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凡的日常中发现诗意
作者:金不唤 2019年12月26日 11:02
443 收藏
评析——刘颖的诗《父亲日记》
文/戴逢春
面对一个主题,如何写出新意,是每个诗人都在追求的境界。诗人最大的难题是突破自己。
面对《父亲日记》,诗人刘颖没有选择那些高大尚的标题,而是选择日常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繁杂琐碎的“日记”?因为最难写的就是最不起眼的日常叙述。
对日常生活我们再熟悉不过,但每每写到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往往都会深陷在重复同质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要写好日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刘颖剑走偏锋,选择日常,选择父亲枯燥乏味的老年生活下笔。其实就是一种挑战,更多的是突破她自己其本身。
诗的本质就在于发现,一个好诗人一定能够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如何将日常生活,有效的转换成诗意表达。刘颖是这样写的:
"秋天被落叶隔在左边了/右边的树枝送过来一个初冬"。用一个“左边"一个"右边”就巧妙的将一个季节和父亲关联起来,让父亲的人生经历和自然规律达成和谐。像《诗经》.《关雎》里“左右采之”的笔墨把赋理解成铺陈叙述。从多角度向深度推进。用量词替代形容词,借用量词单位长度的相互牵引力,植入到诗学上,"一盆兰草、几只鸽子、一缸鱼"。让虚与实,有形与无形,主观与客观,之间进行巧妙的搭配营造细节。让画面感突出。"父亲不善与人交往/老房子的门墩模仿着他/父亲寡言/一盆兰草、几只鸽子、一缸鱼就是他的日记/他的句子简单平坦,不懂修辞"
“寡言的父亲”,“老房子的门墩”,形成动静相宜,构成了丰富的意象,巧妙的以门墩的形象展开的思索,把父亲比作门墩,,以物比兴的手法,一个憨厚木讷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当他面对兰草,鸽子,魚的时候他变成了植物学家,动物学家艺术家,他不再木讷。他像欣赏艺术品一样欣赏它们/遇到兰草,就纷纷开出春天/他脸上温和的笑容被鸽子衔着,天空打开了它所有的蓝/那些年轻时弯曲的日子/会在鱼缸里游动/。兰草花开出的春天,鸽子含着微笑满天翻飞,天空打开所有的蓝,弯曲的日子在魚缸里游动……这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有异曲同工之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种独特的力量,直击心底。
想象是诗人诗歌创作思维的内在驱动力,而意象则是写作终端的审美载体,想象通过意象来体现,而意象则更好地观照想象的推进和完成。
卡西尔说:“一切伟大的诗人都是伟大的创造者,不仅在其艺术领域是如此,而且在语言领域也是如此。他不仅有运用而且有重铸和更新语言使之形成新的样式的力量。他不是简单地屈从它,他能够统治它们,能将之转向一个新的目标。”所谓转换,就是利用语言的拟人、象征、暗喻等手法,将人与物、物与事物,进行嫁接、植入互换,从而达到语言张力所体现的广泛外延。
就像诗歌中"门墩"不单单是比喻父亲那么简单,它解构的不是那么单一化,而是,从单一的一个层面延展到可以去思考的更深层次的层面。就像故乡现在有那么多的留守老人和无人植守的乡村。“门墩”在这里只是充当了象征本身,这种隐喻的行径的确给诗歌带来了无限的扩张力。其实,被陈述的对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将那些不被人发现的,和被隐藏的“含义”挖掘出来,这也是诗歌艺术呈现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咐原作:
父亲日记
刘 颖
秋天被落叶隔在左边了
右边的树枝送过来一个初冬
父亲不善与人交往
老房子的门墩模仿着他
父亲寡言
一盆兰草、几只鸽子、一缸鱼就是他的日记
他的句子简单平坦,不懂修辞
他骨骼里刮过的萧瑟
遇到兰草,就纷纷开出春天
他脸上温和的笑容
被鸽子衔着,天空打开了它所有的蓝
那些年轻时弯曲的日子
会在鱼缸里游动
直到生活的疼痛成为遗迹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