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俞娜华的诗歌创作——俞娜华著《寻找的音符》序言一

作者:启明星在闪耀   2021年03月16日 14:09      368    收藏
浅评俞娜华的诗歌创作
——俞娜华著《寻找的音符》序言一

胡永明

        俞娜华是位才女,琴棋书画都会,甚至有“棋无对手”之誉,在金融投资、外语翻译和文学创作等领域更是卓有建树。她是民革成员,资深证券经纪人,上海光大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曾用英文、俄文翻译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其中《中国引起西方的注目》引起较大反响,还应邀翻译了《迪斯尼冒险故事》一书;先后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泪,被踩在脚下的爱》《奇》《天道人事》和诗集《她所拥有》、文学哲理书《精句》,2018年12月6日《文学报》以第10版一个整版发表了《寻找波光里的一片绿叶——俞娜华诗选》,她的文学作品对弘扬真善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她业余时间爱好弹钢琴和散步、跑步、游泳、打球等健身运动。我从《文学报》、文汇出版社2016年7月版《我的自选作品》(中)、吉林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版《出海口浪花》(第二卷)、《文笔精华》和《上海诗书画》第19期、第25期中欣赏了她的诗作,并看了她拍成照片发来的诗集《她所拥有》的封面、扉页、目录、后记和版权页,知道该诗集收录了她创作的诗歌110首,但尚未能拜读这本诗集和她即将出版的新诗集中的诗作。好在《文学报》编辑选登的她的14首诗歌都是佳作,一些选本上录用的也都是作者自选的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这样虽挂一漏万,也大体可“窥一斑而知全豹”。我想根据我已拜读过的作品,就俞娜华诗歌的形式与内容、境界与意境、风格与技法以及音乐性作个浅析。
        一、形式与内容
        俞娜华诗歌的形式,都属于新体诗中的自由诗,自由到形式各不相同,甚至没有两首是基本相同的。这种形式上无拘无束、完全彻底的自由,为的是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形式为内容服务,在俞娜华的诗歌创作中体现得是很充分的。因此,她的诗呈现出不拘一格的形态。且以2018年12月6日《文学报》刊登的俞娜华诗选的第二首《风景》为例,从中可见俞娜华诗歌体式、句式之自由。
                那河岸边上的风车,
                是从来未曾停顿过的思想。
                放飞的鸽子
                将带你走进我的天地。
                那里有一片天空,
                你会看见
                一个笑红了脸的大太阳。
                还有一条小河
               涓涓的 可爱的,
               水面上的涟漪
               是我的一叶新思想。
               我的世界
               多么在乎你,
               你的答案。
        就某首诗的局部来看,俞娜华诗歌中也有齐言诗和旧体诗形式的运用。
        齐言诗形式的运用,如《热爱》中的诗句:
                为了一次感动
                我开始寻找
                曾经等候过的路口。
                为了一次相聚
                我开始寻找
                夕阳里的那缕炊烟。
        旧体诗形式的运用,如《制度》中的诗句:
                道德永高制度上
        但是,上述情况并未反复出现。可见,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多半是自然写成了这样的句式。
        俞娜华诗歌的内容,既有大我,也有小我。大我,涉及国家、社会和人民;小我,涉及亲情、爱情和友情,等等。
        写国家内容的,如《制度》等;写社会内容的,如《尾气》等;写人民内容的,如《雨伞》等。且看《尾气》中的开头四句诗句:
                尾气
                它不由自主地被我们所吸纳
                余下的
                它消失、融化于无色的空气中
        写亲情内容的,如《角分》等;写爱情内容的,如《锁界》等;写友情内容的,如《放下》等。且看《锁界》中的开头四句诗句:
                锁链用铁环连成串
                人间却有了锁钥
                哪里可以寻找爱的锁界
                有没有这种情的锁界
        看来,俞娜华写诗并不追求内容的广泛性。如大我方面,一定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都写到;小我方面,一定要衣、食、住、行都写到,等等。
        综上可见,俞娜华写诗,从形式到内容都是自由的,想写什么形式就写什么形式,想写什么内容就写什么内容,都是作者的心声自然而然发而为诗的,毫无刻意雕琢之痕。诗同其人,俞娜华本是本色之人,也是性情中人。
        二、境界与意境
        俞娜华诗歌的境界,可以概括为:弘扬真善美,贬抑假丑恶。她的诗歌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智慧的光芒,具有启迪向善、引领向上、促进向前的正能量。
        在弘扬真善美方面,俞娜华通过创作诗歌歌颂“美德”,倡导热爱生活、“真爱”和“付出”,希冀人们都能提升境界、追求真理。如在《引力》中,她写了“个人和历史的局限”,赞美“童真和良心/一切自然的美德”,希望大家都能自觉地来完善自己;在《热爱》中,她写了自己为了“一句话”“一个记忆”“一个回想”“一次感动”和“一次相聚”,开始寻找“绿叶”“欢闹”“白云”“路口”和“炊烟”,最后找到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在《爱》中,她认为“爱不是自私欲望的满足/爱是全身心的付出”,赞扬“真爱可贵”,最后写道“心中深藏爱/才是爱雨露/才是爱光芒”;在《放下》中,她为朋友“完全透支”而担忧,劝朋友放下驮在背上的多余的沉重的压力,最后嘱咐“放下放下/生命才会重回”;在《选择》中,她写了有钱的她“放弃学车购车”而选择“以步代车”,赞扬“人生/有时的放弃/那是一种境界/那是一种超脱”,进而提出“与其一掷千金摆阔/不如在精神的世界/种下/鲜花、果树”;在《水之美》中,她感恩水造福人类,赞美水往低处流,提出要以水“不居功自傲”“美得不张”等为“师”。
        在贬抑假丑恶方面,俞娜华通过创作诗歌直面自然环境的污染、人们道德的缺失和动物天性的保护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倡导。如在《干杯》中,她从世界水源变得混浊写起,讽刺了“纯”的泛滥和缺陷,提出要追求真“纯”;在《尾气》中,她写了尾气对社会和自然的危害性,指出这是人类不够文明造成的,期盼“人类道德提升了/就会少了多余的尾气”;在《雨伞》中,她写了投放在上海地铁口的数万把爱心雨伞被人取走而不还,指出这些人“阳光下的道德仅是如此/黑暗中的道德不言而喻”,最后对“人类生命的灵魂/究竟会归向何处”提出了尖锐的拷问;在《苏醒》中,她指出“‘暴利’的游戏发明者/他赐下了精神的鸦片”,而“可怜的孩子们/你们是游戏的‘牺牲者’”,呼吁孩子们快点“苏醒”“把惰换勤”去“迎着初升的阳光”;在《角分》中,她写了一位为国家在多个领域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教授曾胃出血仍早起撑着为女儿去领牛奶,可那“冷血的女孩”后来对父亲连只要“角分”钱的“短信”的“关爱也没有”,最后疾呼“冷血的女孩/快苏醒!!!”;在《小猫》中,她写了猫喜欢野外的天性,以猫的口吻呼吁人类“不要把我抓进家中”“请把我放生逍遥自在”,并表明“人类/不在我身上随心所欲/那便是我最大的满足”。
        俞娜华诗歌的意境,可以概括为: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她有很强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善于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形象之中。她虽然年龄在增长,但她似乎始终保持着童真和孩提时代的好奇心,坚持以纯真的心灵创造纯美的诗歌,使她的诗歌具有了超越世俗的艺术美和智性美。如2018年12月6日《文学报》刊登的俞娜华诗选的第一首《春天》:
                春天不小心吵醒了你,
                你羞涩地绿着
                青青地说
                没有关系。
                春天腼腆着,
                用微风轻柔地抚摸你
                你涌动着身躯
                向春天倾吐芳香的心事,
                春天激动得下起了雨,
                浓浓地 蜜蜜的,
                滋润着
                你为爱而裸露丰满的草地。
                在春雨里
                你淋漓地舒展
                晶亮晶亮的风韵,
                还从草色温软的深处
                灿烂出爱的百花,
                太阳伸出圣洁的手,
                把爱的百花
                戴在春天的胸前,
                从今以后
                春天里的故事
                把季节穿透!
        此诗可以从诸多方面来分析,仅从意境上来看,作者是融情入景的。诗人没有直抒胸臆,有的只是通过优美的诗句展现的春天缤纷多彩的生动意象:草被春天吵醒了,微风抚摸着它——“春风吹又生”(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句),春雨滋润着它——“润物细无声”(唐代杜甫《春夜喜雨》诗句),艳阳照耀着它——“阳春布德泽”(汉代乐府古辞《长歌行》诗句),终于草木逢春百花开,这就是俞娜华诗叙的贯穿整个季节的“春天里的故事”。这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的“春天”“微风”“春雨”“太阳”“草地”和“百花”都是像人一样生动活泼、富有感情的,而且各种意象又是有机联系、形成整体的,诗中有场景、有情节,像是叙事诗,又像是抒情诗。诗中,唯独没有诗人,因为诗人已化作了“春天”“微风”“春雨”“太阳”“草地”和“百花”,它们的一举一动都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反映。此诗的意境已达“化境”,此诗的美妙已达“超然”。作者如无宁静致远的超凡脱俗之心,如何能写出如此诗化的人景合一的奇妙之诗。
        三、风格与技法
        俞娜华诗歌的风格,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她富有家国情怀,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生活,甚至多次写信给中央领导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对改革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她又是理想主义者,向往着“诗与远方”。这就决定了俞娜华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和浪漫主义特色,并在这两者的结合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2018年12月6日《文学报》刊登的俞娜华诗选的第三首《黄昏之约》:
                每一个如梦般迷离的黄昏,
                我来到湖边
                独坐长椅,
                看
                斜阳的金光
                沿树梢滑下,
                流淌成黄金的湖面,
                美丽的想象生动着,
                在流金的湖里徜徉,
                好比芬芳的鲜花
                在虔诚的生命里
                千千万万次绽放。
                情不自禁地等待
                相信一个最温情的承诺
                将流光溢彩地踏歌而来,
                你说
                人约黄昏后
                不是藏在诗句里的千古经典,
                为此
                在每一个如梦般迷离的黄昏里,
                我来到湖畔,
                独坐长椅,
                等你。
        诗中现实的成分是“你”曾有“一个最温情的承诺”——“人约黄昏后”(借用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词句),浪漫的成分是“我”相信“你”终“将流光溢彩地踏歌而来”,为此“在每一个如梦般迷离的黄昏里/我来到湖畔/独坐长椅/等你”。“我”“等你”多长时间?从过去到现在到将来,只要生命不息,将“情不自禁地”永远“等待”下去。而“你”能来最好,哪怕不能来,“我”想“你”也是甜蜜的、等“你”也是幸福的,不然何来“美丽的想象生动着/在流金的湖里徜徉/好比芬芳的鲜花/在虔诚的生命里/千千万万次绽放”这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句。多么美好、多么纯情、多么痴心的“我”,多么感人至深的“黄昏之约”“等你”。我每次体味此诗,都会为主人翁的纯情和执着而感动。诗主情,情真、情深才有感染力甚至震撼力。
        俞娜华诗歌的风格,又是偏婉约有豪放的。婉约符合她身为女性柔性似水的特性。如《热爱》中的:“为了一句话/我开始寻找/寻找波光里的一片绿叶”。为了一句谁的话,这“绿叶”又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作者为什么要寻找?诗中最后的答案是“找到了/在生活的每一个热爱”。读者会不会感到“在生活的每一个热爱”不太符合我们日常的语言文字表达呢?但作者就是这么写的,《文学报》也是这样登的,诗歌自有自己的不同于一般语法的语言系统。俞娜华传承了我国诗词创作中的婉约风格,将这种委婉、柔美、言情的写法娴熟地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豪放符合她“奇女子”的特质。如《送你》中的:“手捧缤纷的晚霞/绽放着盈盈的浅笑”。“缤纷的晚霞”是多么遥远、多么辽阔、多么宏伟啊,凡人能赏之已心旷神怡,谁敢去想捧它,谁又能捧得到它、捧得了它呢?但是现实生活中不敢想、做不到的事,超凡脱俗的诗人却可以在诗中做到。俞娜华的想象力是惊人的,她以“手捧缤纷的晚霞”展示了自己豪放的形象。
        俞娜华诗歌的技法,很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从修辞手法来看,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比拟。主要是拟人。这是俞娜华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她的眼中和心中,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人与动物、植物甚至与非生物体的物质都是可以在“灵”的层面相通的,这就形成了她独有的整体、生动、和谐的心灵与宇宙一体的世界。她的这种世界观反映在诗歌中,就是她为我们所营造的美丽童话世界,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于人们向往并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有一种无形的却有力的吸引。如《春天》中的:“太阳伸出圣洁的手/把爱的百花/戴在春天的胸前”。把太阳和春天这种自然的联系,用拟人的手法写成了有意识、有感情的关系了。再如《风景》中的:“那河岸边上的风车/是从来未曾停顿过的思想”。“风车”有“思想”,它不停地转是“未曾停顿过的思想”,也是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风车”写活了,于是“风车”与作者就可以息息相通了。又如《早晨》中的:“月光/在吻别/泪眼的瓦片/在销魂”。也是把“月光”和“瓦片”来拟人,以更好地寓情于物。俞娜华也有拟人、拟物套用的写法。如《记忆》中的:“时间在太阳下晒着记忆/又把太阳滤过的记忆/叠好放进了箱里/恼人的雨季来了/潮漉漉的/记忆溜了出来/梳理经年的风韵/在时间的隧道里忙碌穿行”。其中“时间在太阳下晒着记忆”是把“时间”拟人,“又把太阳滤过的记忆/叠好放进了箱里”是把“记忆”拟物,“记忆溜了出来/梳理经年的风韵/在时间的隧道里忙碌穿行”是把“记忆”拟人,这种随心所欲地使用拟人、拟物的写法正是诗歌创作乃至我们的思想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俞娜华还有顺过来是拟人、倒过去是暗喻的写法。如《秘密》中的:“粼粼的水光/在浮动/是我的快乐”。这是把“水光”拟人为“我的快乐”;如果我们把这句诗句的语序倒过来:“我的快乐”“是”“在浮动”“粼粼的水光”,就是把“我的快乐”暗喻为“水光”。这种拟人、拟物套用的写法和拟人、暗喻叠用的写法,都是诗歌创作难得的却是值得借鉴的技法。
        二是变形。这是俞娜华诗歌创作中与比拟、比喻等相配套的一种写法,可以把事物变得更加生动起来。所谓变形,是有意突破规范运用语言、违反常规组合语句,使表达更亮丽、更灵动、更幽默并增强风韵、情趣、新鲜感的修辞方法。(详见胡永明编著《诗歌创作手册》第125-126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如《春天》中的:“在春雨里/你淋漓地舒展/晶亮晶亮的风韵/还从草色温软的深处/灿烂出爱的百花”。“灿烂”本是形容词,这里把它的词性“变形”为动词了,与诗中将“春天”拟人相搭配,就更好地营造出令人陶醉的“桃花源”(典出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了。再如《黄昏之约》中的:“美丽的想象生动着/在流金的湖里徜徉”。“生动”也是形容词,也被当做动词用了,与作者“美丽的想象”相搭配,“想象”就在流金的湖里“生动”起来了。又如《干杯》中的:“主持人为经济的腾飞/忙不停地在‘吃喝’广告”。“广告”能“吃喝”吗?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就是这种反常的写法辛辣地讽刺了电视节目中“广告”泛滥的现象;“广告”泛滥真的是“为经济的腾飞”吗?众所周知虚假“广告”坑人之事太多了,这又是一种值得反思的现象,这里“‘吃喝’广告”变形的写法,虽是“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的。
        三是比喻。这也是俞娜华诗歌创作中与比拟、变形等相配套的一种写法,起到了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的效用。如《风景》中的:“水面上的涟漪/是我的一叶新思想”。既是把“涟漪”拟人,又是把“涟漪”比喻成“思想”,其实思想不可能是平直的,思绪的波动与水的“涟漪”是这则比喻相似点的妙处。再如《梦醒》中的:“梦里醒来/歌调在耳畔呢喃/卸下了/所有的忧伤/宁静和淡泊/像春草一样生长”。先是把“歌调”既拟人成人类的细语呢喃又拟物成燕子的叫声呢喃,继而将“宁静和淡泊”比喻成“像春草一样生长”,“春草”在不断“生长”,寓意着作者也在越来越“宁静和淡泊”。又如《黄昏之约》中的:“美丽的想象生动着/在流金的湖里徜徉/好比芬芳的鲜花/在虔诚的生命里/千千万万次绽放”。“美丽的想象生动着”是变形的写法(如前所述),紧接着又把这种“美丽的想象”比喻成“鲜花”的“绽放”,人的“千千万万次”“美丽的想象”正如“鲜花”“千千万万次”美丽的“绽放”,这就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想象”形象化(“鲜花”)、生动化(“绽放”)了。上述两种、多种修辞手法连用的写法和“一语双关”的写法,都是增强诗歌艺术性的好技法。
        俞娜华诗歌创作中还有排比、重复和省略技法的运用。前者如《热爱》中的:“为了一个记忆/我开始寻找/寻找留在砂石滩上的欢闹//为了一个回想/我开始寻找/寻找在梦里的一朵白云”;中者如《黄昏之约》中的开头“每一个如梦般迷离的黄昏/我来到湖边/独坐长椅/看……”和结尾“在每一个如梦般迷离的黄昏里/我来到湖畔/独坐长椅/等你”;后者如《风景》中的:“我的世界/多么在乎你/你的答案”。作者这么“在乎”的“答案”是什么“答案”呢?联系全诗来看“风车”能给出什么“答案”呢?作者心中自有“答案”,但没在诗中写出来,而是写到这里戛然而止,让读者自己去寻找答案了。“留白”,是诗歌增强余味的重要方法。
        俞娜华诗歌创作中还有许多其他技法,在此就不再阐述和举例了。
        最后,再谈谈俞娜华诗歌的音乐性。俞娜华创作的诗歌都是自然节奏和自然声调,既有押韵的,也有不押韵的,多是以节奏为主形成音乐性的诗歌。如2018年12月6日《文学报》刊登的俞娜华诗选的第七首《梦醒》:
                梦里-醒来--
                歌调-在耳畔-呢喃---
                卸下了--
                所有的-忧伤---
                宁静-和淡泊--
                像-春草-一样-生长----
                快乐的-目光--
                在-散发的-情绪里-流连--
                在-笑语里-翩翩-起舞--
                在-每一个-心情的-传递----
                熙熙-攘攘--
                来往-不定----
        我用“数字”代表节拍,用“-”代表音顿。诗中,音顿长短规则如下:凡本句中词与词之间停一拍,凡用顿号处或不用标点的分行处停两拍,凡用逗号处停三拍,凡用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处停四拍。以“梦里-醒来--/歌调-在耳畔-呢喃----”为例,其节奏分别是2-2--、2-3-2----,其中2、3代表不同的节拍,-、--、----代表不同的音顿。节拍加音顿产生节奏,节奏加声调、韵效产生音乐性。自由诗主要是靠节拍、音顿的不规则变化产生自然节奏,现代格律诗主要是靠节拍、音顿的规则变化产生规则节奏,在自然、规则节奏的基础上,再配以声调、韵效就形成了诗歌完整的音乐性的。俞娜华的诗歌多数属于自然节奏加自然声调的自由诗,也有一些是自然节奏加自然声调加韵效的自由诗。这是俞娜华诗歌在音乐性上的一个特点,与她爱写无拘无束的自由诗是一致的。
        天使诗人俞娜华认为:“人离不开道”(详见俞娜华著《精句》第3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她是诗国的“朝圣者”,她还会向着“诗与远方”不断跋涉、永不停步。

        注:俞娜华著《寻找的音符》(第一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2020年3月出版发行。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直播预告 | “《诗刊》编辑面对面”对谈
  2. 《我们劳作在大地上:叶小平的诗》 | 新书上架
  3.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4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中的工业美学
  8.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0.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1.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2. 古都秋菊芳菲时 诗人兴会更无前
  3. 青春诚不悔,诗意耀中原——“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系列活动侧记
  4.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我与“青春诗会”的故事征集启事
  7.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 《诗刊》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赴河南开封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