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2020年海洋诗会暨第五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当代诗歌创作研讨会在江苏太仓召开。本次会议由《诗刊》社中国诗歌网主办,江苏省太仓市文联、太仓市浏河镇人民政府协办,太仓市诗歌学会承办。《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王山,上海虹桥开发区管委会常务主任安谅,江苏太仓市作家协会主席龚璇,太仓市文联副主席乐琦,浏河镇党委宣传委员朱学锋,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诗人、学者、评论家、刊物主编出席会议,诗人们聚焦新时代海洋诗歌,并围绕互联网时代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展开深入探讨,会议由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主持。
太仓是江苏省内唯一既沿江又临沪的县级市,区位优势明显,元朝时因漕运发达、海贸繁荣被誉为“六国码头”,是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在南船北马的时代,得益于便捷的水陆交通网络,太仓是江南“八府一州”的核心。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在致辞中说,第五届海洋诗会在太仓举办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太仓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也是中国走向海洋文化的发源地,海洋在当代是最具开拓性、创新性的内容,海洋对于当代诗歌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中国文明是一种陆地文明,诗歌以内陆的山水诗为主,很少涉及海洋。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文化强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诗歌永远走在文化建设的前列,海洋诗歌可作为文化创新的一个突破。近年来,数百位诗人来到太仓进行采风调研,深入体会海洋文化与中国新时代文明建设的关系,今年是第五届,是具有总结意义的一年,《诗刊》即将编辑出版太仓海洋诗会五年诗选《大海之门即将打开》,把海洋诗歌推向全国,开启中国新时代海洋诗歌的新建设。
2020年7月通沪铁路的通车,标志着太仓迈入高铁时代,据太仓市文联副主席乐琦介绍,如今太仓结束了“地无寸铁”的时代,“上海下一站太仓,太仓下一站上海”,从此太仓将形成“5+1”轨道交通网络。今年太仓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第九次荣登“最具幸福感县级市”榜首,太仓以“精致和谐,务实创新”为城市精神,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即临沪科创产业高地、临港现代物贸基地、现代田园城市样板、中德合作城市典范。未来太仓将继续深化沪太合作,进一步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海运文化、娄东文化、田园文化等地方文化特色。
浏河镇党委宣传委员朱学锋表示,浏河是明清“娄东诗歌”的重要发祥地,“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对浏河未来发展开启了新的空间,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的举办,汇聚专家的智慧,为浏河的文化发展把脉问诊,激发诗人的创作思维,推动浏河文化事业长足发展。
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认为,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具有东方文化色彩,如今中国面临着从大国走向强国,今天我们该如何走向海洋?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无不表明,中国始终通过一种和平的、友好通商的方式走向世界。同时他表示,新媒体时代的诗歌需要通过纸质媒体来实现经典化,规范诗歌的创作,因此编辑的工作非常重要。随着诗歌传播规律、诗歌载体发生变化,我们的创作与批评也面临着转型。
胡弦昨天偶然经过郑和纪念馆,看到海螺形状的砚滴以及由两条鱼构成太极图的罗盘,惊叹于古时候那些远涉重洋的人把中国文化和海洋结合得如此紧密。“我们文化传统里海洋诗歌很微弱,不像西方有荷马史诗、沃尔科特。在中国,海洋诗歌不是主流,由于缺乏海洋的日常经验,写好海洋诗歌不容易。”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海岸围绕段波教授的学术专著《19世纪美国的海洋帝国想象:詹姆斯·库柏的海洋书写研究》,提出库柏的海洋书写整体观照19世纪美国的海洋书写,拓展了美国海洋文学研究的维度,对于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他表示,当代的海洋书写不应仅仅于聚焦海洋元素、人与自然的搏斗,也可进一步拓展关于海洋的神话传说。阎安提出,我们身处一个没有远方的时代,物质上无所不能,但人的精神是否能赶上物质?后疫情时代,随着人类命运一体化,事物的边界和内涵发生改变,人和语言的关系也随之改变,诗人需要用卓绝的心灵和创造力穿越物质的迷津。
作为一个海洋诗人,我们需要坚持海洋文化宗旨——开拓创新,植根生活,安谅表示,坚持海洋文化的兼容性,不仅是历史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发掘当下现实。何言宏表示,他淮安老家的盐河绵延至此,体现了历史上“盐”所塑造的帝国时期的文化基因。太仓必定会成为海洋诗歌很重要的印记,海洋诗会的品牌在这里树立,海洋诗会唤醒、培育、激发了很多诗人的海洋意识。张予佳相信,海洋是联系“一带一路”的纽带,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在“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对海洋诗歌的提倡有助于我们树立文化自信。
对于长期生活在大地之上的诗人,海洋代表远方、未知、博大,吴重生为大家朗诵刚写就的《以海洋的名义拜访陆地》,他表示,大海构建着诗人思想的深度,太仓会成为海洋诗歌的地标,是新时代选择了太仓,中国诗歌选择了太仓。王学芯表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必然影响到诗歌的视野,海洋带来诗歌的开阔性,我们要努力写出胸腔里的海。马占祥认为,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赋予我们强大的文化自信,而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蓝图赋予今天深厚的文化内涵,当前的诗歌创作,要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展现中国诗歌的品质。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必将催生出一个海洋的诗歌群体。孔祥敬表示,生在内陆,对海洋充满敬畏,对海洋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加深,更鲜明地认识到海洋所具有的创新精神。海洋意味着蔚蓝、辽阔、澎湃、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张玉磬从草原来到太仓,她说,科尔沁草原的霍林河露天煤矿,过去是一片森林,而三百万年前是冰川,聚集着很多古生物。太仓是诗歌的海洋,是中国诗歌出发的地方。陈爱中提出,历史学界有一种假设,假如草原文化不入关,海洋文化为主导的中国可能会一直领先世界文明。诗歌是最适合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文体,我们要发挥海洋的先锋性实验性,推动现代汉语未来的建设。
“一带一路”让我们进一步审视诗歌与世界、与互联网时代、与社会和个体命运之间的联系,刘高举认为,如何写出个人视野下的海洋和“一带一路”,如何深刻反映出其中所蕴含和折射的自由开放、海纳百川、沧海桑田等思想,需要我们进一步思索。沙克认为,对话交流的时代到来了,诗人别无选择用汉语诗歌与世界交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汉语诗歌?他认为,应具备三方面的艺术技巧:真实性、诗性、语言性。
大海提供了辽阔的语言矿藏,敬丹樱第一次见到大海的时候,被完全陌生的地貌冲击了心灵,“第一次遇见海,我就心甘情愿做了它的信徒。”她认为,写大海不能停留在游客身份,否则将会陷入空洞的抒情,而需要深入到渔村,体会渔民的日常起居,感受他们的心灵变迁。林世宾认为,海洋文化作为背景,需要一种现代性的、朝向世界的视野和胸襟,诗歌是关于世界的建构,需要精神的强度和思想的资源。张二棍认为,置身于后农耕时代的诗人,应重新思考人与大地,乃至人与城市,乃至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夏午表示,今天的会议基于对海洋文化的领会,启示诗人们要放眼四海,拥有开放包容的心态。
出席会议的嘉宾还有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海岸,陕西作协副主席、《延河》杂志主编阎安,《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言宏,《上海文学》杂志社副社长张予佳,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玉磬,河南省诗歌学会名誉会长孔祥敬,无锡城市学院教授王学芯,《浙江日报》北京分社社长吴重生,吴忠市作协主席马占祥,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陈爱中,《中国文艺家》杂志社特约副总编沙克,诗人刘高举,《星星》诗刊编辑敬丹樱,青年诗人夏午,广东文学院专业作家林世宾,2015—2019年度陈子昂诗歌奖获奖代表张二棍,中国诗歌网事业发展部总监祝雪侠等。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