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并非越复杂越好。意识到这一点,就能理解在象形文字与字母类语言的语言战争中,中文与英文相比,为何并没有落入下风。关于语言文字有两个重要观点:一是语言先于文字,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二是文字由图画而来,经过象形,进入拼音阶段,从象形到拼音是进化的必由之路。这时我们发现,一是对的,但二并不成立。
在急于为国家为民族找到出路的民国时代,中文的劣势首先被语言学家文学家意识到了:汉字象形的复杂性。与西方国家的情况相比,国人识字率太低。一种流行的观点是,汉字重形,不如拼音文字简便易学。即汉字的偏旁部首太多,组合太多,常用的三千到五千汉字,其学习就要耗费中国学生很多时间了。而文字语言中还有发音部分,对于汉字来说,还得有配套的拼音系统,这样中文学习的时间就大大长于英文了。
字母类语言与象形文字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换言之,就是西方的字母类语言,是一种字母简单象形,词汇与句式复杂排列组合的语言形式,如英语还揉进了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态;而中文作为一种象形文字汉语作为一种象形类语言,具有文字本身复杂象形,词汇与句式的排列组合相对简单的特点,中文因为是一种复杂象形文字,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也不可能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态上折腾,否则就过于复杂,人们借助时间状语和定语来表达。
这时大家发现了英文的复杂性:简单象形的27个字母,学起来很简单很容易上手,排列组合也不难。也许是这方面相对简单易学的原因,英文开始在另一方面折腾:名词的单复数,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态,主被动语态,代词的主格宾格,阴性阳性,虚拟语气。这是英文真正的复杂性,只要发现不同,就要明确区分表现出来,人为的划定太多---我还是我,但我主动时是I,被动时是me.这在中文看来纯粹是吃饱了撑的。中文的简单性一目了然:公狮公虎公牛公狗,母狮母虎母牛母狗。大杜鹃三声杜鹃四声杜鹃,如果每种动物的公母还要创造两个新词,杜鹃有多个种类再造出三四个词的话,那就是在折腾了。
中文汉字的优势被中国人明确地意识到了: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在韵律诵读之美上是相通的,都有节奏感与琅琅上口易读的追求。在澄澈的意象之美与优美悠远的意境之美上也有相通之处,但西方诗歌在这一点上很明显达不到中文诗歌的高度,不过西方诗歌在强烈抒情以情感人上可能略高一筹。由于中文复杂象形文字的特点,中文可以做到言简意赅且别有一种强烈的象形之美---象形文字的特点带来的强烈的外观愉悦之美。中国女作家艾米在她的作品十年忽悠里有一小段话很形象:奶奶对俊男靓女的评价有三个级别:生得干净、长得顺眼与看着舒服。生得干净就是没有倒胃口的地方,对得起观众。长得顺眼,则是符合你这个特定审美者的审美观了,一切都跟你希望期待的一样。看着舒服,那就不仅作用于你的眼了,也作用于你整个身心,赏心悦目,给你一种通体舒服的感觉。
有趣的是,在西方学者的论述中,语言“进化”程度的判断标准在发生改变。一些人认为,一门语言也可能从复杂进化为简单,这种由繁趋简的态势在英语的发展历程中就有所体现。 一旦采用“简单”作为进化标准,汉语便具有了优势。中国的语言学家们据此力争,以至于到1930年代末期的时候,陈梦家底气十足地说:“中国语法的简单,没有‘时’‘数’‘性’‘人称’等变化,正是中国语进步的优点。这已渐渐为人所公认了。”
中文的特点是语法上简单组合上灵活。常用的数千汉字光是外形上就已经够复杂了,何况还有发音。如果再在语法上折腾那是要弄死人的。汉字是单音字且每个汉字自成一体,在排列组合、倒装、颠倒、挪移上有着无以伦比的灵活性。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莫测谓为神。要警惕的,是过于灵活模糊意思表达:中华历史上,中国官员有玩文字游戏的恶习。臣屡战屡败,这他妈太丢脸,臣屡败屡战,反映了臣不屈不挠的精神,皇上就会龙心大悦十分开心。于是改一字,效果天壤之别。父在母先亡。可以说成是父亲先去世,也可以说成父亲还在母亲却先去世。英文的特点是严谨:名词单复数代词主宾格的差别,时态上有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态的差别,主谓宾的基本句子结构,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差别,时间地点人物的写作三要素,形成一套严密的系统,但要警惕的是过于复杂。意思表达清楚的基础上,时态、句子结构、语态上过于严谨的规则,同样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造成无用功。近现代西方现代科学的兴起,英文对中文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严谨性、周密性、系统性上都大大提升了中文,也在中国产生了所谓的翻译腔。但中文仍有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其灵活性与简洁性。中文在表达上往往比英文更灵活,语法上更简洁。
中国人更能理解这一点:同一个诗意与题材,不同的人来写、采用不同体裁是有完全不同的写法的。这就是语言的灵活性。甚至同样是白话新诗,也有精炼与随意的差别,口语化与书面语的差别。今天大寒/太阳醉在枝头/没有一点儿寒意,用精炼的写法:今日大寒/太阳醉卧枝头/竟无半丝寒意。中文灵活性底线是不妨碍意思的明确表达,英文的严谨性系统性其底线是不造成过于繁琐严重降低语言沟通的效率。
在急于为国家为民族找到出路的民国时代,中文的劣势首先被语言学家文学家意识到了:汉字象形的复杂性。与西方国家的情况相比,国人识字率太低。一种流行的观点是,汉字重形,不如拼音文字简便易学。即汉字的偏旁部首太多,组合太多,常用的三千到五千汉字,其学习就要耗费中国学生很多时间了。而文字语言中还有发音部分,对于汉字来说,还得有配套的拼音系统,这样中文学习的时间就大大长于英文了。
字母类语言与象形文字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换言之,就是西方的字母类语言,是一种字母简单象形,词汇与句式复杂排列组合的语言形式,如英语还揉进了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态;而中文作为一种象形文字汉语作为一种象形类语言,具有文字本身复杂象形,词汇与句式的排列组合相对简单的特点,中文因为是一种复杂象形文字,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也不可能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态上折腾,否则就过于复杂,人们借助时间状语和定语来表达。
这时大家发现了英文的复杂性:简单象形的27个字母,学起来很简单很容易上手,排列组合也不难。也许是这方面相对简单易学的原因,英文开始在另一方面折腾:名词的单复数,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态,主被动语态,代词的主格宾格,阴性阳性,虚拟语气。这是英文真正的复杂性,只要发现不同,就要明确区分表现出来,人为的划定太多---我还是我,但我主动时是I,被动时是me.这在中文看来纯粹是吃饱了撑的。中文的简单性一目了然:公狮公虎公牛公狗,母狮母虎母牛母狗。大杜鹃三声杜鹃四声杜鹃,如果每种动物的公母还要创造两个新词,杜鹃有多个种类再造出三四个词的话,那就是在折腾了。
中文汉字的优势被中国人明确地意识到了: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在韵律诵读之美上是相通的,都有节奏感与琅琅上口易读的追求。在澄澈的意象之美与优美悠远的意境之美上也有相通之处,但西方诗歌在这一点上很明显达不到中文诗歌的高度,不过西方诗歌在强烈抒情以情感人上可能略高一筹。由于中文复杂象形文字的特点,中文可以做到言简意赅且别有一种强烈的象形之美---象形文字的特点带来的强烈的外观愉悦之美。中国女作家艾米在她的作品十年忽悠里有一小段话很形象:奶奶对俊男靓女的评价有三个级别:生得干净、长得顺眼与看着舒服。生得干净就是没有倒胃口的地方,对得起观众。长得顺眼,则是符合你这个特定审美者的审美观了,一切都跟你希望期待的一样。看着舒服,那就不仅作用于你的眼了,也作用于你整个身心,赏心悦目,给你一种通体舒服的感觉。
有趣的是,在西方学者的论述中,语言“进化”程度的判断标准在发生改变。一些人认为,一门语言也可能从复杂进化为简单,这种由繁趋简的态势在英语的发展历程中就有所体现。 一旦采用“简单”作为进化标准,汉语便具有了优势。中国的语言学家们据此力争,以至于到1930年代末期的时候,陈梦家底气十足地说:“中国语法的简单,没有‘时’‘数’‘性’‘人称’等变化,正是中国语进步的优点。这已渐渐为人所公认了。”
中文的特点是语法上简单组合上灵活。常用的数千汉字光是外形上就已经够复杂了,何况还有发音。如果再在语法上折腾那是要弄死人的。汉字是单音字且每个汉字自成一体,在排列组合、倒装、颠倒、挪移上有着无以伦比的灵活性。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莫测谓为神。要警惕的,是过于灵活模糊意思表达:中华历史上,中国官员有玩文字游戏的恶习。臣屡战屡败,这他妈太丢脸,臣屡败屡战,反映了臣不屈不挠的精神,皇上就会龙心大悦十分开心。于是改一字,效果天壤之别。父在母先亡。可以说成是父亲先去世,也可以说成父亲还在母亲却先去世。英文的特点是严谨:名词单复数代词主宾格的差别,时态上有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态的差别,主谓宾的基本句子结构,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差别,时间地点人物的写作三要素,形成一套严密的系统,但要警惕的是过于复杂。意思表达清楚的基础上,时态、句子结构、语态上过于严谨的规则,同样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造成无用功。近现代西方现代科学的兴起,英文对中文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严谨性、周密性、系统性上都大大提升了中文,也在中国产生了所谓的翻译腔。但中文仍有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其灵活性与简洁性。中文在表达上往往比英文更灵活,语法上更简洁。
中国人更能理解这一点:同一个诗意与题材,不同的人来写、采用不同体裁是有完全不同的写法的。这就是语言的灵活性。甚至同样是白话新诗,也有精炼与随意的差别,口语化与书面语的差别。今天大寒/太阳醉在枝头/没有一点儿寒意,用精炼的写法:今日大寒/太阳醉卧枝头/竟无半丝寒意。中文灵活性底线是不妨碍意思的明确表达,英文的严谨性系统性其底线是不造成过于繁琐严重降低语言沟通的效率。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