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灯灯诗歌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诗歌中心)主办。数十位国内知名学者、诗人以及首都师范大学部分研究生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议现场
灯灯,现居浙江杭州,作品发表于多种诗刊及入选多个选本,曾获《诗选刊》2006年度中国先锋诗歌奖、第四届叶红女性诗歌奖、第二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第21届柔刚诗歌奖新人奖、第十五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参加诗刊社第28届青春诗会。出版个人诗集《我说嗯》。2018年,灯灯被遴选为首都师范大学第十五位驻校诗人。在灯灯即将结束在首都师范大学的驻校生活之际,诗歌中心特举办此次会议,旨在充分研究灯灯的诗歌创作,总结她的创作经验,并推动和繁荣当下的诗歌创作。
吴思敬教授
本次会议由诗歌中心副主任吴思敬教授主持。会议伊始,他依次介绍了与会嘉宾,并简要回顾了灯灯驻校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林莽先生在致辞中强调了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制度正逐渐走向成熟,认为灯灯近十几年的诗歌写作从清纯的、感性而机敏的青年写作逐步进入了较为自由的、有自己独特个性与面貌的写作阶段,并特别强调灯灯在驻校这一年的时间里,在诗歌的写作上又有了质的飞跃。接着,灯灯汇报了自己在驻校期间的基本工作与获得的成果,对大家的出席表示了感谢。
林莽先生
诗人灯灯
随后,与会者围绕着灯灯诗歌创作中的文本气质、修辞方式、意象书写、叙述视角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商震先生肯定灯灯在“创作真我,使用非我”上所作的努力与成效,提出多写带有个人DNA的诗作,如《黄昏》《余音》等作品,而非普遍经验的写作。李少君先生认为灯灯在女性诗歌写作、植物写作上所作的突破值得赞赏,她对女性的认识从自我走向了社会、历史与传统,这是一种从小我到大我与他人的转变。灯灯精确而节制的写作风格是她最重要的写作风格。晓弦先生对灯灯诗歌创作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与赞赏,强调家乡地域性对灯灯创作的影响。
商震先生
李少君先生
晓弦先生
此外,灯灯近几年诗歌的创作转变、标点符号的运用、精准而节制的创作风格、诗歌中的小我与大我、叙事与抒情特色等问题,也成为了与会代表们关注的焦点。这些讨论不仅有效地总结了灯灯的创作成绩,而且剖析了其中所呈现出的基本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她今后的创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孙晓娅教授
最后,诗歌中心副主任孙晓娅教授作了总结发言。她对灯灯出色地完成驻校工作表示祝贺,认为灯灯在语言、修辞、写作向度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创作经验,其诗歌中超验、洁净的智慧、富有弹性的修辞转换、挖掘日常生活的内在等都汇聚上升为一种生命的情感。最后她为灯灯送上祝福,希望她今后的创作越来越好,创作格局越来越大。
与会代表合影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