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诗人中,“诗文双绝”的作家像沙漠里的清泉虽然很难找,但广东作家熊育群正在往这方面努力。君不见,他左手写诗,右手写散文,其中散文还得了鲁迅文学奖。他从写诗起步,诗作没有像散文那样多产,也未得过大奖,但决不等于说他的诗作就比散文逊色。
要达到诗文俱美的境界,至少应具有这两种文体的起码素养和驾驭能力,懂得“诗是空灵的,散文是写实的”这一最原始的区分。关于这一点,余光中曾说过:“诗像是情人,可以专门谈情。散文像是妻子,当然也可以谈情说爱,但是家务事太重太杂了,实在难以分身,而相距也太近了,毕竟不够剌激。”不能由此认为熊育群的散文所担负的只是“妻子”的义务,诗所扮演的只是“情人”的角色;或者说读熊育群的散文有如渴水,读他的诗犹如饮酒。熊育群的散文,有浓烈的诗的成分,而他的诗呢,诗中有文,文中有诗,是诗与文奇妙的结合。如《双城》开头一段:
两城相距
相依为命的人
相互倾听 或者靠近或者走远
午夜里的送别
像台风一般刮在心里
几乎无力抵抗 摧毁一切
孤独是夜幕放大的猛兽
疼痛投掷出重重的铁器
在一个人躺下的时候
铿然作声
……
前面二行有点像散文,但并不是散文;如是散文,必须写成“相依为命的人两城相距”。作者用倒装句,诗的韵味就出来了。“午夜里的送别/像台风一般刮在心里”,这里把人生戏剧化。后面写“在一个人躺下的时候”,平铺直叙,是散文手法。但将孤独比喻成“夜幕放大的猛兽”,这就是诗,属熊育群的独创了。第二段写两地分居者不停地在“呼啸无声”的高铁来回奔波,这里用的是矛盾句法。“呼啸”应该是有声,但说它无声,是因为它不会说送别的话。后面写主宰命运的不是人而是“巨型而奢华的车站”,这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至于有着什么样的“伤痛”,相依为命者是情人还是亲人,作者均秘而不宣。结尾“却像两个彼此遗弃的孤儿”,这“两个”为什么像“孤儿”,作者也未像散文那样有详尽的交待。有道是艺术最大的奥秘是隐藏,难怪熊育群作品诗句结束之时,正是读者联想开始之日。
一位建筑工程系毕业的作家,其诗作却不追求“建筑的美”,但有音乐的美。虽然不是句句押韵,但《我的一生在我之外》不少篇章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如《你的温柔从此不再》结尾:
台风夜
海在耳畔
鱼在天空
像一条舌头
你的温柔从此不再
此诗不仅可供“眼看”,也可供“耳听”。“海在耳畔”说明台风的节奏不断,在天空中反复回响。至于鱼本来在地下,作者却说在天空,这里说的是醉话,也可说是梦话乃至疯话。有道是神经正常的人写散文,神经不正常的人写诗。“不正常”是因为作者在这里用了超现实性主义手法,增添了童趣,这比现实显得更美,更精彩。接着作者把鱼比喻为“舌头”,这和前面的“台风”对比,一柔一刚,一弱一强,相得益彰,使诗的张力扩散开来,读之感到声情俱茂。
熊育群的作品属“新移民文学”。他先是从湖南去上海,再从上海到广东,一住就是几十年,成了地道的新广东人,其作品也成了“文学粤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体现在该书第五章《南方木棉》中。他咏凤凰树,过伶仃洋;咏南方木棉,过清远北江,他发誓要把南中国的海岸走遍,为做一个新岭南人自豪。我尤其爱读《一棵凤凰树》这一段:
……
生长 却没有足迹
你的气息像深夜里的大地
几许朦胧 几许温存
我与你的目光一起迷失
熊育群的诗,诚然不是一读就懂的诗,“几许朦胧”是他的特色;“几许温存”是他给读者的能量。有时读者也会和作者一样迷失在诗行中,但他那“潜伏的文字”,分明给你启示,越咀嚼越有滋味。《我的一生在我之外》所暗藏的命运玄机,所掠过的倩影,所展现的真实的白日梦,是作者精神和情感的影像,是生命的感受和领悟,是生存的一种体现,是心灵悸动的一次次检拾,同时也刻画出他一些“不可告人”的轨迹。
作为落地生根的广东新移民作家,熊育群的作品不限于写南粤大地。他写西部阵风,放眼全国;他敲响“欧洲的钟声”,面向世界。他不守旧,更不画地为牢,勇于接受新的挑战。任何地方的风景风物,都容纳在他的笔下。“我的一生在我之外”,这“外”,显出他的宽广胸怀,使他获得了成就感,也使广大读者获得了满足感。
熊育群能现代,能古典。他作品的诗味,在抒情短章之外,又在赋体之内。《我的一生在我之外》第九章写的《好心赋》《珠玑赋》《巴陵赋》,还有《红军长征过粤北赋》,所呈现的不是发霉的韵味,而是有着鲜活的时代精神。人们惊叹熊育群古典文学修养深厚的同时,也折服于他对早就“僵死”的赋体所作的革命性改造。这组赋启示我们:我们要继承传统,不能将传统放一把火烧光。不能与传统一刀两断,并不意味着“踏着平平仄仄的步法,手持哭丧棒,身穿黄麻衣,浩浩荡荡排着传统的出殡行列,去阻止铁路局在他们的祖坟上铺设轨道”(余光中)的保守僵化。熊育群是传统的继承者,也是革新者,同时是赋体的叛逆者。他写的新诗本是反传统的,但从不准备与传统脱节。他的新诗吸收了西洋诗的营养,但其成果仍是中国人写的新诗。
熊育群继承赋的古典传统而发扬光大之,他所建立的新的活的传统。这里讲的“新的活的传统”,是指写得爽朗而通畅和每首不同的开放流利的章法,以及错落有致的句式,较为自由的押韵,这一切均是为了刷新知识,启人智慧,形塑成面向世界的宽广视野而又洞察幽微的新赋学。作者是那样讲究声韵之美,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式,灵活多变的韵脚及排比、对偶的传统修辞方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严谨、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这正是熊育群赋体的艺术魅力所在。
总之,无论是熊育群的自由诗,还是传统的赋,表现得是那样从容淡定。它既包括着传承,更体现了新时代的转换亮色。作者礼赞伟大的新时代,但不是标语口号;他致敬古典文学经典,又企图超越经典,让自己的创作在传统之内,又在传统之外。他就这样永远探求着新诗民族化、现代化的可能性。《我的一生在我之外》,正是他这方面成果的漂亮展示。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