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史”“凡人小传”的写作,生成了饱含海洋气息的新鲜而别致的意象与想象
北京大学教授臧棣、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祥、南开大学教授罗振亚、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言宏、上海大学教授钱文亮联袂予以推荐
《盐的家族》作者: 缪克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8
内容简介
2003年10月,著名诗人、九叶诗派长者辛笛在为诗人缪克构的第一本诗集的序言中写道:“我把中国新诗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像克构这样的年轻诗人身上。生活中不能没有诗歌,他们在追随诗神的过程中也会有困惑和痛苦,但只要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就一定会走向新诗发展的新高峰。”(《序:读克构诗集》)
时隔16年后,缪克构推出了最新作品集《盐的家族》。这是诗人不断走向成熟期创作的诗歌作品精选集,近年来发表于各大重要文学刊物,包括《盐》《盐的家族》《寻盐》《听雷》以及“凡人小传”等代表性作品。
评论家认为,“诗人缪克构的诗歌世界疆域广阔,充满个人生命经验的在场与唯美主义的哲理思考,特别是其‘家族史’‘凡人小传’的写作,生成了饱含海洋气息的新鲜而别致的意象与想象,具有清晰的辨识度和独特的人类学与风俗史价值。”“缪克构的诗歌犹如一湾海水,执着、热情,而又在平静的海水深处激流暗涌。他用语言营造一个现代氛围,试图于世俗化的生活场景中抵达诗意的现场。”
作者简介
缪克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协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1974年出生于温州,1990年中学时代开始诗歌创作,1995年大学时期被评为中国十大校园作家,同时开始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独自开放》《时光的炼金术》,以及长篇小说、散文集《漂流瓶》《少年海》《黄鱼的叫喊》等十几种。编有五卷本《辛笛集》。曾获中国新闻奖一、二等奖,中国报纸副刊作品金奖,中国长诗奖以及上海长江韬奋奖、上海文学奖、上海文化新人奖等。2013年10月开始担任文汇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
目录
卷一
大海与盐
3名字
4秘密
6寻盐
15盐
22简史
23垫子
25祖父小史
27送行
28祖母小史
30寂静
31背
33不倦的渔火
34手足
36年轮
37盐的家族
46相隔
47交谈
48海神
49先生小史
51姨父小史
53木匠
54悬棺
55海之乡
62旱地
63招潮
65听雷
卷二
城市密码
75地铁车站
76一个孩子在风中奔跑
77大风把尘沙吹尽
78一百片叶子中的一片
79力量
80雨的声音
81独自开放
83在她陌生的城市
84女孩子
85秋风
86带动
89判决
92线路
93正午
95茂名北路黄昏
96外省书
97远和近
98回响
99偏右
100立冬
101发觉
102风眼
103蜜
104撒盐
105死亡证明
106梅雨
107听听
108陆家嘴
110鹦鹉螺
112日晖港
113大洋山
115横沙岛
116雀鸣渡
卷三
日月诗篇
121枫叶飘零的国度
128布拉格的秋天
129人骨教堂
131出埃及记
138日月诗篇
143亡灵节
144星空
145孟买
146三角梅
147访摩耶精舍
148丝路组曲
154下西洋
156边塞
157马蹄寺
158听泉
161黑马
164火车
卷四
羿的传说
169羿
【编辑推荐】
缪克构诗歌中 “家族史”“凡人小传”的写作,生成了饱含海洋气息的新鲜而别致的意象与想象,对盐民所特有的人类学和文化风俗史意义上的个性、细节、生命形态等有着具体、丰富的审美转化与诗性表达,因为深入了我国几千年诗歌写作都很少耕耘的领域而显得弥足珍贵。
诗 歌
卷一 大海与盐
名字
我的名字,语出《文心雕龙》:景文克构
意为子承父业,并发扬光大
这让我陷入长久的羞愧
祖父是一个在海边晒盐的盐民
每年夏天,都会拦截一段大海
在太阳底下蒸发
凝结成一种称为“盐”的晶体
父亲则是一个渔民,他在茫茫大海上
一次次撒下渔网
有时候空无所获,有时候
捞上来满载的鱼虾和蟹
而我,既不会晒盐,也不会捉海
只会写一些“无用”之诗
帮我起名的乡村私塾先生安慰我
这其实也是在生活中提取光
他今年九十岁了,我相信他的话
秘 密
父亲把风暴藏进了大海
我在黄鱼的耳石里
听到了雷鸣
风暴的前身是闪电
它被祖父藏进了大海
我吃到的盐里有光
作为盐民和渔民的后代
我的胸中藏着一个大海
大海里的闪电
大海里的风暴
都在敲打着我的骨头
夜深人静时我会把它抽出来
像一根笛子般
吹一首安魂曲
连惊涛听了也会翩翩起舞
连乌云听了也会散开阴霾
人世需要这样美妙的声音
如同大海的深渊
都有一根定海的神针
我也有秘不示人的法宝:
一副用以护身的墨囊
用以遮蔽那些天敌的眼睛
它们是:小恶,大悲,绝望,慵懒和虚无
此外,我对世间万物抱有善意
据说,这是一个家族生生不息的秘密
寻 盐
一九三七
脚下的故土无法舍弃
哪怕它是汹涌的海
俯身的劳作无可选择
哪怕刨出的是苦涩的盐
在汗水里打捞岁月
有时候只是一张空空如也的网
在睡梦中疾走
有时候只是为了回到噩耗前的那一刻宁静
对生活,祖辈们所求无多
儿孙们拿着无形的鞭子
抽打他们把养育之责担负
他们,也会冷冷瞟一眼已经夭折的孩子
用一张草席把他卷起
埋入亲手用锄头挖好的坑
一九五八
收割,漫无目标
得到一捆稻禾
就失去一个村庄
晒滩,看天行事
得到一粒盐晶
就失去一片大海
粮食是短暂的
只有海水没有荒年
祖父仅剩的力气,从盐里提炼光
锰
必须用力过猛,祖父
才能在大伏结束前晒出一担好盐
这个猛字,也许应该用金字旁:锰
因为,在海边赤裸的太阳底下
其他的动物都已经消遁无影
而他带着五个还未成年的儿子
挑泥,耙土,淋卤,打花,收获浅浅的一层盐晶
祖母将几粒盐花拍进饭团
则显示了某种轻
她踮着小脚把午饭送到盐仓
仿佛只是为了目睹——
祖父像一个化学家一般
把五个儿子融进海水
据说,在钢中加入百分之二的锰
就会脆得像玻璃一样
而再加入百分之十以上的同样物质
高锰钢就会变得坚硬,又富有韧性
从而用途广大
置换
故乡人习惯在盛夏时节
泡一坛杨梅酒
在密封的环境中,杨梅的汁液
会与高度的酒精作美妙的分子置换
因此,喝下两大碗酒水
也可安然无恙,而吞下梅子两颗
就会飘飘欲仙,大话连篇
晒盐人偏爱这酒
仿佛一个大洋的海水
在盛夏的闷罐子里,都可以
与体内的一腔热血作分子置换
喝了杨梅酒就可以力大无穷
把沉沉的夜晚睡个底儿朝天
儿子们鱼贯而出
小小的身子骨像柴禾一样熊熊燃烧
把一个大海的水,浓缩成一坛盐晶
很多年了,作为晒盐人的子孙
我仍听得见自己的骨头里
酒精,氯和钠,进进出出的声响
寻盐
盐是想象
空气、水、土壤、阳光
是边界,也是无边无界
经由人,盐形成闭环:
泪水,血和汗
传导复杂的人性
让盐成为情感
溢出的那一部分
让盐成为理智
你甚至不能在上面添加任何一勺
归还
从大海中取走的盐
我不准备归还了
被太阳掳去的汗珠
我也不准备索回
就让它们在尘世中奔走一会儿
当我沉睡的时候
它们,就会醒来
我把汗珠归还给大海
让盐,在太阳下闪着光
盐,几种化身
世上确有一种物质
融化后是一个大海
浓缩时,是脑际的一颗耳石
如果说它是留给人间的一声绝响
也不为过:骨头燃烧后
会剩下洁白的晶体几颗
在过于宏大的命运面前
最不适合安放它的地方
是母亲的瞳仁
消逝
曾经,用煎,煮,熬,晒
这些人间最咬牙切齿的字,制盐
用铁盘,篦盘,铁锅,缸坦
这些世上最令人胆战心惊的刑具,制盐
用刮泥,淋卤,泼灰,打花
这些心田最恓惶苦楚的劳作,制盐
如今,脚下的大海已被一个新城填埋
盐泥,盐水,盐卤,盐晶,仍在地底下沸腾
它们沿着水管,煤气管,电缆,光纤
挣扎,扭动,呼啸
在未撤离的脚手架上喘息
在移植的大树上趴着
在高耸的楼顶上看着放大的太阳
它们,最终被夜里的万家灯火驱赶
投向更远处的大海
并在人心上溃散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