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 丝 涌 泉

作者: 2020年07月21日17:09 浏览:222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作于2020年7月1日
我又拉起了《二泉映月》。
  我们是刚刚从荒甸上挖沟造田回到知青点,晚饭的玉米大饼子还没出锅,同学们大多都忙里偷闲倒到了土炕上。我搭弓在琴弦上歇息。    
“谁拉的二胡?这么好听!”屋外传来说话,声音很粗很犷,有些耳熟。进来的是旗知青办老耿。我们都叫他耿大胡子。其实他还不到四十岁,圆黑的脸,刮得铁青的连毛胡子占了多半个面。我住了二胡,同学们也都爬了起来和他搭话。可他还说二胡:
“旗里正组建乌兰牧骑,你去吧?!”
我没搭腔,只礼貌地朝他笑了笑。心想他只是随便说说罢了,我也知道我的二胡水平有限。
不料,几天后公社通知了大队,大队又通知了小队让我马上去旗里报到。我惊异里塞满了犹豫。我从心里不愿离开哈多河。
四月,北方大地还没有完全苏醒,山道两旁只冒出了星星点点那些性子急的小草。同学和老乡们送我过了一道岗又一道岗。最后分手时,我们都哭了。我说,我一定会回来的。
来旗报到的大多是知识青年,天津的上海的都有。接着,乌兰牧骑边紧锣密鼓编排节目,边考查队员。我,实在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我总想哈多河。从旗评剧团调来拉二胡的老马竟然断定我乡下一定有对象了,他是狗戴嚼子——胡勒。
两个月过去了,头场演出非常成功。队长告知我被录用了,我没惊喜。录取我的专业不是二胡,而是写作。队长是从内蒙古军区文工团转业的,他说文艺团体少不了创作人员,我写的几个小节目他很满意……
 开资了,有人举着钱大声喊道,我们有工作了!我倒是一直认为从大兴安岭下乡到哈多河那天起我就有了工作。在学校,我参加过校文艺宣传队,可从未做文艺梦。老马告诉我,我们是事业编,吃的是财政饭。他的话我不全懂,但也明白他的意思,乌兰牧骑,好单位。
我这才想起应该谢谢老耿。知青办的同志告诉我,老耿已经调回山西了,故乡有他年迈多病的母亲,老人家说啥也不愿来东北。
伫立在知青办院中,我一阵的愧疚了,老耿没端端我的饭碗,没喝一口我递过去的水,我连一声“谢谢”都没当面说与他。
关东清爽的夏风徐徐吹来,轻轻抚摸我的脸。我突然想到这儿:决不能辜负了老耿。
业余,我也常拉拉二胡 。这才知道了——是老马说的,二胡, 因其有两根银丝而得名,她始于我国唐朝,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她是独具魅力的中国民族拉弦乐器;它的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所以人们都喜欢她——可不,在我故乡胶东的村上就有许多人会拉二胡,我童年时就爱上她。
拉起二胡,我便想起了老耿。
大后来,我退役了乌兰牧骑,走进了一家电力企业。再后来,我在企业负些责任。那时候,工厂里重视文艺体育,我便走门串户,到处网罗文体人才。一次,我走进一农垦工人的家,这家孩子刚刚部队复员,正愁没有合适的安置。孩子大白天蜷卧在火炕上。我说明来意,父亲兴奋地把儿子叫起,果然是一高大英俊的小伙。在队伍上,他是篮球队的主力,打中锋。后来他便成了企业篮球和生产的主力。再后来他成长为一名企业领导。 
小伙子和他的家人一直对我心存感激,一些人也都说我是他的大恩人。我都冲他们摆摆手,不由得说起了老耿。
我相信这样的话: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我,实足一个心地简单的山东棒子,长日里总坚守眼见为实,若不是锒铛入狱的贪官们为争取宽大处理而老实的坦白,打死我也不相信买职卖职、买官卖官之类的事情——这样的银子怎好意思不眨眼地掏出和不眨眼地纳入?就不怕污了天污了地?怎有脸面见祖宗,教子孙?
我又拉了《二泉映月》,又想起了老耿。
岁月总是催人长进,我对《二泉映月》有了新的认知:她是“瞎子阿炳”旧社会成年累月流浪卖艺、喋血泣诉的结晶,开篇便是一个十六分音符的中音6(拉),为什么不是八分音符或更长些的时值呢——这是阿炳式的一声无奈的短叹。看不到边沿的苦水里,清泉和明月总会给人带来极美好的向往和希望。《二泉映月》早已是国际级的传世精品了,可我却才知,阿炳先生演奏的《二泉映月》是1950年夏天录制的。时年,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先生一番苦心,帮助阿炳几经打磨、反复加工才整理出了今天的《二泉映月》。我静静地想,倘若彼时杨先生在曲谱尾处轻轻注上一笔:“杨荫浏搜集整理”,按现行,是顺理成章的。那样杨荫浏早已随之扬名了。
杨先生也是一缕清风。凡拉起《二泉映月》,我总会油然想起杨先生,想起绍兴的清白泉——阿炳心中的泉该有她吧,想起了范仲淹老先生的《清白堂记》,“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的声音便晰晰而至。  
琴声悠悠,我祈天下风永清,月永明,泉永白……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