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乡愁斑纹的琥珀》
——为牛合群诗集《千秋成珀》做序
□刘慧娟
我说不清写作对人生有什么帮助。可是,偏偏有一部分人固执地、拼命地坚守一隅净地,倾了全部的真情,抒发、讴歌、提质、竞进。以至于成爱,成痞。成一种退一寸进一尺的神圣的责任。这种执着的热爱,让生命有了迎向困难的勇气,多了一份加持的力量。
牛合群就是这样一位执着于散文诗创作、而且咸有成就的诗人。初读牛合群的诗句,注意追求语言创新,有些诗句,确实凸显了他 深入的思考,起到用心雕琢的艺术效果。
他的诗作,洋溢着热爱乡土,热爱生活,热爱家国的主题。把上下五千年的诗章,浓缩为一部书,一个章节,一句话,一枚琥珀。他对生活对生命对灾难的反观、醒悟与洞彻,也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牛合群给我的感觉非常勤奋,继《半山》《一朵顶天》两部散文诗集以后,又很快抛出第三本散文诗新作,这种对散文诗情有独钟的热情,让我非常佩服。牛合群身在无间,心在桃源,以阳光般的笔触,泉涌般的真情,跨越性的哲思,抒写身边的一切:写人、写物、写神灵,写山川大地,写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胸中有大义,笔下有乾坤。
“我所熟悉的乡村,在一片低洼之地,比天蓝,与水近。有一声恣意的蛙鸣,就能唤回所有的风声,水声和人声。小河变得活泼起来,知了也开始尽情地吟唱热烈的爱意。芝麻开花,并不急于长高,它在等待那个扎长辫的姑娘,她们早已约定,要让那个经常来家中的扶贫叔叔看看,这个夏天,谁最漂亮?黄昏点水,触碰到了大地的旋律,一朵莲低下尊贵。忽隐忽现的新娘花有着不可方物的美;她的快乐无人知晓,她的幸福半紫半黄。山川东去,禾苗茁壮。一些豆荚,裹着土腥味,裹着一株庄稼的前世与今生;这份爱,什么时间打开都新鲜如初。”————《乡村方物》
“一朵乡下的桃花,一定领取了神的旨意,穿越无边寒冷与寂寞,让自己成为春天的一面红旗,欢喜也罢,痛苦也罢,谁也写不完一朵桃花的心路历程。”——《乡下桃花》
“它们知道,你的灵魂比江面宽,比江水深;它们知道,那个流放你的人,终将被历史流放。它们不会哭泣,但它们会把你当成水的儿子,并于一个节日,把你召回,召回楚的岸芷汀兰。让载满诗歌与艾香的龙舟成为飞鱼。让劈开的水路,成为一种醒世的涛声。”——《端午,被诗歌和鱼儿托起》
“飘忽,是一段长长的句子,有蝴蝶转世的情节,有凤凰涅槃的热烈。人间所有的花开,都不如它扇动一下翅膀。”——《人间所有的花开,都不如雪扇动一下翅膀》
“远远地,就见一群人抬着一副棺椁;带头的叫曹植,他们不悲不泣,但人人都在学驴叫。”——《王叫驴》
……
这些诗句,无不流露出明亮空灵的诗歌意境,体现出一个诗人所具备的艺术气质。人们对眼前熟悉的事物,往往是熟视无睹又十分迟钝的,对“失去”及“衰败”等想象更加敏锐,热衷于悲剧的力量。而牛合群的大部分作品,却充满活力和希望,具有催生和再造的冲击力,启迪人珍惜生命,热爱自然,感恩尘世。
诗句映照着诗人的心声、人格和善美。也许散文诗滋养了他的生活,让他时刻都能将身边的一切化解为诗,因为美好,让他活得很轻松;因为轻松,让他在欢畅的日常生活中,记录下更多更真实的心境;他打破了生命历程中所有的精神枷锁,将自己交给诗意的修炼,交给一朵故乡的桃花。也许无数个不眠之夜,都幻化成诗歌的功勋,让他出虚入虚,纵横驰骋,也为现实里点点滴滴的友情感动。
“尽管我比你大,你却反复说,我像你弟弟;我知道,这个冬天找到弟弟的人,一定是最幸福的人。大树,石头,河流,夜色,都停止了说话,我向你靠拢,你向我张开怀抱,并降下星星与云朵。越冷,味道越醇;越寒,内心越纯白,越精神;你是岁月里一抹素雅的高贵,被叶儿包裹成为月儿,被月儿凝结为水晶,被水晶做成抱心的爱人。”————《两棵白菜》
“冬天,正在快速老去,老得太彻底。来不及对一个人说谢谢,瞬间成了永远,痛苦结冰,冰冻住了水。一些雪,也是匆匆过客,潮湿了大地的心。有些冷,不是坏事。这样,虫子不会叫,我可以专下心来,等一朵雪,融化在心中,把属于汉水的意愿还给垂钓。”——《雪花是汉水打开的一个章节》
“人在内心行走,人生在一碗汤里站立,一寸辽阔,一百年寂静;天地在此,落袈在此,苍生在此。”——《一碗胡辣汤,可以温暖多少记忆与传承》
“知命而不算命,我时常在故乡拾起一把秃头的扫帚,在内心扫黑,除恶,洗白,顺天应命,坦然接受一切卑微。”——《把一首诗还给故乡》
纵观《千秋成珀》中散文诗的取材与选景,乡愁是牛合群诗作最响亮的声音。家乡是他创作的矿藏。自古至今,诗人能够操纵环境的力量很小,可以抒写的范围却很多。这是写作者的幸福,也是上天的恩赐。再现实的诗人,一开始都是从幻想出发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的深邃,慢慢地,那份年少的情怀,就是更多地关注了现实,有了思乡情结,有了广义的乡愁与现场发现。牛合群选择了乡愁与苦难作为创作的主题,发现和定位创作的原质。作品便有了扎进乡土的粗壮的根。思想就有了核,有了向外辐射的资本。每发现一个发现新原质,就等于写了一首诗,一组诗,点点滴滴,汇聚起来就是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一份千年修得的开明与禅悟。他的作品大多已抛弃了传统状描式的浅抒情和呓语式的空泛,将日常性的个人体验与人类共通的生存经验暗合,初现题材丰富、风格迥异、手法不一等特征。
写作和打仗一样,只要有自己的方向,能够做到清醒自知,不迷失自己,就能节节胜利。达到自己的目标。 度人,度己,度苍生社稷。
“我愿意活在朴素的世界里,而不愿意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我是谁,我落不了地,就让我飘在空中,轻成另一种风,另一个善意。”——《云朵》
“晒太阳的老人,眼睛迷成了一条地平线,谁也猜不透,他回到了什么朝代。”——《冬日》
只要看看牛合群的这些诗句,就能瞬间感到被家乡山水哺育的可贵,那个在灵魂深处被爱照亮的东西,时刻闪烁着感人的光芒。他从家乡、父老乡亲、山河泥土、桃园田野和寺庙等,都能找到心灵的映照与契入,通过这种通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机融合,相互转化,实现物我与共的诗化。曾经有人说过,作家写来写去,都是写自己。我赞成这个观点。不管是虚构还是非虚构文学,都离不开自己。有怎么的自己,就有怎么样的作品和作品里的人物。从童年到老年,不管以什么形式表现生活,写的都是自己的心灵经历和衍生物。当心灵负担不起承受的现实,于是,才有了文学。诗人,尤其是不堪忍受现实的有本真心灵的人群。每个诗人的内心,都是一口深井。诗句就像不同的井里,泉出的井水。牛合群的诗,味道是甜的,口感是清冽的。每个诗句都是有生命力的,蓬勃向上,葱葱茏茏。他的真情以及爱与诚,让人感到每一篇都有未尽之言,只是诗人笔下留情,给读者品味和想象的空间。
“南江,打开了百里大峡谷的历史与民俗对仗的大门。打开烟波之上氤氲的流向。”——《南江方言》
“我握紧雪,即刻感动冰的玉肌,春的温暖,还有神的力量。”——《春天,到神农架看雪》
“一些死连接了生,生生不息,就连死也生机勃勃。向上的种子和向下的草,都在天地方圆之内谱写生命荣光,没有障碍没有隔阂,是自然的走根,也是你的走笔。” ——《八斗:可以敲响历史,可以听见未来》
“那些衣着讲究举止翩翩风雨不惊的石磨,曾是这大地上万人跪求的贵族。它们把最后到手的粮食一点点咬碎,交给心诚则灵的劳动者,算是恩赐与奖赏。如今,它们早已退出了雷霆万钧的舞台,却还在像老式唱片机一样,支楞着耳朵;它们还想听一曲老歌,哪怕自己打拍自己哼唱也行。那是在寻找另一个自己的告白;风会把五谷收获的消息告诉它们,与它们唱一曲夕阳被推下山的挽歌。”——《最后的贵族》
“上帝用了一万年的时间,让一群桃花成精。星空之下,长成刘家的小妹,张家的大哥,长成会唱歌的石头,流泪的红沙河;长成会讲古的槐树,人形的五谷与方言。我总会爱上其中的一朵。把她当成我的白云,我的明月,我的黄土岗,当成我前世的福报,我生命的骨头。”———《生命的骨头》
牛合群的诗,充满了真情。真情是写好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有了真情实感,作品就一定不会散漫,因真情而可以找到被言说的理由,找到言说和不可言说的边界,照亮自己的写作认知路径,照亮情感的进退脉络。用更有艺术气质的渲染方式,对情感递进,使用进阶式的层层推进,最终达到感染读者的效果。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给那些还没有名字的山峰,都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温暖而土掉渣儿的名字,并赋予它新的意义与愿景;让那些还没有找到亲人的游子,可以很快找到家,回到家,哭一下鼻子。哭一下为我酿出第一口奶水的荆山。” ——《荆山》
“汉水不缺少追寻的人,但汉水只成全水到渠成的人。那些写在纸章上的句子,有许多变成了命运的草稿?秋天开始荡漾,一条高出地面的路,伸展,不动声色。”——《汉水》
“这把老椅,远离世界,拖着长长的影子,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把老椅骑行了多少岁月》
“那些倒伏的诗句,正被他们伏身,弯腰,一粒粒拾起。”——《在秋天的长雨里》
“走在秋光里,我就是那个被水稻宠坏的顽皮男孩,请不要叫我状元郎。”——《天下皆秋》
“一株晚风中的小草,摇曳天光。我看到了小草身后的奔流,还有比奔流更有力量的黄河大合唱。”——《遇见了黄河》
“你愿意吗?玉环
不愿意也要赴死,愿意更要成全。
强盛时,你是帝国的国色天香;衰败时,大唐也救不了你。
你死,皇帝不死,大唐不死,
你不死,皇帝还要死,大唐还要亡。
你活在爱里,你死在情中,爱刺疼你,情埋葬你。” ——《玉环之死》
读过牛合群的作品,我的直觉是:作为诗人,牛合群不管在诗中还是诗外,都是自律进取的,是秉烛前行的,是积极向上的。这一点难能可贵,一个诗人,对生活不抱怨,对所处的环境不怨恨,这也是一种大情怀。生活并不就是处处都存在不悱不发,是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写作的最好方式,即是人生的最大艺术,也是散文诗的最大艺术。
(作者简介:刘慧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诗刊》《星星》《中国诗歌地理》《诗歌月刊》《绿风》《诗潮》《上海诗人》《奔流》《中国煤炭报》《中国电力报》《中国诗人》《青海湖》《四川文学》《诗人》《散文诗》《黄河诗报》《作家报》《诗潮》《中国新诗》《脊梁》《散文诗世界》《中国诗人》等,作品入选《江苏文学50年•诗歌卷》《中国新诗》《中外新诗名句集萃》《新诗绝句》《英汉诗歌大辞典》及各种散文诗年选。作品入选初中、高中教辅用书。)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