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国际文学周”的重要单元,今年的“诗歌之夜”放在了拥有700余个位置的虹口区工人文化宫。
我到现场时,距离朗诵会开始还有半小时,竟然只有寥寥数十人,不禁暗暗为主办方担心起来。和90后小说家王占黑聊了一会,再回头发现偌大的会场已经满满当当。诗歌真是具有迷雾一般的魔力。
属于诗的夜晚开始了。
“侧耳”主播精致优美的演绎。程千千 摄
“侧耳”的主播们首先登场。这只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的新闻主播组成的声音团队,近年来在上海的文化舞台上非常活跃,深受读者喜爱。诗人张定浩也参与其中,在他给我的描述中,他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他们理解作品,帮助他们朗诵得不那么“专业”一点。
果然,穆旦的《赞美》在他们的演绎下,足够饱满,足够深情,情绪和节奏没有一丝偏离。这是好的大众声音美学,但不是我期待的诗的声音。
这次诗歌之夜,作家们按照主办方理解的特点被分成了七组轮流上台,大概是什么小说家方阵、视觉系、英语文学帮之类的。
徐则臣朗诵了两首马克·卓狄尼的作品。程千千 摄
茅奖新科得主徐则臣是第一组小说家方阵的领旗手,不可避免地又被主持人要求发表获奖感言。优秀的写作者都精通语言的逃遁术,徐则臣也是深谙此道,“说家园吧,(家园)在远方。”
一句话赶走了茅奖,把舞台拉回到诗的现场。
刘亮程展现读诗的艺术。程千千 摄
轮到刘亮程时,我很怕这个主持人要他发表没获奖感言。还好他只是被问了诗歌中的家园在哪,刘亮程的回答可能是当晚最具诗歌美学的——“我的诗歌家园,在黄沙和云朵之上。”
王耀庆读蒋勋《愿》。程千千 摄
他读的是自己1991年的诗作《隔世情语》。声音低垂,神色萧索,仿佛一个迟暮老人在回忆一生中后悔的事。节奏和文字严丝合缝,没有修饰,没有设计,却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撞击着我。这可能才是现代诗应有的读法。就像后来演员王耀庆被要求点评下前面文学家的朗诵,“是不是觉得,都不如我”时所言:这就是我心目中诗人读诗的样子。
杰西·鲍尔对为其配上演奏,感到“strange”。程千千 摄
美国作家、诗人杰西·鲍尔同样如此。他带来的两首短诗精确而充满力道,但他在台上却是暧昧而含蓄的,用词回答主持人的问题,然后安静地读诗,安静地等待演奏家演奏完颔首下台。
叶舟读自己的诗歌《怀想》。程千千 摄
叶舟没有刘亮程幸运,他虽然避免了被问没得奖的尴尬,但逃不掉被恭喜入围十部作品的尴尬。而且他也没想到写了三十年诗,会在“诗歌之夜”被问写不写诗这样的问题。
我有些难过。要知道,整晚25位登台的作家中,大概只有三五位算得上以诗人为主要身份的作者,叶舟就是其中一位。
德国哲学向来与诗歌关系密切,沃尔夫拉姆·艾伦伯格选了斯蒂芬·格奥尔格的《词语》和荷尔德林的《面包与酒》。徐萧 摄
王耀庆十分精彩地吟诵了《将进酒》。徐萧 摄
但当听到哲学家沃尔夫拉姆·艾伦伯格对诗的阐释,他说诗和哲学一样,都是我们关照世界的方式;当看到王耀庆对《将进酒》的精彩演绎;听到齐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带来的非洲之音;还有王占黑小小身体展现出的巨大能量……我也释然了。
年轻的作家们(王占黑、阿迪契、朱山坡、马特·基林)。徐萧 摄
诗歌之夜,或许原本就不是诗人之夜。诗歌,属于所有人,属于热爱。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