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许慧芳的《细节》 文/王芳艳
作者:王芳艳 2019年07月08日 09:37
769 收藏
“琴声缝补着夜晚的裂痕。”
这“夜晚的裂痕”,是昨晚与今晨之间,是今夜与明晨之时,这是一个时间段的界线,是今天与明日的区分,是唯独一个醒着的人,在无法入睡的夜。“窗户洞开,承接不请自来的水声……”这敞开着的窗户,也等同于敞开的心扉,将流水声入耳,酝酿……带着晨露的旷野;风声和虫鸣;车轮伴喧嚣,一声接一声,在静的世界里,无声胜有声,入心即是诗,是歌,是自然界奏响的琴弦,这弦是生活的弦,是生命的曲。
心上,这些柔软的声音流进来时/“我觉得我要哭了”,一定有一场遇见/
琴音入心菲,禅来一切静。风声、鸟鸣、流水声、车轮滚滚……从有声至无声,无声胜有声。这遇见,是静思,是禅意,是向往的灵魂深处,是生命本真与另一重自我的相遇,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
对着一截枯木跪下/暂且忽略膝盖的尊贵,忽略细节/木菩萨,借助你的沉默,读心/令玄疑有解,唯有你/潜伏,穿越,预测/并及时找到几个更好的我……
在夜深人静的夜,作者可借一截枯木为尊,以洁净的灵魂为怀,忽略那些拥有的尊贵,和虚无缥缈的一切。草木即菩提,借神力穿越,读心,读内心深处多重的自己。并在快要失去信心时,最终解开一团迷惑。
生卒年不详,墓志铭不清/简洁地建立我与石头的关系/打个眼,穿根线,挂在颈间/能够将墓碑随身带着/除了不舍将你弃置荒原/可能我,前世遗弃过你
暂且忽略生卒年,忽略墓铭志,这墓铭志可以是简短的一生,或是浩荡的一世,把“我”和“石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石头即我,我即石头。这琴声的缝补,是前世与今生,是今生与轮回的一种紧密相连的高度缝合。这《细节》来自一个人的独白,和对生命的深度思考与挖掘,以及内心深处逐渐明了的变化,或微微荡漾,抑或颤抖不止,亦或是神情迷乱,还是脉博狂窜?最终找到了本真的自我,和另一重崭新的我。这正是作者想要的结果。
到了命挂脖子的年龄,抑或从事危险工作的命运,亦或是各类安全隐患,随时都有和石头牵手的可能。不愿舍弃,许是前世丢弃过,或说根本就没有。
于是,这《细节》中的细节,在静夜沉思,经心里搏斗,几经解剖与洗礼,领悟之后又缝合。一份沉重,一份释然。于是,便有了勇气迎接崭新的明天,接纳另一个新的自己。
“提琴,刀具、墓碑和佛像/及命中的傲骨。”这细节,是作者对“过去式”生活的归纳,和“将来式”一种场景的预设。将细节中有意无意的布局按部就绪,将自身的傲骨放下,将疑惑从脑海中清除,然后归零,一切如每个起点与终点。
当“一生”回到一张白纸上,所有生的一切既表示已放下。就像我们刚刚降生时空白,和心灵的纯净。然后在自唱安魂曲中静静的睡去。
附《细节》原作——
细节
/许慧芳
琴声缝补着夜晚的裂痕
窗户洞开,承接不请自来的水声
湿漉漉的旷野,一声接一声
幽鸣,呜咽,轮转
心上,这些柔软的声音流进来时
“我觉得我要哭了”
一定有一场遇见
对着一截枯木跪下
暂且忽略膝盖的尊贵,忽略细节
木菩萨,借助你的沉默,读心
令玄疑有解,唯有你
潜伏,穿越,预测
并及时找到几个更好的我
在我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
将名字写在一块石头上
生卒年不详,墓志铭不清
简洁地建立我与石头的关系
打个眼,穿根线,挂在颈间
能够将墓碑随身带着
除了不舍将你弃置荒原
可能我,前世遗弃过你
每一条缝隙,都摆放着
一些有意布局的细节
将提琴,刀具、墓碑和佛像
及命中的傲骨
全部归置就绪
便回到一张纸上,自唱安魂曲
这回,我真的要睡了
………………………………
“墓志铭”是把名字写在一块石头上,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更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