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锦瑟》内涵的虚实意像
作者:闻鸣 2021年02月25日 13:53
762 收藏
王士禛有诗评李商隐之《锦瑟》曰:“一篇锦瑟解人难”。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自从这首诗诞生开始,它的朦胧之意便在学者之中有极大的争论与解释,有说是爱情,有说是悼诗,还有说是对人生的回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如果从艺术手法和意像方向解释,是否可以另辟蹊径呢?
下面是原诗内容: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首联起兴手法和比喻手法共用,营造出模糊朦胧的意境,给读者以神秘感和阅读兴趣。进而能引出对意象特征的描写。
锦瑟乃是实物,一弦一柱思华年确实思索的是自己的过去华年,而下文写的沧海和蓝田,则是诗人自己的想象,思绪随着锦瑟飘飞,由眼前的无端却又清晰的五十弦,也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怨愤。
本诗叙述的重点,也可以说是构成这样一幅朦胧的图画的,主要是由颔联和颈联描绘。 吴乔《围炉诗话》提到,此诗意大抵出侧面。郑仲贤《送别》云:“亭亭画舸系春潭,只待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人自别离,却怨画舸。义山忆往事而怨锦瑟,亦是如此也。而构成这唯美诗意的四种意像,承载在四句诗中,分别被赋予了别样的内涵:
"庄生晓梦迷蝴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而醒来后却发现自己仍是人,十分困惑。这正如电影《盗梦空间》一样,庄周深陷梦境之中,对于美好的事物充满着向往,而对现实的际遇的反差,使其难以分辨是人是蝶,李商隐则隐晦的用此典故表达自己坎坷一生的遭遇,也间接的反映出自己对梦境与现实的差异的痛苦。而作为此句最重要的意像蝴蝶,作者给与了其快乐的内涵,也暗示着大梦初醒的失落。“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与苏东坡不同,李商隐更向往的,是“自是花中第一流”的孤芳自赏。恃才放旷的他,也只有幻化成蝴蝶,才能够绽放出生命的美丽。而理想不等于现实。“花之魂”蝴蝶般的快乐只能是南柯一梦,梦醒时分,失落之感也就淋漓尽致了。
“望帝春心托杜鹃”。杜宇一心为民,“把泪焦桐成雨”,换来的却是失败与无助,望帝化为杜鹃,日夜守护天府之国的百姓,“杜鹃啼血猿哀鸣”,日日痛心疾首,悔恨无比。李商隐年少得志,却深陷牛李之争,成为牺牲品,着实可惜,但谁能否认,他的遭遇,不是他一手造成的吗?虽说身不由己,但是史家斥责其“文虽迈古而行多情”,正如放荡才子一般,也并非言过其实。《锦瑟》诞生之时,李商隐已经接近他人生的终点。“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生久经风霜的他,在这个时候悔恨,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在悔恨中,我们也看出了期待,杜宇之所以化为子规,就是为看到百姓安居乐业,而李商隐,又怎不想“一举成名天下知”呢?曹孟德诗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正是李商隐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吗?“帝之魄”的期待和悔恨交织,与前半句共同构成了对自己人生的感悟。
“沧海月明珠有泪”。海中有蛟人,其泪化为珠。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大海是寥廓的,也是澄明的。珍珠是美好的东西,但却需要泪水才能化成。“文,穷而后工。”经历过如此多的痛苦与幻灭后,哀伤得到升华,精神因此永生,而李商隐的诗歌,也因为他坎坷的人生经历而显得更有历史的厚重。“海之精”是美好的,但是也是痛苦的产物,凤凰涅槃才能重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诗人在沉默的痛苦与哀伤中,得到了辞藻凝练的永垂不朽。
“蓝田玉暖玉生烟”。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美玉无瑕,洁白美好,正像是人美好的品质,“天公娇子性通灵, 风沙磨砺俏玉bai 。冰晶玉肌飘清韵, 暴雨洗礼驻彩虹。”屈原“怀瑾握瑜”,以皓皓之白,赴长流而葬身鱼腹。其高洁的品质,美好而又缥缈。理想的屈原,最先离开人世,即使有着高洁美好的志向,也没能一展抱负。美玉乃“山之华”,而像美玉一般的高洁傲岸的品格,则像其本身一样,可遇而不可求。李商隐在斗争中失去了所谓的“品行”,回首过往,后悔不已,不禁感慨品质的弥足珍贵,可是人生没有重来,扼腕叹息的李商隐终究没有像屈原一样,凭借着自身的节操在历史上美名远扬,而它的美玉一般的品质,也只能是化为缥缈的烟云了。
回顾了自己的一生经历,李商隐怅然若失,直抒胸臆,哀叹出了最后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总结回望了一生的他,终于幡然醒悟,而后人却在他迷幻的往事如烟里,怅然若失······
辛丑正月十三
闻鸣
【特别鸣谢:善国文化研究协会常任理事杨东三老师】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