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新时代的诗教工作

作者:曲江寻梦   2021年02月18日 10:26      571    收藏
 开启新时代的诗教工作
                                             随和仙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以及现代诗等等,筑起的这一个个文学高峰,撑起了我国的诗国大厦,又谱写了一个个诗教的乐章。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塑像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而中国历史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毁灭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无数中国人心中的塑像和建筑。”中华诗词是传承和发展的优秀文化,是中国人心中的塑像和建筑,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认同,也是汉语独特魅力的体现,早已融化到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旧体诗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表现形式,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又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发展,表现了形式的多样化。但不管如何变化,其作为教育引导的潜在功能不断地彰显和挖掘了出来。自从孔子发现诗可以教化的功能之后,两千多年来,中华诗词成为人们追求高雅,奋发励志,陶冶情操,爱国抒情,讴歌山河等最得力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表达形式。
        我国历代文人学者,无不受到诗教的熏陶和濡染。特别是唐诗的高峰凸起,在当时形成了一种时尚文化和历史潮流。唐代的君主,都喜欢吟诵赋诗。就连唐太宗、唐玄宗这样的明君,也创作了不少的诗歌,且流传后世。那时的科举取士,也离不开诗文。故而当不满17岁的白居易,谒见名士顾况时,寄上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马上对这位年轻后生刮目相看,由“居拂易”一下子转到了“居亦易”,成为古诗中的一段佳话而流传后世。
        一、诗教是我国开创教育的先例和创举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我国的文化传承历经数千年而连接不断,这是不同于其它文明的显著标志。我国的第一部诗歌集《诗经》,既奠定了我国诗歌的肇始,又被至圣先师、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所推举、所赞赏。“诗教”一词,大约最早出于《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教”,就是用诗进行教育的意思。温柔敦厚,就是态度温和,朴实厚道,诗教可以培养温柔敦厚的道德。
        孔子在《论语》提出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的观点。也就是说,在《诗经》三百篇里,所表述的思想没有邪念,全是真情流露,充满了正能量。孔子的这个观点,奠定了儒家对《诗》的感受和以《诗经》来教化的先河。
        《诗经》作为那个时代的典册,所流露出来的人伦礼仪和社会情感,道德观念,以及对先王功勋、礼仪的记忆和赞扬颂美等等,也容易获得儒家的重视和认同。孔子曾经说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以及他所推崇的“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都应该和《诗经》的主旨相合拍。孔子对《诗经》的感受和解读,也是被纳入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因素。如在《论语•学而》中,当子贡问道: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便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再问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孔子便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里的“诗”,便是《诗经》,是那个时代对《诗经》的称呼。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孔子特别强调诗与思想道德及礼仪的关系,他在和学生们讨论《诗经》的篇章时,自觉地把艺术作品加以伦理化。在《论语·阳货》中,还记载了孔子关于《诗》的论述:“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小子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习诗可以激发你们的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多交朋友,可以发泄不满。近者可以侍奉父母,远者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更多的鸟兽草木的名字。”故而,孔子对他的子弟要求“何莫学夫诗?”
        孔子还督促他的儿子鲤(字伯鱼)要其学诗。当着儿子从庭前经过时,孔子便问:“学诗乎?”儿子鲤回答说:“未也。”孔子便说:“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见《论语•季氏》。孔子对他的儿子说,你不学习诗,怎么会说话呢?可见,孔子将学习诗和能否说话联系在一起,表明了对《诗经》的重视程度,也就是对“诗教”重视。
       《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乃是我国后世对诗歌理解的经典概括。“诗言志”概括地说明了诗歌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特点,和创作的主旨,也就涉及到对于诗的认识作用。无论从《诗经》,还是《楚辞》,以及后来的《乐府》,诗人创作时的“志”,表达了所处社会条件主旨的产物,无不受到所处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制约。诗人通过笔下而言“志”,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社会认同,产生共鸣。以至关乎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表达的礼仪道德规范诸方面的人生志向、社会伦理及感情色彩。
        二、重视诗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据说屈原在幼年的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曾在洞中苦读。无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他都躲到山洞里一个人偷偷的诵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在我国后来的历史上,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四书五经就成为主要教材,其中第一部就是《诗经》,是实际上的以诗实行教化的。因而,又有多少名人无不与诗教有关,他们在幼年之时,接受诗歌的启蒙教育而成长了起来。据说杜甫小的时候也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到了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在他爷爷的管教下,才逐渐的改掉了贪玩的习气。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的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四岁开始由母亲口诵,进行诗歌启蒙,不久就能背诵十四首古代辞赋,为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苏东坡幼年时即天资聪颖,在父亲亲自指导下熟读《诗经》《楚辞》,学习、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并不时的进行创作。于是他博览诗书,熟读经史,有了极大地人生积累。一天,苏轼就读的学堂寿昌院里,学识广博的私塾老师刘微之在课堂上吟诵了他自己写的《鹭鸶》时,然后让学生评论、提意见。大多数学生都提不出什么意见,惟独苏轼敢于对老师的佳句提出修改,使老师又惊又喜又愧,感慨地对他说:“你真是神童,我已经当不了你的老师了!” 
       诗歌不仅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同时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宋代伟大爱国诗人陆游,自小受到父亲陆宰的教诲。陆宰经常教儿子吟诗,作诗。陆游不但学到了作诗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故而当着国家危难之时,他立即投入卫国抗金卫国的斗争之中,写出许多反映御敌护国顽强斗争的光辉诗篇,成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即使在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国家命运,写了首著名的《示儿》诗。 
        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小无不经受诗书的洗礼,对中华诗词独有情钟。不但造就了对诗词的爱好,也形成了伟大的人格魅力。毛泽东在少年之时,就喜欢诗词,写了《赞井》《咏指甲花》《耕田乐》《咏蛙》等许多名篇。不但如此,我们从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之长女叶燕著作的《毛主席为青少年选的阅读诗词》一书里,可以看到毛主席为青少年精心挑选的中国古代经典阅读诗词,共约300首,包括民歌、童谣、古诗等。毛主席希望青少年通过诵读古典诗文,益心智,怡性情,启迪思想,滋养人生,汲取精神力量,增加正能量。书中寄托了毛主席对青少年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热切期望,是青少年学习和阅读诗词的必备之书。
        在过去的教材里,从《诗经》,到《楚辞》以及后来的诗词,每个时代都选择了其中的经典作为教材。因而,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诗的教化功能永恒不变。时代不但造就了英雄,也造就了一辈辈的伟大诗人。他们的成长历程,无不在中华诗国的大厦里经受熏陶。
        三、开创诗教工作是时代的需要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传统诗教因社会变迁而逐步衰落。明代理学盛行,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和言志抒情的诗歌背道而驰。明清两代实行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出于功利性的目的,而抹杀人的个性,限制人的思想,使得诗教难以为继。特别是近一百多年来,西方文化的冲击,“五四”运动对旧体诗的否定,致使诗教传统彻底走向低谷。加上我国的十年动乱,以“破四旧”的疯狂行为,连同诗教的主体都飞灰湮灭,诗教固然就成了被抛弃的遗物。在改革开放的年月里,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思潮沉渣泛起,出现了道德滑坡、颠倒黑白的地步。因而,弘扬传统文化,呼唤传统诗教的回归尤为重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后,制定了“文化兴国,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传统优秀文化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华诗词的日益繁荣和兴旺,传统诗教工作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特别是在今天,开展良好素质教育,诗教应该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有助于弘扬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道德建设,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陕西省诗词学会,遵照中华诗词学会有关诗教精神,先后成立了由会长、副会长组成的诗教领导小组,深入各地县,机关,单位,校园,企业、厂矿等不同地方,以中华诗词为媒介,使诗教活动如雨后春笋,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起来。
        在三秦大地上,先后有省电力系统、澄城县、户县中学、商洛电力公司、等荣获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在去年诗教工作中,继长武县荣获陕西省第一个省级诗词之乡后,又有商洛市洛南县、咸阳市旬邑县、安康市镇坪县、渭南市潼关县获得了“陕西省诗词之乡”荣誉称号。这些县创建诗乡各有特色,共同的特点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迫切的创建愿望,他们把本地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与诗词的教化作用相结合,把创建诗词之乡纳入本地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之中,通过诗教凝聚人心,净化社会。他们在诗乡创建的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当地诗词事业的发展,达到了双赢。长武县诗联学会在创建中主动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积极争取部门的配合支持,县上解决了学会的办公、活动场地及办公设施的问题,在县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年为学会预算两万元的活动经费,并用政府采购的形式解决了学会刊物《长武诗联》的印刷问题,保证了学会活动的有效开展,吸引了一大批诗词爱好者,为诗教工作奠定了基础。
        安康市图书馆、镇坪初级中学、长武县亭口镇、长武县洪家镇文联、长武县洪家镇中心小学、旬邑县马栏纪念馆、旬邑中学、潼关县四知学校、潼关桐峪镇上善村、潼关县万盛园酱菜博物馆、镇坪县政府办、镇坪县曙坪镇阳安村、镇坪振兴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镇坪县城关小学、镇坪县欣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鄠邑区第六中学等17家单位荣获“陕西省诗教先进单位”称号。安康市镇坪县飞渡峡景区、安康市东岳王殿、黄陵国家森林公园、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诗经里景区、西安培华学院等五家单位被确定为诗词创作基地。通过创建“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单位”,省诗词学会与各地市诗词学会及行业系统学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给予业务指导,帮助支持各学会积极开展活动。西安鄠邑区获得中华诗词学会 “诗教先进单位”,为继承和弘扬中华诗词,深入开展诗教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截至目前,全省已创建国家级诗词之乡2个,国家级诗教先进单位3个,省级诗词之乡5个,省级诗教先进单位26个,诗词创作基地17个。这些成果,为陕西省的诗教工作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诗教工作应该有定向性,不能盲从,不能无的放失。一是要有群众基础,二是要有地方政府或单位领导的支持,三是要有热心从事这项工作的业务人员。
        陕西省诗词学学会在开展诗教工作中,在开展诗词进单位,诗词进校园的基础上,对于条件成熟的地区和单位,进行摸底和考察,凡条件成熟的,就要及时发展,进行表彰,维护所在单位诗词爱好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对于创建中不足的地方,提出指导和改进意见。
        四、对诗教工作的感悟和启迪
        自己在诗词学会,虽没有具体参与,却在这些年的诗教实践中,耳闻目睹了许多,感觉其既有实践经验,又应该有理论研究,从而形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往复循环过程。这种诗教实践理论探索,能够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推进诗教活动,升华思想境界。从这些年的工作里,看到了学会已经将诗教当成了一项工作任务来完成,责任落实到人。每年都要拟定工作计划,确定发展对象。这项工作不应该是从热爱诗词这点出发,应当做传承优秀文化的一项具体行动。每一位诗词爱好者,都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件工作搞好。
        在当今形势下,诗教工作也是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以地方政府或单位支助的、以社团(学会)为主导的普及活动,凸显在经济大潮下,探索诗教活动的发展规律和运转形式。对于诗词的教育功能,应该看作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方面,是教育工作的补充和完善。因而,与各级教育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很有必要的。诗教工作不只是表现在创作上,更要在对艺术的领悟上。应该承认,诗教是一个没有功利性,没有利润性的教化活动。单纯从爱好出发是不够的。所以,对于诗教工作进行表彰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和保护诗教单位群众的创作热情,促进诗教工作更加深入的开展,在群众中引导更多的诗词爱好者。
        诗教的功能,不是课堂上的知识灌输,不是宗教式的顶礼膜拜,不是禅寺里的醍醐灌顶,也不是官场的政治说教。诗词的教化作用,是从人们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接受诗词的艺术感染,自觉地被诗词所表达的情愫所陶醉,所认可,将会使人生更加丰富和多彩。我们从温家宝、习近平等诸多的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经常或看到所以就用的古诗词,这既是个人文化涵养和情操陶冶的体现,又是中华诗词在各种场合下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开展诗教工作,并不是看其单位有多少个创作成员,创作了多少诗词,或者能够背诵多少名句,记住了多少经典。诗词是一种文学艺术,诵读或创作诗词,是艺术的濡染和熏陶后的再加工。只有在艺术的感化下,才能使读者自觉地接受作品的感染力。
        欣赏任何一种艺术,既是赏心悦目,又是高台教化,诗词也不例外。前面说过,以诗教化源远流长,诗词的趣味性、知识性、励志性、陶冶性、谏议性及鞭笞性,是通过文字而艺术的表达了出来。我们的欣赏阅读的过程,也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故而,诗词可以增加趣味,陶冶情操,增加知识,磨练励志。比如熟读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以及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等,诵读之后,能在内心并发出怎样的感染?产生怎样的共鸣?只有产生对内心深处的触动,才是真正的起到学习的作用。
        诗教的作用,不仅是对时代精神的高度提炼,更是对人生哲理、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和世事的禅悟。既可以凝聚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又能引起心灵的震动,促进心灵的净化和思想品位的升华。最重要的是对诗词所表达的明朗、蕴藉、豪壮、凝重、大气、激越的领悟,以至触及灵魂,修炼成大气豪迈的人生气质。所谓“胸有诗书气自华”,它是提高个人素养,升华文化品位,走向高雅、风趣的人生境界有效途径。
        当然,和一切教育工作一样,诗教也不是万能的。面对理想与生活,学习与行动的矛盾,只能在艺术的感召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其如春风之化雨,如甘露之滋润。诗词艺术只能酝酿外部氛围,通过内心世界而触及灵魂。那个铁棒磨成针的故事,或许从老妪身边经过的人绝对不止李白一个人,但唯独被李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成了奋发学习、促使前进的动力。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鸡蛋和石头一样,凡事要经过内部才能起作用。诗教的作用,就如同李白遇到老妪一样,氤氲一个宜人的外部气氛,通过有心人的发现,从而达到思想的共鸣。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以前的传统诗词只能代表过去,作为当代诗词爱好者,如何创作出具有时代高峰的、可以无愧的当作当代“诗教”的教材呢?首先要做到否像孔子所说的“曰:思无邪”那样的境界,以充满正能量,乃至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而流传于世的优秀作品,来感染读者!这不仅是历史的赋予,更应该是义务的担当,这乃是当代诗词不能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当今涌现出的许多行家大家来看,相信是能够做到的。

           注:作者系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特邀评论员

                                                                                                                       2019年3月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直播预告 | “《诗刊》编辑面对面”对谈
  2. 《我们劳作在大地上:叶小平的诗》 | 新书上架
  3.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4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中的工业美学
  8.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0.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1.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2. 古都秋菊芳菲时 诗人兴会更无前
  3. 青春诚不悔,诗意耀中原——“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系列活动侧记
  4.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我与“青春诗会”的故事征集启事
  7.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 《诗刊》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赴河南开封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