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声的迟缓效果
作者:郭戍华 2021年03月10日 15:28
365 收藏
——《新诗声律例说(27)》
郭戍华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个声调,虽然发声很短暂,但仔细听,尤其是对于听觉敏感的人来说,仍然是有一定时长的。音响学上的术语叫“时值”。
正因为声调是一个有时值的声音,即在一定时间里音高的起伏变化,才象音乐中一个简单的旋律一样,表现出特定的情感色彩。比如,第一声是个等高旋律,即一个音高的持续,因而听觉色彩是高亢辽阔;而第二声是一个由低向高的旋律,就让人感觉轻扬淡远;第三声是曲折旋律,听起来具有含蓄热情的音响色彩;第四声则是一个由上而下的快速降调,让人感觉沉重确定。
从时值上看,第三声由于在音高上转了一个弯,即由高向低再向高,肯定占用的时间比另外三个声调都要长些。因此,第三声的汉字,读起来就会让人在听觉上,感觉比其它声调的字要慢一些。
同时,在发第三声的汉字时,因为声调有个转折,我们的口腔紧张度就要高于其它声调。这是造成第三声听起来含蓄缓和的原因。
在诗中恰当地选用第三声的字,利用其声调特色,可以更好地表现平静、含蓄、热情、饱满的感情色彩。
让我们看个例子:
古镇上有两种声音
(∨\\∨∨∨——)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卡之琳《古镇的梦》
第一行中,8个音节中用了4个第三声调的字:“古”、“有两种”。其中“有两种”是三个第三声紧密连用。当然,在普通活中,两个第三声连读时,前面的第三声有变调为第二声的倾向,比如此例中的“两种”二字,快读时,“两种”发音近似“良种”。但在语速较慢时,变调并不彻底,仍会有转折音色。
总之,当我们朗诵卞之琳此诗第一行时,一定会用一种缓慢平静的叙说音调。仅管“古镇上”和“有两种”都是节奏应该较快的不稳定三音拍,但由于四个第三声调字的存在,明显地在声音上发挥了迟缓的作用。
要体会第三声的这种作用,我们可以试着在不改变诗意的前提下,把能用其它字替代的第三声字,换成其它声调的字。比如:
那镇上存两个声音
(\\\/∨\——)
只剩了一个“两”字是第三声,难用其它同义字替换。但再吟诵几遍并与原句对比一下,就会明显感觉,语速更快一些了,两个三音拍“那镇上”、“存两个”也更具不稳定的跳跃性了。不再象平静缓和的低语叙述,更象急切的倾诉了。
2021年3月9日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