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诗群刍议
作者:南海风 2020年10月22日 14:21
476 收藏
有浅斟低唱处,便会有群体存在。诗歌从来就不是读出来的,而是唱出来的。群体能够聚合并存留,是有一定的共同话语才能存在的,而韩山诗群就是如此。韩山诗群是“在1990年代以来由韩山师范学院教师及在校、毕业诗人构成的数量庞大的写作群体。”这是一个简单的定义(李彬《韩山诗群与<九月诗刊>的互动共生》,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39卷第2期,66-70页)。至于韩山诗群的发轫史,感兴趣者可参考李彬的这篇文章,里面叙及韩山诗群的发展历程。韩山诗群首先是简称,全称为“韩山师范学院诗人群”。那么一看全称就明了了,这是一个高校诗群。
假若以韩山,或是潮汕地区风物人情入诗,间或韩山诗会、采风等,那么围绕韩山韩水这一区域性的诗歌创作,应该谓之“韩山诗群”也未为不可。但实际的情况是不可能的。诗本身就是跳脱自由的,而写诗的人也注定不会囿于一地一情。诗人是情是永远不会专一的,故而一个诗群的出现多少需要借助些外力,而不是自发性的力量驱动。如果不是作为一种运动,比如诗界革命,那么韩山诗群至多是一个小众群体。有诗歌制度,但没有诗歌纲领。个体诗人各自为战,诗海啜英。它成不了主流,也引导不了当代诗歌文化的大流方向。但其实韩山诗群并不需要肩负使命,对这个年纪轻轻的诗群“新人”,我想并不用过于苛刻。在地方上,广东诗坛上,粤东诗歌史里,韩山诗群绝对不会缺席。
韩山诗群之所以能形成如此气势,离不开“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韩山师范学院。高校诗群依托的是高校本身,无论是师资、学生、基础设施等等,都是高校自己自觉的凝心聚力,推动诗群的建设与发展。黄景忠谈到一个韩师校园诗歌创作的现象,那就是:“‘韩山诗歌’几乎就是名副其实的韩师诗歌。……一旦走出校园,大多沉寂下去,甚至完全消失了。”(黄景忠《校园诗歌、地方诗群创研结合与新诗教育笔谈》,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2卷第1期,14-27页)1993年,韩山诗社由现韩师文学院教授赵松元倡导成立。校园有了诗歌创作的阵地,加上一群热血而较为赋闲的文艺青年,诗歌收获自然颇丰。但到了校园诗人步入社会,那生活其实是在愈发远离纯净的“诗和远方”。除非是以职业诗人的身份立世,否则校园诗人的诗歌创造力(诗心)往往会被现实所逐渐扭曲。
一个校园诗群的存亡,还是要看校园本身。如果加以重视,那么这个群体依然还会存在并活跃。——韩山诗群就是这样的命运走向。如果不搞什么诗歌口号纲领,其实现代诗歌本身就很孤独,它终究会和孤独的个人诗人一起缓步走向孤独之旅。群体的事其实是撮合起来的事,而现代诗歌的是渴望无拘无束并正掌握着相对自由的,群体的存在终究是挂牌上阵。现代的湖畔诗社的陨落大事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个案。当然,人家至少还是个文学社团,有组织有自己的文学主张,还创造了中国真正的现代爱情诗。比起社团,诗群就像一个吟游诗人,别致清爽,但瘦削显得后劲不足。
南海风字
2020年9月25日于韩山书院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