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题记:——1969年,65岁的邓小平下放到了江西南昌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 劳动、生活了三年。从住所到工厂要走40多分钟,厂里的工人为了 方便他上班,就在工厂后的土墙上开了个小门,开辟出一条小路, 邓小平可节省一半路程。这便是“小平小道”的来历。
小平小道
普普通通,一条红土
裸露、杂草丛生的小路
平平常常,一条穿过
风雨、通向厂区的小道
好心的工友,为了那位
65岁的老人少绕圈子
就开辟了这条捷径
给历史留下了永远的路标
他从小路的远方走来
是从百色起义的阵前
还是飘着墨香的红星小报
是从遵义会议参会的会场
还是从刘邓大军
并肩指挥的战壕
一颗四川广安播下的种子
在中国的每一块土地
都把根扎得很牢很牢
三起三落的风风雨雨
他从来没有低头动摇
跌落难以幸免的京城
远离铺天盖地的风暴
从中南海神圣的红墙
到南昌这家小小的工厂
远隔尽管几千公里
相距只有一步之遥
一手钳工的地道技术
重温法国勤工俭学的岁月
一声老邓的亲切呼唤
化解了多少打倒的口号
一群朴实憨厚的工人兄弟
敞开宽广温暖的怀抱
短暂而又漫长的三年
这条小道,印满他
坚实而又顽强的足迹
一千多个黎明和黄昏
这条小道,留下他
冷静而又清醒的思考
他的汗水,滋润着
小道上的一草一木
让他的心和人民贴得更紧
他的心血,浸透了
住所里的经典原著
凝聚着他对未来的探讨
1973年的早春二月
他告别了这条
走了三年的小路
也许,在那来去匆匆的
步履中,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
就在此开始萌芽
可能,在那冬去春来的
期待里,改变中国命运的
总设计图
就在此打下初稿
短短几年之后
中国吹响了
改革开放的号角
特区杀出的一条血路
南巡掀起的滚滚春潮
一国两制的独辟蹊径
基本路线的一百年不动摇
谁能说这一切
不是这条小路的延伸
谁能说这一切
没有这条小道的功劳
它再次印证了鲁迅的名言
世界上本来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如今,我们走在
两个一百年的征途上
我们不能忘记
毛泽东进京赶考的大路
也不能忘记
这条曲折的小平小道
春天的故事
一听到这首歌曲
就想起那两个
生机盎然的春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两次春耕,正值
历史转折的交替季节
两次播种,恰逢
机遇把握的最好时间
一讲起这个故事
就想起那位
步履匆匆的老人
那个神奇的圆圈
拉直了深圳杀出的
一条血路
画出了翻天覆地的
沧海桑田
两次南巡的脚步
一个崭新的纪元
两次语重心长的谈话
一席改革开放的宣言
下达了大转折的总攻令
打响了新时期的大决战
春种一粒粟,种下
春天的希望,种下
实干兴邦的宿愿
秋收万颗粮,收获
金色的回报,收获
硕果累累的香甜
两个非凡的春天
改变了中国的四季
一段东方的传奇
赢得了世界的惊叹
当年的小渔村很欣慰
最先唱响了春天的故事
崛起的一夜城很自豪
最早拥抱了明媚的春天
尽管那位老人
来去匆匆,在这座城市
停留的时间很短
但却留下了殷殷期待
留下了永远的春天
莲花山顶,他还在注视
这片土地的日新月异
大剧院前,他还在牵挂
这条大道的一往无前
按照那位老人
早已设计的蓝图
沿着改革开放
百年不变的路线
春天的故事,正在
唱响新时代的旋律
春天的故事,正在
写下中国梦的新篇
改革开放咏叹调
从浩如烟海的辞海脱颖而出
从商秧王安石戊戌六君子的
梦想演变而来
在二十世纪的东方
在五千年文明古国
终于汇聚成谁也
无法阻挡的大潮
从一个叫小岗村的
18个农民的手印按出
从一个叫傻子的
瓜子里炒出
打了一辈辈花鼓的乞讨者
开始填饱屈辱的胃
施光南的音符歌唱起了
萌芽的希望田野
血总是热的乔厂长们
挥舞着尚方宝剑
不滿足造纸的马胜利们
施展出了十八般武艺
那个逃港潮汹湧的小渔村
杀出了一条血路
那个蛇口的试管婴儿
终于被袁庚撫养成人
一遍又一遍被历届
中央领导人最爱使用的词汇
一道又一道被各种
红头文件下达最频繁的指示
一篇又一篇被各类
新闻媒体报道最聚焦的新闻
一个又一个牵动着
世界和国人神经的各种方案
从那位帶来春天的老人
一百年不动搖的告诫
到新时代的开创者
两个一百年的鸿图大志
只有这个词汇永不过时
只有这个路线图指引方向
四十年风雨兼程
最好的纪念就是再出发
就让那首跨世纪的
歌陪伴着我们
不忘初心永远走在
这条别无选择的大路上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