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意,巧表达 ——我的写诗观

作者:意合园   2020年06月11日 10:24      586    收藏

在这里,首先感谢各位能在百忙之中来一起学习和探讨诗词艺术,艺无止境,愿我们大家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今天我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创作经验,介绍几点写诗的感悟,不当之处,欢迎各位指正。

写诗,并不是无所事事,更不是无病呻吟,诗是有价值的,并且有很多价值。

比如诗有它的实用价值,“千里家书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历史上一个关于六尺巷的诗词故事,一场民事诉讼,因为一首诗而结束了,它能排除纠纷,化解矛盾,正如中国画坛巨匠张生太老师所提倡的艺术观点一样“助人伦,成教化”!这里诗人的君子之风、长者之风跃然纸上,这也是我们每一位诗人应该拥有的。《随园诗话》卷一有个小记载:江西某太守将要砍伐古榕树,有人题诗于树上“遥知此去栋梁材,无复清明覆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它千年鹤归来。”太守读之怆然有感,乃停斧不伐。一首诗救下了一棵千年古木。 

诗有它的激励价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将人生的意义一语道出,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即使是现在,处处要求廉洁自律的今天,何尝不是语重心长的激励和忠告。这,也是诗的正能量。郑思肖的《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与一般赞颂菊花的诗歌不同,诗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和有激励价值的菊花诗。中国历史上的那些伟大诗篇的好处不仅在于诗歌的艺术,更在于作者光明俊伟的人格对读者的感动。 

诗有它的战斗价值,“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斗志昂扬,溢于言表。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一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唐朝刘禹锡,几经贬谪,几写桃花诗,“种桃道士何处去,前度刘郎今又来!”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不畏权贵,坚贞不屈,终于笑到最后。刘禹锡的几番人生际遇和诗词较量也因此赢得了“诗豪”的美誉。孔子在《论语》中说诗可以兴,就是激发斗志,振奋精神。

诗有它的经济价值,“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首清明诗,杏花村酒全国驰名,就是那个牧童也成了一名非常优秀的销售员,为当地经济做出了贡献。一首枫桥夜泊,叫人记住了乡愁,枫桥也成了旅游胜地。“江山也需文人捧,堤柳至今尚姓苏”,祖国的大好河山到处都一样,“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杭州西湖上的十景之一苏堤春晓就是沾了苏东坡的光!大家一读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就知道说的是西湖。对于热爱家乡的诗人来说,宣传家乡,责无旁贷!发展临朐,我的责任!

诗还有它的享受价值,一首好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精神享受,美好的容颜叫人眼前一亮,丰盈的心灵叫人经久不忘!好诗使人开窍,使人动情,使人解忧,使人神游,从中可以获得其他文艺欣赏所不能获得的乐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让人如见其境,“日暮平原风过处,豆花香杂菜花香”,让人如闻其香。“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让今天的读者都陶醉其中。“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就是一段鲜活的送客视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画面上有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我们能够看得到,但水的“暖”,鸭的“知”,是绝对画不出来的,“河豚欲上”,当然还没有上,画面上也不会出现。诗人从少数景物着眼,展开万物皆需我用的联想,创造出“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的佳句。借助触觉、知觉、味觉扩大和深化了画面上的视觉形象,使这幅画顿时活了起来,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这首诗画外见意,创造了比画境更高的诗境。当然,这也绝对不是景点上导游的介绍和描绘所能做到的。如果座中还有书法大家和绘画大家,一个书画家的目标如果远大,则应该具备诗词的写作能力。

诗有它的情感价值, 在人类文明史上,情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表现这个主题最为精练的文学形式便是爱情诗和友情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叫人百感交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叫人喜出望外。古往今来都不乏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情感诗歌精品,成了千古绝唱。不要老是抱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你自觉接受美好情感的熏陶了吗?你以身作则了吗?你教化育人了吗?你真心付出了吗?你无私奉献了吗?你执着追求了吗?“我们是如此紧密的相处,我们却又孤独的要死”,如何远离内心的孤独?注重情感,拿起笔来,健康讴歌,你就有可能远离内心的孤独,你的生活就会充实!“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就是标准的情感价值观,同时也是民族情怀和爱国情怀。热爱人民、与人为善,对劳动大众的同情,始终也是中华诗词的一个主线。我们来看杜甫的一首诗《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是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这诗是在劝说吴郞不必训斥偷食他家的枣子的无依无靠的老婆婆。考查此案,虽然吴郎合法,购买了杜甫的草房并且已经确权,妇人有错,一直想去打人家的枣子,但杜甫一副热心肠,善待贫苦,善待老幼,高尚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孔子在《论语》中说诗可以群,就是亲善和凝聚的人文情怀。

诗还有它的哲理价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阐述了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处世哲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浅显朴素的语言,说明深刻的哲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因景悟理,发人深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喻示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亦富于哲理意味。我们时常在讲与时俱进,“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与时俱进。我们时常在讲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峨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就是教育人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诗人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立法者,孔子在《论语》中说诗可以观,就是多观察多思考的意思。

传统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貌,是汉字语言艺术的精华。传统诗词 形式庄重,意境深远,语言精练,音韵和谐。读之朗朗上口,品之回味无穷,易记易传。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不能背诵几首好诗或传统名句。诗人不仅仅是拈花弄月,附庸风雅,一开始咱们说的,写诗,并不是无所事事,更不是无病呻吟的。他们表面写的是诗,其实是对社会的思索,对人生的考量。社会不断进步,诗意从未消减。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人没有文学情结?好诗虽然不多,激情从未消减。现在的诗歌活动依然十分频繁。中国人的诗性是在骨子里的。不是吗?就诗歌而言,《诗经》是我们华夏文明一个非常伟大的起始点。所谓经,就是原则,就是根本,是永恒不变的精神家园,纵观全世界,只有中华民族是一个以诗为经的民族,所以说,中国人的诗性是在骨子里的。在那个荒蛮的时代,人们穿着布衣,吃着淡饭,可就是有那么一群人远望星空,写“月出皎兮”,近观蒹葭,写“关关雎鸠”。用诗来表达自己的伟大的浪漫的人文情怀。即便在春秋战国的动荡时期,不仅君王在写,贵族在写,普通老百姓在写,妇女也在写。无论富贵贫穷,饱暖饥寒,都在写诗,所以我们的诗性就是浸泡在骨子里的。这也是传统诗词的魅力所在。

写诗,本质就是写情感,最重要的是发现诗。爱情,友情,亲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忧国忧民,一切积极健康的情感都可入诗。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所在,关键是去发现。一旦发现可以写诗的生活原材料,我们就要开动脑子这部挖掘机,去对着生活这堆厚土,挖掘出它的思想深度,堆砌出它的艺术高度,当一个作品既有了思想深度,又有了艺术高度的时候,它就是好作品,这个不用怀疑。初学正规写诗,我们不用害羞,就是那些大家诗人,我们也不用把他们当成“天才诗人”,他们之所以写的好,是因为比我们下的功夫深,比我们领悟的深,他们也就自然比我们写的好。总结而言,写诗无非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具体到两大方面:新立意,巧表达。

新立意, 就是突出一个我,阐述和表达我的思想,我的感受。新立意就是有新意,新意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关键就是去发现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是一种功夫,但诗外的发现也是很重要的功夫。也就是说的“无中生有”。人们常说的“我以我手写我口”就是这个意思。同样是写柳树,贺知章写的是春光明媚,“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表示赞美。而另一篇就截然不同,“绿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它写出了警示,写出了奉劝,阐述出了做人要低调。同样是写竹,郑板桥是赞美,“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而另有篇章则贬之又贬“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根细善钻穴,腰柔惯鞠躬。成群能蔽日,独立不禁风。文人多爱此,想来声气同。”这首诗不落俗套,从新处着眼,处处从对立面着手,体现了新奇。不要老是抱怨好诗都被前人写尽了,诗人的本性就是节外生枝,无中生有!不是吗?有什么文体能比肩诗歌更具独创性和唯一性呢?平庸的诗总是让人恍恍惚惚,昏昏欲睡。总是让人感觉到他的诗在另外一个同样平庸的诗人的诗集里看过。一写到女人就是花,一写到雨就是泪水,一写到雾就是忧郁,一写到秋天就是落寞。有多少诗人靠这种简单而又弱智的复制混得诗人的头衔,就是这样的人败坏了诗的名声。他们写了一辈子诗,诗集等身,却没有写出属于自己的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整个社会都在反思现在的诗,就是诗人不反思,依旧在那里一意孤行,自娱自乐,笑口常开。清代袁枚谈灵感时说“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说的就是创新。包括夕阳芳草这些普通景色在内,大自然充满了哲理,只要细心观察,用全副身心去体会,境由心生,就能在其中发现无穷的真谛,一旦有所触发,灵活运用,写成诗歌,就会有真正的情趣、理趣、谐趣,写出的诗就是绝妙好词。比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就是寻常景物变为绝妙好辞的佳作。说好诗都被前人写尽的作者其实是 思维最懒惰,江郎本无才。诗之不工,是思之不精!《管子》里面有句话“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告之”!说的就是只要你多学习,多思考,早晚会有茅塞顿开的时候!诗人首先要好好历练自己的洞察力。“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那里的竹子,如果没遇到王羲之,充其量就是荒芜一片。诗人首先就应该是生活大师和思考大师,李杜苏辛,哪一个不是饱读诗书?诗人的胸襟一定要是个大熔炉,去渣子,留精品,呈示与人!顺口溜,是用口顺出来的,而真正的诗,是用心顺出来的。

立意,要把人类情感的共同本质挖掘出来,不要去写个人的灰色情感,如果个人的灰色情感充斥于诗篇中,留下的作品毫无意义!不要去写小情绪,小感情,小圈子。不要假借诗歌的名义,去进行纯粹的“个人写作”。“假大空”的伪作品固然可憎,但“私小窄”的个人诗也招人厌恶。写诗歌和记日记是两码事。日记可以“私小窄”,但诗歌一定要真善美!现在诗坛上流行“滥情诗”,貌似情真,实则幼稚,恨不得让读者和自己抱头痛哭,泪流满面。不要追求在当今诗坛的小圈子里走红,要追求与老百姓的生活大圈子相干。情感表达既不能过,也不能不足,所以情感描写不能放任自流,要自我成熟。孔子在《论语》中说“诗可以怨”,但要注意哀而不伤。世界分为两部分,一是物理世界,一是精神世界,诗人就是主导人类的精神世界的,诗歌就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主打歌。所以诗人不能去伤害人类的心灵,不能去破坏社会的淳朴。“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哀而不伤,有神思,若是现在人写,“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春光从此别我去,空有两眼泪哗哗。”联想到现在的一些诗歌,叫人总觉得现在诗人的眼泪都不如西门庆的眼泪值钱。孔子在读到诗经的“关关雎鸠”时说,“君子发乎情,止乎礼”,写诗也是如此,诗词创作虽然也是“情之所好,性之所爱”,但也要止乎礼,不能过度宣泄。“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春天里荷花虽然未开,没有春风得意,但“未开”不是“不开”,等到秋高气爽的时候,荷花自然会开放的。独标高格,无傍他人,怨而不伤,这首诗呈示更多的是安慰,是自励,是对社会对人生的辩证,是“好好过慢慢来,春风总会吹过来”的希望和信念。诗人就是要大智若愚,装嘲作傻,写诗需要的就是“语痴而情真”。世界不论怎样,诗人眼里的世界一定要是美好的,善良的,干净的。这与诗词的净化作用有关。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就是思想纯正,不要过多描写负面和俗气的东西。诗人要站在生活的高岗上呐喊,不是在虚无的夜空里吟唱。诗词要升华日常情绪,而不是助其沉沦。院子里哪怕是一片荒芜,诗人不要去写荒芜,诗人要写“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惊喜和愉悦。诗人要做牧牛人,牧羊人,不要去做牧蛇人!只有挖掘出了人类情感的共同本质和普遍心理,你的作品才能和读者产生共鸣。如李白的《静夜思》,刚开始的版本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乾隆年间的《唐诗三百首》刊登的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把山月改为明月,就是作者自觉不自觉的将诗中特殊性的词语进行普适性的修改。修改之后,诗中的地理范围广了,适应人群多了,产生共鸣的朋友圈就大了,点赞的自然也就多了。不错,诗歌是源于生活,但是不要忘记,诗歌要高于生活,要升华生活。诗歌不能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人就是要叫人看到希望,诗人就是要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诗人就是要人类诗意的栖居在这个繁杂的世界上!所以,立意一定要正确,要精深。没有立意就没有诗,没有好的立意就没有好诗,这是不变的规律。立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下语,也就是怎么表达。有了新立意,我们再来巧表达。

巧表达 ,神明和苍天亲切的无偿的送给我们一个好句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首诗的开头,但从第二句就要由我们自己来创造,也是郭沫若说的"一分神来,九分汗下"。其余的句子怎么去和这个神明的句子搭配呢?我们去动用全部的精神资源都不为过。我们在写作中必须进行大量思考、决定、选择、组合!我们可以有一句依赖灵感,剩下的就是我们的艰苦的脑力劳动了。我们在谋篇布局的时候,要尽量选取自己熟悉的环境,布局要真实,有序,才能避免场景错乱。不要去生造和拼凑场景。一首诗的氛围里,只可以有一个基调,一个风味,景色可以变化,但是基调不能变,风味不能变。你可以写三十年河东,你也可以写三十年河西,但你不能第一句写三十年河东,第二句就写三十年河西,你可以写早晨,也可以写傍晚,但你不能第一句写早晨,第二句马上写傍晚。韩愈的《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里描写的氛围环境,紧扣主题初春小雨。如果放到现在的诗人去写,加上菊花的人有之,加上雪花的人有之,甚至加上月光的人也有之。意象乱取,辞藻强堆。作文可以作一片,写诗只能写一点。写大人物大题材也是这样,没必要和照相机一样面面俱到。诗歌的特质是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技法。中国有句话“至广大,尽精微”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它凭借小景物小物象以及生活中的细节具象,去凸显大景之情,大事之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样是表达孤傲冰洁、摆脱世俗的情怀,“古来圣贤皆寂寞,何况我辈孤且直”是直接喊出,而柳宗元只安排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就把作者想展示读者的一切表现的一览无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赞扬大将军李广,只需一个生活具象就行了。若是现代诗人,就这样写“将军叫李广,后人多敬仰。苦练基本功,日日在靶场”。宋人诗“但存心眼正,莫愁眼下迟。时人稍用力,便是转身时”这是一首咏石磨的诗,什么意思呢?做人和石磨一样,不能心术不正,不能歪门邪道,要一身正气、守住诚信,不要担心成名太迟,只要有人轻轻给你一点力,随便帮你一下,就是你时来运转、鲤鱼跃龙门的翻身之时。这诗就是委婉请求他人帮帮忙,但作者用石磨这个小物象表达,而不去直喊“我很正直啊,我很能干啊,帮帮我吧,录取我吧”。现代刊物上这样的混乱诗口号诗比比皆是,莫怪有的读者说千万别读现代人写的诗,脑子都被折磨的神经错乱了。如果诗作者克服了这些泛泛而谈和粗制滥造,把诗词和当代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更具体,欣赏者的目光便也会从古典诗词转移到当代诗词上。

诗的语言本身就是要优美简练,它崇尚“经济价值”,用最少的字尽可能去表达最多的意思,哪怕是一首二十字的五绝,也要意境开阔,主题鲜明,不能拖泥带水。要注重诗歌的微言大义!题目上的名字,一般不在篇中出现。咏梅的诗,篇中一般不出现梅字;咏菊的诗,篇中一般不出现菊字;咏雪的诗,篇中一般不出现雪字。初学写诗的人往往怕读者看不懂,看不透,一再重复,繁杂冗踏,这里我们不妨给自己提个醒,任何一位读者,都比你聪明!他们的阅读智商不比你低!人人都是诗人!现在很多作者,语言造句上总是习惯性写作,老是套用现成的词句,这实际上是认知上的惰性。写诗尽量运用诗的词汇,"人生七十古来稀",可以入诗;"鸡蛋一斤三块八",则不像诗句。“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是诗句;“卡啦OK先生唱,高级香槟小蜜陪。”虽然平仄合辙,对仗也凑合,但不能算诗句,只能是打油。诗与打油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合乎格律,主要看有没有艺术性和思想性。现在中国网络和报刊的一天的诗词产生量在五万首左右,也就是说每天都产生一部全唐诗,但流传极少。不尊重“经济价值”创作出来的诗词,最终也产生不了经济价值,大家也不看你的诗,也不买你的诗集。一首好诗至少有一句能引发读者思考的句子。好诗都有一句是诗眼的。

诗词表达的时候,还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诗词表达手法常用的有赋比兴。有人老是写“啊啊体”,啊,大海,真美啊,啊,长江,真长啊,啊,泰山,真高啊,便再也没有了下句。每当我们面对美景怦然心动时,万千思绪,如鲠在喉,只会说美啊美,就再也说不出一二。单纯的口语无法构成一首诗的意境,在美学表现上最终流于平庸。诗词的语言如果不继续流向粗鄙,那么欣赏诗词的人会越来越多!看过一则短文,爸爸和儿子在那里喝茶,儿子问爸爸:我为什么要读书?爸爸回答讲,我就这么跟你说吧,你读了书评论咱俩喝的这个茶的时候,就会说“此茶口感饱满纯正,入肠圆润如诗,随之而来是回味甘甜,茶汤橙黄透亮,幽香如兰,韵味十足,是茶中佳品!”而你没读书就会说“啊,好喝,真好喝!”中国有句俗话“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孔子说的“不学诗,无以言”,并不是不学诗就没有话说,而是不会去说,语言空泛,表达枯燥。读了诗,看到桃花你就不只是“好漂亮啊”,你还会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看到荷叶你就不只是“好看啊”,你还会说“接天莲叶无穷碧”;到了春天你就知道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到了秋天你就知道苒苒物华休。《诗经》中的民歌运用赋、比、兴手法,形象鲜明生动,使鸟兽草木的神态色采、天地山川的万千景象、人物的音容笑貌,无不活生生地表达出来。从《诗经》起始的赋比兴,特别是比兴手法,已成为我国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准则,对后代的诗歌发展,影响很大。赋是铺陈的意思,可对事物直接陈述,但赋同时还是推进器,好比火箭的一级分离和二级分离的推进器,将感情层层递进,节节拔高。比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但是具体到创作中,特别是比兴和夸张的手法运用,必须是艺术的、美学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徒增笑料尔。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加以大胆的联想,甚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联想,便不成其为诗人。赋是直陈,也是直说白描之意,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用于诗词创作,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还有一些题画诗,大都是白描的手法,比如选入小学课本的“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一篇。“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是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是兴的手法。兴,好像刚才我说的开场白一样,也是引子,引起下面的事情来,看似无关,实际有内在联系。诗有法,而也无法。从无法到有法,是不知到知的过程,从有法再到无法,就是飞跃和质变的过程,诗词在大家手中总是表现的意到笔随,轻巧灵动,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诗情会毫无阻碍的从胸中流淌到笔端。

《射雕英雄传》中,丐帮帮主洪老七传授郭靖降龙十八掌,“亢龙有悔”是其中的一招。“亢龙有悔”,掌法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倘若一开始就追求刚猛狠辣,亢奋凌厉,只要有点蛮力气,谁都会使了。“亢龙有悔,盈不可久”,因此有发必须有收。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还得有十分。诗词写作也是这样,打出去的力道,是实,是言有尽,二十个字或者二十八个字或更多,有十分;但留在作品自身的力道,是虚,是意无穷,还得有十分!哪一天你领会到了这“悔”的味道,这一招就算是入门了。诗歌的语言是太阳的语言,既要有向外辐射的光芒,要实,更要有内心的引力,要虚。当然这里面又牵扯到了诗词写作的虚实结合。写人人都知道的实事,就堵塞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所以一定要与能激发读者想象力的虚结合。虚实之法,也是诗作者和诗读者之间感情沟通的桥梁。“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是写实,“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逐渐转虚,把雪天送别的画面留给读者,让读者想象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写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逐渐转虚,把江边送客的画面留给读者,让读者去想象作者的满腹惆怅之态。 李白篇章“ 美人卷朱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诗无达诂,把心恨谁留给读者去完善去确定。李白写杨贵妃,不去具体刻画,只说“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到底多么美,读者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是写实,是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写虚,是神!前边是写实,村夫之语,后边是写虚,靓照天地。为什么人类喜欢诗?他们喜欢的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神采飞扬的神,而不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平铺直叙的人。“亢龙有悔”好比陈年美酒,上口不辣,后劲却是醇厚无比,那便在于这个“悔”字。悔者,回味也。诗词表达的时候,也是这样,要注意起承转合。作品要有言外之意。有的作者在谋篇布局时性子急,好做亢奋之龙,恨不得第一句就把意思全说出来,错了,文贵直,诗贵曲,诗要学会婉转表达,要善于做到收放有度。诗起句过高,后面若接不上茬,便成虎头蛇尾之势。绝句和律诗都需要注意。“起承转合”是历代诗文作者在创作时总结出来的诗文结构方式之一,是诗文作者创作经验的体现,最早由元代范梓提出来的。也是诗词宪法大纲里重点强调之一。那么,什么叫起承转合?所谓“起”,即开头。“承”在“起”后,是承接上一层而展开,包括顺接、反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合”就是诗文的结尾,即收合结尾,使诗歌的结构完整,往往是针对上面描述的内容作“集中”的表现,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等。总之,诗文中的“起承转合”,也就是如何开头,如何发展,如何承转和如何收尾的结构问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初春柳树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春风及一切创造性劳动的赞美。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起于对柳树高大风姿的整体描写,起句最好用景语,起句写景为以后的抒情打好基础,为后面的入情递进做好铺垫。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承首句而来,沿着作者观察的顺序,具体集中地写柳枝茂密,轻柔下垂的样子,也是对柳树柔美风姿的补充之笔。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看来是写柳叶的承句,但是略加品味,不难看出,它在写法上,笔锋已有了转向。前两句描写柳树高大轻柔,如玉如丝,这是写实。第三句已是作者联想的开始,逐渐转虚,它不再说柳叶怎么美,而是将柳叶作为连带物而展开联想,逆转笔锋并以设问的手法,从写柳树转向写春风。第四句合句,二月春风似剪刀,突出主题,亮出诗眼,对春天的赞美,对春风的赞美,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赞美,对创造性劳动的赞美,思维独特,比喻新颖,结构严谨,表达流畅,不用一个生僻字。手法运用好了,一首佳作就容易产生了。“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比如刘邦,他本人没有什么文化,既不是硕士学位,也不是诗社社长,但他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酣畅淋漓,气势磅礴!所以说诗词创作要有大胆想象!也可以这么说,诗词创作,宁可做野马,不可做疲驴。从起承转合这道流水线上下来的诗,一般都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

任何一种文学体裁的好坏的评判,都有它的一定的标准,例如,对一篇好小说的评判,它的标准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塑造人物惟妙惟肖,个性鲜明,语言叙述流畅自然,生动活泼。”对一篇好诗词的评判,也是有标准的。传统诗词,形式要庄重,诗不是乱排句行的哗众取宠,诗不是杂文,它有自己的空灵和意境,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句子凑在一起,就可以成为诗的。诗是情感的放飞,流动的韵律,它是友情、亲情、爱情、乡情最唯美的载体!意境要深远,不是和一些作品一样乱凑意象,松菊梅兰一大丛。语言要精练,不是和一些当代口语诗一样打着呵欠随口梦呓,音韵要和谐,韵味本身就是一种美,读之朗朗上口,品之回味无穷。况且语言是有呼吸的,诗的节奏就是语言的呼吸。写诗填词本身就是需要“一气呵成”,它需要的是一股“气”,好像人喘气一样,要平稳,要连贯,不要生扯硬凑,这样才能达到一片神行的境界。在这方面最典型的是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和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样,读着就叫人心随境动,酣畅淋漓!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沙,去伪存真,好的诗人和作品会日益清晰于诗坛,获得大众的认可!诗词作品的观赏,是可以雅俗共赏的,但诗词作品的创作,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去做的。白居易的诗可以众口相传,童叟皆知,但是不等于童叟都可以去做白居易。诗词艺术本身,它是带着贵族气质的,它必须要精心立意,巧加修饰。大力提高作者的艺术修养,让更多的人成为贵族,来享受诗词写作的乐趣,这是正确的方向,而不是改革掉诗词的贵族气质,将诗词庸俗化,把诗歌弄得面目全非、丑陋不堪来委屈将就和躬身下嫁更多的诗词门外汉!下一步,是应该努力将门外汉引进诗词的殿堂,化腐朽为神奇,而不是将诗词贬值扔出殿堂去,化神奇为腐朽,任人践踏。诗歌的无韵化散文化,实际上就是自废武功,自取灭亡。现在的新韵旧韵之争,新体旧体之争,就是这个谁进门谁出门的性质。现代诗坛一片混乱,一直聚焦在“人治”还是“法治”上,如果是“人治”,任何一位作者都可以一意孤行,自娱自乐,跟着感觉走,如果是“法治”,诗作者最好去先学习诗词宪法和美学大纲。为什么现在诗人被边缘化?为什么全社会都不想和诗人玩了?因为现代诗人不懂不学不遵守诗词的游戏规则。写诗的半老徐娘老是埋怨自己被社会抛弃了,又不甘心,就去隆胸描眉,追求表面美,但她忘记了应当和心上人心心相印息息相关。诗人也不要忘了和人民大众心心相印息息相关!当然,闯红灯和压黄线的,只是二流三流的诗人,真正的大家,他会去自觉遵循艺术规则的。还有一直存在争论的诗词创作中的“隔”与“不隔”问题。朦胧本来是形容月色的,你硬说太阳是朦胧的,诗作者在和诗读者之间就是故意制造了一种“隔”,制造了一种“晦涩”。苏东坡“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人花两忘,风流可喜。如果说朦胧是指创作活动和欣赏活动之间的自然阻隔的话,那么“晦涩”就是一种人为阻隔。它是由作品失误引起的,责任必须由诗作者承担。诗作者为了自己的“表现欲”而恣意创作的时候,不要忘了诗读者也喜欢酣畅淋漓的进行欣赏。所以,诗的好坏在于不隔或隔的“度”,朦胧是写出朦胧美,不是“隔”的太远,以至于彻底隔绝,阻断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六神无主,老半天的在那里嘀咕“这个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回事”。煞费疑猜。毫不客气的说,现在的诗坛状况不是人写诗,而是鬼画符。好的作品一般是不隔的,彻底隔绝的作品也是不流传的。余秋雨在《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中说“记住了,朋友们,伟大作品的一个重大秘诀,在于它的不封闭。不封闭于某段历史、某些典型,而是直通一切人;一般说来,不封闭程度越高,也就越伟大。例如古希腊悲剧、《离骚》、《浮士德》,至今仍处于一种没有答案、无法解决的不封闭状态,而且把我们每个人都裹卷在里边。这就是伟大。”余秋雨提到的不封闭,就是不隔!当今诗坛人为阻隔的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初学写诗的作者一看自己无法从正面从大路上去超越那些好作品,甘愿走进晦涩的泥沼里涂臭抹泥,标新立异,自娱自乐,这种一时一地的胜利感不会维持太久。一些诗词界的所谓诗坛法师和论坛吧主,从艺术角度为其吹捧,从美学角度为其开光,殊不知这样的作者走向的不是光明,走向的是死胡同,欢乐过后是悲哀。所谓的诗坛法师和论坛帮主为了捧红这些毫无价值的作品四处布道,不务正业。他们忙,不是看全国来稿忙,不是回复来稿忙,而是四处搞诗赛忙,各地当评委忙,为搞“冬天是冷的,夏天是热的”这样的诗词讲座忙。

现在社会,人人都生活在吃快餐睡小觉的时代,都很忙,好的诗词读者都不一定浏览,都不屑一顾,何况那些粗制滥造。“天下文章一大抄”绝对不是诗词创作的捷径。所以,真正的诗作者应当先自重,莫轻浮。创作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不比“锄禾日当午”这样的体力活轻松到哪里去,不比“开春先出粪,置下鐝和锨”的准备酝酿工作少到哪里去!只有经过寒窗苦读,才能一朝羽化成仙。我们要多学习,多思考,多练笔,不要老是空泛状物,你写的再具体能具体过照相机吗?世界是怎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笔下的世界是怎样的!“境由心造”,一定要带上你心灵上的东西,不管有没有文化,诗,一定要关乎我们的内心!诗人实际也是冷静的哲学家和精炼的幻想家。中国有句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新立意的金风和巧表达的玉露一旦相逢,结合好了,人间便诞生了好的诗章,你的诗就不是平庸之作!

本人诗作水平有限,只是想说明问题,绝无卖弄之意,还望各位理解。“一丛梅粉褪残装,涂抹新红上海棠”,传统诗词的复兴,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愿我们携起手来,为实现我们的梦想去努力奋斗。谢谢各位。

快乐无价!即使我们成不了名家,我们至少享受了写诗的激情和浪漫,神秘和梦幻!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诗意天下 和而不同”,第九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即将隆重开幕
  2.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4. 第一届“百年保定”诗歌文化节在雄安举行,雷平阳等7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参加
  5. “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镇江站)成功举办
  6.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8.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9. 吕进:关于《新诗的创作与鉴赏》的回忆碎片
  10. 遂宁国际诗歌周暨《诗刊》2018年度陈子昂诗歌奖颁奖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1. 苗霞|诗性智慧:斗折蛇行在有限与无限间——李长瑜近期诗歌论
  2. “苏东坡在无锡有个家”同题诗创作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5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5. 炸药箱上写诗获赞“当代版《活着》”,陈年喜的“炸裂人生”
  6. 每日好诗第45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星星·诗歌原创》投稿攻略|2025年征订
  8. 第44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0. 我们时代的诗生活 | 诗刊·诗词世界双十一直播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