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2日下午,《诗刊》社“青春回眸”研讨会在佛山举办,《诗刊》主编李少君、副主编王冰,广东省作协副主席杨克,佛山作协主席张况、副主席包悦及舒婷、周所同、车延高、曹宇翔、刘立云、张烨、阿信、陈仲义、蒋登科、何言宏、王学芯、苏历铭、龚璇等3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实力诗人及评论家代表汇聚一堂,回顾“青春诗会”的难忘记忆,探讨“青春回眸”的意义,共商诗歌发展的未来。本届会议由《诗刊》社、佛山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佛山市作家协会主办,佛山市禅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佛山诗社、佛山作协朗诵艺术团承办,《诗刊》社事业发展部副主任蓝野主持。
佛山地处岭南文化核心区,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被誉为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拥有舞龙舞狮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民间文化,如今的佛山虽以工商业、制造业闻名,但同样召唤诗意与人文精神。
《诗刊》主编李少君在讲话中指出,这次在佛山举办“青春回眸”研讨会很有意义,佛山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新探索,诗人们都很想来看看,深入了解一下。现代性如何推进,百年新诗其实也面临新的问题,需要新的探索和创新。“青春诗会”自1980年起举办至今已走过40年,“青春回眸”诗会也已成功举办十届。“青春回眸”诗会邀请的对象包括:参加过“青春诗会”、如今年龄超过50岁而创作依旧旺盛的诗人们,以及那些没有参加过青春诗会,过了50岁才抵达创作高峰期的大器晚成的诗人们。如果说青春诗会推出诗坛的生力军,那么青春回眸的诗人则是诗坛主力军,保持着旺盛、持续的创造力。本次研讨会围绕以下两点展开,其一、青春及回眸诗会在形式上是否有继续创新的可能性;其二、回眸诗会考虑出版诗歌选集,期待各位诗人通过青春回眸激发创造力,如佛山老城焕发新姿般,探索诗歌创新发展的道路。
“青春回眸诗会”发起人、原《诗刊》社资深编审周所同回顾创办回眸诗会的初衷:“首届青春回眸诗会2010年8月在山西省宁武县芦芽山风景区举办,这是我退休离岗前为《诗刊》办的最后一个较大的活动,为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刊物打造一个品牌,留下一些念想。”他提出对写作与年龄的反思:中国的许多诗人为何一过五六十岁后,基本失去了创造力或者原地踏步?而外国的大师级诗人,越到老年越写越好?
“青春诗会”被誉为中国诗坛的黄埔军校,从这里走出了一代代名家,多少年过去,诗人们回眸青春,记忆犹新。朦胧诗派代表人物舒婷在发言中亲切讲述参加首届青春诗会的往事,那时住在《诗刊》办公室,和王小妮一个屋,夏天的北京还不热,盖着毛毯睡觉,偷食院里的海棠。1979年底发生了渤海2号沉船事故,主办方要求与会诗人写关于渤海的诗,对于这一事件,舒婷在笔记本上写下三个关键词:渤海湾,12级风暴,72人遇难,随后写出《风暴过去之后》:“谁说英雄已被追认/死亡可以被忘记/谁说人类现代化的未来/必须以生命做这样血淋淋的祭礼……”这首诗发表在青春诗会的专题上,35年过去,天津滨海爆炸时这首诗再次被媒体转载,感动了很多人。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杨克回忆参加第七届青春诗会时,凌晨四五点抵达秦皇岛火车站等天亮,看见一个诗人模样的人,上前询问,正是欧阳江河。当时欧阳江河提交青春诗会的诗歌有些没有通过,“白天参观完耀华玻璃厂,熬夜另写,半夜我醒过来,问他写好没有,他说好了,这就是一代名篇《玻璃工厂》。”上海大学教授张烨忆起青春诗会,有欢笑还有泪水,青春诗会使她产生年龄意识,也让她写下《高原上的向日葵》这样的经典之作。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曹宇翔对青春诗会充满感激,是诗歌教会他善良,并养育了他,使他的人生发生巨大变化。
学者及评论家们从不同程度肯定了青春诗会和回眸诗会对当代诗歌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厦门城市学院人文与艺术系教授陈仲义认为,青春诗会和青春回眸是两个性质相近、相得益彰的诗歌交流形式,这一活动与古代文人雅集相似,为诗人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与发表的平台。他不同意中国当代诗人未老先衰的说法,他认为不能拿单一的汉语新诗与欧美、乃至世界文学的总量去比较。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教授蒋登科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写下30万字的研究成果《〈诗刊〉与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他认为,青春诗会重在发掘有潜力的年轻诗人,而回眸诗会重在展示实力诗人。上海交大教授何言宏认为,青春及回眸诗会贡献了很重要的进入文学史记忆的资料。北大中文系副教授秦立彦分析了中国当代诗歌所处的总体态势和环境,在她看来,我们现正处于“第一次真正的百花齐放”,“现在是唐宋以后最好的写诗的时间”、“一个令人紧张和兴奋的历史契机”,“当代中国是一个古今中外的传统和事物汇合之处,复杂多样,难以把握和命名,给诗人提供了无穷的题材。”
青春是永恒的诗歌主题,与会诗人在发言中畅谈自己的写作经历,以及与《诗刊》的不解之缘。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车延高表示,尽管没参加青春诗会,但他从1978年开始热爱诗歌,当兵时就开始订阅《诗刊》,他认为新时代诗歌要明确我们做为诗人的使命,深入生活,与读者产生共鸣点,寻找我们的根。《诗刊》年度奖获得者阿信回忆自己参加青春诗会时埋头写作、烟雾缭绕,一个月写了500行。福建省作协副主席叶玉琳长途跋涉参加第十一届青春诗会,“从未出过远门的我,背着两个大行囊,一路搭轮船,乘火车,换汽车,历时三天三夜,风尘仆仆地来到会议地点——河南焦作云台山”,远赴千里的一次聚会,正是日后在诗路上不断跋涉获得的源泉。湖南诗歌学会副会长张战诗意地讲述在地铁上碰到一对打工夫妻的场景,他们尽管疲惫不堪,而身上流淌出爱的光辉。诗歌可以让人逃离现实,传递美好与温暖。年龄不是不写作的理由,诗歌永远是一种召唤和激励。
“青春回眸”的获邀诗人是耐得住寂寞并长期坚守创作阵地的佼佼者,回眸青春的意义,在第二十四届青春诗会诗人鲁克看来,是“回望青春,梳理心灵,调整方向,给创作加油,给生命添彩,为中国新时期文化建设增光加热。”在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孙文看来,回眸不仅能客观地审视诗人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也能更加清醒地看到诗歌和诗歌创作者与时代的关系。遂宁市作协主席蒲小林认为,我们正是在回眸的时候看见了青春,两个诗会形成一个系列,为国家的文化复兴发挥作用。
《诗刊》副主编王冰总结道,只要葆有一颗诗心,文学不老、诗歌不老,我们将办好刊,肩负诗歌的光芒继续前行。会后,诗人们走进佛山祖庙、南风古灶等名胜古迹采风,与当地诗人展开诗歌朗诵、鲁迅文学奖得主讲座等系列活动。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