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唠家常一样娓娓道来
——读李皓抗疫诗歌《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文/齐凤艳
抒情诗的一般特点是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它侧重直抒胸臆,或感染或鼓舞,或二者兼而有之。优秀的抒情诗还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李皓这首《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以上几点皆备,但又颇与众不同:抒情诗多借景抒情,而这首诗则是借事抒情,像唠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诗中,与武汉有关的过往,桩桩件件,铺成一条去往武汉的“路”;除了过往,还有展望,人未到武汉,先开始回忆,而这回忆的内容就是当下。这首诗之所以开阔且有气势,盖因其时间跨度大而形成的强大气场。其时代性更体现在它的当下性:新冠疫情在即,诗人“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他要做一名逆行者!
去武汉——那里正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市民们的健康和生命正在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威胁、侵蚀和掠夺!武汉,此时就是战场。疫情发展以来,不乏逆行者,去保卫那里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去与病毒殊死搏斗。军人出身的李皓,想必早就摩拳擦掌,磨刀霍霍了。然而事实上,他根本去不了,只有被批准的医护人员才有资格去!那么,作为一个率性的诗人,“恨当年未学医”!诗人凭窗远眺武汉的方向,在梦中、在心里、在意念里去了无数次——如此,才有了《我想坐车再去一次武汉》诗中十九次反反复复的咏叹: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咏叹中,我听到诗人澎湃的心潮,一次次激烈地拍打着情感的堤岸。这种回环往复的咏叹,构成了抒情诗独特的仪式感和音乐性。罗伯特•沃伦把诗歌界定为“一种言说”,具有“强烈显示的节奏,频繁出现的韵脚和比喻性”。节奏和韵脚在抒情诗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这首篇幅如此之长、情感内容如此丰富的诗中,“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反复出现,这种重章叠句不仅使诗人情感的铺排步伐稳健,也起到了像“顿呼”一样引领读者共鸣、加强感染力的作用。
情感是诗的发生,也是诗的归宿。一首抒情诗写这么长,如何才能够不空洞?虽然诗歌的长度,在某种意义上是内涵丰富性与抒情饱满性的保障,与此同时,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必须足够丰富、厚重。对这首诗而言,则一定是因为诗人对武汉怀有极其特殊而深厚的感情,不吐不快,要表达就表达个淋漓尽致。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大背景下,“武汉”迅速成为一个热词。这样的时刻,武汉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相信每个有悲悯之心的人,在某个瞬间都有过想去武汉抗击疫情的想法。这时,诗的感染力就生发出来了,它让读者的情感有了具体的依托。这归功于这首诗的叙事性语言:在书面语和口语之间,李皓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他是老道的,手法纯熟,拙里藏巧,不露声色之间表现出极为精湛的诗艺。
长期以来,诗歌一直抒情独大,唯“情”马首是瞻。然而,追溯诗歌发展的历史,叙事在诗歌中是享有很高地位的。我国的《诗经》和《汉乐府》中有叙事,国外的《荷马史诗》中有叙事。刚开始,作为一种高级的诗歌价值判断与文学标准,叙事享有很高的声誉,人们常常把史诗或史诗性写作置于文学正宗和诗歌正典的贵胄位置。但是,在后来的进程中,尤其是19世纪之后,诗歌叙事的趣味性与正当性逐渐丧失,人们甚至将叙事视为诗歌写作的无能表现。从对话和复调理论的角度,巴赫金信心十足地说:“如果不是全部,但至少有很多抒情诗也有叙事的一面。”
20世纪英国批评家考德威尔在谈到“诗的未来”时说:“诗在技巧上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准,它越来越脱离现实世界……”诗在“向内转”,虽然向内转未必意味着是一条诗歌窄路,更不等同于诗歌死路,但是,如果诗人挖空心思地考虑如何在诗的“叙事背后”和“叙事之外”大做文章、大有可为的话,那么一些具有当下和现实意义主题的表达就会受限。李皓这首诗,叙事为全诗塑造了坚实的情感依托,生动的现实影像使抒情不空洞,有依附,引导读者走进诗人的内心,从而带来强烈的感同身受之体味和比框。
比如诗歌的开头:
我妈妈的姑姑也就是我的姑姥姥,那一年
头也不回,跟着我姑姥爷随军去远方
姑姥姥的口音从此改变,再也变不回来了
而让我妈妈艳羡不已的南方大城市
从此在我小小的心里,深深地扎下根来
啊!武汉,我妈妈一直把你念叨至今天
这样的起笔,自然亲切,像两个情投意合的人在亲切地聊天。姑姥姥的随军故事,妈妈对武汉的念叨……瞬间将读者代入到诗人的叙述之中,当你再在心里说“武汉加油”的时候,你必定会感觉到武汉离你很近,武汉此时的疼与痛,与你是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而对于诗人本人而言,这由亲情回忆开始的第一节,却是他满腔情感的小小切口:武汉,在诗人母亲的念叨中出场,武汉一出场就是扎根在诗人心里的。嗯,精彩的开头!
之后,诗人从“诗”说起他与武汉的情结。当年的中学生对诗的追逐和遥望,与武汉有关;昔日的少年诗人之文学梦幻和大学理想,与武汉有关;而当时身为军人的诗人,与武汉战友的真挚情感也是值得称道的。战友们从武汉的来信中“湿漉漉的”绝不止是长江上的点点白帆、中华鲟的身影和鹦鹉洲的萋萋芳草,这“湿漉漉的”,既是诗人当年读信时的目光,也是诗人此刻回忆时的心情:那是一列装满回忆的绿皮火车,不急不缓,过往皆是车窗外的风景。
写到第十个“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时,诗人开始进入当下。之前的一系列铺陈可谓匠心独运,它们既是一种情感的酝酿,也是一种激情的推进器。这些铺陈形成一个深情厚谊的大海,通过这两句诗的自然衔接,诗人在这之后的抒情简直就是一腔热血在激荡了!这激荡之浪涛高高耸起却不突兀,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绪“跳动如雷霆”却有深邃的根基。更重要的,整首诗无论是叠踏十九次的“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还是这十九次叠踏前后的叙事,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大开大合,情感的千顷波涛和万丈雷霆都敦厚笃实如诗人本人。
近年来陆续读过李皓的一些诗歌,感觉他是一位秉承诗歌及物性或者现实性的诗人。武汉疫情发生以来,相信李皓一直没有中断思考:诗如何做到微言大义?如何“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尽管李皓自称这首诗是即兴之作,但我坚信这里面有他深沉的思考。通篇不见自说自话的议论,而是在沉静的叙述之中袒露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感情倾向。有境界的读者,自然能够体悟,而李皓只是点到为止,大胆留白。
这种叙事的写法使这首诗有了实录的作用,武汉当下疫情中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真实的人名、地名,真实的事件,真实的病毒,和白衣战士一样真实、触手可及!当我读到:“我只是一个蹩脚的诗人,我无法/带来雷,带来火,但我笃信信念是神/如果我到了武汉,我第一个要去/火神山和雷神山,我不能为它们/添砖加瓦,但我愿意为它们守候信仰/守候一颗颗火红的心,跳动如雷霆”,我看到诗人一直笃信的持重。大疫当前,诗人尽管不能作为一个逆行者,但是他有与逆行者相同的拳拳之心:用诗去回忆那温暖的,歌颂那不屈的,批判那失范的。
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当诗人在最后两节预支时间,写下前景,用“春暖花开”、“复兴”、“甜美”等温暖的字眼儿祈愿武汉摆脱病毒的阴霾,这不是口号,不是空洞的抒情!恰恰是诗人们“生命里大无畏的人格,最纯粹的良知”。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在诗里写到,“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吧!”一个有情怀、有信仰、有敬畏的诗人,才是一个真正的诗人,而狭隘、自我、怨怼是需要整个诗坛旗帜鲜明来摒弃的。
以爱落笔,长歌当哭。在大灾难面前,每一个有血性的诗人都应该有赴汤蹈火的勇气,即使不能亲临一线,也要为真善美鼓与呼,摇旗呐喊,展示出诗人的血性和情怀。从《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这首大诗里,我看到了李皓对生命的敬畏和悲悯,这正是他区别于许多诗人的独特人格。
我想告诉他:坚持就是一切。也用这句话,与武汉的同胞们共勉。
【附李皓原作】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李皓
我妈妈的姑姑也就是我的姑姥姥,那一年
头也不回,跟着我姑姥爷随军去远方
姑姥姥的口音从此改变,再也变不回来了
而让我妈妈艳羡不已的南方大城市
从此在我小小的心里,深深地扎下根来
啊!武汉,我妈妈一直把你念叨至今天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当我知道中学生诗人洪烛和邱华栋
先后被武汉大学破格录取的时候
我在东北一个叫做城子坦的小镇上
向西南方向深情地投去了初恋般热切的眺望
可惜位于山坡上的新金县第三中学
由于海拔太低,阻隔了我青春的激荡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1980年代的中学生,大都狂热地爱好诗歌
《中学生文学》《少年文艺》,还有《春笋报》
是那些有点歪才的少年,书包里的标配
他们基本都荒废了数理化和外语。捧一张
《语文报》,为变成铅字的几行小诗陶醉不已
每天都在做梦,梦想被大学中文系破格录取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武汉成了一代人的标杆,成了诗歌的圣殿
据说邱华栋除了会写诗写小说,还会点武术
我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打上了珞珈山
但他至少打败了马萧萧、周劲松……和我
我们那点三脚猫的功夫,几无缚鸡之力
最终被四面八方的军营收留,美其名曰投笔从戎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武汉是个敢于破格的城市,那些湖北兵
他们胆子大,什么都敢吃,什么都敢做
他们告诉我,长江的上空飞着一种鸟
一种叫做九头鸟的鸟儿,聪明透顶
当警卫连张指导员把我从鞍山羊耳峪,破格
调到沈阳万柳塘,我对武汉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我的雷达兵战友,大多考上了雷达学院
他们从武汉给我写来的信,总是湿漉漉的
长江上的点点白帆,不断掠过中华鲟的身影
还不时地散发出鹦鹉洲萋萋芳草的芳香
此后离开军旅多年,不管我躲在哪里
他们都能毫不费力地找准我的方位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是的,在2002年之前我一直在揣度
揣度一个只有三个镇子的城市,如何
在中国历史的洪流中,成为一个伟大的地标
揣度那些伟人,为什么纷纷在武汉
到中流击水?在与杭州西湖遥遥相对的
东湖,写下那么多浪漫的诗篇!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武汉是不是像重庆一样多雾,我不知道
反正我第一次飞往武汉的时候
大雾牢牢锁住了天河国际机场
我们的航班,不得不备降长沙黄花
那一夜,我们沿着扑朔迷离的洞庭湖
在昏昏沉沉之中,抵达细雨霏霏的汉阳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武汉很大,大得每一个镇子都堪比大连
武汉很挤,挤得我在黄鹤楼里无法侧身
从此开启的,除了眼界、胸襟和胆识
还有报业和一个人刻骨铭心的十年
神农驾神来之笔的一场雪,满地白银
心旷神怡的岁月,那是生命里的爱和黄金啊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武汉是个文人扎堆的城市,当我
与全国各地一干期刊主编,跻身刊博会
就像一滴水落进了不知深浅的长江
那一夜,大诗人车延高,张执浩,余笑忠
他们频频举杯,如果不是默白屡屡解围
我必定成为沉下去的河,成为一条武昌鱼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武昌鱼的刺,多么像那些冠状病毒
尖锐地扎进许多武汉人的喉咙
让他们咳嗽、发热,全身无力
而2002年的一根鱼刺,将大连旅游局长
对武昌鱼的美好想象,搅得涕泪俱下
他善于演讲的嗓子,被一顿午餐改变了腔调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最初的讯息总是被视为谣言,至今
仍然莫衷一是。那些来自特殊群体的谎言
是否比看不见的病毒,还要毒上一万倍
当武汉围城,他们纷纷开始逃避
推卸责任,逃脱追问,就连N95口罩
也封堵不住他们巧舌如簧的嘴巴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该逃离的早已逃离,不该逃离的
像著名作家方方,没事就发发微博谈谈风骨
诗人车延高,照例每天在微信朋友圈
发一段自创的警句;在乡下老家的沉河
每天开车带母亲去医院做透析;最幸福当属
年逾古稀的谢克强,女儿每天将菜放门口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我不敢把他们比作困兽,我只是
想去探望一下,安抚他们焦灼的内心
他们可都是浪漫的作家和诗人啊
他们需要春风和雨露,优雅的雪花
他们也需要来自文学的友谊
在危难之时伸出橄榄枝一样,温暖的手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我去武汉,绝不是给你们添乱
我只是想,像那些义无反顾的战友那样
做一个决绝的逆行者,迎着病毒
拉开格斗的架势,用尽全身的力气
铰杀。铰杀熙熙攘攘的飞沫
铰杀陌生的新型,铰杀恶毒的冠状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我只是一个蹩脚的诗人,我无法
带来雷,带来火,但我笃信信念是神
如果我到了武汉,我第一个要去
火神山和雷神山,我不能为它们
添砖加瓦,但我愿意为它们守候信仰
守候一颗颗火红的心,跳动如雷霆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我知道,通往武汉的高铁暂时停开
我只能寄希望春暖花的时节
坐着我喜欢坐的复兴号
坐上十几个小时,朝发夕至
喝酒也行,喝茶也好
在风景如画的晴川,谈诗,谈文学理想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到那时,你们脱下防疫工作服
露出甜美的面容,没有一丝恐惧和疲惫
我们也不用保持一米的距离
不再用眼神示意,不再用眉目传情
坦坦荡荡地,谈及先前那个冗长的噩梦
谈及我们如何肩并肩,众人拾柴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到那时,我们将那些消了毒的口罩
互相作为礼物,甚至像防疫服那样
写上我们平凡的名字,患难时的泪水
写上真,写上善,写上美,写上
我们生命里大无畏的人格,最纯粹的良知
在心里默念一个大写的名字:武汉!武汉!
我想坐车再去一趟武汉
就像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诗歌作者简介:李皓,1970年代生人,军人出身,资深媒体人,现供职于大连新闻传媒集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签约作家、诗歌创作委员会秘书长。《海燕》文学月刊主编,一级作家。
诗评作者简介:齐凤艳,辽宁康平人,有散文、诗歌、文艺评论发表在各级报刊。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