鲜笋,销往全国名地,为农户增收;利用狭窄的谷地,开辟了水稻种植区,成为优质高产粮食的示范基地。新一届村党支书舒海峰,是一名退伍军人,气宇轩昂,他表示上任后要弘扬祖辈的优良作风,扎扎实实带领村民勤劳致富,不负“清白堂”之名。同时,也殷切期盼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关注清白堂的文化价值,关心支持修葺清白堂,注入新时代气息,把它策划建成当今爱国主义和廉政教育基地,弘扬中化优秀传统美德,使下清源成为观光农业、传统教育、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于是,我作为一名作家,又是一名老干部,真正读懂了“清白堂”的箴义所在,我喜爱它的清白和有德义,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楷模,可以把清白为人传之后代。事实也正如此,下清源村民风淳朴厚重,耕读传家,勤俭办事,邻里和睦友好,长寿老人较多,人人效仿季温公和舒德真公的为人,没有玷污他们的名声。叹哉!

作者:浙江省衢州市信访局  亚宁  (电话18105700187)
注释:
有幸两次参观并深入考证“清白堂”文化内涵,行文严谨,均为第一手资料。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