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寨沟,一个让红薯姓金的地方(组诗)

作者: 2021年04月19日15:37 浏览:49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金满园红薯粉条是小寨沟村的扶贫项目的主打品牌

在金满园亲临一场涅槃

大院里,清洗槽,粉碎机,大小滤箩
电热釜,冷水罐,晾竿…
铺陈出一个道场
静候那些土里土气的红薯
那些暖窖里坐不稳的生命
做着减法,奔赴他们的下半场

超长版的冲洗,荡尽一路纷扰杂念
褪去斑斓紫衣,剔除疤痕
只留一颗初心,尊尊浑圆如玉壶

加压,自我粉碎成三万微尘
穿越层层箩纱,将一具肉身弃于尘世
一生的精魂互相呼唤招引
凝成一道琼浆,抱成一团玉脂

冰与火之间,是一次不畏锤炼的重生
就着水的柔软姿态
在沸煮中抻甩十丈光芒
在彻寒中激活三寸韧性
借十冬的冰寒几度僵死,几度苏醒
从冰凌里走出来的那一刻
满园的光泽
更适合对着太阳细品



一个和红薯心有灵犀的人

习惯了和土地切磋
原本乌亮的背头就开始起垄
应和着莽原上的小野风
随意起伏成深沟和险寨

迎着日头走得太久
一张脸就替红薯藏下厚厚的暗红
这是一份阳光的荣耀
阳光对你更加亲近

富民小桥的每次坍塌
双脚就困在紧要关头
小桥每一次崛起
历史就向前延伸
这一次是你要躬下身去
与黄土交流

告别了自己带大的电子厂
迎向殷切的父老乡亲
你要扛起广阔的田野
让三百亩的红薯都姓金
你要扛起小寨沟乡亲的期望
在远离贫困的路上再赶一程



历史散落成故乡

打开小寨沟
打开一只遗留千年的盲盒
会惊醒好多陈年旧梦
拂去历史的碎片
就能辨认故乡的模样

抵御契丹,宋军在险峻处扎寨
战马嘶鸣声里
铁蹄就驰过故乡

背起洪洞跋涉到河南
王氏先人栽下一棵槐树
从此就认下一个故乡

古道上,商旅马队朝发暮宿
满载的陶瓷煤炭贴济着人间烟火
集贸市场的一缕炊烟就暖了故乡


汤阴县城久攻而不破
南崖下的土窑里,战士们摩拳擦掌
不眠的眼神穿透夜空就照亮故乡

历史在故乡盘根错节
故乡在历史里百结愁肠
历史走过的地方就是故乡
人烟到过的地方就是故乡



老槐树

站立在路旁那一刻起
日子就追赶日子
六百年的日夜守护
留下一尊老神仙

日子过的不能太急
树荫下那一茬茬后生
匆匆赶往了哪里
但又不能太缓
从树下远去的马铃声
为何迟迟没有归音

日子好像不能太陈旧
河沟上小桥眼总爱倒塌
又总能抖擞地站起来
但也不能太新
水泥路才刚刚避开树脚
水泥墙又一次逼近了树梢

日子不能太过亲近
木头都成了谁家的案板和窗棂
但也没有疏远
总有红黄彩绸系在枝上
总有人焚上三炷香献上敬畏

一条古道向前没有尽头
向后没有尽头
六百年的故事斑驳迷离
被清晰和模糊搅和成流水账
栽树人还在源头和你对视
无尽的寂寞欢喜



红火的欢歌

小寨沟要火了
拉粉条的车一趟一趟,走了又走
参观的人一拨一拨,来了还来
迎来送往是欢快的节奏
也传递着古道人家的热肠

小寨沟的红火
来自于一块红薯
那黄土地捧出的承诺
六个月的阳光,雨露,粪肥
和着汗水交给土地掂量

那份红火,要唱给厚重的土地
唱给在田间劳作的身影
不避风雨的手,不避冰寒的手
一个期待就守候一年
一个信仰就奉行一生

富民桥虽然几经沉浮
歌唱的河水依然流向知音
唱过整洁的街道,村居
唱过翠绿的竹林
当歌声溢满荷塘
荷苞就尖翘起拇指
荷叶就举起高脚杯



感怀一颗地瓜

你这小小地瓜
你这来自乡野的土家伙
饥荒年代的奢侈品
今天该如何蜕变才不落俗

粉浆饭,黑凉粉,炒渣粉
这些卑微的口福
属于街头巷尾的赶路人
坐进地摊,就遇见你

那一碗冰清玉洁的芡糊
让所有尊贵的食材都俯下身去
以谦卑的姿态求得一副好色相
无论清炖红烧,煎炒烹炸
点睛之笔,就登上大雅之堂

还有乡间的大场面
大锅烩菜,笼蒸扣碗
菜和汤之间
离不了一缕粉条的调和

你这小小地瓜
走遍庙堂和江湖的宿命
高档宴会和街头小吃
遇见沸油就冲锋陷阵
身处清浊就搅和稀泥

小小地瓜啊

注释:
2021.2.1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