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新中国,人民的文艺
2019年7月16日,我和作家艺术家们一道,在纪念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总书记充分肯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70年来的成就和贡献,勉励我们做好新时代文联作协工作。这封贺信,饱含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尊重和信赖,贯穿着对党和人民的文艺事业的严肃要求和殷切期待。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当代文艺也走过了70年光辉历程。此时此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回望出发点和来时路,有太多激动人心的画面、声音和色彩涌到眼前——
1949年7月6日傍晚,周恩来同志《在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即将结束,毛泽东同志莅临会场探望代表:“同志们,今天我来欢迎你们。你们开的这样的大会是很好的大会,是革命需要的大会,是全国人民所希望的大会,因为你们都是人民所需要的人”“你们对于革命有好处,对于人民有好处。因为人民需要你们,我们就有理由欢迎你们。再讲一声,我们欢迎你们”。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4天后,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文学期刊创刊,它的名字是《人民文学》,毛泽东同志为创刊号题词:“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
文学家艺术家们对旭日东升的新中国文艺满怀憧憬。丁玲说,一个真真为人民服务的作家,应该养成一种真真的,一切为工农兵的,冷静的,客观的忘我的大气概。巴金说,把艺术和生活糅在一块儿,把文字和血汗调和在一块儿创造出来一些美丽、健康而且有力量的作品,新中国的灵魂就从它们中间放射出光芒来。冯至说,这时感到一种深切的责任感:此后写出来的每一个字都要对整个的新社会负责,这时听到一个响亮的呼声,“人民的需要!”如果需要的是水,我们就把自己当作极小的一滴,投入水里;如果需要的是火,就把自己当作一片木屑,投入火里。
——在新中国初创时期的这些永恒时刻,一个词在所有人心中鸣响,这就是“人民”,这是时代的最强音,中华民族历经重重苦难曲折,终于站立起来成立了人民的共和国。新中国的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是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从1949到2019,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始终不渝的初心。
扎根人民,永葆文艺生机和活力
回顾新中国文艺光辉历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中所说:“广大文艺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创作出一批又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文艺作品,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经典艺术形象。”70年来中国文艺的根本成就在于,我们探索、开辟、坚持、发展了一条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中国伟大的社会变革和壮阔的时代发展同步伐、共生长的道路,它的根本性质、它的前无古人的革命性和面向未来的创造性在于,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它在人民的生活和实践中获得内容和形式,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自己的目标,它始终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为实现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新中国的文艺继承革命文艺的传统,一开始就致力于把人民群众作为表现的主体。作家艺术家们倾力表现人民的奋斗实践、生产生活,工人、农民、战士、知识分子,革命者和普通劳动者,人民的形象昂首走到作家笔下、走向舞台和银幕中央。第一次文代会期间,在名家云集的艺术作品展览上,李可染的《学文化》、齐白石的《老农夫》等“新国画”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画作,“将从来是与现实生活游离的国画艺术拉到与现实生活结合的道路上来”。虽然国画艺术如何继承传统、反映时代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但这个例子说明,人民的生活和形象成为表现的主体,为新中国文艺开辟新的广阔天地。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信念,也是蕴含着充沛不竭创造活力的审美实践,持久激发着中国作家艺术家的热情和才华。
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中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反映人民的心声,与人民一道前进,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成为人民生活中具有强大能动性的精神力量。7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回顾我们的成长、观照我们的内心时,都会想起生命中那些珍贵的时刻: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首诗、一支歌曲、一部电视剧或者一幅画……总有那样的时刻,我们的心被文学和艺术作品所照亮,仿佛那就是写给唱给演给画给我们的,它们带我们领会生命的意义,领会祖国与理想的崇高,领会历史的人间正道与生活的丰盛多彩,让我们深切体悟美与善,让我们获得逐梦的激情与奋斗的力量。70年来,一代又一代作家艺术家以卓越的创造高举中国精神的火炬,丰富扩展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人民,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剧中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剧作者”。从赵树理、柳青到路遥、贾大山,新中国一代又一代作家艺术家以高度的自觉、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执着在人民中间扎下生命和艺术的根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70年来不断涌现着当之无愧的人民作家、人民艺术家。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文艺创造力前所未有地尽情迸发,深刻改变了传统的文艺生产和传播形态。自上世纪50年代起,众多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投身文艺事业,在新中国文艺历史上留下鲜明印迹。今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媒介技术进步,文艺创作的热情和能力正在广大人群中扩展,网络作家、签约作家、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等新兴文艺群体成为活跃的创造性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这是7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的一条基本经验,只有这样,我们的文艺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拥抱希望的田野,抵达艺术的高峰
70年沧桑巨变,70年初心不改。回顾70年历程,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道路充满自信和自豪;展望未来,天高地阔的无限前景正在我们面前展开。历史已经被创造,历史正在被创造,新中国文艺史册将会铭记2014年10月15日,就在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指明前进方向。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站在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想起毛泽东同志1949年的勉励:“人民需要你们”;想起邓小平同志1979年在第四次文代会上的期待:“在这个崇高的事业中,文艺发展的天地十分广阔。”“同志们一定会拿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艺术成果,向祖国和人民汇报。”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宏伟的历史进程中,“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中国广大作家艺术家在新时代承担庄严崇高的使命。高举精神之旗,与人民一道前进,首要的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给内蒙古乌兰牧骑队员、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给老艺术家牛犇写信,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向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致贺信,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更大繁荣发展指明了道路。这是一条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以明德引领风尚的道路,是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牢记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初心,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创造、奋斗的道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新的历史方位,把个人的艺术生命自觉汇入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要在人民的创造中实现艺术的创造,用文艺凝聚起新时代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在历史移山倒海的宏伟运动中抵达艺术的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新时代中国文艺的繁荣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颠扑不破的真理力量。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人民也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在他们身上,有着千姿百态的情感、爱恨、梦想,以及内心的冲突和忧伤。新时代受到人民喜爱的文艺作品,包括最近揭晓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都努力准确地把握普遍与具体、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从一滴水看出江河的奔涌,从奔涌的江河感受一滴水的心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中反映现实的结构、时代的潮流,这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既是艺术的伦理问题,也是美学问题;既关系到作家艺术家的自我建构,关系“我是谁”“我在哪里”“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也关系到如何认识历史、如何把握现实,关系到表现什么和如何表现的问题。这一切都没有捷径可走,新时代中国文艺工作者都需要在生活中、在人民中不懈自我锤炼,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艰苦的艺术创造中竭尽全力给出尽可能完美的解答。
人民的生活如同大地,在新时代,希望的田野正在无限展开。2019年,我去了内蒙古、去了新疆、去了湖南的十八洞村,呼吸草原,呼吸边疆,呼吸十八洞村的苍翠青山,我的感受是匆忙的,也是深刻难忘的。为了实现伟大梦想、建设美好生活,我们的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劳作,正在自信地创造前无古人的伟业。在十八洞村,在农民和干部中间,感受着他们内心的阳光和意志、辛苦和自豪,我强烈意识到,此时我就站在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交汇点上。近14亿中国人民正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壮举。这伟大的时代呼唤着杰出的作家艺术家,我们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与人民一道前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铸魂,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精品力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原标题:与人民一道前进——新中国文艺的初心和使命。)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